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脚气病理说明

脚气病理说明

(一)神经系统 脑及脊髓充血、水肿及变性,脊髓后柱、前后神经根内神经纤维膜有变性。周围神经中以坐骨神经及其分支的累及最为常见,且出现较早。臂神经、膈神经、喉返神经及颅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亦常累及。髓鞘现变性及色素沉着,雪旺(schwann)细胞呈空泡变性,神经轴可现断裂、萎缩及变性。神经远端病变较严重且首先发生。

(二)心脏 在急性脚气病中心脏增大,右侧更明显。心肌纤维肥大有变性,以内柱及乳头状肌较显著。因循环突然衰竭而死亡的病例,心肌有变性、纤维断裂和水肿。

(三)水肿及浆液渗出 常见于急性脚气病,可局限于下肢或分布于全身,以足背踝部及小腿为多见,浆液渗出可见于心包、胸腔、腹腔等内。

(四)其他病理变化 有皮下、腹膜及心外膜脂肪消失,被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萎缩。显微镜下发现肌肉横纹消失、混浊肿胀和脂肪性变。肺、脾、肾、肠等有慢性阻性充血现象。

脚气病的病理

病理改变

硫胺素在体内先经磷酸化成焦磷酸硫胺素,后者作为辅酶参与糖代谢中丙酮酸、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作用,亦参与磷酸戊糖旁路的酮基移换作用。硫胺素的缺乏不仅影响糖代谢,亦涉及脂肪酸及能量代谢,使组织中出现丙酮酸、乳酸的堆积。

此外脑细胞内丙氨酸产生过多而天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生成减少皆为各系统导致功能障碍的生化基础。

病理病变可见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有节段性变性和髓鞘脱失。下肢最长的神经如坐骨神经最先受累。有雪旺(schwann′s)细胞水肿、空泡变性甚至崩缩。颅神经(第ⅲ、ⅵ对)、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也有变性。软脑膜有充血,小动脉周围有针尖样出血。

间脑、延脑附近有神经细胞消失,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心脏则因心功能不全扩张肥大,尤以右室更甚。显微镜下见心肌纤维细胞及间质水肿,重者细胞变性坏死。肺动脉、全身周围毛细胞血管和小动脉亦见扩张。

硫胺素缺乏时,增多的丙酮酸可抑制胆碱乙酰化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合成减少。又由于焦磷酸硫胺素生成减少,胆碱酯酶活性加强,乙酰胆碱的水解也加速,使神经传导受影响。因此胃肠疲乏蠕动变慢,消化液分泌减少。糖代谢的障碍又使细胞功能下降,乃出现各种消化道症状。

病理可见肠道充气扩张、粘膜出血,滤泡肿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此外,肝和肾脏有瘀血和脂肪变性。

维生素b1的作用及功能 防治脚气病

维生素B1又称为抗脚气病维生素,人患脚气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维生素B1的缺乏,表现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干性脚气病和心力衰竭的湿性脚气病,平时注意食用一些维生素B1含量高的食物能很好的防治脚气病。

中医治疗脚气的方法有哪些

干脚气

干脚气指脚气之足膝不肿者。因素体阴虚内热,湿热、风毒之邪从热化,伤及营血,筋脉失养,证见足胫无力,麻木酸痛,挛急,脚不肿而日见枯瘦,饮食减少,小便热赤,舌红,脉弦数等。

干脚气指脚气之足膝不肿者

治疗:治宜宣壅化温,和营清热,用加味苍柏散或生干地黄丸等方。

湿脚气

湿脚气为脚气病之一。指脚膝浮肿之脚气病。水湿之邪感受于下,经络不得宣通而致病。证见足胫肿、麻木而重,腿膝软弱,小便不利,脉濡缓,苔白腻;或有在胫前生臁疮者。

通治法:治宜宣壅逐湿为大法,用鸡鸣散加减,或选用除湿汤、槟榔散、加味二妙丸加减。湿热偏胜者,证见口渴溺赤,脉濡数、苔黄腻,治以宣通清利化湿法,用防己饮加减。

湿脚气的辨证分治

湿脚气当以清热利湿、温阳散寒、解毒杀虫、止痒止痛为治则。常见有三证:湿热脚气、寒湿脚气、淤血寒毒。

1、湿热脚气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流黄水,或红肿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红,苔黄,脉沉或无变化。其治当清热燥湿,温化止痒。可选用苦参矾石汤,既可内服又可外洗。

