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经间期出血怎么办

经间期出血怎么办

经间期出血量并不多,一般只是少量出血,因此要治疗经间期出血,止血并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法。应当以“清”、“通”、“利湿”、“调气血”为主,忌服辛辣温燥之物,忌房事。

经间期出血并不罕见,也不代表不正常。如果经间期出血偶尔出现一次对身体并没有大碍,大多数都是因为过于劳累或者身体的免疫力低下,影响到了内分泌平衡的缘故,大家只要注意调养一下就可以了。

另外,备孕的朋友,如果排卵期有少量出血,要记得掌握时机,因为你此时正在排卵,这个时候是可以受孕的,同房也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但是,如果是经常性地出现排卵期出血的话,则就应当考虑是内分泌紊乱而造成的,这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补充雌激素的药物。而一旦出血量过多,甚至超过正常的月经量的时候,则就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其他的器质性病变。

如果经间期出血超过平时月经量,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则最好于月经来潮的第2—5天做激素六项检查,即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和催乳激素(PRL)检查。并且在月经干净后3-5天做阴道B超检查,然后在月经的第21天做孕酮检查,以明确内分泌及卵巢功能,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每月排卵期出血疾病治疗

排卵期出血在月经中期,即排卵期,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称为排卵期出血。中医学称之为“经间期出血”。排卵期出血是每位女性朋友都可能出现的一种现象,一般情况下这种出血量很少,肉眼不能观察到,但有的人会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排卵期出血的典型症状:月经中期(排卵期)出现规律的阴道出血,量一般不多,持续半天或几天,可伴有轻微腹痛或腰酸。

西医治疗

已烯雌酚0.25-0.5nmg/日,排卵前3天开始服用,血止后1~3天停药。

中医治疗

(1)肾阴虚:经间期阴道出血,量少、色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生地、女贞子;旱莲草、生山药,茯苓各15克,山萸肉、丹皮、泽泻各10克。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2)湿热内蕴:经间期阴道出血,色红、质黏,或带下夹有血丝,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秽臭,胸脘痞满,口中黏腻,口苦心烦,纳差,小腹坠胀,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或滑。

排卵期出血治法:清利湿热,调经止血。

方药:白术、生苡仁、川牛膝、樗根皮各15克,黄柏、泽泻、车前子(包)各10克。

中成药:固经丸。

(3)血淤:经间期出血,量少、色紫黯、有小血块,小腹疼痛拒按,情志抑郁,舌质紫黯或淤斑淤点,脉涩。

治法:活血化淤,调经止血。

方药:生地15克,赤芍、桃仁、当归、丹皮、枳壳、龟板(先煎)各10克,三七粉(冲)1.5克。

中成药:血府逐淤丸。

每月排卵期出血疾病治疗,了解了本文的介绍,相信很多出现这种疾病的女性,已经通过以上的全面介绍,了解了疾病的治疗,所以在全面了解疾病治疗以后,为了尽快的让自己能康复,一定要尽快的选择大医院,通过正确的治疗,让自己每月排卵期出血,通过治疗以后康复。

子宫颈炎症状

1.急性宫颈炎

患上进行宫颈炎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是没有症状的,只有少部分的患者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的症状。

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夫妻生活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因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受累,可见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以及多量脓性分泌物。

2.慢性宫颈炎

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淡黄色或脓性,夫妻生活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不适。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或有黄色分泌物覆盖子宫颈口或从子宫颈口流出,也可表现为子宫颈息肉或子宫颈肥大。

月经不调的鉴别

月经提前十天以上的人应注意与月经间期出血相鉴别:月经间期出血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2天到16天,出血量较少,或表现为透明粘稠的白带中夹有血丝,出血常持续数小时至2到7天,自行停止,西医称为排卵期出血。月经间期出血量较月经期出血量少,临床表现为出血量一次多一次少的现象,结合BBT的测定,即可确诊。月经先期则每次出血量大致相同。且出血时间不一定在排卵期内,持续时间一般与正常月经基本相同。

排卵期出血的中医辨证治疗

排卵期出血的中医治疗:

1)肾阴虚:经间期阴道出血,量少、色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怕法:滋肾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生地、女贞子;早莲草、生山药,茯苓各15克,山萸肉、丹皮、泽泻各1O克。

2)湿热内蕴:经间期阴道出血,色红、质黏,或带下夹有血丝,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秽臭,胸脘痞满,口中黏腻,口苦心烦,纳差,小腹坠胀,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或滑。

