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充满性胆结石的发病症状

充满性胆结石的发病症状

根据超声检查应该是充填性结石,但是没有提供胆总管情况,如果胆总管有结石的话手术创伤就要大点,但是胆总管结石一般都会引起剧烈的疼痛,不知有没有这个病史。如没有的话可以选择腹腔镜,这个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由于手术切除了胆囊,以后生活中要注意少食油腻性食物,不是一点都不能吃,不过还是以清淡饮食为主。

充满性胆囊泥沙结石经过临床B超检查都能明确诊断;一般胆囊炎症或者胆管炎症容易导致胆囊泥沙结石或胆总管淤积性泥沙样结石。胆囊结石形成早期往往属于絮状物或者具有流动性的泥沙样结石,是体外震波排石机-排石治疗最佳适应症,因此及时体检B超检查是早期诊断、早期排石治疗的关键;后期一旦形成块状结石就必须手术取石治疗,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及胆总管泥沙样结石尤其适合各种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及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排石治疗;排石彻底,迅速缓解症状,无痛苦,无任何副作用。解决了传统医学治疗效果差,现代医学手术取石难度大、不彻底和严重损伤并发症多,术后容易复发的世界性医学难题。

什么人容易得胆结石 体型肥胖的人

爱吃高脂、高糖食物的直接后果就是发胖,而肥胖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5倍,20岁~30岁的肥胖女性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高出6倍,6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40%有胆囊疾病和胆结石。

哪些因素会引起胆结石

1.胆结石的导致原因与生育的有关:妊娠可促进胆结石的导致,并且妊娠次数与胆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这种观点已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所证明。

2.性别差异:这几年来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性别比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胆固醇结石发病方面,胆囊的胆色素结石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降低胆流、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动力、使胆汁淤滞有关。

3.发病与饮食原因: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导致的主要原因,进食精制食物、高胆固醇食物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精制碳水化合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4.胆结石导致原因与年龄原因有关:大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 加。本病在儿童期少见,其发生可能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一项调查表明,年龄在40~69岁的5年发病率是低年龄组的4倍,高发与低发的分界线为 40岁,各国的报道虽有一定差异,但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这一年龄段。

5.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原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肥胖人更易患胆结石的原因在于其体内的胆固醇合成量绝对增加,或者比较胆汁酸和磷脂相对增加,使胆固醇过饱和。

胆结石的危害是什么呢

1、胆结石发生以后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剧烈的疼痛感,患者如果在发病的早期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导致胆囊管受阻严重,进而会引发急性胆绞痛,而且还会导致患者出现高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对此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2、胆结石长期得不到治疗还会诱发胆囊癌,这也是胆结石的一种常见危害,胆结石发生以后会引发胆囊炎,而这种炎症的长期刺激就导致黏膜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出现胆结石,因此,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尽早进行治疗。

3、胆结石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胆囊疽或者是胆囊穿孔,这些都是胆结石的一些常见危害,患者在发病时如果不加重视治疗还会引发腹膜炎,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此广大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多加注意了。

4、胆结石的发生还会对人体的组织造成严重的伤害,胆结石的出现容易引起胆囊梗阻,这样就容易会引发肝实质病变,以至于使得患者出现肝硬化,这种疾病所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患者朋友们一定要特别留意了。

胆石症和胆结石一样吗

什么是胆石症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结石的种类和成分不完全相同,临床表现取决与结石是否引起但到感染、胆道梗阻及梗阻的部位和程度。

1、急性期

(1)急性胆囊炎 ①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甚至可诱发心绞痛,②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③常有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④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2)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发热和黄疸是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典型表现。

2、慢性期(发作间歇期)

(1)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为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进食油腻食物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2)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多有反复发作或绞痛史,每于冬秋之交发作较频繁。较大结石有时长期无症状。

(3)慢性胆管炎与胆管结石其临床表现亦不典型,可无症状或类似慢性胆囊炎的征象。

什么是胆结石

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粘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由于结石对胆囊粘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有报告此种胆囊癌的发生率可达1~2%。

作为结石形成的一般规律,它们具有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成核及积聚增长等基本过程。其发病机理包括几种要素,首先,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必须过饱和;其次,溶质必须从溶液中成核并呈固体结晶状而沉淀;第三,结晶体必须聚集和融合以形成结石,结晶物在遍布于胆囊壁的粘液,凝胶里增长和集结,胆囊排空受损害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哪些人易患胆结石?