2、寒湿脚气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黄水,或麻木冷痛,或溃烂蜕皮,手足不温,甚至脚趾肿胀,舌淡,苔白,脉沉。病变证机是寒湿浸淫,肆虐肌肤营卫,导致肌肤既不得气血所荣又被寒湿所肆虐,以此而变生为寒湿脚气病理病证。其治当散寒除湿,温化止痒。可选用鸡鸣散,本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3、淤血寒毒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疼痛,或浸淫流脓血水,脚趾颜色暗紫,或痒痛,或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质暗,苔薄,脉沉。病变证机是淤血内阻,淤血与寒毒相结而浸淫肆虐,以此而变生为淤血寒毒病理病证。其治当活血化瘀,散寒解毒。可选用桂苓乌头汤,本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内服方剂:可选龙胆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处方,可选用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双黄连口服液等。

外用方剂:足癣粉、六一散加明矾粉、二矾汤、皮肤外洗二方或苏蒲洗方、藿黄浸剂、鹅掌风浸泡方、苦矾洗涤剂、清湿杀虫方等,也可选用各种癣药水外搽,如宝岛癣水、复方土槿皮酊、普癣水等。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脚气

湿脚气

湿脚气为脚气病之一。指脚膝浮肿之脚气病。水湿之邪感受于下,经络不得宣通而致病。证见足胫肿、麻木而重,腿膝软弱,小便不利,脉濡缓,苔白腻;或有在胫前生臁疮者。

通治法:治宜宣壅逐湿为大法,用鸡鸣散加减,或选用除湿汤、槟榔散、加味二妙丸加减。湿热偏胜者,证见口渴溺赤,脉濡数、苔黄腻,治以宣通清利化湿法,用防己饮加减。

湿脚气的辨证分治

湿脚气当以清热利湿、温阳散寒、解毒杀虫、止痒止痛为治则。常见有三证:湿热脚气、寒湿脚气、淤血寒毒。

1、湿热脚气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流黄水,或红肿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红,苔黄,脉沉或无变化。其治当清热燥湿,温化止痒。可选用苦参矾石汤,既可内服又可外洗。

2、寒湿脚气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黄水,或麻木冷痛,或溃烂蜕皮,手足不温,甚至脚趾肿胀,舌淡,苔白,脉沉。病变证机是寒湿浸淫,肆虐肌肤营卫,导致肌肤既不得气血所荣又被寒湿所肆虐,以此而变生为寒湿脚气病理病证。其治当散寒除湿,温化止痒。可选用鸡鸣散,本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3、淤血寒毒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疼痛,或浸淫流脓血水,脚趾颜色暗紫,或痒痛,或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质暗,苔薄,脉沉。病变证机是淤血内阻,淤血与寒毒相结而浸淫肆虐,以此而变生为淤血寒毒病理病证。其治当活血化瘀,散寒解毒。可选用桂苓乌头汤,本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导致水泡型脚气致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淤血寒毒脚气

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疼痛,或浸淫流脓血水,脚趾颜色暗紫,或痒痛,或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质暗,苔薄,脉沉。病变证机是淤血内阻,淤血与寒毒相结而浸淫肆虐,以此而变生为淤血寒毒病理病证。

第二:湿热脚气

湿脚气的症状表现主要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流黄水,或红肿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红,苔黄,脉沉或无变化。其治当清热燥湿,温化止痒。

第三:寒湿脚气

寒湿脚气的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黄水,或麻木冷痛,或溃烂蜕皮,手足不温,甚至脚趾肿胀,舌淡,苔白,脉沉。病变证机是寒湿浸淫,肆虐肌肤营卫,导致肌肤既不得气血所荣又被寒湿所肆虐,以此而变生为寒湿脚气病理病证。

