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哪个部位可以助睡眠 旋摩全腹和胃安寐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助睡眠 旋摩全腹和胃安寐
仰卧于床上,用左右手掌面置于上,下腹部,然后两手交替作顺时针环形揉动,动作柔和缓慢,用力更要均匀协调,旋摩50-60次左右,这种方法有助于和胃安眠。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助睡眠
用两手拇指的直面,分别按压两侧小腿的三阴交穴,本穴为足三阴之交会穴,可以调理足三阴之经气,以健脾助运,通经活血。后用中指按压两侧足三里穴,此为胃经合穴,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寐不安”,对消化不良引起的失眠,按压此穴,可和胃安寐。继之再用两手拇指着于小腿内侧的阴陵泉穴,余指在小腿外侧阳陵泉穴,作自上而下推移至三阴焦穴和绝骨穴,约推移40-50次。
将两手掌面相对搓热,用两手掌根及掌面贴附在腰的两侧,自“肾俞”至“大肠俞”进行往返上下推摩,待腰部有温热感为宜,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推摩腰部可以益肾固本,有助安神助眠。
仰卧于床上,用左右手掌面置于上,下腹部,然后两手交替作顺时针环形揉动,动作柔和缓慢,用力更要均匀协调,旋摩50-60次左右,这种方法有助于和胃安眠。
自我按摩穴位可改善失眠
①头部按摩。以中指指腹自下而上交替按摩印堂穴30次,再沿眉按摩眉棱骨,太阳穴各30次。
②耳部按摩。以双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30,再揉双侧耳垂30次,至红为度。
③腹部按摩。临睡前取仰卧位,将双手搓热,环形按揉腹部,顺时针和逆时针各30次,除有安眠作用外,还有健脾和胃助消化作用。
④颈部按摩。以食指按摩耳后乳突旁凹陷安眠穴30次,拿捏颈项30次,以颈部有压迫感为度。
⑤足心按摩。晚上洗脚过后,以拇指按揉足心涌泉穴各90次,有强肾调肝安眠作用。
提醒:安眠药不能长期服
健康的睡眠状态应该是能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应维持7至8小时,但不一定强求,应视个体差异而定。专家提醒,除了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外,失眠者应主动积极寻求并消除失眠的原因,适当运用睡眠诱导,如聆听催眠音带,饮一杯热牛奶,适当食用苹果、香蕉、梨等一类水果。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助睡眠 搓摩耳部加速入眠
患者仰卧,闭目少思,用双手大鱼际以每秒2-3次的频率,用力搓摩耳根约30秒,然后依此法搓摩耳根后部约30秒钟,再改用两手掌心以每秒钟2次的频率轻柔整个耳部约1分钟,中医认为,耳部通过经络与整个身体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经常搓摩耳部,可加速入眠。施用此法时,应注意用力均匀,频率一致,以局部发热为度。
中医教你如何改善睡眠
按摩穴位 让你静心睡眠
静心安眠
此类患者的特点是以入睡前思绪繁多为主要表现,平素情绪易紧张、易兴奋或用脑过度。
(1)拍心包经
由上自下以空掌拍打双上肢心包经循行部位5-8分钟,重点在肘部内侧,心包经位于双上肢内侧的正中线上。
中医认为,失眠与心有关。所以,拍打心包经可以清心除烦,可白天做,对于失眠伴有思绪多、压力大、平素情绪易紧张者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2)梳头法
如果您担心穴位找不准也没有关系,可以用简单的梳头法来疏通整个头部的经络,达到放松助眠的方法。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把梳头当作“安眠药”。
具体的操作方法:用梳子梳头,方向为:(1)前发际、头顶、后头、项部,左中右三行;(2)从头顶中央作为起点,呈放射状分别向头角、太阳穴、耳上发 际、耳后发际方向梳。左右相同。睡前梳头至少五分钟。也可用指叩,双手弯曲,除拇指外,余四指垂直叩击头皮,方向与要求同梳子梳法。
