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预防病从口入
夏季如何预防病从口入
1.食品新鲜安全很重要
在选购食品时,一定要保证食品的新鲜、安全和卫生,定型包装的食品一定要仔细查验是否在保质期内。
2.尽快吃掉做熟的食品
夏季在室温下保存食品不宜超过4小时。婴幼儿的食品一定要现吃现做。进餐后将剩下的食物放入冰箱贮存,隔夜的绿叶蔬菜就不要再食用。
3.海鲜货要煮透
吃海鲜,要煮熟、炒熟或炸透后再吃,用开水焯、用醋拌等加工方法都是不安全的。
4.彻底清洗和加热食品
对于蔬菜,要多浸泡、清洗;而肉类食品要彻底加热。
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厨房的清洁卫生,在加工食品前要将双手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
6.吃冷饮莫贪多
不能无节制地吃冷饮,这样会造成胃中正常菌群的紊乱,降低局部抵抗力,容易发生腹泻。
冬季流感预防知识 勤洗手
让宝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这是预防经手传播疾病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春季预防流感,洗好小手的效果,不要太好哦。
所以,宝宝们,不想病从口入的话,这些情况下一定要洗手哦——饭前饭后;触摸过公共物件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座椅后;触摸眼、口、鼻前;如厕后;打喷嚏或咳嗽后;接触过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戴口罩前及除口罩后;从外面回家后……对照一下,是不是有这些情况?那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
预防戊型肝炎 需把好病从口入关
我国是肝炎大国,提起甲肝、乙肝谁都再熟悉不过,可是你知道有一种肝炎叫戊肝吗?一旦发生传染,它不仅容易引起群体性暴发,而且合并乙肝后死亡率高达70%。日前,浙江省疾控中心传防所接嘉兴市疾控中心电话报告,嘉善县干窑镇社会福利养老服务中心发现疑似戊肝聚集性疫情,立刻电话核实疫情,并组织专业人员紧急出动,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迅速判定本起事件是一起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暴发疫情。由此可见,预防戊肝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尤其是夏秋两季正值消化道传染病高发季节。
什么是戊肝?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是全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在常见的甲、乙、丙、丁、戊五型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发现最晚,但危害性却远高于最早发现的甲肝,病死率为1%~5%,约为甲肝的10倍。戊肝症状同甲肝相似,呈急性肝炎表现,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厌食油腻等。戊肝与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相比,更容易出现黄疸,表现为眼白、黏膜及皮肤组织黄染,小便呈茶褐色,重症患者会出现极度乏力、呕吐、意识不清、肝衰竭乃至死亡。
戊肝是怎样传播的
戊肝的传播途径有粪口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和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一样的。
首先,戊肝会经粪口传播(消化道传播),病人或携带病毒的动物可以通过粪便将戊肝病毒排泄到体外,外环境中的病毒污染了水、食物、食具等引起传染。戊肝病毒能通过污染的饮用水、餐具、蔬菜水果、贝壳类海产品、手等,直接或间接经口传播。其中猪是戊肝病毒最主要的动物宿主,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猪肝、海产品等可感染戊肝。时下流行的生吃肉、鱼或海鲜,会让戊肝病毒有可乘之机。
其次,戊肝会通过血液和母婴垂直传播,输入带戊肝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可导致感染;孕妇感染戊肝后,可引起流产和宫内死胎,还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感染戊肝。
另外,戊肝还会接触传播,即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传染。
如何区别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
戊肝在很多方面与甲肝相似,都是通过"粪—口"方式传播的,而且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也都有消化道症状,病程都为自限性,无慢性化症状。但和较为相似的甲肝相比,戊肝有以下6个特点:
1、戊肝的潜伏期约为2—9周,平均6周,较甲肝为长。
2、戊肝患者中青年以及老年居多,而甲肝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3、孕妇更容易患戊肝,而且孕妇感染戊肝后容易发生肝功能衰竭,病死率和流产率高。
4、戊肝发热,出现肝肿大的情况较甲肝少见,但皮肤瘙痒和灰白便较甲肝多见。
5、戊肝病理损害较甲肝明显,恢复缓慢。其血清胆红素升高水平和持续时间均长于甲肝。
6、戊肝病情并不像原来认识的那样轻,特别是老年性戊肝的病情相当严重,病人多有非常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胆道系统损伤突出,黄疸多持续加深,且黄疸期长。
预防:卫生饮食最重要
为加强人们对戊肝病毒的了解,增加戊肝防治知识,特别要提醒大家,戊肝发病年龄以中年人、老年人为主,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预防戊型肝炎,需把好病从口入关。为了预防戊肝的发生,大家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
1、一定要管理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一些海鲜食物应煮熟烧透。尽量不吃路边上的半生不熟的羊肉串食品。不去不卫生的饭店吃饭等。
2、亲戚朋友在一起聚餐时最好使用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避免戊肝的感染。
3、防止戊肝的发生我们平时应该从小事做起,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生活用具要经常消毒。
如何帮宝宝拒绝病从口入
1、不要强迫生病的孩子吃东西。
孩子生病是最让父母揪心的,别的力气使不上,就千方百计给孩子煮好吃的想方设法喂他吃下。家长们都觉得,孩子一生病抵抗力就减弱,这时再不吃东西那不是雪上加霜吗?是这样吗?