心脏跳的快是什么原因 病理性因素

病理性的心动过速就需要引起患者的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如全身性疾病:高热,贫血,缺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疼痛,急性风湿热,脚气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可引起心动过速。

脚气病的原因有哪些

维生素B1分解增加是引起脚气病的原因,进食某些含硫胺素酶的食物,如生鱼片,牡蛎,虾,咖啡,茶以及其他植物,可氧化维生素,使体内硫胺素水平下降。

维生素B1排泄增加也是引起脚气病的原因,维生素B1在尿中的排泄形式主要为硫胺素本身(由肾小管排泌)以及乙酰化衍生物,醋酸噻唑衍生物等。在使用利尿剂时,可使维生素B1丧失过多。此外,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腹泻时也可致维生素B1丧失。

引起脚气病的原因还有维生素B1摄入过少。每天正常成人男性摄入需要量为1.2~1.5mg,女性1.0~1.1mg,与能量需求有关,一般不低于0.5mg/1000千卡。食欲减退,大量饮酒,长期静脉营养患者 可致维生素B1摄入不足。

维生素B1吸收障碍也是得脚气病的原因。维生素B1根据浓度高低不同,分别以被动扩散与主动转运形式在小肠吸收,体内储存量少。慢性腹泻,肠结核,肠伤寒等疾病可致维生素B1吸收障碍。酗酒 ,慢性营养不良及叶酸缺乏者亦可存在吸收障碍。酒精性肝病患者除了吸收障碍外,还伴有硫胺素转变为焦磷酸硫胺的中间代谢障碍。

在生理情况下,如生长发育旺盛期,妊娠哺乳期,强体力劳动与运动者,或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质饮食结构为主者,维生素B1需求量增加。在病理情况下,如甲状腺毒症,长期发热,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时,维生素B1需求量亦增加,这时候也会同意导致脚气的发生。

水泡型脚癣的症状

1.湿热脚气:湿脚气的症状表现主要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流黄水,或红肿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红,苔黄,脉沉或无变化。其治当清热燥湿,温化止痒。

2.寒湿脚气:寒湿脚气的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黄水,或麻木冷痛,或溃烂蜕皮,手足不温,甚至脚趾肿胀,舌淡,苔白,脉沉。病变证机是寒湿浸淫,肆虐肌肤营卫,导致肌肤既不得气血所荣又被寒湿所肆虐,以此而变生为寒湿脚气病理病证。

3.淤血寒毒脚气: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疼痛,或浸淫流脓血水,脚趾颜色暗紫,或痒痛,或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质暗,苔薄,脉沉。病变证机是淤血内阻,淤血与寒毒相结而浸淫肆虐,以此而变生为淤血寒毒病理病证

垂体瘤的病理说明

由于多数垂体瘤为良性肿瘤,很多垂体瘤患者对于垂体瘤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关于垂体瘤的病理内容。

垂体瘤大多数为良性腺瘤,少数为增生或腺癌。肿瘤的体积可大可小,嗜酸细胞性或嗜碱细胞性腺瘤体积往往较小,而嫌色细胞性腺瘤则可较大,早期小者生长在鞍内,晚期大者往往向鞍外发展,小的肿瘤常呈球形,表面有光滑的包膜,大者多数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包膜完整,可压迫和侵蚀视神经交叉,下丘脑、第三脑室和附近的脑组织。第三脑室受压后可引起侧脑室扩大和积水。肿瘤偶尔也可侵蚀蝶骨并破坏骨质而长入鼻咽部。若为恶性肿瘤,则癌肿组织可浸润和破坏蝶鞍周围的结构。瘤内可出血、变性而形成囊肿。