治法:清利湿热,调经止血。

方药:白术、生苡仁、川牛膝、樗根皮各15克,黄柏、泽泻、车前子(包)各10克。

3)血淤:经间期出血,量少、色紫黯、有小血块,小腹疼痛拒按,情志抑郁,舌质紫黯或淤斑淤点,脉涩。

治法:活血化淤,调经止血。

方药:生地15克,赤芍、桃仁、当归、丹皮、枳壳、龟板(先煎)各10克,三七粉(冲)1.5克。

女性经间期出血吃什么调理

茯苓甲鱼汤

材料:甲鱼肉300克,茯苓15克,枸杞、黄芪各适量,陈皮少许,姜片少许,盐、鸡精各适量,胡椒粉少许,料酒适量。

做法:1、甲鱼洗净斩块,用大火煮熟,捞出沥水,盛盘备用。

2、锅中注水烧开,撒姜,入茯苓、黄芪、陈皮、枸杞,倒入甲鱼肉,淋上料酒加盖,煮沸后用小火继续煮至食材熟透。

3、放上盐、鸡精、胡椒粉略煮至入味即成。

功效:滋阴凉血、调中补血。

清炖鲫鱼汤

材料:鲫鱼500克,油、盐、姜、葱各适量。

做法:1、鲫鱼处理好洗净,葱切成长段,部分切葱花,姜切细丝。

2、锅里放少量的油,放入葱段、姜爆香,加入适量的清水烧开,放入洗好的鲫鱼,放入葱姜片,再放鲫鱼。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半个小时。

3、撒盐,煮开出锅撒上葱花即可。

肚疼阴道出血的原因

排卵期出血,又称月经中期出血,或称经间期出血,是指两次正常量月经之间的少量出血,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小腹疼痛。本病的临床表现:

(1)子宫出血:有排卵的月经周期中出现排卵期子宫出血,出血量少,有的仅有表现咖啡色分泌物,一般2-3天即可自行停止,最长7天。 偶尔多似月经而误认为一月有二次月经。

(2)腹痛:周期性月经间疼痛、疼痛可很轻微,也可呈严重的痛经型,一般持续几小时,个别患者可持续2-3天。

(3)不孕:可能因排卵期出血而中止性生活,错过受孕时机而致。 排卵期中医称为“经间期”又称氤氲期(烟云弥漫之时)。是阴转阳的转化时期,阴血是基础,阴精充盛、精化为气,阴才转化为阳。排卵期出血的主要病机是阴虚内热。肾阴不足、阳气内动,损伤阴络,冲任不固而出血。治宜滋肾阴清虚热为主。可选用:女贞子、旱莲草、熟地、生地、赤芍、地骨皮、阿胶、甘草、百合,水煎服,按其体质寒热虚实增减其药与量。此外,必须合理休息,忌剧烈活动,饮食忌辛热之品,宜吃清淡富有营养之物。心情忌急躁恼怒,必须平静怡悦。

排卵期出血是妇科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雌激素水平不足引起,治疗用小剂量雌激素补充疗法,虽有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差,且易复发。

阴道出黑血是怎么回事

阴道出黑血是怎么回事?一般来说,经间期出血可导致阴道出黑血。经间期出血,中医病名。是指以氤氲期(即排卵期)周期性出现子宫少量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若出血期长,血量增多,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可致崩漏。多发于育龄妇女。尤多见于产后或流产后。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期出血。

经间期出血,是中医学的一个术语,即排卵期出血。它是指在月经中期,即排卵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是冲任阴精充实,阴气渐长,由阴盛向阳盛转化的生理阶段。若肾阴不足,脾气虚弱,湿热扰动或瘀血阻遏,使阴阳转化不协调,遂发生本病。常见的病因有肾阴虚、脾气虚、湿热和血瘀。

其中,血瘀证的主要证候就是经间期出血量少或多少不一,色紫黑或有血块,少腹两侧或一侧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胸闷烦躁,舌质紫或有紫斑,脉细弦。治法为化瘀止血。代表方有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方药为生地黄、大黄、赤芍、丹皮、归尾、枳壳、桃仁、龟甲。

预防经间期出血的方法如下:

1、出血期间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外阴局部清洁,严禁性生活,防止感染。

3、饮食宜清淡且富有营养,忌食油腻、辛辣、燥热的食物。

4、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加强体质锻炼。

月经提前而且量少是什么原因 排卵期出血

所谓排卵期出血是指,在月经中期,即排卵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称为排卵期出血。中医学称之为“经间期出血”。这种现象的出现会让很多人误以为是月经提前到来的现象,并且产生的量极少。

月经不干净的中医治疗方法

1.肾阴虚型症状:月经间期出血量少,或稍多,色红,无血块,腹不痛,夜寐不熟,便艰,尿黄,舌红,脉细弦。

可用滋阴止血法。

2.气滞血淤型症状:月经间期出血量少或多,色紫黑或有血块,小腹两侧胀痛或刺痛,胸闷烦躁,舌有紫点。

可用行气化淤止血。

3.脾气亏虚型症状:月经间期出血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腹胀,舌淡,苔薄。

用健脾益气止血法。

月经不调有哪些症状 月经中期出血

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指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

