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与盗汗的区别
自汗与盗汗的区别
自汗与盗汗都属于中医疾病的范畴。其区分差距很大,作为中医常识普及一下。
自汗:是指在醒时非正常情况下出汗,正常情况指天气炎热、穿衣过厚、运动劳累等人体正常排泄汗液。
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燥,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 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怎样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有时弄得家长非常紧张,这就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浮小麦吃了有什么好处
浮小麦为禾本科植物小麦干瘪轻浮的颖果,也就是在淘洗小麦时浮在水面上的那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以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弱,味淡,无异味者为佳。收获时,扬起其轻浮干瘪者,或以水淘之,浮起者为佳,晒干。生用,或炒用。
中医认为,浮小麦味甘性凉,可入心经,能止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浮小麦能“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
浮小麦的功效
【性味】 甘咸,凉。
①《纲目》:"甘咸,寒,无毒。"
②《本草备要》:"咸,凉。"
【功能主治】 治骨蒸劳热,止自汗盗汗。
①《本草蒙筌》:"敛虚汗。"
②《纲目》:"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
③《现代实用中药》:"补心,止烦,除热,敛汗,利小便。"
阴虚盗汗是什么意思
一、阴虚盗汗是什么意思
病证名。由阴虚热扰,津液外泄所致盗汗。见《赤水玄珠·汗门》。《医略六书·内因门》:“盗汗属阴虚,阴虚则阳必凑之,阳蒸阴分,津液越出,而为盗汗也。”证见盗汗、烦热、口干。
二、盗汗分为两种,一种是属生理性的;一种属病理性的。现代医学认为,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属生理现象。证名,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寝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多属虚劳之症,尤以阴虚者多见。详见虚劳盗汗、阴虚盗汗条。中医的说法是“阴虚则盗汗”,“阳虚则自汗”。
三、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金匮要略·水气篇》中“食已汗出,又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景岳全书·汗证》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另外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汗证》里还有“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且临床尚有因阴虚而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由血瘀而致水湿内停的血瘀与水湿并见等等,辨证时更需详审,所以又细分为:阴虚盗汗、阳虚盗汗、气虚盗汗、血瘀盗汗、血虚盗汗、湿阻盗汗、外感盗汗。
四、自我养护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中医解释出虚汗是怎么回事
《内经》对汗的生理、病理已经有所认识。《素问·宣明五气》:“五脏化液,心为汗。”《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漆,是谓津。”指出了汗乃血液化生,与心关系密切,有“汗为心液”之说。关于出汗的原因,《内经》认为是阳气蒸迫阴气所致,同时,还谈到了多汗、寝汗、灌汗、绝汗等出汗异常病证。
《伤寒论》对外感病的汗出见症作了详细、具体的描述,并根据汗出的性质来推断病机,提出了外感病汗证的辨证纲领,创制了以桂枝汤为代表的有效方剂。《金匮要略》指出:“食已汗出,又常暮盗汗者,此劳气也。”说明盗汗多由虚劳所致。同时,还详细论述了黄汗的脉因证治,启迪后世。
《诸病源候论》有“虚劳汗候”、“虚劳盗汗候”、“风虚汗出候”等记载,认为汗证多属阳虚,卫阳不固所致。《备急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中,载有治疗自汗、盗汗的内服和外用专方,其中药物,如麻黄根、牡蛎、小麦、黄芪等,至今仍在沿用。
宋《三因方·自汗证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日自汗或睡着汗出,唧1名盗汗,或云寝汗。”还指出因各种生理活动而引起的汗出,不得称为。自汗”。金元时代,对本证的认识又有所发展。《丹溪心法》指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并对李东垣补阳调卫及补阴降火等疗法,有新的见解。
自汗盗汗是什么
自汗是指醒时汗出,动则加剧,常伴有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少气 懒言、食少便溏、形寒肢冷等。治自汗宜益气固表。盗汗是指睡着就汗出,有时汗出如雨,醒后则止,常伴有形体消 瘦、面部潮热、口干舌燥、腰酸耳鸣等。治盗汗宜滋阴降火。
中医解释出虚汗是怎么回事
出虚汗怎么回事?
