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的治疗方法
肌营养不良的治疗方法
方法一、药物治疗:
1、西医
常用的药物:
三磷酸腺苷(ATP):肌注药,常能暂时缓解症状。但肌注后,尿酸排泄增加,代谢活跃,停药后症状发展迅速。
三磷酸苷(UPT):肌注药,通过糖代谢而改善症状。停药后瘫痪发展更快。
维生素E:通过细胞膜功能的改善提高受累骨骼肌的肌力。
另外还有:增肌注射兴高采烈、地塞来松、葡萄糖、胰岛素、心可定、等等
2、中医
体疗:临床实践表明,适当的体育锻炼及各关节的充分活动虽然不能治愈本病,但至少可以延缓更严重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和关节挛缩的发生。因此,鼓励病人进行尽量多的活动在本病的治疗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方法二、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延缓更严重的肌无力、肌萎缩和关节挛缩的发生。但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其疗程长,显效慢,费用十分的昂贵,不能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方法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适应症,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且一般外科手术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副作用,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引发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存在较高的风险性。
方法四、推拿治疗:
点穴方法
1、用拇指推脾经、大肠、三关、六腑各100次。
2、用四手指罗纹面绕脐作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以脐周发热为宜。
3、用食、中二指摩脐2分钟。
4、用拇指点揉足三里2分钟。
5、用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捏拿患儿肌肤,两手交替边捏拿边向上推进,自尾骶部开始,捏拿至枕颈部,反复操作3~5遍。
上述方法每次反复操作两遍,每日两次。
肌营养不良疾病的治疗
物理疗法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物理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肌肉组织的微循环,加强和锻练肌肉,促进代偿性肥大,转化和改善挛缩的肌腱组织,下述方法可供选用
1、超短波疗法
通常选择下肢,将电极放在腰部及双足底,无热量及微热量,10~15分钟,每日1次,15~30次为1疗程。
2、红外线疗法
可选择局部肢体或各个肢体轮流进行,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5 ~30次为1疗程。
3、电刺激疗法
选用短脉冲的方形波电刺激或用感应电刺激。通常选择股四头肌、 臀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等维持人体运动和生活功能的肌肉。每块肌肉治疗5~10分钟,30次为1疗程,可以延缓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功能。还可应用干扰电疗法,使肌肉产生收缩性活动。
4、超声波疗法
对易发生挛缩的髂胫束、股二头肌、腓肠肌进行超声波疗法时,宜采用移动法,剂量为0.6~1.5W/cm2,每次6~10分钟,每日6~10分钟,每日1次,10~30次为1疗程。
5、石蜡疗法
对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软化挛缩组织均有一定帮助。采用蜡盘法、蜡袋法,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5~30次为1疗程。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在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治疗中的地位存在争论。有作者认为强烈的运动常使血清CK和肌红蛋白升高,加剧了肌组织的坏变和功能障碍。更多的作者认为合理、有计划的运动治疗,有利于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实践证明不限制运动的病人比过早限制运动的病人运动障碍出现晚。
1、主动运动
早期可进行步行速度训练,蹲下起坐、上楼登梯、举肩展臂等项目的运动训练,每次30分钟,1日内以2~3次为宜,每次运动以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度。随着运动功能障碍的加重,应选择障碍程度较轻的肌肉锻炼,对已有障碍的肌肉,在肌肉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运动,如不能作抗重力运动时应改作重力状态水平滑动性的运动。
2、被动运动
疾病早期开始对肌肉的被动运动应结合按摩,这是防止关节挛缩的一项重要措施,并应教会病儿的家长掌握该项技术,并长期坚持进行。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牵引尤为重要,每次被动牵伸的活动量、次数应逐渐增加。
支具辅助
支具辅助为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主要康复措施。
1、起立步行支具
可有不同的支具,其主要功能是调动残留肌肉的肌力,弥补肌动力学上的不平衡,从而获得有节奏的步行能力。其结构特点为在长下肢支具的膝关节前面安准确装两条弹簧,膝接头使用能弯曲250的制动器,踝接头使用保持足跖屈的制动器。左右垂直杆用坚固的钢材制成。其原理为用弹簧来补充膝关节减弱的伸展肌力,并把膝关节保持于轻度弯屈位,把踝关节保持于轻度的?屈位,维持躯干的稳定性。使患者凭籍支具的支持获得步行能力。
2、保持躯干位置的坐位支具
本病常合并有脊柱畸形,随着步行能力的丧失,脊柱畸形亦愈严重,因此需要在早期采取措施,通常使用躯干支持器具使患者保持坐位,并维持腰椎处在伸展力。
3、支具的选择、装卸和训练
支具选择必须有利于病人的活动和矫正畸形为目的,否则将加重肌力的不平衡和畸形的发展。支具的装卸一般经训练后可自行完成,但躯干附属装置需他人帮助才能装卸。支具训练是一个重要问题,应坚持间歇、渐进、结合病情的原则。间歇多次避免疲劳,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使肌肉负荷恰当。并根据每个人病人自身特点定出计划,一般以每日3小时为宜。
怎么治疗肌营养不良
肌营养不良虽然不是不治之症,但是对于该病的治疗也相当困难,由于肌营养不良有多种类型,所以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怎么治疗肌营养不良?