光镜下,嫌色细胞性腺瘤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作片状或条索状排列,细胞核较小和轻度不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染色淡,可含有细颗粒或不含颗粒而呈透亮状。间质为丰富的薄壁血窦,瘤细胞可沿血窦排列成假乳头状。常可见到出血、囊性和钙化等变化。嗜酸细胞性腺瘤的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边界清楚,呈片状或丛状分布,细胞体积普遍较嫌色细胞者为大,核圆、有核仁,胞浆丰富,内含许多较粗的颗粒,间质中血管较嫌色细胞者少。嗜碱细胞性腺瘤的瘤细胞为多角形或圆形,体积较大,细胞核圆形居中,胞浆丰富,含有许多嗜碱性粗颗粒。此型腺瘤的瘤细胞常易发生空泡状和玻璃样变性(即Crooke′s change)。间质中血管丰富,常呈玻璃样变性,部分腺瘤组织中可含一种以上的瘤细胞称为混合型腺瘤,常见的是嫌色细胞与嗜酸细胞的混合型。垂体腺癌或垂体瘤恶变时,常见瘤细胞较丰富、异形和核分裂,并见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入蝶鞍周围组织,或有远处转移。

电镜下发现生长激素腺瘤及泌乳素腺瘤细胞内颗粒较大,可分二种,一种为颗粒致密型,以泌乳素细胞内颗粒最大,平均直径大约600nm,最大可达1200nm,伴错位胞溢,内质网明显,排列成同心轮(称nebenkem)状。生长激素细胞内颗粒次之,直径多数为350~450nm,两种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均发达丰富。另一种为颗粒稀少型,颗粒小而稀,生长激素细胞内颗粒100~250nm,泌乳素细胞内颗粒卵圆形,长径约250nm。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细胞呈球形或多角型,核内圆形或卵圆形,胞浆基质深,糙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皆丰富,高尔基复合体明显,内含致密型颗粒,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0~450nm。促甲状腺激素腺瘤及促性腺激素腺瘤极罕见。前者颗粒最小,直径约100~200nm,后者颗粒稀少,此二者以往均属嫌色细胞瘤。混合瘤中以多种细胞同时存在为特征。从电镜形态上目前尚难以分别其分泌功能,仅可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结合电镜发现,方可识别不同细胞的分泌功能。

脚气病的病理

硫胺素在体内先经磷酸化成焦磷酸硫胺素,后者作为辅酶参与糖代谢中丙酮酸、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作用,亦参与磷酸戊糖旁路的酮基移换作用。硫胺素的缺乏不仅影响糖代谢,亦涉及脂肪酸及能量代谢,使组织中出现丙酮酸、乳酸的堆积。

此外脑细胞内丙氨酸产生过多而天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生成减少皆为各系统导致功能障碍的生化基础。

病理病变可见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有节段性变性和髓鞘脱失。下肢最长的神经如坐骨神经最先受累。有雪旺(schwann′s)细胞水肿、空泡变性甚至崩缩。颅神经(第ⅲ、ⅵ对)、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也有变性。软脑膜有充血,小动脉周围有针尖样出血。

间脑、延脑附近有神经细胞消失,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心脏则因心功能不全扩张肥大,尤以右室更甚。显微镜下见心肌纤维细胞及间质水肿,重者细胞变性坏死。肺动脉、全身周围毛细胞血管和小动脉亦见扩张。

硫胺素缺乏时,增多的丙酮酸可抑制胆碱乙酰化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合成减少。又由于焦磷酸硫胺素生成减少,胆碱酯酶活性加强,乙酰胆碱的水解也加速,使神经传导受影响。因此胃肠疲乏蠕动变慢,消化液分泌减少。糖代谢的障碍又使细胞功能下降,乃出现各种消化道症状。

病理可见肠道充气扩张、粘膜出血,滤泡肿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此外,肝和肾脏有瘀血和脂肪变性。

如何理解脚气与脚气病

据有关皮肤病专家指出,脚气和脚气病根本就不是同一种病,二者是有很大却别的。在治疗脚气和脚气病时的方法也是完全不一样。因此人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脚气和脚气病才行。

脚气是一种经常易见的真菌感染性的皮肤病。主要是发生在人体足部的霉菌性感染,可以出现水泡、糜烂、干裂、脱皮、瘙痒等症状。很多人因为患脚气了而变得懊恼不已,甚至害怕传染给家人。