出虚汗,中医称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的病证。不因外界环境影响,日间时时汗出,活动益甚者为自汗,睡时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又称寝汗。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中医分析出虚汗的原因
《内经》对汗的生理、病理已经有所认识。《素问·宣明五气》:“五脏化液,心为汗。”《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漆,是谓津。”指出了汗乃血液化生,与心关系密切,有“汗为心液”之说。关于出汗的原因,《内经》认为是阳气蒸迫阴气所致,同时,还谈到了多汗、寝汗、灌汗、绝汗等出汗异常病证。
《伤寒论》对外感病的汗出见症作了详细、具体的描述,并根据汗出的性质来推断病机,提出了外感病汗证的辨证纲领,创制了以桂枝汤为代表的有效方剂。《金匮要略》指出:“食已汗出,又常暮盗汗者,此劳气也。”说明盗汗多由虚劳所致。同时,还详细论述了黄汗的脉因证治,启迪后世。
《诸病源候论》有“虚劳汗候”、“虚劳盗汗候”、“风虚汗出候”等记载,认为汗证多属阳虚,卫阳不固所致。《备急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中,载有治疗自汗、盗汗的内服和外用专方,其中药物,如麻黄根、牡蛎、小麦、黄芪等,至今仍在沿用。
宋《三因方·自汗证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日自汗或睡着汗出,唧1名盗汗,或云寝汗。”还指出因各种生理活动而引起的汗出,不得称为。自汗”。金元时代,对本证的认识又有所发展。《丹溪心法》指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并对李东垣补阳调卫及补阴降火等疗法,有新的见解。
明代《景岳全书·汗证》指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此其大法,固不可不知也”,但“自汗、盗汗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屑阳虚,盗汗必属阴虚”。见解中肯,颇切临床实际。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汗》:“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言简意赅,可谓治疗自汗、盗汗之大纲。王清任则另辟蹊径,提出“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
总之,对汗的生理、病理论述,最早见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开创了对自汗、盗汗辨证论治的先例。《诸病源候论》对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探讨。金元时期,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的观点基本形成。明清医家对汗证治疗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总结,辨证论治水平大有提高。
糯稻根的功效与作用 固表止汗
糯稻根属收涩药下分类的固表止汗药,有一定的止汗作用。治气虚自汗,可单用煎服;或配伍黄芪、党参、白术、浮小麦等药同用。治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黄、地骨皮、麻黄根等药同用。自汗盗汗者,配浮小麦、牡蛎之类以敛汗。
牡蛎粉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
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疠痰核,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煅牡蛎收敛固涩。牡蛎粉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
(1)益阴潜阳:生用治阴虚阳亢之潮热盗汗、头痛眩晕、烦躁失眠等症。
(2)软坚散结:生用治瘰疬、肿块。
(3)固涩:煅用治多汗、遗精、带下、崩漏、泄泻等,常与龙骨配伍。
(4)牡蛎粉也可用于胃酸过多,常配乌贼骨。
牡蛎的功效与作用:促进新陈代谢
手脚时常感到冻冷,特别是冬天,即使进了被窝里,手脚也很难暖和起来,这时就连睡觉也睡不好。牡蛎中含有的氨基酸,亚铅等矿物质和维生素,会使血液的循环得到改善,女性的大敌,冷血症与低血压也会得到改善。
痰核,瘰疬,瘿瘤,症瘕积聚。本品味咸,软坚散结。用治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瘿瘤等,常与浙贝母、玄参等配伍,如消瘰丸(《医学心悟》);用治气滞血瘀的症瘕积聚,常与鳖甲、丹参、莪术等同用。
滑脱诸证。本品煅后有与煅龙骨相似的收敛固涩作用,通过不同配伍可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等滑脱之证。用治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等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亦可用牡蛎粉扑撒汗处,有止汗作用;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沙苑子、龙骨、芡实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治尿频,遗尿可与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龙骨等同用;治疗崩漏,带下证,又常与海螵蛸、山茱萸、山药、龙骨等配伍。
吃生蚝睡不着怎么办 生蚝的食用价值
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徵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煅生蚝收敛固涩,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
1、益阴潜阳,用于阴虚阳亢引起的烦躁、失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潮热盗汗。
2、收敛固涩,治疗虚汗、带下、遗精。
3、软坚散结,可治疗结肿、包块、痰火瘰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