一般办法治疗:(1)营养:宜食低糖低脂和含丰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2)运动:在神经康复医生指导下每天进行规律的、力所能及的肢体锻炼,长期坚持能延缓肌萎缩及无力;(3)教育:家长应多关心控制和鼓励孩子如些,合理地安排规律的生活和学习。
药物:联苯双脂系中药五味子合成的处方中间产物,对肌营养不良患儿有保护生活作用,可减轻肌坏死,但不能控制疾病的发展,具体用药方案需由神经专科医生指导。
物理治疗及按摩:可以改善肌营养不良患儿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关节挛缩。
外科治疗:肌营养不良早期可考虑做跟腱松解术和脊柱侧弯矫形术,设法延长其肢体活动时间。
肌营养不良的饮食疗法
肌营养不良的饮食疗法-肌营养不良的饮食饮食宜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钙、锌、瘦肉、鸡蛋、鱼、虾仁、动物肝脏、排骨、木耳、蘑菇、豆腐、黄花菜等可适当多食,少吃或忌食过辣、过咸、生冷等不宜消化和有刺激性食品。饮食有节,不要过胖。禁忌烟酒。
肌营养不良是慢性疾病,所以除要有好的治疗方法,同时还要帮助患者做好护理,尤其是要注意平时应当坚持体育锻炼,自我按摩增加活动,注意防潮防寒,保持好的心态。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治疗方法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治疗方法通常可以分为西方治疗和中医治疗方法,现在有很多患者比较关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中医治疗方法。那么,?以下专家为我们做了详细解析。 重视外邪为患 中医认为,肌病为外邪侵袭,精血津液运行受阻,故致肌肉神经损伤,只有祛除外邪,才能保证津液不至枯竭,生化有源,肌无力才可以恢复。 开通经络 通常情况下,中医运用活血化瘀做为治疗肌肉疾病的原则,治疗之法必须以活血化瘀为先,血不行则瘀不祛,瘀不祛则经络不通,经络不通则肌肉失之濡养。 补益脾肾 根据中医介绍,肺为肾之母,肾为肝之母。脾主气血,肾主藏精。肾精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精气血是相互贯生的,脾主四肢充肌肉,肾主骨,通经络,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
以上的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治疗方法都是一些非常权威专业的方法,同时日常一定要多吃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多吃一些肉蛋奶的食物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提高自身骨骼的韧性与强度,促进肌肉的健康发展,进行一些锻炼也非常关键。
肌肉肌营养不良治疗方法
肌营养不良症西医治疗方法
各型肌营养不良症均可见到肌原性受损的肌电图表现。包括运动单位平均时限缩短,运动单位电位平均幅度下降,多相电位增加,重收缩时出现干扰相,运动 单位范围缩小,运动单位电位最大幅度下降等,此外还可见到纤颤电位,正相电位等等。据统计,100例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四头肌的肌电图,肌强直电活动 出现率为10%,纤颤或正相电位出现率为70%,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多相电位增加95%,重收缩时出现干扰相及病理干扰相占96%。
推拿
按摩按摩对于本病的按摩大体包括用适当的手法刺激有关的经穴,起到调整机体及脏腑功能的作用;和协助病人对各个关节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以延缓患者肌肉萎缩的发生和防止病人的关节发生挛缩等。在许多时候,后者比前者还要重要。
目前,虽然很多学者对肌营养不良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了探索,但至今仍不清楚,由于本病的病程缓慢,某些类型长达正常生命跨度,这对本病的治疗以 及疗效估计带来很大困难,现在虽然有上百种药物的临床应用,但至今仍无肯定疗效的药物,以至于此病仍在发展状态中,造成患者病累终生。
肌营养不良治愈率是多少
肌营养不良是一种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的疾病,了解营养不良的治疗方法,有助于营养不良的康复。那么这种疾病的治愈率大概是多少那,下面就让小编来为您分解下。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发展。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莲子心,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劳逸结合。忌强行性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4、严格预防感冒,胃肠炎。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肌萎缩患者一旦感冒 ,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5、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肌萎缩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复或加重.肌萎缩患者维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复的基础。
