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早说话的启蒙方法
让宝宝早说话的启蒙方法
一、和宝宝全语言进行交流
照顾宝宝提倡生活起居时或者带宝宝出门游玩时都是进行语言交流的好机会,爸爸妈妈可以结合当时的情景和宝宝说话,创造一个好的交流环境,比如,说话时,爸爸妈妈的面部也要做出相应表情,让宝宝理解爸爸妈妈的感受,但是记住别戏弄宝宝哦。比如,一边抱着宝宝,一边说讨厌宝宝之类的话,会让让宝宝不明白讨厌到底是什么意思。
二、训练宝宝使用手势
研究显示,婴儿越早学会用食指指认物品就越早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越早开口说话。大多数婴儿在8到10个月时就能用手势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用手势指着或触摸一个物体来引起大人注意,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妈妈可以先用手指指着某样东西示范给宝宝看,然后再拉着宝宝的手去指,如此重复训练多次后,宝宝就学会指物了。接着再教宝宝识别物品,当宝宝指着一件物品时,妈妈可以说出该物品的名字,并且反复说几次,让宝宝大脑里存档这个物品的语言信息。
三、适当的语言刺激
尽早对宝宝进行适当的语言刺激对宝宝越有好处,从怀孕时就应该有意识的和宝宝交流,在宝宝出生后更要每天坚持和宝宝说话。此外,优美的、有韵律的声音也能刺激宝宝大脑语言中枢神经的发育,因此,妈妈可以给新生儿唱一唱儿歌,读一读诗歌。
让宝宝早开口说话的小妙招
方法1:先教宝宝手语
爸爸、妈妈、谢谢、要、我等这些手语很重要,让宝宝先学会这些标志性手语有助更快学会说话。
方法2:电视如果不看就不要一直开着
电视可能是导致宝宝语言发展迟缓的背景噪音。
方法3:把孩子最喜欢的东西做成卡片或者贴纸贴墙上
让宝宝需要某件东西却不会表达时就可以挑出卡片或者贴纸给父母。比如床、玩具、杯子、食物等可以把它们画在硬卡纸上,然后剪下来制作成卡片,用双面胶或者小瓷片贴在冰箱上。这种方式有助于帮助那些着急说话却又说不出来的孩子与他人顺畅的交流,减少它们的沮丧感。
方法4:多陪宝宝玩
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陪伴,所以父母一定要每天花一定时间陪孩子玩,至少40分钟,可以分开几次玩,最好是玩同一种游戏,比如“小皮球”、“小汽车快点儿跑”等,并且用简单的语句和宝宝交流,让宝宝在玩耍中学会这些语句。
方法5:吸管和棉花球的游戏
给宝宝一个吸管,在桌子上或地上放一个棉花球,让宝宝通过习惯吹气,吹动棉花球滚动。通过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嘴部肌肉,帮助宝宝尽早开口说话。在做这个游戏时一定要大人陪同在侧,避免宝宝误吸棉花。
方法6:让宝宝用吸管吃液体以外的东西
吸管一般用来喝水、奶等液体食物。在宝宝12个月左右时可以让宝宝练习用吸管吃自制的果泥、果酱、奶昔等食物,起到锻炼嘴巴肌肉的作用。妈妈应注意准备的食物不要是大块颗粒状的,避免卡喉。
方法7:利用简单的卡片帮忙
利用卡片教宝宝看图识物,说出卡片上图案的物品名称,然后让宝宝重复说一遍。有些卡片会有凹凸设计,触摸的感觉良好,非常受宝宝喜爱。
方法8:把吸管缠绕起来
给宝宝准备一些弯曲的、形态各异的吸管,让宝宝同来喝东西。宝宝的小嘴必须花费更多立起才能用这些构造复杂的吸管喝到东西,即达到锻炼嘴部肌肉的目的又非常有趣。
方法9:把东西放远些
宝宝的玩具、书、食物等可以放在他们够不到的地方,这样宝宝要拿时必须通过大人的帮助才能得到。这时候就可以让宝宝通过手语表达自己的需求,直接将想要的东西指给爸爸妈妈看或者从卡片、冰箱贴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父母也可以演示给孩子看,边说边做。
方法10:多鼓励宝宝
把对宝宝的肯定表现出来,鼓励宝宝每一次小小的进步,让宝宝知道自己做得很棒,要继续加油。
语言启蒙的重要性
随着宝宝一天天的成长,他们看着身边的人有说有笑,他们渴望快速的和外界交流。通过语言启蒙,宝宝从中认知这个世界,这对宝宝将来的学习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父母有七招 从小培养孩子语言能力