就连动物生病时也多不愿进食,孩子生病不愿吃东西是有科学道理的。生病时肝脏忙于排毒,没有进食的干扰,身体内部微妙的斗争才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孩子生病时需要身体上的休息,他的黏膜、皮肤、肝及肾也要有化学上的休息,这只有适当禁食才能做到。适当禁食不仅可以降低体温,除去痛苦并方便排除毒物,而且还可以减低肝的负担以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如中耳毛病、乳突炎和脑膜炎等。所以,不要强迫病中孩子吃东西。那怎么办呢?不用担心,简单的菜汤和稀释过的果汁(如苹果、橘子、葡萄柚、菠萝、木瓜等),能使孩子疲惫的体内器官能有机会排泄废物,发挥自我治疗能力。在体温回复正常再过24小时,再喂食熟的蔬菜和生的或煮过的水果。2~3天后就可以恢复正常的饮食了。
2、不要喝那么多牛奶。
中国孩子普遍缺钙,尤其在断乳(母乳)之后,每个做父母的都知道牛奶是最优质的钙质来源,所以让孩子喝个不停。
乳品除了提供给人体最方便吸收的钙质,还是发育中孩童的最佳蛋白质来源,但请记着,除了已经灭菌的外,其他煮沸的、干躁的、磨碎的及冷冻成冰淇淋的,加上各种合成维生素和混以巧克力浆的奶制品,都不适宜作为食物。它们会在孩子肠中腐化然后生成有害的蛋白酸,而一大堆孩童疾病起源于蛋白酸。因为这些酸并不由黏膜排泄,而是经由淋巴系统排出。淋巴系统接触鼻和喉头的黏膜,扁桃腺、咽喉、腺样增殖体、中耳和乳突、小儿麻痹症、伤寒、风湿症和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都是因为蛋白酸中毒引起的。
虽然发育中的小孩需要较多蛋白质和钙,但是供给太多了,或都在失去活力的状态下供给的话,不是什么好事。牛乳可以让牛犊3个月长大,但请注意孩子成长比小牛要慢得多,3年都没长大呢,所以不像牛犊那样需要那么多的牛奶,而且,请牢记牛奶是食物而不是饮料,千万不要把它当水喝。
3、退烧药不是零食。
孩子疾病的医药治疗中,退烧药是家长们熟悉的。有孩子的家庭,常备家庭药箱里一般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孩子发烧要不要马上就退一直是专家们争议的话题,我们这里暂且不去讨论这个问题,单说说退烧药。家长们可能不知道退烧药是什么原理,但说起阿司匹林可能都熟悉,退烧药的主要成分就是阿司匹林,它可以麻木神经末梢,因而遮盖了痛楚,而头痛、疲倦或任何不适的症状也就消失。另外,它可以部分地阻塞甲状腺及肾上腺功能而减低体温。但是同时,其衍生物会干扰肝及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因此,形象地说应用阿司匹林退烧,如同尝试招来另一个魔鬼以赶走原来的魔鬼。
4、抗生素不是维生素。
我们仿佛进入了被药物“催眠”的时代,渴望服用药物,成了区分人和动物的最大特色,小狗对扔给它的五彩药丸不论多香甜嗅一嗅就会掉头离开。早在公元前半世纪,帕理士·西勒斯就曾严肃地评论过:“有些药比疾病更毒。”年轻的医生用20种药去治疗1种疾病来开始他的医生生涯,而年老的医生以1种药去治疗20种疾病来结束他的医生生涯。
早期,被誉为小儿科之父的亚伯拉罕·雅各比,每天给患肺炎的孩子喝0。5毫升的威士忌,如今,孩子们生病被各种进口的、国产的、第n代的抗生素包围,而不是保卫。抗生素的名单在不断增加,它用以加强甲状腺及肾上腺的功能,但它的副作用之大是令我们难以置信的,是肉眼看不到的,它可以伤害肝脏、眼睛、肾脏或循环系统,而这些损害可能要过许多年以后才会出现,远比雅各比的威士忌厉害,至少通过大量饮水等措施,孩子的身体还能很快地燃烧和排除掉酒精。而以抗生素刺激筋疲力尽的身体,无疑与鞭挞倦马工作一样,是不智之举。
5、鱼肝油不是神话。
海豚、鳕鱼、大比目鱼和鲨鱼的肝被细心地提炼、清洁、漂白和滚沸,直至它们失去原来的面貌,于是制成了令几乎全球的母亲们信赖和给予厚望的橙黄的液体或是晶莹透亮的一粒粒药丸,她们善意地把这些难吃的鱼肝油,填进婴孩的咽喉里。
如果给了婴儿适当的食物,他一样能发育得健康而茁壮,而不用鱼肝油来充当必不可少的守护神。同时,过量服用鱼肝油,不但能扰乱消化系统和肝脏的化学作用,带来新的疾病,比如,消化不良,也使身体其他重要器官如甲状腺、心脏和肝受到伤害或退化。
世间没有神药,回想历史上出现过的神药,无不最后被证实是愚弄世人的。所以,首先,鱼肝油不是必不可少,一定要遵医嘱服用,切勿贪多。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方法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为了避免手足口病的发生,希望大家做及早做好预防措施,那么,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呢?现在让专家给大家详细的做个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1、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对被污染过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极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5、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夏天不要让孩子多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净、削皮。食品一定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如上所述,相信大家都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了,最后祝小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远离各种疾病。