这种病症的治疗率是60%,在我们发现自己患有疾病还是要第一时间的到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这样才可以对症下药。希望这些对您可以有所帮助让您早日远离病魔。
小儿肌营养不良的常见类型
(一)假肥大型
属X-连锁隐性遗传,是最常见的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Duchenne型和Becker。
1、Duchenne型营养不良症(DMD):也称严重性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症,几乎仅见于男孩,母亲若为基 因携带者,50%男性子代发病,常起病于2-8岁,初期感走路苯拙,易于跌倒,不能奔跑及登楼,站立时脊髓前凸,腹部挺出,两足撇开,步行缓慢摇摆,呈特殊的“鸭步”步态,当由仰卧走立时非常困难,必先翻身俯卧,再双手攀缘两膝,逐渐向上支撑起立(Gower征)。亦可见于肢近端肌肉、股四头肌及臂肌。
2、Becker型(BMD):也称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常在10岁以后起病,首发症状为骨盆带及股部肌肉力弱,进展缓慢,病程长,出现症状后25年或25年以上才不能行走,多数在30-40岁时仍不发生瘫痪,预后较好。
(二)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男女均有,青年期起病,首先面肌无力,常不对称,不能露齿,突唇.闭眼及皱眉,口轮匝肌可有假性肥大,以致口唇肥厚而致突唇,有的肩、肱部肌群首先受累,以致两臂不能上举而成垂肩,上臂肌肉萎缩,但前臂及手部肌肉不被侵犯。病程进展极慢,常有顿挫或缓解。
(三)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
两性均见,起病于儿童或青年,首先影响骨盆带肌群及腰大肌,行走困难,不能登楼,步态摇摆,常跌倒,有的则只累及股四头肌。病程进展极慢。
(四)其它类型
股四头肌型、远端型、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型、眼肌-咽肌型等,极少见。
肌营养不良属遗传疾病,又属中医痿症;目前西医尚无特殊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及药物。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肌营养不良属中医痿症,其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天禀赋不足,精亏血少不能营养肌肉筋骨,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
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营养五脏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肌肉无以营养则为肌营养不良。治疗该病以脾、肾为根本,肝主筋,主人身运动,且肝肾同源,故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生肌起痿,强筋壮骨为主要治则。
肌营养不良复发后怎么办
肌营养不良复发后中医治好吗?肌营养不良有些是属于遗传的,而且发生肌营养不良部位很多,不同的部位会发生不同的改变,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肌营养不良易发生的部位,提醒广大群众加强注意。在生活中多注意这些易发生肌营养不良的部位,做足护理工作,让患者远离疾病。
肌营养不良的发病率在我国是很高的,其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系。与遗传学的知识有关,一般都是男孩子表现出显性基因,而隐形基因都是女孩子携带的居多,所以遗传的肌营养不良能发作的多大是男孩子。基因的病变是能导致肌营养不良发生在不同的部位的,因此,下面是一些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需要广大患者提高警惕。
基因病变发生在眼部、咽部,就是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病变发生在面部、肩部、肱部,就是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病变发生在肢体与躯体连接处,就是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病变发生在躯干远端,就是远端型肌营养不良。肌肉假型肥大,就是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肌肉强直,就是肌强直型肌营养不良。另外还有先天型肌营养不良。
以上就是易发生肌营养不良的部位,遗传是很大的原因,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健康康的。因此,在遇到自己患有肌营养不良时就应注意,因为可能会遗传给孩子。患者就该积极的配合治疗,治好病后再要宝宝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