0-6个月是宝宝成长的第一个敏感期,这一时期,除了是身体迅速成长的高峰期以外,也是宝宝脑部成长的高峰期。要抓住这个人生的关键期,让宝宝的身体和智力都得到优良的发展,就要为宝宝提供丰富多元的外部刺激。如果要发展婴儿的语言能力,家长就要常常对着他们说话,对他们发出的声音作出回应。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让婴儿学会理解并使用语言。
婴儿时期太过安静,2岁时语汇不多,3岁时说话句子不完整,说话含糊不清,5岁以后说话仍常有明显错误,节律、速度或语调不正常……如果问题没能够引起妈妈的高度重视,可以能会导致孩子对语言、语音反应迟缓,和其他同龄人比起来在学习上吃力。上学后容易表现为非常遵守课堂纪律,但是容易分心、做小动作,对老师讲的课一知半解或记不住。
宝宝出生就长牙好不好
以前迷信的说法认为娘胎里带出来的牙是“鬼牙”,要吃人,必须拔除。
民间有话说“聪明早说话,富贵晚长牙”因此宝宝早长牙的意味着命苦,命硬,克双亲。
以上传言不可信,宝宝出生就长牙没有什么好与不好,作为家长要科学对待这个问题才正确。
宝宝学数学启蒙要点有哪些
要点1:寓教于乐
由于数学很抽象,因此在宝宝的数学启蒙阶段,应当借助具体的事物,寓教于乐是最适合数学启蒙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数学启蒙。吃饭时,边摆餐具边说:“每人一双筷子,一个碗。”孩子会获得量词的概念;晾衣服时说:“爸爸的衣服大,宝宝的衣服小。”孩子有了大小的初步概念。家中的电话号码、门牌号、日历等都是数字的展现,孩子看在眼里,也会默默地吸收。
要点2:实践出真知
实践,就是要让孩子动手。孩子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建构数学的概念。孩子去触摸、感觉、探索,有了亲身尝试后,就能将抽象符号概念化,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比如1+2=3中,1、2、3等数字对孩子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但如果分别拿出1块和2块巧克力,让他摸到,并将它们数一数,看到这些巧克力如何变成了 3个,那么他就能清楚并真正了解1+2=3的意义了。孩子数数也不能单凭口头数,必须要有相对应的物体排列、口念数词和手点物体三方面同时进行。
要点3:阶段性进行
数学的学习,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教孩子学数学一定要注意按阶段逐步进行,一点一点帮宝宝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
如何让宝宝尽早开口说话
语言是我们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和学习工具,培养和训练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婴幼儿阶段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对宝宝进行训练和指导,可以为宝宝未来的发展奠定个良好基础。宝宝从9个月开始进入了语言意识的萌芽期,开始了口语方面的积累;2岁时宝宝会发生一次“语言爆炸”,进入一个口语快速增长期。父母应该根据宝宝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为孩子的发展做正确的引导。
0-1岁阶段语言训练
说给宝宝听
不会说话的宝宝也能通过耳朵接受信息,为他们日后的“说”打基础。如果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相应的动作传达给宝宝,如:“妈妈正给宝宝穿衣服,来,伸伸你的小胳膊。”或者“宝宝正在洗澡,瞧,你的小手拍打出水花了……”孩子会对你的话很感兴趣,并试图咿咿呀呀地表达。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在于开拓儿童的“听-说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成人要坚持说普通话,以清晰、正确、规范的语言向孩子述说,禁用方言。