脚气病是一种由于人体缺乏了维生素B1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有些人长期吃食大米,而缺少了其他副食补充的营养成分而导致脚气病。在患脚气病的人早期会出现胃部不舒服,还会出现便秘、容易激动、易疲劳、记忆力减退、失眠、甚至体重下降等症状。

如果脚气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进一步发展可以发生以肢端麻木、站立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以及脚气性心脏病和脚气性精神病。

通过以上脚气和脚气病的介绍,我们就不难看出脚气和脚气病完全是不同的两种病症。并且可以看出脚气病的症状更为严重,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因此,正确认识脚气和脚气病是非常有必要的。

脚气病的原因

1.维生素B1分解增加是引起脚气病的原因,进食某些含硫胺素酶的食物,如生鱼片,牡蛎,虾,咖啡,茶以及其他植物,可氧化维生素,使体内硫胺素水平下降。

2.维生素B1排泄增加也是引起脚气病的原因,维生素B1在尿中的排泄形式主要为硫胺素本身(由肾小管排泌)以及乙酰化衍生物,醋酸噻唑衍生物等。在使用利尿剂时,可使维生素B1丧失过多。此外,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腹泻时也可致维生素B1丧失。

3.引起脚气病的原因还有维生素B1摄入过少。每天正常成人男性摄入需要量为1.2~1.5mg,女性1.0~1.1mg,与能量需求有关,一般不低于0.5mg/1000千卡。食欲减退,大量饮酒,长期静脉营养患者 可致维生素B1摄入不足。

4.维生素B1吸收障碍也是得脚气病的原因。维生素B1根据浓度高低不同,分别以被动扩散与主动转运形式在小肠吸收,体内储存量少。慢性腹泻,肠结核,肠伤寒等疾病可致维生素B1吸收障碍。酗酒 ,慢性营养不良及叶酸缺乏者亦可存在吸收障碍。酒精性肝病患者除了吸收障碍外,还伴有硫胺素转变为焦磷酸硫胺的中间代谢障碍。

5.在生理情况下,如生长发育旺盛期,妊娠哺乳期,强体力劳动与运动者,或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质饮食结构为主者,维生素B1需求量增加。在病理情况下,如甲状腺毒症,长期发热,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时,维生素B1需求量亦增加,这时候也会同意导致脚气的发生。

生长激素瘤的病理说明

分颗粒密集型及颗粒疏松型,两者发生率常相仿,后者发展较快,易复发。①颗粒密集型:瘤细胞形态与正常GH细胞相似,圆形或多角形,核居中,圆或卵圆形,高尔基器发达,RER及线粒体较丰富,胞浆内分泌颗粒大且多,分布密,直径350~400nm,圆形。②颗粒疏松型:细胞及胞核常为多形性,核仁明显,高尔基器,线粒体及RER均较丰富,胞浆内有较多的微丝,平均宽为11.5nm,有时聚集成球状,称球形纤维体(globularfibrousbody),为此瘤特征(约55%可见到),分泌颗粒较小而少,直径250~350nm,多呈球形,少数可大至500nm。

脚气病的病因

维生素摄入过少 (30%):

每天正常成人男性摄入需要量为1.2~1.5mg,女性1.0~1.1mg,与能量需求有关,一般不低于0.5mg/1000千卡,维生素B1在酵母,动物组织,豆类,花生,麦类,糙米中含量丰富,谷物精制后或贮存不当,发霉变质,维生素B1可丧失,硫胺素为水溶性维生素,在碱性条件下不耐高温,因此蒸煮烹调不当可随米汤与菜汤流失或被破坏,此外,食欲减退,大量饮酒,长期静脉营养患者可致维生素B1摄入不足。

维生素需求量增加 (30%):

在生理情况下,如生长发育旺盛期,妊娠哺乳期,强体力劳动与运动者,或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质饮食结构为主者,维生素B1需求量增加,在病理情况下,如甲状腺毒症,长期发热,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时,维生素B1需求量亦增加。

吸收障碍(20%):

