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肝炎的免疫预防
妊娠合并肝炎的免疫预防
妊娠合并肝炎是现在常见的妊娠期疾病,若孕妇原有营养不良,则肝功能减退,加重病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引起小血管痉挛, 使肝,肾脏血流减少, 而肾功能损害, 代谢产物排泄受阻, 可进一步加重肝损害, 易致肝细胞大块坏死, 诱发重型肝炎,所以我就更应该提早预防。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甲型肝炎灭毒活疫苗可对1岁以上的儿童或成人预防接种,如注射过人血丙种球蛋白,应于8周后再注射。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是高效价的抗HBV免疫球蛋白,可使母亲或新生儿获得被动免疫,是预防乙肝感染有效的措施。产前3个月每月给HBsAg携带孕妇肌内注射HBIG,可使其新生儿的宫内感染明显减少,随访无不良反应。新生儿注射时间最好在出生后24h以内,一般不超过48h。注射次数多效果好,可每月注射1次,共2~3次,剂量每次0.5mL/kg,或每次1~2ml。意外暴露者应紧急注射,一般为1~2ml。最后1次同时开始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有血源疫苗及基因重组疫苗2种。后者免疫原性优于血源性疫苗。两种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保护性及产生抗体持久性相似。疫苗的免疫对象以HBV携带者、已暴露于HBV的易感者及其新生儿为主,保护率可达80%。对HBsAg及HBeAg均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可进步保护率达95%。全程免疫后抗体天生不好者可再加强免疫1次。HCVDNA疫苗的研制尚停留在动物实验基础上,但可用来源安全可靠的人血丙种球蛋白对抗-HCV阳性母亲的婴儿在1岁前进行被动免疫。丁、戊等型肝炎尚无疫苗。
妊娠合并肝炎的影响
娠并不增加对肝炎病毒的易感性,但由于其生理变化及代谢特点,肝脏负担加重,同时肝脏抗病能力下降,使病毒性肝炎病情加重,使诊断和治疗难度增加。
妊娠时期,孕妇感染病毒性肝炎不仅使病情变得复杂,重症肝炎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还会增加对胎儿的危害,导致围产儿患病率、死亡率增高,流产、早产、死产和胎儿畸形、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发育受限、死胎、死产的发病率增高。胎儿可通过垂直传播而感染肝炎病毒,尤以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率为高,围生期感染的婴儿容易成为慢性携带状态,以后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
妊娠合并肝炎患者的饮食调理
1、注意饮食的均衡营养,选择高热量、高蛋白、含有维生素的易消化的食物。妊娠合并肝炎患者同时也应该在日常饮食中多搭配钙,铁的食物,不宜饮酒,吃辛辣的食物,或者难以下消化的食物。
2、了解凝血功能。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量、血小板计数,以了解凝血功能状态,并备好新鲜血液以备急需。妊娠合并肝炎患者需补充维生素K、C,以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防止凝血功能障碍。
3、妊娠合并肝炎患者必需补充足够维生素,满足胎宝宝的需要而且还能降低胎宝宝畸形率。此外,患者还应该强补叶酸,多进食动物肝、肾及含叶酸多的蔬菜,如菠菜、番茄、胡萝卜、豆类等。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维生素C。
4、妊娠期铁的需要量增高,孕妇除需要补充自身消耗外,尚需储留相当数量的铁,以补偿分娩时的损失,同时胎儿也要储存一部分铁,以供出生后6个月内的消耗。因此,妊娠合并肝炎患者每日饮食中铁的供给量应以18毫克为宜。
5、妊娠合并肝炎患者的总热量每日以2500至2600千卡为宜。热量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然后是脂肪、蛋白质。蛋白质每日供给量应按标准体重55公斤左右计算,约80--95克即可。一旦血氨升高,出现肝性昏迷前期症状时,应控制或暂停蛋白质的供给,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
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方法
妊娠期
(1)加强卫生宣教。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预防肝炎的发生。
(2) 加强围生期保健,重视孕期监护,定期产前检查。向孕妇及家属讲解肝炎与母婴的相互影响及利害关系,应注意个人用具的隔离,加强心理护理,消除孕妇因患传染病而产生的顾虑及自卑心理,指导孕妇在隔离期间进行自我调节。
(3) 保肝护理。应给予多种维生素如C、B族、K等,饮食应低脂、少量多餐富于铁质、钙质,增加营养,防止贫血及其他并发症。并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药物治疗和营养调配同等重要,增加营养的摄入有保肝作用,又有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的作用。
(4) 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促进睡眠、休息。避免劳累加重肝脏负担。
急性期应卧床,随病情的好转可适当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
分娩期
(1)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注意产妇的休息和饮食,以保护产力,防止滞产。
(2)了解凝血功能。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量、血小板计数,以了解凝血功能状态,并备好新鲜血液以备急需。补充维生素K、C,以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防止凝血功能障碍。
(3)缩短第二产程。协助手术助产,减少孕妇的体力消耗,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并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如有裂伤应及时完善止血后缝合,仔细检查胎盘的完整性。分娩过程应注意无菌操作规程。
产褥期
(1)继续保肝护肝。保证产妇休息,注意营养,选用对肝损害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回奶不宜用雌激素,可继续用维生素K治疗。
(2)严密观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情况、血压、脉搏、尿量。
妊娠合并肝炎的类型
妊娠合并甲型肝炎
其症状与非孕妇者相同,发病较急,除有消化道症状及黄疸外,血清学检查中抗HAV-IgM阳性则可确诊。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
(1)有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及乏力、黄疸等,起病急,血清ALT升高。