1、女性

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增多。

2、肝硬化者

肝硬化病人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较高,以及又有慢性溶血,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有关。

3、肥胖者

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20岁至30岁的肥胖女性胆结石发生率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高6倍,6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40%有胆囊疾病和胆结石。其原因是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动少,易生胆结石。

4、饮食偏荤、偏甜或不吃早餐者

饮食偏荤喜甜者,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易形成胆固醇结石;甜食过多又促进胰岛素分泌,会加速胆固醇沉积;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利于结石形成。

5、日晒过多者

过多受日光照射者,如农民和喜日光浴的人,易发生胆结石。经常晒日光浴者胆结石患病率较高,而曾受过暴晒被灼伤的人,胆结石的患病率最高。

6、运动过少者

运动过少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胆囊功能降低,胆汁易滞留淤积,难以排泄;同时也会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从而导致胆固醇容易沉积成石。

7、体内有蛔虫者

饮食不洁感染蛔虫病者,蛔虫逆流至胆道产卵或死亡后,就会成为结石核心,生成结石。

胆石症有哪些并发疾病?

1、气肿性胆囊炎,是胆囊炎的变型,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2、开放性穿孔,是少见的并发症,死亡率可高达25%,应及时手术治疗,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

3、局限性穿孔,多数可施行胆囊切除术,严重者也可进行胆囊造瘘和脓肿引流术治疗。

4、胆石性肠梗阻,该病极易延误诊断,故死亡率可达15-20%,一般给予手术治疗。

胆结石发作的时候会出现哪些症状

1、发热与打寒战:发热的温度高低主要是跟胆囊炎的严重程度是息息相关的,另外坏疽性胆囊炎和化脓性胆囊炎这两种类型的胆囊炎也是有可能导致发高烧的。

2、胃肠道症状:当胆囊结石急性发作的时候,除了会出现腹痛的症状以外,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吐出来的食物大多数都是胃里面的物质,呕吐后腹痛并没有明显的缓解。

3、黄疸:部分胆囊结石患者会出现过性黄疸的症状,绝大多数都是在腹部剧烈疼痛以后出现的,不过黄疸是比较轻的。

4、腹痛:腹痛是胆囊结石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胆囊结石发作时多有典型的胆绞痛。其特点为上腹或右上腹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希望大家要记住上面的这些胆结石发作时候的症状,这些症状都是可以帮助您在最早的时间发现胆结石这个疾病的,发现之后立即到正规医院治疗很快就会康复了。此外大家在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做好预防,特别是在饮食上一定要有规律,每天早上都必须吃早饭,这样您就不会轻易得胆结石了。

产生胆结石的原因有哪些

胆结石的导致原因与生育的有关:妊娠可促进胆结石的导致,并且妊娠次数与胆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这种观点已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所证明。

性别差异:这几年来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性别比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胆固醇结石发病方面,胆囊的胆色素结石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降低胆流、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动力、使胆汁淤滞有关。

发病与饮食原因: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导致的主要原因,进食精制食物、高胆固醇食物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精制碳水化合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胆结石导致原因与年龄原因有关:大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 加。本病在儿童期少见,其发生可能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一项调查表明,年龄在40~69岁的5年发病率是低年龄组的4倍,高发与低发的分界线为40岁,各国的报道虽有一定差异,但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这一年龄段。

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原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肥胖人更易患胆结石的原因在于其体内的胆固醇合成量绝对增加,或者比较胆汁酸和磷脂相对增加,使胆固醇过饱和。