嚼饭喂宝宝当心病从口入
过去,有的老人在喂宝宝吃饭时,习惯于自己先把饭菜嚼碎后,再喂给宝宝吃。说这样一是避免饭菜烫着宝宝,二来可以帮宝宝嚼碎食物,有助消化。可能不少老人现在还是这样认为的。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
第一,病从口入,食物经大人的口咀嚼后喂给宝宝,很容易将大人口腔中的细菌、病毒传染给宝宝。也许老人会说自己身体好好的,没有病,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身体好并不等于口腔中不含有致病菌,只不过有的人抵抗力强,没有发病而已。而宝宝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一旦各种病菌乘虚而入,就会使宝宝生病,给宝宝也给家人带来痛苦和损失。
第二,大人替宝宝咀嚼助消化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相反,锻炼宝宝自己的咀嚼能力才真正有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据调查,农村宝宝的牙齿普遍比城市宝宝的牙齿整齐,消化机能普遍比城市宝宝强,就是因为农村宝宝吃粗粮的多,自己咀嚼的机会多,消化能力也随之加强。如果食物的确不易嚼碎,不易消化,就不应该给宝宝吃。
总之,嚼饭喂宝宝弊大于利。
病从口入 秋初要预防腹泻
秋季腹泻的定义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感冒后,常常出现拉肚子,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达十几次。
病从口入是“元”
秋冬季腹泻病是病毒感染所致,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这种病毒在体内一般有1至3天的潜伏期,与饮食无关。主要是卫生习惯不好,而使病从口入,外感风凉导致抵抗力下降也有可能得秋季腹泻。
婴幼儿、老弱病者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发病时,大多数人会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流鼻涕、发热等,其中一些人还伴有呕吐症状。这些症状出现后的12小时至24小时之内,就会开始不断腹泻。此时若不及时送医,或者当成感冒或消化不良等疾病治疗,就会延误病情。
切莫使用抗生素
目前还没有针对该病毒有效的药物,临床上一般是对症处理,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可以进食点胡萝卜,或者吃苹果泥、炖苹果,这些都可以帮助止泻。但是无论给宝宝吃什么,都必须得悠着点儿,如果过量,就容易积食,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反而导致腹泻。此外,家长要注意,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无效,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
腹泻的饮食要点
一旦腹泻,有些人会控制饮食,生怕加重病情。事实上,绝对不能禁食,腹泻后更需要营养丰富的食物,以防腹泻后营养不良。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需要禁食,就是频繁呕吐时需要禁食,同时需要到医院吊针补液。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也就是奶、米汤、粥为主,暂时不要吃烂饭或硬饭避免过敏性食物例如海鲜、鸡蛋等;不吃生冷的、硬的、油炸和脂肪多的食物。特别是生冷的东西,炖苹果可以止泻。炖苹果还有丰富的鞣酸蛋白,有吸附作用,可以止泻。
应该如何预防腹泻
腹泻多是由于我们的饮食不注意导致的,因此预防的关键就是要防“病从口入”,建议应该注意下面的几点注意事项:
1、饭前、便后要洗手
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手接触了病原菌后吃进体内。
2、夏天少买肉类熟食
夏天尽量不购买肉类熟食,如食用最好在食用前再次高温消毒。
3、保证食物的新鲜
要进食新鲜的食品,不要买过期变质的食品,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时容易变质的肉类、海鲜、蛋奶类、豆制品等,购买时一定要审察食物的保质、保鲜日期。
4、少吃剩饭剩菜
尽量避免食用剩饭剩菜,隔夜的食品要充分加热后吃。凉拌菜也要现拌现吃,最好加些米醋及蒜,以起到杀菌作用。并且凉拌菜要使用专门的刀、板切割,尽量避免生熟混杂。
谨防前列腺炎病从口入
首先,要拒绝大量酒精的长期刺激。
酒是一种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液体,如果日常少量的饮酒对于机体是无害反而有利的,能够防止心脑血管的疾病发生。但是很多人并不是少量的饮酒,而是经常不喝醉不罢休,这是一种极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前列腺的反复受到刺激而反复的充血,进而加大了前列腺炎发作的几率。
其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大葱、生蒜、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造成机体脏器充血、血管扩张等不良后果。如果日常饮食中经常食用此类食物,就很容易导致前列腺炎的发作或者已经治愈的前列腺炎再次发作。