制造发声的机会
宝宝会用“咿、呀、哈、呜”等声音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恰是培养宝宝模仿发音的好时机。当他们表达要人抱、要喝奶、尿布湿了或想拿某一样东西时,妈妈趁机替他们把这些愿望用简单的词语说给孩子听,然后等待宝宝的反应,即便是“哼”、“哈”也好。如此天天重复,就等于在他们的头脑中强化了这些语言,最终使孩子的语言模仿变得容易起来。
1-2岁阶段语言训练
多给予刺激促使孩子讲话
身边物品,是教育宝宝学习语言的好工具。把这些生活用品或玩具指给宝宝看,告诉他这些东西的名称、用途、颜色、形状等等,随后再问问孩子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形状、用途如何,这不但能帮宝宝学到一些生活常识,还能帮他积累新名词,促进语言的发展。当然,父母也可以通过互动游戏与之交流,创造一个和宝宝对话的情境,激发他说话的欲望。
满足要求晚半拍
宝宝想要某种东西,往往盯着它或用手去抓。这时妈妈不要马上满足他,而是把它拿在手里,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要什么,比如“我要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我要会唱歌的娃娃……”如果孩子说不好,妈妈可以先做示范,由宝宝“学舌”,然后,再把这些东西给孩子。在反复训练中,孩子的语言能力会发育得比较快。
重复说过的内容
准备一套动物卡片,在宝宝认识了其中的动物之后,请他给妈妈讲一讲每张卡片上有什么,每种动物长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等等;也可以借助简单的图画书,妈妈讲页、宝宝重复一遍,然后再往下进行。另外,即便是走在街上,也能做这种训练,妈妈把看到的景物介绍给孩子,请他重复一遍。总之,利用各种机会让宝宝开口。重复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句子由短到长,循序渐进。
孩子不爱开口说话不同于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和语言发育迟缓均属小儿发育障碍。由于自闭症和语言发育迟缓均出现语言功能低下,所以容易将自闭症误认为单纯性语言发育迟缓。同时许多人没有见过自闭症患儿(发病率较低),但是听说或亲眼见过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就认为患儿是讲话晚,没有关系,长大就会好的,一再迟疑不去看病,最终拖到语言发育年龄已过,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导致患儿终生没有语言。
怎么让宝宝学说话
如同学习外语一样,从小婴儿开始就要给他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增加他的听力刺激与对声音的专注力,例如是括木板的声音、搓手的声音、响铃当的声音等等都可以鼓励婴儿注意声音的刺激,学会对声音有反应呢。
从小第一个说给孩子的故事就是「三只小猪」,不管小婴孩听懂还是听不懂,还是连续讲了「三只小猪」的故事给小宝宝高达三个月之久,虽然大人们讲着讲着会很枯燥无聊,但是小宝宝们会渐渐的从全部听不懂到慢慢听得懂,除了四声语调的潜移默化外,故事中的用词会随着小宝宝大脑的认知发展而让小宝宝学习到呢。
小宝宝终于要发出属于他的声音了!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爸爸妈妈除了回报他亲切的笑容外,别忘了赞美,多用眼神鼓励喔!小宝宝会知道你们重视他的发声的。
爸爸妈妈多和小宝宝互动玩游戏才是小孩学习语言的根本,因为小宝宝第一个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喔!爸爸妈妈可以多些童心陪着孩子玩扮扮家家酒的游戏,一会儿模仿肚子饿的声音「咕噜咕噜」,一会儿模仿打雷的声音「轰隆隆」,有趣又好玩的语言互动游戏正是让孩子学语言的基础,等到都会了爸爸妈妈跟他玩的游戏,再来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玩就是一种重复的练习与语言的精进喔!
