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及注意事项
关于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及注意事项
1、注意有无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或插管,误吸、肺水肿、肺不张、休克、手术麻醉、创面侵袭性感染、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等。
2、注意有无呼吸困难,体温变化、咳嗽、痰量增多与痰液性状。临床症状应注意与烧伤毒血症或败血症鉴别。
3、体检。严重烧伤病人,胸部多有烧伤,较难获得准确的胸部体征。因此,应注意仔细检查,有无呼吸变化及啰音等。
4、为明确感染细菌,应定期作气道内分泌物培养。最好作支气管肺灌洗液培养,以防止污染。
5、胸部X线检查。烧伤后多数肺部感染的确诊有赖于X线检查。伤后应常规行胸部摄片,以后定期复查。肺炎的X线表现可分为小病灶性、大病灶性和大叶性三种,小病灶性肺炎最常见。
虽然检查项目由医生结合患者状况所决定的,但是针对检查的患者,也有一些需要自己注意的事项的,只有注意这些细节,才能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检查对自己造成的损害。提前了解这些注意事项,对调整自己的心态也有一定好处。
尿常规
尿标本必须新鲜。尿液停放几小时后,白细胞即可破坏而脓尿消失,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尿标本必须清洁。女性应避开经期,清洗外阴,勿混进白带和血液: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可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尿路感染者脓尿常呈间歇性,故宜多次反复检查才能下结论。送检尿量一般不少于10ml(至少达到一半尿杯的量)。
CT检查
扫描前4小时禁食。在等待检查时,若因饥饿出现头晕、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可以饮糖水。扫描过程中不要移动身体。检查前要带上已做过的检查材料,如B超、X线片等。
扫描中可能要用碘造影,有碘、青霉素过敏者应主动说明。头颅扫描时要摘掉头上发夹、耳环等金属物品,眼睛闭上,不要看扫描架上的红灯,扫描部位如贴有膏药也应取下。
X光线检查
排队等待时应该避免在机房内或拥堵在机房门口,以免不必要的放射线照射。检查前应该去除检查部位的厚衣物以及高密度饰物(如耳环、项链等),以免遮盖病变。
血常规检查
查体时前三日饮食宜清淡,尤忌脏器及动物血制品(如猪肝、猪血)大量高脂肪的食物,24小时内不饮酒、少吃纤维性食物。受检前一天晚10时后请勿进食,查体当日早晨空腹(禁食、禁水)进行抽血。
怎样诊断儿童哮喘呢
其实哮喘是有严格的诊断标准的。在1993年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就制定出了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1)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计分法)凡年龄<3岁,喘息反复发作者计分原则:①喘息发作>3次(3分);②肺部出现喘鸣音(2分);③喘息突然发作(1分);④有其他特应性病史(1分);⑤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病史(1分)。
评分原则:总分≥5分者诊断婴幼儿哮喘;喘息发作只2次或总分≤4分者初步诊断为可疑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可进一步试验诊断以确诊。
(2)3岁以上儿童哮喘诊断标准:①喘息呈反复发作者(或可追溯到与某种变应原或刺激有关);②发作时肺部干罗及喘鸣音;③平喘药有明显疗效,疑似病例可选用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每次0.01ml/kg,最大量不大于0.3ml/次,或以舒喘灵气雾剂或溶液雾化吸入15分钟,观察有无明显疗效。
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是什么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多种多样,医院内感染者,混合感染较多,临床上病情也轻重不一,各种感染之间或感染与非感染之间,在临床表现、胸部X线等常有交叉重叠,难以鉴别。
因此,病原学检查非常重要,以利于及早明确诊断,有针对性地进行抗菌治疗。但是,目前对于病原学检查普遍重视不够,甚至有条件较好的大医院,标本送检率也不高。
几十年来对痰标本的诊断价值一直有争议,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尽管如此,取咳出的痰进行病原学检查,在临床上仍最为常用。
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已不再以G+菌为主,而以G-杆菌为主,占到76.5%。
一份近期研究报告也显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现在大家都对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有一定的认识了吧,所以我们在平时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去医院找医生分清病情,对症下药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不要因为乱服药而造成病情的严重,这样是得不偿失的。还有,我们对疾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后,我们会对它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体征
可有鼻粘膜充血、眼部充血。扁桃体增大,副鼻窦区压痛等。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病毒感染时,血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血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2)病原学检查:病毒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等可以判断病毒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胞培养判断细菌类型和药物敏感试验。
【鉴别诊断】
(一)过敏性鼻炎:有过敏史,呈季节性或常年打喷嚏、鼻溢、鼻充血伴瘙痒感。症状特征和鼻腔分泌物内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二)血管舒缩性鼻炎:无过敏史,以鼻粘膜间歇性血管充盈、打喷嚏和流清涕为特点,干燥空气能使症状加重。根据病史以及无脓涕和痂皮等可与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相鉴别。
(三)萎缩性鼻炎:鼻腔异常通畅,粘膜固有层变薄且血管减少,嗅觉减退并有痂皮形成及臭味,容易鉴别。
(四)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的区别
