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孩子易生病谨防成肺炎
气温骤降孩子易生病谨防成肺炎
典型表现:
高热、精神差、咳嗽加剧
兰和魁介绍说:“婴幼儿肺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有高热、精神变差和咳嗽加剧等。”同时他表示:“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病情容易疏忽,总觉得孩子这次咳嗽和上次好像差不多,既然上次吃了点药就好了,这次也应该没事。”它郑重提醒:“事实上,造成孩子咳嗽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果孩子原来并没有发热,但在咳嗽过程中突然出现发热,就说明合并有其他感染,家长此时应该引起警惕。”
另外,一旦孩子出现咳嗽加剧的现象,以及咳嗽的规律放生变化了,“比如原来只是白天咳嗽几声,现在白天、晚上都咳,而且有时连续咳十几声,甚至晚上睡觉还咳醒了,也可能是肺炎的征兆”。
并且,孩子的精神会变得不好、不想动、食欲不振或者可能是呼吸突然加剧等等,这些都需要家长特别注意才是。
延误病情可造成严重后果
“肺炎是一种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
兰和魁说:“引起肺炎的原因既有感染性的,也有非感染性的,感染性肺炎一般都伴有咳嗽,可能由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引起;非感染性肺炎则包括吸入性、过敏性肺炎,比如孩子呛奶时,小的支气管被堵塞。此外,一些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孩子发生过敏性肺炎。”
同时他表示,感染肺炎的婴幼儿,在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大部分都能被治愈。但如果病情被延误,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肺炎合并脑炎或中毒性脑病等,甚至还可能造成肺脓肿、败血症或死亡。
小叶肺炎饮食
大叶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病变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蔓延至一个肺段或整个大叶。临床上起病急骤,常以高热、恶寒开始,继而出现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并有肺实变体征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病程大约一周,体温骤降,症状消失。大叶性肺炎其病变主要为肺泡内的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一般只累及单侧肺,以下叶多见,也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
典型的自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期:
1.充血水肿期 。 2.红色肝变期 。 3.灰色肝变期 。 4.溶解消散期。
小叶性肺炎是以肺小叶为单位的灶状急性化脓性炎症。由于病灶多以细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病变起始于支气管,并向其周围所属肺泡蔓延。多见于小儿和年老体弱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听诊肺部可闻及散在的湿性啰音。大叶性肺炎主要有细菌感染引起成年人最为常见 小叶性肺炎主要见于孩子和老人 主要与抵抗低有关 病变范围也是不同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你对于成人的大叶肺炎和小叶肺炎的区别是不是都明白了吗?那么在今后的生活饮食方面一定要做好个人的保健工作,谨防这种炎症感染身体哦!
孩子发烧后要额外保暖吗
冬季天气多变,忽冷忽热,连日来,感冒发烧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可把爸爸妈妈急坏了。专家提醒广大家长朋友,要做好孩子的保暖工作。
近20天来气温忽高忽低,患胃肠型感冒的婴幼儿成倍增加,以拉肚子、呕吐和发烧为主要症状。据了解,引起胃肠型感冒的病毒为轮状病毒,其活跃温度为10℃以下,近期气温骤降,轮状病毒活跃,婴幼儿抵抗力低极易患病。陈风香建议,婴幼儿要多喝水,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油腻和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家长应注意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遇有降温及时为孩子添衣服,做好保暖。此外,患支气管炎的婴幼儿也较多,严重者已转为肺炎。陈风香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保暖,少受凉,避免感冒。
气温骤降慎防肺炎
感冒十天不好转,应警惕肺炎
说起肺炎,我们往往会跟感冒、流感等疾病相联系。李建国介绍,感冒属于上呼吸道感染,多是由病毒引起。但肺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最为多见。如果患上感冒后没有及时治疗和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可以让整个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从而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肺炎。因此,尽管感冒是可以自愈的,但对于特殊群体,如老人、儿童和身体抵抗力比较低的人群来说,患上感冒不及时治疗,则可能为肺炎埋下祸根。
“如果感冒1周或10天后仍不好转,症状还越来越重,尤其是出现高热、咳黄浓痰、胸痛等症状,就应该警惕肺炎。”李建国提醒,咳嗽、咳痰、发热甚至是胸痛都是肺炎最常见的症状。而长辈们常说的“烧出肺炎”的发烧其实只是一种症状,而非原因。一般来说,由于感染使得体内免疫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引起体温调节紊乱,从而导致体温升高。此时感染炎症就已经存在了,但发热比肺部症状出现得早,因此才会造成发烧导致肺炎的错觉。
肺炎对老人、儿童危害更大
一般人群得了肺炎并不可怕,及时接受正确的治疗,很快可以痊愈。但对于免疫力相对较弱的儿童和老年人来说,肺炎却可能成为“夺命杀手”。李建国提醒,有的老年人患上肺炎的表现并不明显,不一定会出现发烧、咳痰和咳嗽等症状,仅表现为精神差、胃口差,不想吃东西,因此在肺炎高发期应提高警惕。而且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差、肺功能减退等原因,肺炎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相对难,因此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肺炎的另外一个高发人群就是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的重要死亡原因。李建国介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罹患肺炎的表现也有不同。如幼儿尤其是新生儿患肺炎并不都会高烧,幼儿也往往不懂得把痰咳出,而多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咳嗽、拒奶、精神不振等。而大一些的孩子则会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儿童肺炎的一个特点就是病程发展较快,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心肌炎、中耳炎、脑膜炎等。所以如果孩子出现相关症状,特别是发热,最好尽快就医,不要拖延。