经间期出血怎么造成的

1. 排卵期极少量出血:表现为咖啡色很少量,或粘液呈淡红色,1-2天后自然停止,属于正常。

2. 经前少量出血:经前2-3天出现少量咖啡色分泌物或少量暗红色血,然后来正常的月经5-6天,原因或是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提前出血;有的人可因为子宫内膜异位(部分内膜在宫颈管内),经前宫颈管少量出血。

3. 经后少量出血:月经结束后2-3天仍然有少量暗褐血,可能是黄体溶解未完全,测量基础体温可发现体温未降明显降低;有的人是因为体质偏虚。

4. 非经期中等量以上的出血:多见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这类出血没有规律,激素波动大,出血较多,波动小,出血较少。

5. 避孕环刺激引起的出血:有的育龄女性因避孕环的存在,月经量增多,经期长,即使不在经期也会有少量出血,与凝血机制减弱有关。

6. 与流产有关的出血:有的女性未知道自己怀了孕,先兆流产还以为是月经。还要小心宫外孕引起的出血。

经间期出血也可能是由于脾虚造成的,脾虚会造成女性气虚无力且会引发女性月经异常等一些现象,但是还有很多种原因都会造成经间期出血,所以如发现症状明显建议还是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可做一些专业的检查避免误诊。

治疗经期出血的四款中药食疗方

经期出血是常见的月经问题,导致经期出血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就是治疗经期出血的四款中药食疗方,来看看吧。

推荐中药材:

熟地黄: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补肝养血的功效。

当归: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旱莲草:旱莲草具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的功效,尤其适宜经间期出血的女性。

推荐药膳:百合熟地黄汤

主料:百合、熟地黄各50克。

配料:鸡蛋2个,蜜糖适量。

做法:1、将百合、熟地黄洗净。

2、鸡蛋煮熟,捞出,去壳备用。

3、将以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煲1个小时,再加入少许蜜糖即可。

功效: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补肝养血的功效,百合能滋阴生津、养心安神,鸡蛋可健脾补气,三者搭配同用,对肾虚型经间期出血,并伴有腰膝酸痛、潮热盗汗等症均有疗效。

归芪乌鸡汤

主料:当归30克,黄芪15克,红枣6颗,乌鸡1只。

配料:盐适量。

做法:1、当归、黄芪分别洗净,红枣去核,洗净,乌鸡去内脏,洗净氽水。

2、将清水适量放入瓦煲中,煮沸后放入当归、黄芪、红枣、乌鸡,以大火煮开,再改用文火煲两个小时。

3、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当归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止痛,为妇科常用药,黄芪可补气健脾,红枣可益气养血,乌鸡能补血调经,四者搭配炖汤食用,对气血亏虚引起的经间期出血,缺铁性贫血症状均有食疗效果。

旱莲草猪肝汤

主料:旱莲草5克,猪肝300克。

配料:葱1根,盐适量。

做法:1、旱莲草入锅,加适量的水以大火煮开,转小火继续煮10分钟,猪肝洗净切片。

2、只取旱莲草汤汁,转中火待汤再沸,放入肝片,待汤开,即加盐调味,熄火,将葱洗净,切丝,撒在汤面即成。

功效:旱莲草具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的功效,配上猪肝,有止血兼补血的作用,对各种出血症状均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如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都可用此汤品来缓和出血状况,还能改善因出血过多造成的贫血症状。

三七粉粥

主料:三七粉3克,红枣5颗,大米100克。

配料:红糖适量。

做法:1、大米洗净,红枣去核,洗净备用。

2、将三七粉、红枣、大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熬煮成粥。

3、待粥将成时,加入红糖搅拌溶化即可。

功效:三七具有补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大米可益气补虚,红枣、红糖均能补气养血,四味同用,既能止血又能补血,可用于辅助治疗血瘀引起的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下血等病症。

相关推荐

排卵期出血的中医治疗

(1)肾阴虚:经间期阴道出血,量少、色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生地、女贞子、早莲草、生山药,茯苓各15克,山萸肉、丹皮、泽泻各10克。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2)湿热内蕴:经间期阴道出血,色红、质黏,或带下夹有血丝,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秽臭,胸脘痞满,口中黏腻,口苦心烦,纳差,小腹坠胀,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或滑。 治法:清利湿热,调经止血。 方药:白术、生苡仁、川牛膝、樗根皮各15克,黄柏、泽泻、车前子(包)各10克。 中成

