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一定致病
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一定致病
“幽门螺杆菌容易传染,但感染之后不一定会引起胃肠道疾病。”
虽然医学上证明幽门螺杆菌与很多慢性胃肠道疾病以及癌症有脱不掉的干系,但是感染后出现胃肠道疾病的人群也只有40%~60%,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比如饮食不规律、不卫生等。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原因之一,但并非必然致病,感染后不必惊慌。
“有些患者一看自己感染幽门螺杆菌,检查呈阳性,就主动要求吃药治疗,这大可不必。”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可能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但只要没有出现病症,就不用治疗,任凭其持续感染也无妨,平时需注意饮食规律,生活规律,增强抵抗力,定期复查。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对胃肠疾病具有很强破坏能力的致病菌,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都是其引起的,它直接作用于胃肠粘膜,使人体分泌的消化液侵蚀粘膜后,阻止其修复,引起炎症、溃疡穿孔的恶性病变,最后引起癌变。此外幽门螺杆菌有极强的传染性,以群居传染为甚,还会引起口臭,导致社交障碍。因此一定要对此致病菌要重视起来,积极预防和治疗。
1.破坏胃的正常结构及功能;
2.目前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80%的胃溃疡都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3.减少人体对铁质及维生素B12的吸收。增加肠道感染的机会;
4.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
5.导致胃酸减少或缺乏。
6.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具有的传染性、致癌性、普遍性和隐蔽性,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早期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十分重要和必要。
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有很多,因此不建议盲目用药,一些药物不仅会伤害胃肠粘膜,还会引起耐药性,造成致病菌更加顽固,疗效差强人意,因此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及时检测。同时也要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变不良习惯,保持口腔卫生,防止致病菌入侵,造成伤害。
胃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有哪些症状表现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主要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这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诱发胃泌素疯狂分泌,而发生发酸烧心,而具有胃溃疡疾病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更是引起了主要症状胃痛的发生,口臭最直接的病菌之一就是幽门螺杆菌了。
2、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引起慢性胃炎。所发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的症状,病程较为缓慢,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3、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产生多种致病因子,从而引起胃黏膜损害,临床疾病的发生呈现多样性,而且患者多会出现反酸、嗳气、饱胀感等等,均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比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多数倍。
4、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般有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这时一般是通过检查来判断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幽门螺杆菌这种致病菌,很容易诱发胃肠疾病的发生。
怎么看身体是否健康 口臭、口气重
如果出现口臭、口气重,则可能是牙周病引起,同时,胃病、肝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或缺乏微量元素锌和维生素B都可能导致口臭。比如,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持续性口臭,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饥饿感和胃痛。一旦吃饱喝足,口臭会随之减轻,而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根治,口臭也会自动消失。
幽门螺杆菌传染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哪些疾病
1.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致病因素。
2.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关系密切。
3.幽门螺杆菌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增生性息肉和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4.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关。
5.幽门螺杆菌还与部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关。
6.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增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患者胃十二指肠出血的风险。
哪些人更应防胃癌
1.研究发现三种疾病是胃癌发生的癌前状态。如胃息肉,其演变为胃癌者为3%~10%;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癌变率为2%~8%,尤其是胃窦炎;患恶性贫血者发生胃癌较一般人高4倍。2.经历过胃切除手术的人发生胃癌的机会较正常人高。3.近年来,临床发现胃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胃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感染阴性者的3~6倍。4.研究发现A型血的人胃癌发病率高于其它血型者。5.胃癌具有遗传倾向。
胃幽门杆菌阳性是怎么回事
幽门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胃幽门杆菌阳性说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较重,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的重要因素。胃幽门杆菌具有极强的传染性,通过被感染的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在胃黏膜上“落户定居”、繁殖,先导致胃炎,后发展成胃溃疡、胃癌
预防胃幽门杆菌的方法:
1、避免群集性感染幽门螺杆菌
预防幽门螺杆菌,应避免家庭群集性感染幽门螺杆菌。据了解,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具有家庭聚集的倾向特点。另外,父母感染给子女的概率较高,望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积极做好预防家人感染的相关工作。
2、口腔健康须保持
日常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好呢?据获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一般具有口臭等口腔问题,因此对于阴性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保持口腔健康刻不容缓。这对以后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垫定了相应的预防根基。
3、预防幽门螺杆菌不宜生吃
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在河水中存活长达3年。因此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的要点之一,就是不宜生喝水,不宜生吃等。
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预防胃幽门杆菌寄生在自己身上,现在很多人认为食物生吃才够味,其实这里面隐含了很多的风险,生吃食物会增加感染胃幽门杆菌的风险。胃幽门杆菌阳性的人也不必灰心丧气,胃幽门杆菌阳性还是可以治疗的。
有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一定要治吗
1983年,科学家发现人的胃黏膜繁殖一种细菌,称之为幽门螺杆菌(Hp)。经20多年的研究和临床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生并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同时认为Hp感染也为胃癌的发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根据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至少有一半人体内带有幽门螺杆菌,只不过有的致病,有的未致病而已。我国人群的Hp感染率很高,不同地区感染率也不一样,低的约为20%,高的约为80%。
幽门螺杆菌不一定致癌
许多病人被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后忧心忡忡,常常咨询医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是不是很容易得胃癌呢?目前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确实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众多,但患胃癌的为数很少,人们不必太紧张。
因为幽门螺杆菌的菌株种类很多,并非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演变为胃癌,也与患者自身是否为遗传背景、易感体质等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感染为胃癌的发生奠定了基础,是帮凶,但不是致癌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