胆结石的发病原因包括哪些

一、不可逆因素

1、发病年龄:胆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2、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3、发病与基因、家族史:胆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二、可逆因素

1、发病与妊娠的关系:妊娠可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2、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哪些人患胆结石的几率比较高

1、女性: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增多。

2、肥胖者: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20岁至30岁的肥胖女性胆结石发生率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高6倍,6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40%有胆囊疾病和胆结石。其原因是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动少,易生胆结石。

3、肝硬化者:肝硬化病人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较高,以及又有慢性溶血,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有关。

哪些人易患胆结石

调查表明,胆结石发现青睐女性,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郁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增多。

肥胖者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20岁至30岁的肥胖女性胆结石发生率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高6倍,6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40%有胆囊疾病和胆结石。其原因是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动少,易生胆结石。

饮食偏荤喜甜者饮食偏荤者,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易形成胆固醇结石。甜食过多又促进胰岛素分泌,会加速胆固醇沉积。还有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汗浓缩,利于结石形成。

蛔虫感染者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蛔虫病者,蛔虫逆流至胆道产卵或死亡后,就会成为结石核心,生成结石。

肝硬化者肝硬化病人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身体中雌激素水平较高,以及又有慢性溶血,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有关。

胆囊结石青睐的人群

女性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增多。

肝硬化者肝硬化病人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较高,以及又有慢性溶血,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有关。

肥胖者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20岁至30岁的肥胖女性胆结石发生率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高6倍,6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40%有胆囊疾病和胆结石。其原因是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动少,易生胆结石。

饮食偏荤、偏甜或不吃早餐者,饮食偏荤喜甜者,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易形成胆固醇结石;甜食过多又促进胰岛素分泌,会加速胆固醇沉积;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利于结石形成。

日晒过多者,过多受日光照射者,如农民和喜日光浴的人,易发生胆结石。经常晒日光浴者胆结石患病率较高,而曾受过暴晒被灼伤的人,胆结石的患病率最高。

运动过少者,运动过少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胆囊功能降低,胆汁易滞留淤积,难以排泄;同时也会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从而导致胆固醇容易沉积成石。

体内有蛔虫者,饮食不洁感染蛔虫病者,蛔虫逆流至胆道产卵或死亡后,就会成为结石核心,生成结石。

饭后久坐不动的人更易患胆结石

对于结石,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但对于胆结石,重视的人就少了很多。近年来,由于不良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等,胆结石发病率明显上升,达到10%左右,且出现了低龄化趋势。另有统计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胆结石的几率要高出许多。这是因为女性体内的性激素会影响胆汁的化学成分,以及胆囊的收缩功能,进而促进了结石的形成。按照胆结石的成因,生活中有七种人较易患病,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饭后久坐不动的人。不爱运动、体力活动减少,胆囊肌的收缩力便会下降,胆汁排空出现延迟,这就容易造成胆汁郁积,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有些人喜欢饭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或玩电脑,还要边看边吃各种零食,这是诱发胆结石的重要原因之一。

体型肥胖的人。爱吃高脂、高糖食物的直接后果就是发胖,而肥胖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5倍,20岁~30岁的肥胖女性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高出6倍,6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40%有胆囊疾病和胆结石。

不爱吃早餐者。通常来说,一日三餐后,胆囊都会定时排出胆汁。如果不吃早餐,胆囊在早上就不用排出胆汁。经常如此,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加大结石形成的可能。

饮食偏荤喜甜者。这类人通常会在平时摄入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易形成胆固醇结石。甜食过多又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加速胆固醇的沉积。

多次妊娠的女性。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郁滞,极易形成结石。

长期口服避孕药者。这类人患胆结石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出2倍,绝经后用雌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女性,患胆结石的情况也明显增多,这可能都与性激素的作用有关。

有疾病家族史者。有这种遗传基因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患胆结石。

胆结石急性发作可引起胆绞痛,中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疼痛,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和高热;但也有症状不典型,不感疼痛的“无痛性胆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病,胆结石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胆囊癌,而胆囊癌早期又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容易延误治疗。