(2)血清学检测指标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最常用的乙肝感染指标。在感染潜伏期,血清ALT升高之前HBsAg即可阳性;当HBsAg为高滴度时,则e抗原(HBeAg)也同时为阳性。临床只以单项HBsAg作为感染指标是不够的,应与临床表现及其他指标结合判断之。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为有保护性的抗体。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时,经过一段时间,出现抗HBs提示机体获得了免疫力。
3)乙肝e抗原(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急性感染时HBeAg的出现稍晚于HBsAg。e抗原的亚型e1、e2更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活性。
4)乙肝e抗体(抗HBe):一般当HBeAg在血中消失,而后出现抗HBe,提示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病情多渐趋稳定。
5)核心抗体(抗HBc):在急性感染时,HBsAg出现后2~4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可检出。所以抗HBC-IgM多见于感染早期或慢性感染的活动期。
6)乙肝病毒DNA(HBV-DNA):HBV-DNA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的直接证据及传染性指标。HBV-DNA与HBeAg和DNA-多聚酶呈平衡关系。凡是HBeAg阳性的血中,86%~100%可检测到HBV-DNA。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测定和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对妊娠合并乙肝的诊断可很快明确。
妊娠合并肝炎的原因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主要以妊娠合并甲型病毒性肝炎以及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
妊娠合并甲型肝炎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妊娠合并甲型肝炎不能通过胎盘传播,孕期不用人工流产或引产,但是妊娠晚期患病,在分娩过程母体血液受粪便污染可使新生儿感染。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医源性传播,忽视乙肝病毒,导致随着病毒的增加使乙肝病毒携带者转化为乙肝;长期过度劳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乙肝病毒。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可宫内传播,产时可通过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母血进入胎儿体内感染,接触母乳及母体唾液感染。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有什么表现
患有妊娠合并肝炎的孕妈妈症状表现为:发热、厌油、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乏力、腹胀、肝区疼痛、皮疹、关节痛、高热、寒战、黄疸、凝血机制障碍,肝功能衰竭。妊娠合并肝炎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和输血传播型肝炎7个类型。
甲型肝炎临床表现均为急性,多发于秋冬季,潜伏期为2~6周。前期症状可有发热、厌油、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乏力、腹胀和肝区疼痛等,一般于3周内好转。此后出现黄疸、皮肤瘙痒、肝脏肿大,持续2~6周或更长。多数病例症状轻且无黄疸。
乙型肝炎分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重症肝炎和HBsAg病毒携带者,潜伏期一般为1~6个月。急性期妊娠合并乙肝与甲肝类似,但起病更隐匿,表现为皮疹、关节痛等,黄疸出现后症状可缓解。乙型肝炎病程长,5%左右的病人转为慢性。
妊娠时更易发生重症肝炎,尤其是妊娠晚期多见。其他类型的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类似,症状或轻或重。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26周,输血引起者为2~16周。丁型肝炎的潜伏期为4~20周,多与乙型肝炎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
戊型肝炎与甲肝症状相似,暴发流行时,易感染孕妇,妊娠后期发展为重症肝炎,导致肝功能衰竭,病死率可达30%。有学者报道散发性戊型肝炎合并妊娠,起病急症状轻,临床预后较好,不需要终止妊娠。
妊娠合并肝炎的症状及危害
肝脏是人体解毒最重要的器官,具有免疫、血液凝固和造血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肝炎病毒引起的妊娠合并肝炎,会给患者带来双重影响。因此,妊娠合并肝炎必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恢复。了解妊娠肝炎的症状。帮助病人的早期认识,及时治疗。
乙肝患者怀孕的症状
(1)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恶心,呕吐,等。尤其是对消化道症状妊娠早期更为明显。
(2)在晚期妊娠合并肝炎腹胀患者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高比例的重型肝炎。
(3)出现黄疸,约4/5以上的帐户,深黄疸伴有瘙痒的患者多数等。
(4)的特点是它的标志,肝肿大,有轻度压痛,但随着病情迅速消失的改进。
肝炎妊娠的危害
(一)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可以增加肝脏负担,进一步原肝损伤:
(1)肾上腺皮质,卵巢,胎盘产生更多数量的雌激素能灭活在肝脏和胆汁排泄,防止肝脏的脂肪转运的影响;(2)在肝脏的解毒代谢产物对母体和胎儿的主体;(3)分娩时体力消耗,缺乏氧气,增加酸代谢物质,产后出血,加重肝脏的负担;(4)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肝损伤,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妊娠,妊娠急性脂肪肝,易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困惑,提高诊断和治疗困难。
(二)在病毒性肝炎的孕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妊娠早期,可增加妊娠反应。发生在晚期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顺产产后出血。重型肝炎,常并发DIC,全身出血倾向的存在,从母亲到孩子安全的直接威胁。生的患病率,死亡率高,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病毒性肝炎病在妊娠早期,高约2倍,胎儿异常。不良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胎儿可以通过垂直传播感染,特别是在高利率的母婴传播的B型肝炎
温馨提示:妊娠合并肝炎对患者的健康和正常生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影响,患者应及时治疗,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疾病恶化,增加治疗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