和胃安眠
此类患者的特点是失眠伴有平素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大便不畅。
(1) 摩腹法
古人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可见胃肠不调和就会影响到睡眠,以摩腹法理气和胃,使人安然入睡。取仰卧位,左右两手重叠,右手掌心在下,附于脐上,左手掌心放右掌背上,两手均匀用力,顺时针方向旋转摩动。由脐部开始,逐渐扩大范围至全腹。
专家说,揉此穴时默数100次为一轮。从少至多,最多能揉30轮。并能增加胃肠蠕动,消除胃中宿食,使胸膈畅快。
(2)推胫骨
睡前取坐位,两手虎口分别卡在双膝,从上向下按揉,初始时指按压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髁下缘,见左上图标记处)和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 头前下方凹陷处,见左上图标记处),然后向下用力推动,在经过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见左上图标记处)和三阴交(位 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见左上图标记处)两穴时加力按压,这样一直推到踝部,反复操做10~20次。可以健运脾胃,宁心安眠。
补虚安眠
此类患者失眠的特点是夜尿过频影响睡眠,平素疲劳、怕冷,腰膝酸软者。
教你自我按摩治疗失眠
失眠不是指很难入睡,以下3种情况才是属于失眠:
一、起始失眠:入睡困难,直到半夜才能入睡。
二、间断失眠:睡不安宁,容易惊醒,常有恶梦。
三、终点失眠:入睡不困难,不过,常常半夜醒后无法再度入睡。
失眠怎么治疗?中医按摩来助眠
抹额:以两手指屈成弓状,第二指节的内侧面紧贴印堂,由眉间向前额两侧抹,约40次左右。
按揉脑后:以两手拇指罗纹面,紧按风池,用力旋转按揉,随后按揉脑后,约30次左右。酸胀为宜。
搓手浴面:先将两手搓热,随后掌心紧贴前额,用力向下擦到下颌,连续10次。
按摩耳廓:人体躯干和内脏均在耳廓有一定反应部位,按摩它有助于调节全身功能。
5大健康助眠术让白领睡得香
睡不着、睡不稳、睡不够……失眠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流行病。失眠包括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或彻夜不能眠,并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
专家解析,人的正常睡眠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的结果,这种规律一旦被破坏,就可导致失眠的发生。因此,正常的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
专家总结,现代人失眠的原因主要有:
1、生活繁忙,常常因工作、学习、娱乐、应酬而熬夜,扰乱了人体的生物钟,该睡的时候不睡,想睡的时候睡不着。
2、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痰热上扰心神而致人不寐。因此,常常应酬或有胃肠道疾病的人常常被失眠所困扰。
3、受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纷扰,使人思虑过度,伤及心脾而成失眠。
1 阅读助眠术
有效指数:★★★(五★为最高)
点评:睡前阅读可以帮助人体进入安静的状态,做好睡前的“准备”。养成睡前阅读的习惯后,每次睡前读书的时候,就相当于是给机体一个“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提示。如能持之以恒,有助于恢复人体睡眠的生物钟。同理,睡前听一些和缓安静的音乐,或者练习硬笔字等,让人在睡前平静下来,也同样有助于睡眠。
建议:睡前阅读固然好,但需要注意书籍的选择。一般可以选择一些轻松休闲的读物,睡前最好的陪伴是游记、散文一类的书,让阅读时的心情放松和愉悦,不需要太多激发脑细胞的思考。尽量不要选择恐怖、战争、侦探一类的小说,否则,反而使人更兴奋而不能入眠。
