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完多久可以碰水 艾灸一年皮肤白了

艾灸完多久可以碰水 艾灸一年皮肤白了

一般要是艾灸之后发现自己变白了,那么主要考虑是因为艾灸有排湿排毒的作用,体内湿气太重或者是存有毒素,会导致皮肤不正常容易引起色素沉着,从而容易引发斑点,导致皮肤暗黄等问题。

这时候艾灸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帮助把体内的毒素和湿气排出来,皮肤也会有一定的改变的,属于一种正常的情况。

泄泻如何艾灸

泄泻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急性泄泻, 治疗以除湿导滞,通调腑气,多选取足阳明,足太阴经穴;慢性泄泻,治疗以健脾温肾,固本止泻,多选取任脉及足阳明,足太阴经穴。

寒湿泄泻艾灸疗法

主证:病人临床可见大便清稀,甚如水样,腹胀痛,肠鸣,胸闷食少,尿少,肢体倦怠,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等表证,舌苔白腻。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施灸穴位:主穴取天枢,足三里,阴陵泉;配穴:大肠俞,神厥,中脘。

施灸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2-3cm进行熏灸,使皮肤产生较强的刺激感,每穴灸5分钟,若皮肤产生小的水疱,任其自然吸收,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5-7壮,每日1次或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脾虚泄泻艾灸疗法

主证:病人临床可见大便时溏时水,迁延反复,水谷不化,进油腻植物则大便次数增多,兼有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等。

治则:健脾益气止泻。

施灸穴位:主穴取关元俞,天枢,中脘,足三里;配穴取脾俞,大肠俞。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火头距离皮肤3cm进行熏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2次,5-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3-7壮,每日1次或隔日1次,5-7天为一个疗程,每一个疗程间隔3天。

肾虚泄泻艾灸疗法

主证:病人以老年人多见,临床可见泄泻便溏或有完谷不化,泄泻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冷,舌质淡苔白。

治则: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施灸穴位:主穴取天枢,命门,关元,百会。配穴取中脘,足三里。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火头距离皮肤3cm进行熏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2次,5-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3mm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3-7壮,每日1次或隔日1次,5-7天为一个疗程。

3.隔附子饼灸:每次选用2-4穴,附子饼上置艾炷施灸,每穴灸3-5壮,隔日1次,以局部红晕为度,5-7次为1个疗程。

艾灸美容养生功效

将艾叶晒干,搓取艾绒,制成艾柱,置于选定的穴位燃烧,用治百病,这种神奇的艾灸疗法,流传至今已三千多年了。现将临床常用养生与美容,并有良好效果的艾灸疗法选介于下:

治面部皱纹多: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

治疣:首先常规消毒疣部,再用凡士林少许涂于疣上,取艾绒制成与疣相同大小的圆锥形艾炷3个,将1个艾炷放在疣上,点燃使艾炷烧尽(一般不痛,如艾炷大于疣则烧灼正常皮肤引起疼痛),去艾灰后,疣上再略涂凡士林(起粘附作用),将艾炷放上点燃,这样连灸3个艾炷,疣被烧焦。一般治疗1~2次,疣体脱落,治疗后消毒纱布覆盖,以防感染。

治面瘫:用隔姜灸法,即取新鲜生姜切0.2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在患侧的阳白、颊车、地仓、颧髂及四肢双侧的合谷,足三里穴,每穴施灸3~5壮,施时局部灼烫时,将姜片提起片刻再放下,反复几次,直至艾炷全部烧完。每晚卧前施灸1次。

治牙齿松动:每晚临睡时,端坐凳上,将艾条点燃后,在下肢的绝骨、涌泉穴上悬灸,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再请家人帮助,施灸肾俞、大杼穴,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农历每月前2日下午5时~9时施灸。补肾益精,强骨固齿。

治雀斑: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经活血,防治雀斑。

治黄褐斑:卧前取1支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黄褐斑局部施灸,艾条距皮肤2~3厘米,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自觉有温热感,施灸1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

治眼睑下垂:用艾条点燃后,在上眼睑至前额部来回悬灸,至局部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施灸2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

治面部虚胖:每晚临睡前,将艾条点燃,端坐床前,分别灸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每穴悬灸5分钟左右,局部出现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感。益气健脾,养血容颜。