维生素B1根据浓度高低不同,分别以被动扩散与主动转运形式在小肠吸收,体内储存量少,慢性腹泻,肠结核,肠伤寒等疾病可致维生素B1吸收障碍,酗酒,慢性营养不良及叶酸缺乏者亦可存在吸收障碍,酒精性肝病患者除了吸收障碍外,还伴有硫胺素转变为焦磷酸硫胺的中间代谢障碍。

【病理说明】

(一)神经系统 脑及脊髓充血,水肿及变性,脊髓后柱,前后神经根内神经纤维膜有变性,周围神经中以坐骨神经及其分支的累及最为常见,且出现较早,臂神经,膈神经,喉返神经及颅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亦常累及,髓鞘现变性及色素沉着,雪旺(Schwann)细胞呈空泡变性,神经轴可现断裂,萎缩及变性,神经远端病变较严重且首先发生。

(二)心脏 在急性脚气病中心脏增大,右侧更明显,心肌纤维肥大有变性,以内柱及乳头状肌较显著,因循环突然衰竭而死亡的病例,心肌有变性,纤维断裂和水肿。

(三)水肿及浆液渗出 常见于急性脚气病,可局限于下肢或分布于全身,以足背踝部及小腿为多见,浆液渗出可见于心包,胸腔,腹腔等内。

(四)其他病理变化 有皮下,腹膜及心外膜脂肪消失,被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萎缩,显微镜下发现肌肉横纹消失,混浊肿胀和脂肪性变,肺,脾,肾,肠等有慢性阻性充血现象。

相关推荐

脚气的传染性强吗

脚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年人当中70%以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脚气病,只是大部分人症状较轻,并不影响生活而已。 脚气病一般是夏季症状比较严重,而冬季会减轻。脚气是一种可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而且比较难根治。如果楼主脚部皮肤完好,没有损伤,那么皮肤对真菌会有一个保护,偶尔穿个一两次,运气好的话是不会感染的,但是如果脚部有破损的地方,那么感染脚气病的几率就会大增。建议楼主还是不要跟有脚气病的人换鞋穿。

脚气的饮食

脚气病患者该如何进行饮食。 一 脚气初期,可用200克花生加水熬成浓汤喝,每日4次,连服5日,对单纯性脚气有较好疗效。或用赤小豆100克,扁豆100克,黄豆200克,加水煮汤饮服,每日2次,连服5日,对脚气初期,多能治愈。如系慢性脚气病,可用花生米250克,大蒜100克,鸡脚爪3对,加水煮烂服之,每日2剂,连服5日;也可用黑豆、麦片、胡萝卜、薏米仁熬粥喝,治慢性脚气病有特效。 二 足背浮肿,延至脚踝,连小腿部也有微肿时,可用花生米,赤小豆,去皮大蒜,红糖各100克,加水煮烂服食,每日3次,连服5日;也可用

如何预防和治疗湿性脚气

湿性脚气病(wet beriberi),维生素B1缺乏引起,多以水肿和心脏症状为主。由于心血管系统障碍,出现水肿,右心室可扩大,有心悸、气短、心动过速,如处理不及时,常致心力衰竭。混合型脚气病(干性和湿性)的特征是既有神经炎又有心力衰竭和水肿。 治疗 治疗脚气,光靠止痒不能杀灭深层真菌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如使用了不合适的药物,或者日常护理不当会导致脚气顽固,不宜彻底治好。 预防 患了脚气要及时治疗,脚气长时间不治很容易同时并发灰指甲,因为两个病都是由于真菌感染所引起的,所以要及时上药杀菌,严重时必须上医院

脚气的食疗养生

脚气病可分为干性脚气病和湿性脚气病。干性脚气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可表现为对称性神经炎,肢端感觉减退或异常,肌肉酸疼或压痛,尤以腓肠肌为甚,严重者肌肉萎缩、下肢浮肿。如果影响到胃肠神经,则可引起胃肠蠕动减弱、便秘、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湿性脚气病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可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现象,严重者心脏扩大,出现心脏杂音,甚至可造成心力衰竭。 脚气病患者的养生方案,重点是多吃各种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以补充多量的硫胺素,成人每日一般约需1.5毫克,而这类食物主要就是各种杂