2 芳香助眠术
有效指数:★★★★★
点评:芳香助眠术通过香熏、沐浴、按摩等方法,调动人体的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听觉五大感觉功能,消除忧郁、焦虑、烦闷、愤怒等情绪和疲劳感,使身心舒畅、平静,使人安神定志,安然入眠。
建议:芳香助眠术最好在舒适的环境内进行,可以配以舒缓宁静的音乐。但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精油或香熏。购买时选择具有安神、助眠功效的,当然同时也要闻起来让自己舒服的精油,如薰衣草、百合、檀香等。另外,按摩的时候手法要轻柔。
3 瑜伽助眠术
有效指数:★★★★★
点评:瑜伽是生理上的动态运动及心灵上的练习。瑜伽的习练目标是达到对自身心灵的良好理解以及调控,通过呼吸、体位、动作和冥想,恢复内心平静。睡眠瑜伽可以通过配合和缓的呼吸,以柔和缓慢的拉伸动作使身心放松,进入宁静的状态,帮助改善睡眠。睡眠瑜伽和其他瑜伽的区别就是放松,整个过程都是围绕着如何使自己放松来进行的,通过呼吸、体位等方法,从而进入深层休息的状态。
建议:睡眠瑜伽可以在睡前1-2小时进行,时间约30分钟,尽量使自己身心放松,不必强求高难度的动作。注意配合和缓深长的呼吸,可以同时冥想平静、令人放松的画面。
4 刮痧、按摩助眠术
有效指数:★★★★★
点评:人体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机制,而利用刮痧、按摩等方法,是通过外力刺激全身经络气血,激发机体的修复潜能,使气血通畅,阴阳调和,从而改善睡眠质量。用刮痧梳刮拭头部、脚底,有助于促进睡眠,缓解头痛。此外,每晚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掌,揉面、搓耳朵、按头皮、揉腹、搓颈肩、搓脚……有利于促进睡眠。
建议:刮痧、按摩手法不宜过重,可配合运用一些安眠的穴位。如阴虚火旺、心烦不眠的人们,常伴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口干、手足心热等,可以用刮痧梳刮拭脚底涌泉穴;肝郁化火的人,常有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口干口苦、目赤耳鸣、头晕目眩等,可按摩下肢内侧的肝经,解郁行气散火;而脾胃受损,平素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或饮食不节的患者,可按摩腹部,健脾和胃,行滞消食。
5 食物助眠术
有效指数:★★★★
点评:研究发现,钙、镁并用可成为天然的放松剂和镇定剂。钙含量丰富的牛奶被公认为“助眠佳品”。坚果类食物中镁含量较多,在临床上,核桃常被用来治疗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
建议:核桃、葵花籽、莲藕、莲子、大枣、龙眼肉等,从中医的角度讲,这些助眠食物大多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平时可适当食用,或做成食膳,调理气血,改善睡眠。
一般来说不建议睡前饮食,睡前过饱,反致失眠。
六种方法轻松改善失眠症状
●静心安眠
此类患者的特点是以入睡前思绪繁多为主要表现,平素情绪易紧张、易兴奋或用脑过度。
(1)拍心包经
由上自下以空掌拍打双上肢心包经循行部位5-8分钟,重点在肘部内侧,心包经位于双上肢内侧的正中线上。
中医认为,失眠与心有关。所以,拍打心包经可以清心除烦,可白天做,对于失眠伴有思绪多、压力大、平素情绪易紧张者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2)梳头法
如果您担心穴位找不准也没有关系,可以用简单的梳头法来疏通整个头部的经络,达到放松助眠的方法。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把梳头当作“安眠药”。
具体的操作方法:用梳子梳头,方向为:(1)前发际、头顶、后头、项部,左中右三行;(2)从头顶中央作为起点,呈放射状分别向头角、太阳穴、耳上发 际、耳后发际方向梳。左右相同。睡前梳头至少五分钟。也可用指叩,双手弯曲,除拇指外,余四指垂直叩击头皮,方向与要求同梳子梳法。
●和胃安眠