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并已出现症状,或观察一段时间后出现咳嗽、发热、乏力等症状就会被诊断为确诊病例,且无症状感染者在血常规、CT影像学检查和抗体检测中异常现象,后续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符合确诊病例诊断标准后也可认定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按照诊疗方案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即病毒学检查阳性,同时有临床症状或血液及影像学检查异常,其临床严重程度包括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4种类型,如果感染者没有出现临床表现症状,但肺部CT检查有病变,也可以诊断为确诊病例。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一流行病学资料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某些沙门氏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在医院产房婴儿室、儿科病房、托幼机构发生暴发或流行。
二临床表现
1.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2.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三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也可仅有少量或无细胞。
2病原学检查
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致病微生物,如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
病毒性感染诊断标准
病毒性感染的诊断:首先医生要鉴别病毒或无菌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脑炎可能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脑功能异常更相似。当出现疑为脑炎的任何症状时,医生应尽力找出感染的病因。可通过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病毒性脑炎脑脊液中白细胞增高,但没有细菌。
病毒培养较困难而且费时较长。
可作免疫试验来检查病毒的抗体。即使用这种方法,鉴别出特殊抗体的机会也少于1/2。此外CT、MRI可排除颅内脓肿、脑卒中或血肿、动脉瘤、肿瘤等引起的症状。
感冒发烧应该说每个人都经历过,其中以感冒发烧最为常见,大部分都是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症状,比如咳嗽、扁桃体发炎、肺炎、支气管炎等等,那么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包括小孩的感冒发烧,该如何处理和应对,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细节来预防病毒性感染。
各类型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
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一、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 临床诊断 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说明: 1.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2.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3.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二、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临床诊断 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三、器官(或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说明: 1.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2.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 3.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
肺部感染检查诊断
1、注意有无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或插管,误吸、肺水肿、肺不张、休克、手术麻醉、创面侵袭性感染、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等。
2、注意有无呼吸困难,体温变化、咳嗽、痰量增多与痰液性状。临床症状应注意与烧伤毒血症或败血症鉴别。
3、体检。严重烧伤病人,胸部多有烧伤,较难获得准确的胸部体征。因此,应注意仔细检查,有无呼吸变化及啰音等。
4、为明确感染细菌,应定期作气道内分泌物培养,最好作支气管肺灌洗液培养,以防止污染。
5、胸部X线检查。烧伤后多数肺部感染的确诊有赖于X线检查。伤后应常规行胸部摄片,以后定期复查。肺炎的X线表现可分为小病灶性、大病灶性和大叶性三种,小病灶性肺炎最常见。
如何诊断尿路感染
1、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
(1)参考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个/HP,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
(2)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h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
具备上述1、2可以确诊。如无1则应再作尿菌计数复查,如仍≥105/ml,且两次的细菌相同者,可以确诊。
(3)尿细菌数104~5/ml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104~5/ml,需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或作膀胱穿刺尿培养来确诊。
(4)作膀胱穿刺尿培养,如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亦可确诊。
(5)作尿菌培养计数有困难者,可用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尿停留于膀胱4~6h以上)正规方法的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找细菌,如细菌>1/油镜视野,结合临床症状,亦可确诊。
2、上、下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
(1)参考临床症状,有发热(>38℃)或腰痛,肾区叩击痛或尿中有白细胞管型者,多为肾盂肾炎。
(2)尿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3)经治疗后仍留有肾功能不全表现,能排除其它原因所者;或X光肾盂造影有异常改变者为肾盂肾炎。
(4)膀胱灭菌后的尿标本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5)经治疗后症状已消失,但又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多在药后6周内);用单剂量抗菌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