月经过后为什么突然流血

明明“好朋友”刚刚走没几天,可是不过7、8天在内裤上又发现大量的鲜血,难度“好朋友”又来了。 到底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以致一个月来了两次“月经”。许多女性面对这种问题通常忧心不已,甚至是难以入眠。其实这种情况是月经间期出血,又被称为排卵期出血,不用担心只要采取好的方法是可以被解决的。

排卵期出血症状

排卵期出血最明显的症状是子宫出血,中医称之为”经间期出血“。一般情况下出血量少,有的仅为咖啡色分泌物,极少者点滴即净,或为带中夹血,有的出血持续时间为几小时,或2-3天后自行停止。最长不超过7天。 排卵期出血除了会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外,还伴随着小腹疼痛或腰酸症状,以一侧多见、有时亦可有双侧腹痛,可轻可重。一般持续数小时,个别女性可持续2~3天。如果是少量出血可以不用治疗,但是出血量多,并经常发生建议最好到医院查明原因。

怎么判断宫颈癌

1、经期出现异常而且大量出血 有时由(内膜)增生引起,它可以是其前期病变,妇女也可以在身体健康的宫癌通常可有经期异常打大出血,但许多其他情况也可以引起这一症状,包括纤维瘤和息肉情况下偶有经量过多的情况,带有宫内环时(IUD)时,常常出现经量过多对于这个症状要注意以下几点:经量较以往增加多少?下次月经是恢复正常了还是仍然异常增多?如果是增加好多,下次月经还是这样,那就要注意去医院检查了。 2、月经间期出血 调查显示,异常出血是最早能注意到的前兆之一,见于90%有子宫癌,但并不是说月经间期出血的妇女90%有子

排卵期出血有哪些危害

1、恼人症状:排卵期出血虽然出血量较少,但也让女性朋友防不胜防,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2、腹痛:排卵期出血患者常伴有腹痛症状,周期性月经间期疼痛,可轻可重,一般持续几个小时,个别患者可持续2~3天。3、引发不孕症:男女性可能会因为排卵期出血而中止性生活,从而错过受孕时机,最终导致不孕症的发生。4、原发病危害: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腺癌等生殖道疾病也可引发排卵期出血症状,因此,如果引发排卵期出血的原发病得不到及时彻底治疗,可危害女性健康。

月经病是什么意思啊 月经病的范围有哪些

月经周期异常:月经周期出现异常称之为月经不调,主要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紊乱,经间期出血等。 经期异常:月经出血时间异常,主要是经期延长。 经期不适:以经期出现全身或局部不适为特征的疾病,主要有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身痛,经性泄泻,经行眩晕,经行浮肿,经行情绪异常等。 经量异常:包括月经过多,月经过少,闭经,崩漏等。

宫颈有炎症的症状

1、急性宫颈炎 大部分急性宫颈炎的患者都没有什么症状。有症状的患者引起的主要表现是阴道的分泌物增多,并带有黏液脓性,因为分泌物的刺激会引起外阴灼热和瘙痒的现象。其次,患者还会出现性交后出血和经间期出血等情况。若是患者还引起尿路感染,就会出现尿急、尿痛和尿频。若是引起淋巴奈瑟菌感染,尿道口和阴道口的粘膜都会出现充血的症状。 2、慢性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的大多数患者也没什么症状,但是还是有少数的患者会引起阴道分泌物的增多,并表现出淡黄色和脓性,患者也会在月经间期出血和性交后出血,偶尔也会因为分泌物的刺激出现外因

宫颈炎的症状有哪些

宫颈炎症状 急性宫颈炎 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引导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因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受累,可见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以及多量脓性分泌物。 慢性宫颈炎 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不适。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或有黄色分泌物覆盖子宫颈口或从子宫颈口流出,也

排卵期出血5款食疗方来调理

生熟地龙骨汤 材料:龙骨200克,生地、熟地各适量,枸杞、姜片各少许,鸡精、盐适量。 做法:1、熟地洗净切片,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烧开,倒入龙骨搅匀,煮一分半钟,氽去血水,捞出。 2、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烧开,倒入龙骨、枸杞、生地、熟地,拌匀,加盖小火煮30分钟。 3、放入适量鸡精、盐,拌匀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滋阴补肾,清热止血,可用于肾阴虚内热导致的经间期出血。 生地白芍五味子饮 材料:生地8克,白芍12克,五味子6克。 做法:1、将生地、白芍、五味子洗净,浸泡30分钟左右。 2、所有材料连同清水一起倒入锅内

宫颈炎怎么造成的 慢性宫颈炎

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不适。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或有黄色分泌物覆盖子宫颈口或从子宫颈口流出,也可表现为子宫颈息肉或子宫颈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