此类患者的特点是失眠伴有平素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大便不畅。
(1) 摩腹法
古人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可见胃肠不调和就会影响到睡眠,以摩腹法理气和胃,使人安然入睡。取仰卧位,左右两手重叠,右手掌心在下,附于脐上,左手掌心放右掌背上,两手均匀用力,顺时针方向旋转摩动。由脐部开始,逐渐扩大范围至全腹。
专家说,揉此穴时默数100次为一轮。从少至多,最多能揉30轮。并能增加胃肠蠕动,消除胃中宿食,使胸膈畅快。
(2)推胫骨
睡前取坐位,两手虎口分别卡在双膝,从上向下按揉,初始时指按压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髁下缘,见左上图标记处)和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 头前下方凹陷处,见左上图标记处),然后向下用力推动,在经过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见左上图标记处)和三阴交(位 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见左上图标记处)两穴时加力按压,这样一直推到踝部,反复操做10~20次。可以健运脾胃,宁心安眠。
●补虚安眠
此类患者失眠的特点是夜尿过频影响睡眠,平素疲劳、怕冷,腰膝酸软者。
(1)推八髎穴、温补肾俞
肾俞(在腰部,在和肚脐同一水平线的脊椎左右旁开两指宽处)为肾之背俞穴,具有良好的温阳固肾的作用,与八髎穴合用可起到暖肾助眠的效果。
每天临睡前,两手摩擦八髎穴2-3分钟。然后将双手搓热,置于双肾俞穴上2-3分钟,肾俞有温热感、放松感。
(2)川椒浴足、搓涌泉穴
睡前用高桶沐足20-30分钟,每次加入川椒粉20克,水要没过脚踝,最好达小腿位置。烫脚时随加热水,先温后热,使足部烫得发红。泡脚后,可按摩一下足底涌泉穴。
专家说,涌泉穴是神经上的保健要穴,对于神经衰弱、腰膝酸软有良好的作用。川椒辛、温,入脾、胃、肾经,沐足可交通阴阳,温肾助眠。
中医按摩5穴位治疗失眠
经常失眠的人怎么办?中医认为经常失眠的人是身体阴阳不平衡,那么,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哪些呢?中医治疗失眠常采用食疗、针灸、按摩等手法。例如,失眠者如果配以穴位按摩,便可达到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的作用。接下来,小编为你介绍按摩治疗失眠的方法及按摩误区。
按摩穴位法
1、天门开穴法
两拇指指腹紧贴于印堂穴,双手余指固定头部二侧。左拇指先自印堂穴垂直向上推移,经神庭穴推至上星穴,然后两拇指呈左下、右上,左上、右下同时交替推摩。手法由缓至速、由轻至重,反复推摩约1分钟,此时推摩局部产生热感,并向眉心集中。
2、百会穴点按掌摩法
用右手拇指尖在百会穴点按,待局部产生重胀麻感后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如此反复交替进行约30秒,紧接用掌心以百会穴为轴心,均匀用力按压与旋摩约30秒。
3、玉锤叩击法
以指尖作锤,双手同时进行,从后向前,从左至右叩击整个头部,反复依次紧叩,不可遗漏。叩击时由腕部发力,甩力均匀,不可太重,不可太轻,以有较强的振荡感而不觉疼痛为度。约1分钟。
4、十指梳理法
以指代梳,指尖着力于头皮,双手同时进行,从前额开始呈扇状自前向后推摩。手法以揉为主,柔中带刚。此时会感到头部轻松舒适感。约1分钟。
5、抚摩静息法
用双掌分别摩头、摩面、摩颊。手法轻揉,约1分钟,再结束整个按摩疗程。
中药失眠疗法
失眠症是中医脑科常见病。早在二千年前,中国有一部古医书《内经》称本症为“不寐”或“不得眠”。由此可见,中医是最早认识失眠症的。
在中医治疗方面,治病求其本,主要是采用中药和针灸治疗。
中医应用中药治疗失眠症已有二千年的临床丰富经验,应用的药方擢发难数。中药有调节人体睡眠/清醒周期,改变患者睡眠质量,服用后无昏睡感,不影响工作,无强制性催眠作用,需要睡眠时即可入睡,可长期服用,无成瘾性,养心安神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