3、重新发生的尿路感染诊断标准
(1)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转后,症状再现(多在停药6周后)。
(2)尿菌落数≥105/ml。但菌种(株)与上次不同者。
4、尿路感染复发诊断标准
(1)尿细菌数≥105/ml。而菌种与上次相同(菌种相同而且为同一血清型,或者药敏谱相同)者。
(2)经治疗症状消失、尿菌阴转后在6周内症状再现。
5、尿道综合征诊断标准
(1)多次尿细菌培养落数<105/ml。
(2)尿中白、红细胞数增加不明显(<10个/HP)。
(3)女性患者有明显的排尿困难、尿频,但无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温馨提示:慢性尿路感染患者亦应根据病情适当地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后,机体免疫力低下而造成再感染,同时注重强化自身整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待到症状彻底消失后便可恢复正常工作。
小孩子上呼吸道感染是什么原因呢
反复呼吸道感染以2岁内小儿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据有关方面统计,呼吸道易感儿每年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平均为健康儿的4.5倍。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反复呼吸道感染易感者除较健康小儿多罹患几倍的呼吸道疾病外,多有食欲不振、盗汗、体重不增、面色萎黄等表现。
反复呼吸道感染形成的因素较为复杂。幼儿免疫功能比较低下,易患呼吸道疾病,母乳喂养则较人工喂养免疫力强。此外,长期偏食、挑食,以及耐寒力差的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大气污染对易感呼吸道病也有影响。有报道易感儿血中IgG及IgA等抗体均有下降,但也有认为变化不大。唾液中SIgA水平低下及细胞免疫低下,各地观察基本一致。易感儿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也有降低,如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
由于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各地有不同的诊断标准,但一般认为每月患感冒或气管炎1-3次以上或1年内患肺炎2~3次以上可定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泌尿感染的诊断标准
1、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小时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105/ml。
2、参考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个/高倍视野,或有泌尿系感染症状者。
具备上述1)、2)即可确诊。如无2)则应再做尿菌计数复查,如仍≥105/ml,且两次的细菌相同者,可以确诊。
3、做膀胱穿刺尿培养,如细菌阳性(不论细菌数多少)也可确诊。
4、做尿菌培养计数有困难者,可用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尿停留于膀胱4~6小时以上)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找细菌,如细菌>1个/油镜视野,结合临床尿路感染症状,亦可确诊。
5、尿细菌数在104~105/ml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104~105/ml,需要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或做膀胱穿刺尿培养来确诊。
关于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及注意事项
生活中,不少人因为肺部疾病而饱受痛苦,最大的痛苦就是呼吸困难,而当中不少肺部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肺部感染引起的,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如下:
1、注意有无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或插管,误吸、肺水肿、肺不张、休克、手术麻醉、创面侵袭性感染、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等。
2、注意有无呼吸困难,体温变化、咳嗽、痰量增多与痰液性状。临床症状应注意与烧伤毒血症或败血症鉴别。
3、体检。严重烧伤病人,胸部多有烧伤,较难获得准确的胸部体征。因此,应注意仔细检查,有无呼吸变化及啰音等。
4、为明确感染细菌,应定期作气道内分泌物培养。最好作支气管肺灌洗液培养,以防止污染。
5、胸部X线检查。烧伤后多数肺部感染的确诊有赖于X线检查。伤后应常规行胸部摄片,以后定期复查。肺炎的X线表现可分为小病灶性、大病灶性和大叶性三种,小病灶性肺炎最常见。
虽然检查项目由医生结合患者状况所决定的,但是针对检查的患者,也有一些需要自己注意的事项的,只有注意这些细节,才能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检查对自己造成的损害。提前了解这些注意事项,对调整自己的心态也有一定好处。
尿常规
尿标本必须新鲜。尿液停放几小时后,白细胞即可破坏而脓尿消失,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尿标本必须清洁。女性应避开经期,清洗外阴,勿混进白带和血液: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可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尿路感染者脓尿常呈间歇性,故宜多次反复检查才能下结论。送检尿量一般不少于10ml(至少达到一半尿杯的量)。
CT检查
扫描前4小时禁食。在等待检查时,若因饥饿出现头晕、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可以饮糖水。扫描过程中不要移动身体。检查前要带上已做过的检查材料,如B超、X线片等。
扫描中可能要用碘造影,有碘、青霉素过敏者应主动说明。头颅扫描时要摘掉头上发夹、耳环等金属物品,眼睛闭上,不要看扫描架上的红灯,扫描部位如贴有膏药也应取下。
X光线检查
排队等待时应该避免在机房内或拥堵在机房门口,以免不必要的放射线照射。检查前应该去除检查部位的厚衣物以及高密度饰物(如耳环、项链等),以免遮盖病变。
血常规检查
查体时前三日饮食宜清淡,尤忌脏器及动物血制品(如猪肝、猪血)大量高脂肪的食物,24小时内不饮酒、少吃纤维性食物。受检前一天晚10时后请勿进食,查体当日早晨空腹(禁食、禁水)进行抽血。
体检当天,最好穿袖子宽松的衣服,方便静脉抽血时捋袖子,衣服要干净,以防针孔感染。采血后应伸直前臂,用另一只手按紧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不要屈肘止血,也不要捻动棉球以免皮下淤血,如果针眼周围青紫,24小时后可做热敷,为避免感染,24小时内不要让针孔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