治痤疮:将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颧骨、下关、巨骨、迎香等穴上施灸,距穴约1~2厘米,每穴灸2分钟,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做艾灸的禁忌

体质燥热者不宜艾灸

艾灸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好处,但灸法本身就是热灼的刺激,火为阳,热能伤阴,古人认为阳证、实证、热证及阴虚阳亢之症,像高热惊厥、神昏、中暑、中风闭证、吐血、咯血等均不能使用艾灸。

过饱过饥者不宜艾灸

过饱过饥者不宜进行艾灸,因为过饱者进行艾灸,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而过饥者进行艾灸,则很容易出现疲劳、体虚等不适情况,为了避免对自身健康造成威胁,所以过饱过饥者是不易进行艾灸的。

艾灸时间不宜过长

很多人认为艾灸的时间越长,那么艾灸效果越好,但其实这样错误的,艾灸的艾绒温度一定要控制在64度以下,防止火力猛烈,疼痛剧烈,时间过长很容易对人体的肌肤造成刺激,对肌肤造成伤害。

面部不宜艾灸

艾灸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热能,人体肌肤敏感的部位,像五官、心脏部位、表浅的血管部位、重要的筋腱等部位,是不能艾灸的,否则很容易导致人体皮肤损伤。

艾灸完不易马上洗澡或碰冷水

艾灸完之后,人体毛孔通常处于张开的状态,这时候是不易进行艾灸的,否则很容易导致寒气入侵体内,从而导致人体受寒,导致人体出现感冒、发烧等不适症状发生,对其健康造成威胁。

用艾灸来治疗湿疹

(1)湿热浸淫

中医学认为,此类型湿疹,发病急,病程短,皮疹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多种斑疹形态相继出现,皮损潮红,水疮,糜烂,浸淫成片,伴剧烈瘙痒,大便干结或腹泻,口苦口干,苔薄或黄腻。

中医艾灸穴位:曲池,陶道,肺俞,阴陵泉,神门。腹泻加足三里。

中医艾灸方法:采用艾条回旋灸。点燃艾条,在穴位上往复回旋熏烤,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每穴可灸15-30分钟,每次选4-5穴,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风湿、麻痹、皮肤病。

(2)血虚风燥

病程迁延,反复不愈,皮损常局限一处或几处,粗糙肥厚,或成苔藓样改变,表面覆有细薄鳞屑,兼有色素沉着或脱失,常伴剧烈瘙痒,舌质淡,苔薄白。

中医艾灸穴位: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大都,郗门。

艾灸的方法:选用艾条灸之雀啄灸。艾条火头像麻雀啄食一样,在穴位皮肤上上下移动,使局部产生温热感觉,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止。

中医艾灸康复保健措施

(1)起居宜忌风邪刺激。

(2)寻找和除去发病原因或可疑的诱发因素。如因吃鱼、虾、蟹而发的,应禁食这些食品。

(3)如因肠道寄生虫引起的,应给予驱虫。

为什么陈年艾条治病好

1.一些经常艾灸的朋友在选购艾条时,都会选择陈艾条,很多医师都说陈艾条治病效果比较好,为什么呢?陈年艾条的火候为“润能通经、温而不燥”,主要是讲陈年艾条的火热力功效强劲、热力温和、直到深处、容易透过皮肤。

2.新艾条艾灸的时候,火力太大,有灸痛感,而陈年艾条的火力就柔和的多了,还有在各种古代医书上也多用陈艾条来艾灸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艾灸的烟味对呼吸道有害吗

一般情况下,只要通风效果好,艾灸的烟气对人体基本没有不良影响,但是哮喘患者如果对此反应较大,最好停止艾灸。

艾叶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经久不消,起到温通经脉驱散风寒的作用。药理试验证明,艾灸烟对细菌和真菌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可用于空气消毒,且对腺病毒、鼻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等有抑制作用。所以我们在选择艾灸的时候,无论是烟还是灸火都有各自的治疗效果。

艾灸的烟味去除方法

1、选择合适的艾条

艾绒宜选用陈年艾,陈艾不伤阴不伤血,灸时不痛。陈艾的艾色土黄者为佳,发绿的为当年艾;陈艾气味芳香,当年艾则有一股青草味;燃烧时,陈艾烟气轻柔,袅袅而上,燃烧后留灰白色的灰,当年艾则是一条线笔直而上。最重要的是,陈年艾火不急不燥,柔和通透不烈,使人感觉舒服。