两岁宝宝早教该教些什么
两岁宝宝早教内容之一:语言启蒙
两周岁的宝宝语言发育能力非常的快速,也是语言启蒙的关键期,黄金时期学习语言在于启蒙,何谓启蒙就是开发宝宝的潜在语言能力,通过合理的锻炼让宝宝的语言能力得到最大的开发。儿童学习口袋书就是最好的选择,宝宝可以随时随地的翻阅、想看书的时候可以把里面的图片进行看图书说话,合理的经过语言的整合把内容轻松的描绘给妈妈们听,还可以通过妈妈阅读口袋书中的儿歌、童谣,让宝宝跟着一起读,随着时间额的积累宝宝掌握了很多礼貌的文明用语,学会了很多的儿歌,在语言的组织能力是得到了很好的提高,特别是口袋书可以选择文明用语、儿歌、童谣、拼音等等有利于语言能力开发的类型,这样利用每天晚上妈妈通过口袋书中的故事、儿歌,告诉宝宝很多语言,特别是看图说话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为今后的入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两岁宝宝早教内容之二:性格形成
两岁宝宝的性格有些叛逆,很多时候什么事情都要由着自己的性子,不顺从他的意思就发脾气就在地上滚、大哭不已等等不好的行为,这时候就需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了。怎么培养呢?就是遇到事情不要立即去纠正宝宝的对与错,让宝宝自己去判断和感觉到底自己做对了没有。
例如:宝宝看到别的小朋友有自行车,自己只有扭扭车想玩别人的车子,很多时候就跑过去抢车子骑,其他的孩子就开始哭了,这时候你也不要批评孩子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过去和小朋友说你愿意把车子和我进行交换一下吗?小朋友马上就同意了,去骑自家的车子。这时候和自家的孩子说你和小朋友道歉一下好吗?他就愿意和你交换车子了,孩子会很乐意的道歉,也不会不高兴更不会大哭大闹了。
教育孩子在于自己的一言一行,特别是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期里,是一定需要耐心的指导,相反你一过去就打孩子骂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妈妈怎么那么凶,什么都不愿意帮我还打我?逆反的心理马上产生,妈妈不爱我了,什么都不听我的,于是以后做什么事情都是任意妄为,和家长对着干。
宝宝说话早了好吗 宝宝说话早好不好
宝宝说话早是好的。
宝宝说话早代表孩子所处的语言环境较好、孩子接受能力较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这是好的现象,因为宝宝慢慢掌握了一门技能,能同父母更好沟通。可以多做些亲子阅读,看优秀的绘本,讲故事,这样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
宝宝说话早聪明吗
不能用说话早晚来判断智力。
一般情况下,每个宝宝说话早晚是不相同的,有的孩子七八个月就开始说单个词,一周岁左右就能说出简单的句子。有的孩子智力发育很正常,但到了三、四岁才会说话。这与孩子所处的语言环境有关,不能根据孩子说话早晚来判断智力高低。
婴儿两个月不会笑是怎么回事
启蒙教育对于宝宝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婴幼儿智力启蒙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环境让宝宝接触一些不同颜色、形状的物品,让宝宝可以认识,体验这些物品,让宝宝多摸摸,多看看,多摆弄这些东西,这样有助于宝宝的智力发展。还有就是多做一些记忆里和增强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这些培养都对宝宝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启蒙阶段,宝宝虽然还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这些教育却在他的脑袋中形成了一个信息,这些信息将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的给孩子发挥出来的。
婴儿的笑出现得比较早,大概在一周左右,宝宝就会在吃饱喝足后露出一种本能的微笑。不过,这仅仅是脸部肌肉的牵动,并不是情绪的表现。满月后,随着宝宝醒着的时间变长,快活的时候多起来,发笑的次数与日俱增。突然有一天,你正对着宝宝微笑说话时,发现小宝宝也咧开小嘴对你微笑,这真是令人振奋的时刻,说明宝宝的笑开始带有社会性质。
两个月时,只要你逗弄他就会发笑,偶尔还能发出笑声。到三个月,高兴时会发出咯咯的笑声。4个月时,宝宝的喜怒哀乐已经显露于色了。高兴时就开心地大笑,尤其对熟悉的面孔一见就笑,对不熟悉的人,要逗引他才发出微笑,如不再理他,他也就“知趣”地不再笑了。
通过阅读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婴儿两个月不会笑是怎么回事有了一定的了解。婴儿两个月不笑,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各位父母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种症状,建议你们带孩子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了解是什么原因。同时,你们也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接触更多的人,激发孩子笑的本能。最后,希望每个新生的婴儿都健康成长!