通风换气可帮助预防肺炎
与其在肺炎高发季担心肺炎的侵袭,甚至足不出户,不如积极地进行预防。其中,开窗通风换气对预防肺炎十分重要。
李建国介绍,据病原体的不同,肺炎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多种。而这些引起感染的这些病原体多通过飞沫传播,在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在我们的正常呼吸中,这些病原体不断在我们的气道进出。一旦人体免疫力下降,它们就有机会“作乱”。因此,开窗通风可增加空气流动,减少细菌、病毒形成气溶胶在室内空气中的密度,从而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封闭的场所和人多的地方应该少去。
还要提醒的是,秋冬季应该注意保暖、休息以及增强免疫力。对于免疫力较为低下的老人和小孩尤为如此。另外,慢性病患者在寒冷季节更加应该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不让病原体有机可乘。
为什么会得支气管炎
1、感染
病毒和细菌的重复感染形成了支气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较常见的有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大多数病例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
2、气候因素
当气温骤降时,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可以产生气喘等支气管炎症状。另外,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也易致病。
得过一次肺炎会反复得吗
1、病原体中最常见的为细菌,主要有需氧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如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化 脓性链球菌;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杆菌、变形杆菌等,除需氧细菌外,还有厌氧菌。这是肺炎病因之一。
2、夏秋交替时节最容易引发肺炎;夏季台风过后气候突变、气温骤减,也容易引发肺炎。而老人、小孩、基础病患者由于体质较弱,是肺炎最为“青睐”的 对象,这类人群由流感演变为肺炎的几率也相对较高。因此,此类人群要特别注意流感的预防,谨防流感发展为肺炎。这些都是肺炎病因的诱因,注意到了就可以避免出现肺炎。
3、肺炎与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有密切关系,吸入各种有害气体及粉尘。特别是吸烟,均可导致或诱发本病。
4、肺炎是因久咳,久喘,支饮,肺癌等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致使肺肾等脏虚损,出现气短、气喘、肺气胀满、肺失宣降,动则尤甚等症状。重者面色晦暗,唇舌发绀,面浮肢肿。
哪个季节老人容易生病
冬季老人易生病。有句老话叫:“老人难过冬。”每当寒冬腊月、气温骤降之时,许多常见老年疾病,如肺原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和脑卒中等的发生率就大幅度上升。
老人冬天容易生病是因为,冬季气温下降,而老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比年前人要差,加上老人对于平时疏于锻炼与运动,因此进入冬季,很容易感冒生病。天气寒冷可使血液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血液黏度增高和血液凝固时间缩短,引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另外,由于气温降低,易导致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增高,从而引发高血压和脑卒中。寒冷还可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使老人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糖尿病等疾病。寒冷还能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诱发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气温骤降易引起胃疼
1.肉桂砂仁炖牛月展
材料: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鲜牛月展250克,生姜3片。
制作:先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月展洗净切块,飞水去膻味。然后把全部材料放入炖盅内,加凉开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注意:湿热胃痛不宜食用本炖品。
2.良姜粥
材料:高良姜末15克,大米100克。
制作:先将高良姜末置粥锅内,并加入清水2000毫升,用中火煎至1500毫升,去良姜渣,再放入洗净大米用文火煮成糜粥。温热服食。
功效:本粥能温胃行气,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或感受风寒引起的胃痛。
注意:本粥不宜冷服。
3.白胡椒酿红枣
材料:红枣5个,白胡椒10粒。
制作:先将红枣洗净去核,白胡椒略打裂开。然后在每个已去核的红枣内放入白胡椒2粒,待煮饭时,放在饭面上蒸熟食用。
功效:温中补脾,暖胃止痛。适用于寒性胃痛。
4.姜汁牛肉饭
材料:鲜嫩牛肉75克,姜汁适量,大米120克,糖、酒适量。
制作:先将嫩牛肉洗净剁成肉糜,加入姜汁及酒、盐、糖、油腌一下。然后,将大米洗净煮饭,水分将干时,放入腌好之牛肉,文火焗透即可。
功能:滋补温中,散寒醒胃。适用于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的胃痛患者。
5.胡椒羊肉汤
材料: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
制作:先将羊肉洗净切块,起锅爆香。然后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
注意:阴虚有热者不宜饮用本汤。
冬季预防哪些疾病
1、冬季要预防呼吸道疾病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或者像老人、孩子这些免疫力地的人很容易感冒。冷空气刺激后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因此,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影响不一样,有家族史、体质敏感的人会严重一些。
2、冬季要预防心内科疾病