作为预防,多喝水、多运动、规律饮食是不二法则。如果发现平时有腹胀、厌食和烧心等消化道症状,最好就诊检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已经患上胆结石的病人,更要在饮食上注意,忌吃生冷、油腻、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结石。特别要提醒的是,患有结石性胆囊炎的中老年女性,如果病情反复发作,一定要尽早到医院检查治疗;平时无症状表现的胆结石患者,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B超。

胆结石患者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胆结石患者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胆结石的危害就更不用多说了,任何一种疾病都不会是对人体完全没有危害的。胆结石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结石病,而胆结石对人体会有什么危害,虽然胆结石发病人数越来越多,甚至每一秒都在激增,但是人们对于胆结石的危害却也并不是很了解。如果大家能对胆结石的危害有所了解,也就更能深入了解胆结石的相关知识了。

1.发热与寒颤:发热与胆囊炎症程度有关。坏疽性胆囊炎及化脓性胆囊炎可有寒战高烧。

2.胃肠道症状:胆囊结石急性发作时,继腹痛后常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无明显缓解。急性发作后常有厌油腻食物、腹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3.黄疸:部分胆结石患者可以出现一过性黄疸,多在剧烈腹痛之后,且黄疸较轻。胆结石伴胆管炎,肿大胆囊压迫胆总管,引起部分梗阻,或由于感染引起肝细胞一过性损害等,都可造成黄疸。表现为眼睛巩膜颜色变黄。

胆结石的病因有哪些

胆结石是一种在胆囊里面生长结石所产生的一种疾病,随着时代的发展,胆结石的主要疾病形式变成了胆固醇结石。在美国地区,胆结石的比例大约是人群中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那么胆结石的病因又会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例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等。

1.不可逆因素

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发病与基因、家族史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2.可逆因素

发病与妊娠的关系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1)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2)发病与饮食因素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这类食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3.其他因素

某些药物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但如果用药时间短,结石可以消失;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例如不合理的减肥方法,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升高的;还有一些特殊疾病,例如甲状旁腺疾病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等等也可以引起胆囊结石的发病。

按照结石的化学成分可以把胆囊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三类。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都是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合型结石。而胆囊结石的具体形成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考虑与脂类代谢、胆固醇过饱和、成核过程异常、胆囊功能异常、细菌和基因片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关于胆结石,上文已经提到了三种不同方面的因素。女性胆结石的比例还是超过于男性的,这些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当然,在不注意地使用药物的时候,也会促使胆部功能的衰退,从而造成胆结石疾病的产生。

哪些人易患胆结石

胆结石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医学调查显示:像肥胖者、女性等人群都是胆结石青睐的一族。那么究竟哪些人易患胆结石呢?让我们看看专家在该问题上的介绍吧,希望这类人群能够提高警惕,一起来看看吧。

调查表明,胆结石发现青睐女性,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郁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增多。

肥胖者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20岁至30岁的肥胖女性胆结石发生率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高6倍,6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40%有胆囊疾病和胆结石。其原因是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动少,易生胆结石。

饮食偏荤喜甜者饮食偏荤者,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易形成胆固醇结石。甜食过多又促进胰岛素分泌,会加速胆固醇沉积。还有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汗浓缩,利于结石形成。

蛔虫感染者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蛔虫病者,蛔虫逆流至胆道产卵或死亡后,就会成为结石核心,生成结石。

肝硬化者肝硬化病人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身体中雌激素水平较高,以及又有慢性溶血,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关推荐

胆结石发病原因

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例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等。 不可逆因素: 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

