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退烧药这么服没效果
原来退烧药这么服没效果
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吗?这就需要考虑到宝宝们的体质了。
“在物理降温中,不建议给小宝宝用酒精,因为这个刺激太大了。”酒精挥发快,如果用它擦拭宝宝的身体,会造成孩子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对宝宝刺激太大;另外,小宝宝的皮肤娇嫩,而酒精刺激可能造成宝宝皮肤过敏,甚至发生酒精中毒。
因此,在物理降温中,并不推荐使用酒精。妈妈们首先该做的,是给宝宝适当的衣着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同时衣裤要宽松,这样才有利于宝宝散热,避免高热不退;同时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千万不可关窗闭户,虽然不要让孩子直接吹风,但也不要让孩子不见风。
另外,在室内温度有保证的情况下,可以给宝宝实施擦身浴,水分蒸发有助于体温下降,使孩子感到凉爽,让发烧的孩子退热更快。但注意,千万不要为了降温而用冷水擦全身,倒是可以用冷水浸湿的小毛巾,在前额和枕部作冷湿敷,每5至10分钟更换一次。
退热药每次服用要间隔4小时
退热药能不能服用,也是妈咪们最经常问到的问题。
退热药一般在孩子体温达到38.5℃时可以考虑使用,这是为了不让孩子体温过高,引起热性惊厥。如果体温实在太高,或患儿以前有过高热惊厥史,也可以临时提前0.5-1小时给药。
不过,服用退热药必须保证每两次服药之间,间隔时间能在4-6小时以上,绝对不能过于频繁地用药,否则可能导致孩子虚脱。同时,服用退热剂后,有的患儿常会大汗淋漓,所以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及时补充水分,最好是白开水,淡果汁、淡盐水也都可以,还要注意及时给宝宝散热,换去湿衣,避免再次受凉。
“有的妈妈会愁,宝宝吃了退热药,4小时不到就又出现高温了,那该怎么办?这时候妈妈一方面要结合物理降温,另一方面,如果宝宝服用退热药只能暂时控制体温、很快体温又飙升,就需要警惕是不是转成肺炎了,这种时候还是得看下医生的。”
在文章的最后,小编提醒妈妈们的是,需要掌握好给宝宝测量体温的小窍门在哪里,另外给宝宝降温的时候应该注意平复宝宝的情绪。
宝宝发烧吃什么药
1、前言说到的这两类退烧药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类型,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2、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6~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3、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不建议使用。
4、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10岁儿童高烧不退要怎么办
如体温在38.5℃以上,每4~6小时服一次退烧药,服退烧药后要给病儿多喝温白开水,以助出汗退热。还可采用物理降温法,如酒精擦浴,冷水袋敷前额等,对营养不良、体弱的病儿,不宜服退烧药或酒精擦浴,可用温水擦浴降温。
温水擦浴退烧法:把毛巾在37度的温水中浸湿,擦遍孩子的全身,这样可以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从而起到散热的作用,擦了一遍后,再擦第二遍,而且,直到皮肤的体温有明显的下降,皮肤的水在蒸发的时候也可以吸热,效果也是不错的。
退烧的一个好方子: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白萝卜2-3片、生姜1-2片、加冰糖加水煮15分钟。待温度适中给孩子喝,孩子喝下去会出汗退热的。效果非常好。天然食物疗法,无副作用。
宝宝手脚冰凉发烧吃什么好
1、退烧药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类型,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2、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6~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3、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不建议使用。
4、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夏天宝宝反复发烧是怎么回事 交替用药
在一般情况下,其实并不建议交替用药。但如果实在想要宝宝更快康复痊愈,或者单一一种退烧药使用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在咨询过专业医生建议以后,可以尝试给宝宝交替用药。如果交替用药,宝爸宝妈们则要多留个心眼,记录孩子每次用的药物、药量和时间,避免同一种退烧药服用间隔时间小于 4 小时, 24 小时内服用超过 4 次。
宝宝发烧吃什么药
宝宝发烧可以吃药吗?宝宝发烧吃什么药好呢?对此,儿科医生表示,孩子发烧不超过38.5℃,建议只用物理降温,但如超过38.5℃或孩子有惊厥史,要及时用退烧药。父母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1、前言说到的这两类退烧药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类型,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2、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6~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3、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不建议使用。
4、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新生儿感冒吃什么药
1.间隔服用
多数都是在新生儿腋下或肛门温度超过38.5°时,才服用退烧药,且服药间隔在四到六个小时。
2.少量使用
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其中,药效最温和的属水剂。栓剂能直接被直肠吸取分解,药效表现比较明显,即使小朋友不服用药,也可以使其退烧,但用药量要注意不可过多,最好是微量使用;最不安全的是针剂,有些新生儿会有过敏反应。
3.单独使用
退烧药不能随便混用,单独使用最为安全。服什么药、服多少药。什么时候服药,这些都要听从医生的叮嘱。退烧药有时反而会造成体温升高,一定要非常谨慎。
孩子发烧了怎么办 这些错误方法要避免
生活当中孩子有个感冒发烧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是孩子发烧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用错方法,导致感冒加重,那么孩子发烧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大家就跟着我一起来详细的看一看吧!
孩子发烧了怎么办?这些错误方法要避免
1.捂汗
在生活当中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很多家长觉得要捂汗,这可以让孩子感冒快点好,其实是不对的。
宝宝发烧时,因为末梢循环变得较差,所以手脚摸起来冰凉,这时候如果给宝宝裹得严严实实,会影响身体的散热,使体温更加上升。
2.不能洗澡或用冷水擦身
如果宝宝发烧在38.5℃以下,精神头很好,洗个温水澡有利于身体散热。如果宝宝发烧在38.5℃以上,手脚发冷,则不能洗澡。用冷水擦身更不可取。
3.酒精擦拭
发烧后用酒精擦拭是不对的。因为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发育不是很完全,发烧时所有的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毛孔张开,酒精会被吸收进去,产生不好的效果。
所以孩子感冒的时候千万不要这样做,可以用温水给孩子降温哦!
4.一发烧马上喂退烧药
孩子一发烧马上喂各种退烧药是不对的,一般来说,发烧在38.5℃以下,精神状态良好,建议以物理降温为主,发烧在38.5℃以上,再考虑吃退烧药,同时采取物理降温。、
5.一种退烧药没效果马上换另一种
这种做法也不可取,退烧药服用之后一般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起效,间隔4-6个小时后才能再次服用。
6.发烧后一定要医生看过才能服药,否则影响病情判断
如果孩子发烧38.5℃以上,应该及时给孩子吃退烧药,并不会影响医生的判断。另外不满3个月的宝宝不应该吃退烧药,应该以物理降温为主。
宝宝一感冒就吃退烧药的话不利于孩子的健康,而且容易让孩子的抵抗力变差。
7.输液能更快降温降热
宝宝发烧尽量不要输液,口服发烧药副作用小,比较安全,起效也不慢。
宝宝退烧药怎么吃
1、注意用药计量:
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6~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不建议使用。
2、注意用药时间
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3、退烧药不要混合吃
不同的药对应不同的发热原因,妈妈们别偷懒,想着每样都吃一点,可以更好的退烧,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滴!
是否给孩子吃退烧药,需要权衡一番利弊。药物当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让宝宝舒服点儿;但也很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烧的孩子。服用的方法和剂量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去做。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加栓剂,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摄氏度以下。又产生新的问题。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烧药,熟悉它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