这几天降温后,冠心病、心梗等病人明显增多。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特别是寒冷天气。初冬气温变化大,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天气转冷,户外活动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心肌缺血,这是秋冬季节引发心脏疾病的重要原因。另外,冬季呼吸道感染多发,易诱发肺炎,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
3、冬季要预防胃部疾病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供血减少,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也被扰乱,导致胃病高发。所以天气一冷,很多人特别容易出现胃痛、腹饱闷感、嗳气、反酸、食欲下降等症,严重的可以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或复发。所以在冬季,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以免胃部受凉,尽量吃一些温和的食物。
小儿肺炎一定发烧吗
发热是小儿肺炎常见的症状,但是小孩子得了肺炎,不一定都有发烧的现象。 肺炎主要是累及到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两岁以内的儿童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气温骤降的时候或者是室内居住比较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染、致病微生物增多,容易发生肺炎。常见的病源菌是细菌和病毒,也可以由细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引起。 肺炎常见的症状就是起病比较急,发病的数前日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发热的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体温可不升或低于正常,有的小孩子有肺炎的症状也不会出现发热的现象,所以小儿肺炎要根据具体情况看,不一定都有发热。
气温骤降脑血管病增加
气温骤降,脑血管病患者大幅增加。北京急救中心提供的数字显示,最近一周120转运的脑血管病患者达到761例,较2007年同期的652例明显增加。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说,气温骤降是脑血管病发病的诱因,特别是平时血压高的人更易在气温骤降的过程中突发脑中风。另外,天气转冷,人们吃得多、活动少,这也是脑血管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合理的饮食标准应该是七八分饱。”
很多老人喜欢在冬季时到医院进行预防性输液,医生认为输液预防不可取。输液的效果只能作用于输液期间,药物都有半衰期,药效过了,自然起不到任何作用。另外,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来说,盲目输液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温馨提示:一旦出现脑中风的症状,如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头痛、眩晕、眼发黑,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并去能够治疗脑血管病的医院,越快越好。千万不要自己找药吃,也不要躺着休息或者等子女和家属前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期。
气温骤降心脏病高发
冬季,大幅度的降温导致医院接诊患者显著增多,而突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更是明显增多,其中还有不少是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此,气温骤降最易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人们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预防。
由于天气寒冷造成血管收缩,加上病人防护不当,容易导致心脏血管内膜破裂,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堵塞,从而引发心脏大面积缺血,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甚至猝死。一位49岁的男子因为受到寒冷刺激,突然发生心前区疼痛,且持续不缓解,被家人发现后紧急送到医院抢救。医生经过造影检查发现,该患者心脏两根大血管完全闭塞,造成大面积心肌梗死。经连夜抢救,最终挽救了该患者的生命。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除了一部分病人由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原因诱发外,约有50%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前没有先兆表现,也没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但是,这些患者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和竞争的压力下,应酬多,生活、饮食不规律,身体时常处于疲劳状态,一旦遇到气候骤变、过度劳累、暴饮暴食等情况,便会突然发作。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急、死亡率高,因此要防范其发生必须从日常保健做起。首先要在气温骤降时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调整好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状态,纠正不良习惯;其次饮食上要保持清淡,避免过食油腻食物和暴饮暴食,戒烟限酒,保持平和心态;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此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治疗;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尤其要提高警惕,调节好生活节奏,避免过度疲劳,特别是5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体检,了解身体状况,尽早进行健康干预。
最后特别提醒人们,一旦发生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如果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同时伴有全身不适如冷汗、面色苍白、乏力、恐惧、恶心呕吐、濒死感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急救,而且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