再次,戒烟是保护前列腺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戒烟不仅可以直接避免前列腺组织的直接损伤,还会防止前列腺的血液循环障碍,因为香烟中的焦油、烟碱等有害物质对于前列腺组织以及前列腺的血液循环系统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加重前列腺充血的程度而导致前列腺炎的发生。
正确洗手防病从口入
夏秋季儿童传染性疾病有哪些?家长应如何预防?近日,在厦门市图书馆举办的周末知识讲座中,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专家沈军主任为市民带来了《夏秋季儿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讲解。
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活跃
沈军介绍,儿童疾病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导致,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粪口、空气、接触、虫媒传播等,其中一部分的感染性疾病因为容易传播或者危害较大,被称为传染病。夏季的感染性疾病除了消化道感染及食物中毒外,也有呼吸道感染,包括一些传染性疾病;而非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中暑、过敏、哮喘等。
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沈军介绍,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一般是通过饮用或食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此外,轮状病毒在秋季也比较常见,它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感染途径主要为粪口。
正确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俗话说,病从口入。沈军说,手每天要接触很多东西,每次都会沾染上成千上万个细菌和病毒,所以不但要勤洗手,还要正确地洗手。
那么,如何正确洗手呢?首先,洗手应使用流动水;其次,双手要进行揉搓,时间应不少于15秒;洗完手后,不应用毛巾或纸巾擦手,应让手自然甩干。
沈军强调,下述情况更应及时洗手:手部接触眼、口、鼻之前;咳嗽或打喷嚏用手捂嘴后;进食及处理食物前;如厕后等。
保护自己外,也应注意避免自身的不恰当行为给他人带来健康隐患。随地吐痰或者打喷嚏、咳嗽时不用纸巾掩口鼻,这不仅仅是不礼貌的行为,而且会让带有致病菌的飞沫通过空气流动造成疾病的传播。
宝宝秋季腹泻如何应对
引起秋季腹泻的元凶是"轮状病毒"。它的生命力极强,即使在50℃的高温下或零下20℃的严寒中,它都能不吃不喝地活着。一到秋天,它就来了精神,伺机侵入人体,经口到肠,繁衍子孙,很快就成了气候。于是,被它侵入的宝宝就腹泻了。
勤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宝宝的手——口行为特别多,除了吃东西,还吮吸手指,只要病毒沾在手上,就很容易被送进肚子。防止"病从口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保持宝宝"手的清洁",建议可使用婴儿手口足巾。
教宝宝正确洗手法
教宝宝洗手,要强调程序,最终习惯成自然,达到有效洗手的目的。固定的程序是:
用流动水,接水;擦肥皂或洗手液;反复搓洗手指、手心、手背;接水冲洗;用自己的干净毛巾把手擦干。
巧干预,纠正吮吸手指习惯
对有吮吸手指习惯的宝宝要巧干预,以转移宝宝注意力。尽量别让宝宝小手闲着,多给予温暖呵护,慢慢帮助宝宝改掉这个习惯。
如何做到健康饮食 注意卫生
新鲜食物虽营养,但每次最好只煮一餐分量,而且要注意卫生安全。防病从口入。因此,剩菜要用保鲜膜包好,放置在冰箱内冷藏。
春节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吃坏肚子的时候,对于各路美味的食物缠不住的嘴巴总是会控制不了自己,所以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安全。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预防 勤洗手
俗话说病从口入,疱疹性咽峡炎也是一种病从口入的疾病,所以勤洗手是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朱啊哟方法。
注意: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尤其是在为患儿更换尿布或接触唾液后一定要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清洗双手后,再接触宝宝。
肠胃炎的治疗方法 严防病从口入
急性肠胃炎都是起因于食物,因此严把食物卫生关是预防此病的关键。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大力消灭苍蝇,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
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烧透。饭前便后要洗手,蔬菜瓜果生吃前要消毒,外出度假要选择干净卫生的饭店等都是应注意的有效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