湿气重刮痧刮哪里 背部穴位
湿气重刮痧刮哪里 背部穴位
刮痧位置:整个背部,包含背部的诸多穴位,如肺俞、心俞、脾俞、肝俞、肾俞等重要穴位。
刮痧方法:选用砭石或水牛角等自然材质做成的刮痧板,蘸少量刮痧精油或橄榄油以起到润滑作用,先刮位于后背正中线的督脉,然后再刮督脉旁开1.5寸的两侧膀胱经。刮痧时,刮板与皮肤倾斜45度左右,从上至下以轻柔适度的力量刮拭,直到刮出痧疹。
刮痧作用:刮背部穴位既可排毒祛湿,又可振奋体内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鼻窦炎刮痧刮哪里最好
鼻窦炎刮痧部位一:头颈部
1.刮拭头顶部
从前头部神庭穴至后头部后顶穴,经头顶百会穴沿着头部正中线,以竖刮法反复刮拭30次,或以头皮部发热为度。
2.刮拭侧头部
从侧头部的太阳穴至后头部风池穴,沿着耳郭弧线以平刮法反复刮拭30次,或以头皮部发热为度。可以配合角刮法重点刮拭风池穴。
3.刮拭后颈部
从后颈部发际正中的哑门穴至大椎穴,沿着脊柱正中线以竖刮法反复刮拭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可以配合角刮法重点刮拭大椎穴。
操作原理:
刮拭头部各区域,可缓解鼻窦炎引起的头痛等症状。
鼻窦炎刮痧部位二:足部反射区
1.刮拭鼻反射区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角刮法反复刮拭足拇趾内侧部位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重点刮拭板下不光滑、凸凹及沙砾、结节处。
2.刮拭额窦反射区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角刮法反复刮拭双足十趾尖端部位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3.刮拭肺、支气管反射区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平刮法反复横向刮拭前脚掌部位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重点刮拭板下不光滑、凸凹及沙砾、结节处。
鼻窦炎刮痧部位三:手部反射区
1.刮拭鼻反射区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角刮法反复刮拭拇指指甲桡侧部位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2.刮拭额窦反射区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角刮法反复刮拭十指顶端部位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3.刮拭肺、支气管反射区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平刮法反复横向刮拭双手掌指根下方部位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4.刮拭头颈淋巴结反射区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角刮法反复刮拭各手指根部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鼻窦炎刮痧部位四:四肢经穴
1.刮拭合谷穴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角刮法反复刮拭拇指示、指之间部位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2.刮拭列缺穴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角刮法反复刮拭前臂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的列缺穴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3.刮拭丰隆穴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角刮法反复刮拭外踝上8寸的丰隆穴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4.刮拭太冲穴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角刮法反复刮拭足背第一、第二跖骨间太冲穴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操作原理:
合谷穴、列缺穴能够治疗头面部病症,疏通鼻窍,清热祛火;丰隆穴能够化痰祛湿,祛瘀通窍;太冲穴能够疏肝利气,缓解局部气机郁滞。
鼻窦炎刮痧部位五:背部经脉
1.刮拭督脉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竖刮法反复刮拭背部正中的督脉15次,重点刮拭颈部,或以局部出痧为度。督脉位于脊柱正中,故刮拭力量要适中,不可过大,以免刮破皮肤。
2.刮拭足太阳膀胱经
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以竖刮法反复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的膀胱经两条侧线30次,重点刮拭肺俞穴、肝俞穴,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操作原理:
刮拭两经可提升人体阳气,刮拭肺俞穴、肝俞穴可促进对应脏腑功能增强。
刮痧去湿气真的有用吗
是有一定作用的。
刮痧的确可以祛湿排毒,因此,湿气重可以刮痧,主要刮脾经为主,然后整个背部刮一刮。
刮的是背部,也就是阳经的穴位,如膀胱经、督脉上的穴位等。通过刮痧,也就是借助外力的作用,使人体的阳气振奋,阳气振奋后,体内的湿气自然就去除了。
寒湿怎么除 祛寒湿从这下手
大椎穴:它集合了三条阳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汇于督脉。
刺激该穴可激发全身的阳气,护卫周身,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
承山穴:承山穴是“身体上的红豆薏米粥”。
因为承山穴在“主人体一身之阳气”的足太阳膀胱经上,刺激它能直接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通常来说,只要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湿气会在此时与阳气一同向外发生。
如果您的承山穴轻轻一按即有明显的酸胀痛感,那么大半是体内湿气较重的缘故。
足三里穴与阴陵泉穴:脾是生痰之源,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痰湿重的问题就要健脾。足三里穴与阴陵泉穴是调脾健胃的第一穴。
丰隆穴:配合足三里穴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
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揉小腹:阴处最易聚集寒湿。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按逆时针方向揉,后按顺时针方向揉。
揉的次数最低以36遍起,或36的倍数也可以。力度要适中,如果能把腹部的软组织带动起来更好。将腹部的湿浊通过二便排出,小腹常温,元气充实。
刮痧祛寒湿的效果也很好,因寒湿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刮痧的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
刮背腰部:取坐位或俯卧位,涂刮痧油;用刮痧板的薄边,与皮肤呈45度~90度,从大杼穴至小肠俞穴,上下刮拭18下~30下;力道、速度适中,以出痧为宜;以同样的手法刮拭对侧穴位。
特别注意:从大杼穴至小肠俞穴的刮拭路线较长,可以分段刮拭。
刮上肢部:取坐位,从上至下依次刮拭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曲池穴、手三里穴、阳池穴、尺泽穴各6下~7下;力道、速度适中,以出痧为宜。
依次点按合谷穴、大陵穴用刮痧板的薄边棱角,点按至产生酸麻胀痛时保持7秒~8秒,松手,间隔3秒~5秒,再重复点按6次,不要求出痧。
刮下肢部:取站位或俯卧位刮环跳穴,用刮痧板薄边,与皮肤呈45度~90度,从上至下刮拭6下~7下,力道、速度适中,以出痧为宜。
用刮痧板的厚边棱角点按环跳,点按至产生酸麻胀痛感时保持7秒~8秒,松手,间隔3秒~5秒,再重复点按6次。
取卧位刮委中,用刮痧板薄边,与皮肤呈45度~90度,从上至下刮拭6下~7下,以出痧为宜。