婴儿语言发育的早期启蒙
婴儿语言发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婴儿早期语言的启蒙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是否可以有一个具体的、明确的发展的时间可以让父母参考,以便应对婴儿早期语言发育的各种情况,进而在给宝宝健康的语言发展环境的同时,可以适当有效的促进婴儿语言的早期启蒙?以下通过某个妈妈抚养孩子的历程中的一些记录和应对方式,可以作为简单的参考。
婴儿语言发育实例分析
1.刚出生的宝宝其实是很喜欢有人跟他说话的,如果碰到宝宝饿了或者其他情况造成的哭闹,父母或者身边的人在他身旁跟他说说话就可以有效对安抚宝宝的情绪,从而使宝宝平静下来。讲话的内容没有限制,只要控制好语气就可以了。
2.宝宝还没有学会如何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在40天之后,基本上会学会用发音来提醒自己有某种需要,这也是他们在平时的“胡言乱语”的目的。例如他们一些意味不明的呀语,其实是引起父母关注的体现,所以父母可以积极回应他们的“胡言乱语”。
3.一岁这么大点的宝宝虽然还没有具备完全的语言能力,但是已经开始接触和学习语言。但是面对陌生的知识,需要父母耐心的解释和传授才更有可能让宝宝懂。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可以适当配合语言描述自己正在干什么事,或者正在发生什么事,例如有风刮过,而宝宝是能够感受到这一变化的,那么父母这时候就可以柔声跟宝宝说“起风了”,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认识到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遭遇的一切。
另外有的宝宝开口说话迟,这让很多家长都呈现“心急火燎”的架势,但是其实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只要后来慢慢跟上就好,家长不要施行“强迫主义”。
宝宝说话比较慢是怎么回事
以前有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让我着实惊讶:爸妈为让宝宝早说话割掉了婴儿的舌系带!我真的为这些愚昧的爸妈和爷爷奶奶们感到痛心,也为被“惨遭”割舌的的宝宝们感到心疼。报道上说:某市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医师经常听到爸妈这样抱怨说:“宝宝舌下那根筋已经剪掉了,怎么还不会说话啊?真是把我们急死了!” “由于语言功能发育迟缓,很多爸妈带着宝宝来就诊,我们发现,在这些宝宝中间,已经有30%割过舌系带,但仍然不会说话或者说话迟。”很多爸妈都把宝宝不说话或者说话迟的原因,归咎于舌系带太短。
认识 “舌系带”
舌系带,即俗语说的舌根,它位于舌头的下方,口腔的底部。胚胎发育时期,舌头是黏着于口腔底部的,随着胎儿日臻成熟,粘连的胚胎期细胞逐渐被吸收,使舌头前端能逐渐脱离口腔底部并自由移动。
出生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生儿就拥有了一个前端圆钝,形似汤匙,并能前后上下自由移动的舌头。婴儿借此器官来完成早期的吸奶及吞咽工作,这也是该时期舌头最重要的功能。此后,随着年岁的增长,下颌牙齿相继萌出,舌头的前端就会再延长些,从而变成圆尖形,与此同时,舌系带亦会再退缩,使舌头的灵活度增加,为宝宝咿呀学语做好充分的准备。正常的舌系带不但使舌头灵活地伸出口外,并能舔到口和鼻之间的人中穴;当舌上卷时能舔到上前牙龈及硬腭中部。在这个过程中,若舌系带退缩过度,就会出现所谓的舌根过短。
五大妙招启蒙宝宝早说话
方法1:适当的语言刺激
对宝宝的语言刺激要尽早开始,别等到宝宝学说话时才想到要刺激。语言刺激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从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开始,就应该有意识的和他交流,当宝宝出生后,爸爸妈妈更要坚持每天都和宝宝说话,以温柔的、有韵律的语言刺激宝宝语言中枢神经和大脑的发育。妈妈对新生儿说话时记住语速要放缓、音调要柔和,还可以有一些优美的旋律,比如轻轻的哼唱一首儿歌,读一读诗歌等等。
方法2:日常交流全语言
当妈妈三餐喂宝宝吃饭、照料宝宝生活起居或者带着宝宝外出游玩时,都可以和宝宝进行口头语言交流,并且结合当时的情景,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比如,给宝宝换衣服时,一边帮宝宝脱衣服,一边说“把衣服脱下来”,给宝宝换尿布时,和宝宝说“宝宝便便了,妈妈给你换尿布”。在说话时面部表情也要跟上,让宝宝明白妈妈的感受。
对于爸爸妈妈说的话,宝宝不需要每一个字都理解,只需了解大概的意思,宝宝会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语境慢慢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最终就全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