脚气病在早期会有什么症状

脚气病其实就是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1又叫硫胺素。若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称干性脚气病,以心力衰竭为主则称湿性脚气病。前者主要的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感觉和运动障碍,肌力下降,部分病例发生足垂症及趾垂症,行走时呈跨阈步态等。后者的主要表现是软弱、疲劳、心悸、气急等。早期诊断、及时预防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脚气病的类型主要有: 1、婴儿脚气病:婴儿脚气病的发生常常有乏力、精力萎缩、吐逆、便秘、拉肚子、生长发育迟缓等,前期可呈现下肢踝部水肿,乃至延至全身,或许伴有心包、胸腔、腹腔等积液。 2、湿性脚

治疗脚气用什么药

维生素B1治脚气 人们患脚气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维生素B1,因此人有脚气用什么药好,当然用维生素B1好。维生素B1又称为抗脚气病维生素,为白色晶体,由嘧啶环和噻唑环通过亚甲基结合而成的一种B族维生素。维生素B1可以治疗干性脚气病、湿性脚气病、婴儿脚气病这三种脚气病,效果较佳。 土霉素治脚气 土霉素能治脚气,解除脚气患者的困扰。患脚气的人可以将土霉素研成末,涂在脚趾缝里,每次用量1-2片,半个月后脚气就会消除。 皮炎平治脚气 皮炎平也可治脚气。患脚气的人每天涂抹皮炎平两次,脚气会慢慢消除。 高锰酸钾水治脚气

脚气病的症状有哪些

1.干性脚气病患者会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感觉和运动障碍、肌力下降,肌肉酸痛、严重者还会行走时呈跨阈步态,眼球震颤、健忘、定向障碍、共济失调、意识障碍和昏迷等症状。 2.湿性脚气病,湿性脚气病患者经常会有疲劳、心悸、气急、厌食、呕吐、水肿等症状,严重的患者会有肝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等体征。 3.急性暴发性心脏血管型脚气病,这是三种类型中最严重的脚气病,患者会表现为急性循环衰竭、烦躁、呼吸急促、发绀、心脏明显扩大等严重疾病,患者可以在数小时或者数天内死于急性呼吸衰竭。

脚痒与脚气脚臭的区别

1、脚痒脚气脚气病的区别 有的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医学上的“脚气病”是因维生素B缺乏引起,而“脚气”则是由真菌(又称霉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 2、脚痒脚气与脚臭的区别 也有人把脚臭认为是脚气,这也是不对的。在多汗条件下,脚上的细菌大量繁殖并分解角质蛋白,再加上汗液中的尿素、乳酸,产生脚臭。脚臭和脚气,没有必然联系,主要判断依据是镜检有无真菌,镜检呈阳性者为脚气

脚气脚气病的区别

脚气脚气病:很多的人认为脚气就是脚气病,其实它们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那么脚气脚气病到底有什么却别,二者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详细的了解一下现相关的内容希望对脚气脚气病的治疗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脚气多指脚癣,是由浅部霉菌引起的皮肤癣菌感染性疾患。发病后,霉菌首先侵人脚趾间,出现水泡、脱皮及皮肤发白湿润等症。常因奇痒难忍搔抓而蔓延至脚底和脚背边。缘,严重者可终年不愈。治疗脚气可涂擦拭癣药水或药膏,同时注意脚部的清洁卫生与干燥,鞋袜宜经常日晒消毒和换洗。 脚气病则为维生素b1缺乏症,其症状

脚气病的概述

脚气病(beriberi)是由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引起,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又称维生素B1缺乏病(thiamine deficiency)。早在公元前2600年我国已有人对本病作出描述,侯祥川著“我国古书论脚气病”中提及“久食白米即可发生脚气病”,还指出“常食麸皮可免脚气病的发生”,可见我国早对脚气病的防治作出过很大贡献。 脚气病即足癣。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