取坐位或仰卧位依次刮梁丘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手法同委中穴。
湿气重刮痧有用吗
湿气重刮痧是有一定效果的。
刮痧治病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使用专用工具在皮肤上刮拭,出痧。而中医认为湿气重是由于寒湿或者暑湿瘀滞在经络当中,在脾经以及膀胱经穴位上刮痧,有振奋阳气、祛除湿邪的功效。
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 湿气重刮痧刮哪里
湿气重虽然可以刮痧,但是刮痧的作用并不大。
因为刮痧是通过刮痧板在特定的部位刮出痧来,这个过程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适合感冒、咳嗽、头晕、中暑、痛经、关节肿痛等症状,并不能够祛湿。
建议采用拔罐、泡脚、汗蒸、运动、食疗等方式来去除体内的湿气。
如果一定想要刮痧的话,可以刮一刮整个背部,包含背部的诸多穴位,如肺俞、心俞、脾俞、肝俞、肾俞等重要穴位,能够调节脏腑功能,辅助健脾除湿。
春天刮痧去湿气吗
中医认为医生要根据时节和季节的特点,春季是一个湿气很重的季节,大家的很多身体状况的不适应都是因为湿气重的原因,中医认为治疗湿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刮痧。
刮痧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刮痧刮对身体上的穴位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刮痧刮背就可以起到去湿气的效果。刮痧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要一点儿一点儿来,并且要对刮痧有一个重新的理解。要知道刮痧不是把皮肤刮破,而是要把黏在血管壁上的淤血通过内外的合力赶到外面来。
刮痧时最好选用砭石或水牛角等自然材质做成的刮痧板,被刮者俯卧在床上,撩起后背的衣服,操作者在被刮者背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肤霜,先刮位于后背正中线的督脉,然后再刮督脉旁开1.5寸的两侧膀胱经。刮痧时,刮板与皮肤倾斜45度左右,从上至下以轻柔适度的力量刮拭,直到刮出痧疹。所谓痧疹是指被刮皮肤表面出现粟头的小红点。中医认为,“百病皆可发于痧”,刮出的痧疹是人体风、湿、火等病理产物在强刺激手法下外排。
慢性胃炎的刮痧疗法
一、胃气壅滞
(一)症状
可见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
(二)治法
(1)选穴天枢、足三里、内关、里内庭、下脘至神阙、阴陵泉。
(2)定位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里内庭:在足底,当第二、三趾骨问,与内庭穴相对处。(内庭:当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下脘: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神阙: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阴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腹部下脘至脐中、天枢,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阴陵泉、足三里,最后刮里内庭。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正中线下脘穴至天枢穴,用刮板角部白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内关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轻柔,刮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下肢内侧阴陵泉穴和外侧足三里穴,各30次,可不出痧。最后刮拭足部里内庭穴,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为度。
二、肝胃气滞
(一)症状
可见胃部攻撑作痛,胸闷暖气,喜叹息。
(二)治法
(1)选穴足三里、中脘、太冲、期门、内关、膻中。
(2)定位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膻中: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3)刮拭顺序先刮胸腹部膻中至中脘,再刮胁部期门,然后刮前臂内关,再刮下肢足三里,最后刮足背的太冲穴。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腹部正中线膻中穴至中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刮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第六肋问,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刮拭上肢内侧部内关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轻柔,刮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30次,可不出痧。最后刮拭足背部太冲穴,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为度。
三、脾胃虚寒
(一)症状
可见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
(二)治法
(1)选穴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公孙、关元至气海。
(2)定位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关元: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气海: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章门、关元至气海,然后刮前臂内关,最后刮足部公孙。
(4)刮拭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脾俞穴向下刮至胃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刮中脘穴至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中脘穴起,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走向刮至掌门,出痧为度,用力轻柔。刮拭腹部正中线,从气海穴向下刮至关元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内关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轻柔,刮30次,出痧为度。最后刮拭足部公孙穴,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为度。
刮痧怎样治疗乳腺小叶增生
刮试的时候应先在将要刮试部位涂好刮痧油,手持刮痧板,先刮肝俞、脾俞、肾俞,再刮膻中,然后刮合谷,最后刮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
(1)定位:
肩井、天宗、外关、膻中、丰隆、太溪、行间、侠溪、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可从以上穴位里选择几个,交替进行。
(2)刮拭顺序:
先刮肩部肩井、背部天宗,然后刮胸部膻中,再刮前臂外关,刮下肢外侧丰隆,刮太溪及重刮足背行间、侠溪等配穴依次交替进行。
(3)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背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分别刮拭肩部肩井穴和背部天宗穴,出痧。然后刮拭胸部正中线膻中穴,用刮板角部,不宜重刮,30次,出痧为度。再重刮上肢外侧外关穴,30次,出痧为度。之后刮下肢外侧丰隆穴和足部太溪穴,各30次,可不出痧。最后重刮足背部行间、侠溪穴,出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