胆结石患者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1.发热与寒颤:发热与胆囊炎症程度有关。坏疽性胆囊炎及化脓性胆囊炎可有寒战高烧。 2.胃肠道症状:胆囊结石急性发作时,继腹痛后常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无明显缓解。急性发作后常有厌油腻食物、腹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3.黄疸:部分胆结石患者可以出现一过性黄疸,多在剧烈腹痛之后,且黄疸较轻。胆结石伴胆管炎,肿大胆囊压迫胆总管,引起部分梗阻,或由于感染引起肝细胞一过性损害等,都可造成黄疸。表现为眼睛巩膜颜色变黄。 4.发热与腹痛:腹痛是胆结石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胆结石发作时多有典型

不吃早餐警惕胆结石

胆结石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尤其是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加大,不良因素习惯等均可增加患胆结石的几率。 胆结石的病因非常复杂,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如某些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在医学界,目前比较公认的高危险因素主要有三:其一为不吃早饭、不定时吃饭,以致胆囊长时间不收缩

哪些人更容易患上胆结石

1、女性。调查表明,女性患者占胆结石病人的70%,女性月经周期性的变化是雌激素周期性变化引起的。一般认为女性激素可改变胆囊的正常舒张功能,使女性胆囊的排空收缩功能比男性差。女性激素还可影响胆汁的成分,肝脏分泌胆酸减少,有轻度的淤胆作用。女性在怀孕初期,由于妊娠性呕吐,进食不够以及十二指肠缺乏脂肪食物的刺激,胆囊的收缩和排空功能比正常人差。在怀孕的后一阶段,由于子宫增大,腹内压增高压迫胆道排泄,胆道内压力增加使胆囊排空速度减慢,胆囊容易扩大,胆汁的粘稠度增加,胆囊内胆汁滞留,为胆囊结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有的

哪些人容易患胆结石

(1)年龄大青少年患胆石的极少。胆石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因此中老年人比青年人更容易患胆石症,年龄越大,患胆结石的人就越多。 (2) 女性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胆固醇结石,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郁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长期口服避孕药物或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增多。 (3)肥胖肥胖者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胆结石按哪些穴位能缓解呢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一般认为胆囊癌与长期患胆囊结石有关,胆囊癌与胆结石并存的病人,多数的胆石发生在癌肿之前,约有6%~9%的病例因急性胆囊炎于胆囊造口术后发现胆囊癌,这些病例均已排除了手术时漏诊的可能性。 由上面的内容可以知道胆结石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那胆结石按哪些穴位能缓解呢?笔者下面为大家介绍胆结石不同的按摩疗法及相应的穴位: ①耳穴按压法:常见穴位有:肝、胆、交感内分泌等。做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按捏耳部,凡是出现疼痛明显的部位,可稍加力

胆结石是如何缠上我们的

(1)年龄大 青少年患胆石的极少。胆石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因此中老年比青年人更容易患胆石症,年龄越大,患胆结石的人就越多。 (2)女性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胆固醇结石,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 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郁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长期口服避孕药物或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增多。 (3)肥胖者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 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七种人易患胆结石要多警惕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我国人群中发病率在15%左右。医学研究发现胆结石发病与体质、饮食、疾病等许多因素有关,那么哪些人易患胆结石呢? 女性 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增多。 肝硬化者 肝硬化病人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较高,以及又有慢性溶血,胆囊收缩

生活中哪些人容易患胆结石

饭后久坐不动的人。 不爱运动、体力活动减少,胆囊肌的收缩力便会下降,胆汁排空出现延迟,这就容易造成胆汁郁积,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有些人喜欢饭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或玩电脑,还要边看边吃各种零食,这是诱发胆结石的重要原因之一。 体型肥胖的人。 爱吃高脂、高糖食物的直接后果就是发胖,而肥胖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5倍,20岁~30岁的肥胖女性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高出6倍,6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40%有胆囊疾病和胆结石。 不爱吃早餐者。 通常

哪些人群容易患上胆结石

(1)年龄大 青少年患胆石的极少。胆石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因此中老年比青年人更容易患胆石症,年龄越大,患胆结石的人就越多。 (2)女性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胆固醇结石,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郁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长期口服避孕药物或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增多。 (3)肥胖肥胖者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 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