2、房间通风

做艾条灸要注意房间通风,有抽油烟机一定要打开。注意空气流通。还有就是艾灸完毕后用空气清晰剂净化空气。

3、精油去除烟味

艾灸时固定一件衣服艾灸,艾灸完后换掉。衣服上的烟味用白醋浸泡既可去掉,清洗干净后,用橘子精油滴上2-3滴在盆里,衣服来回的多搓几下,烟味就去掉了。

艾灸的方法

艾灸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详细操作方法如下: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2、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3、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4、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5、温灸器灸: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艾灸腰部为什么会痒

艾绒过敏

艾条是用艾绒制作而成的,艾灸时艾条距离皮肤会比较的近,且燃烧时还会释放许多烟。如果是那些对艾绒过敏的人的话,艾灸完之后就会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

皮肤过于干燥

皮肤如果出现了干燥缺水的症状时,就会有瘙痒的迹象。而艾灸时热力会加重皮肤中水分的蒸发,从而就会加重皮肤的缺水症状,这样艾灸完之后皮肤就会比较的痒。

相关推荐

艾灸肚脐出是为什么

艾灸是属于温热性,通过热量渗透到皮肤组织经络、穴位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而艾灸肚脐时,由于艾条散发的热量,会刺激肚脐皮肤的毛孔打开,出汗散热,因此艾灸肚脐时会感觉肚脐出了。 此时皮肤的部位可以适度的用纸巾或是毛巾擦拭一下,另外艾灸的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长时间固定在一个部位。艾灸后人体往往会有口渴的情况,可以适度的喝些缓解口渴。 艾灸肚脐出了,并且比较多的话,也可能是艾灸的排湿反应,这也说明身体内部有寒湿之气。 建议平时注意腹部保暖勿受寒,饮食注意清淡细软温热易消化,忌生冷的食物,多喝些生姜红糖

拉肚子用艾灸肚脐眼吗

拉肚子也是可以艾灸肚脐眼的,但并非单独艾灸肚脐眼,还需要与其他穴位搭配,进行辨证灸治,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止泻效果。 【一、寒湿泄泻】 症状 病人临床可见大便清稀,甚如样,腹胀痛,肠鸣,胸闷食少,尿少,肢体倦怠,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等表证,舌苔白腻。治疗以温中散寒,化湿止泻为主。 施灸穴位 主穴:天枢、足三里、阴陵泉 配穴:大肠俞、神厥、中脘。 施灸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皮肤产生较强的刺激感,每穴灸5分钟,若皮肤产生小的疱,任其自然吸收,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2.隔姜

艾灸的最佳时间

艾灸的最佳时间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

冬季艾灸要注意什么

1、严寒冬季皮肤干燥,所以在针灸前一点要用温洗脸,裸露在外部的皮肤不要直接针灸以免出现疤痕冻伤,影响美观。 2、皮肤敏感并且较薄的地方不要针灸,冬天室内温度低,如果在心脏,眼皮,脸蛋等皮肤本身就薄的地方直接针灸,那造成冷热交替,会伤害到皮肤。 3、建议在冬天使用无烟艾灸条,无烟艾灸条的燃烧度比较小,这样在冬天就不易在艾灸时造成局部烫伤。 4、艾灸时比较耗费体力的时期,如果在疲惫时期或者醉酒或者大病过后千万不要艾灸,这样会造成精力下降,影响体质。 5、体质差或者老年人尽量不要艾灸,或者患有感染病,女子经期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影响效果。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应找到适当的支撑点,使持艾条的手保持平稳,避免因手不稳,使燃烧的艾条触并烫伤皮肤.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眼睛应避开艾灸产生的烟,以免使眼睛出现流泪等不适。实施艾灸的房间应通风,以便散烟雾,但人应避风而坐。 4、随着艾条的燃烧,将产生

艾灸前后注意事项

艾灸前 1、 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2、 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艾灸中 1、 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2、 艾灸中必须多喝温开,便于排毒,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夏天也是。 3、 艾灸中如果皮肤表面出现气,是体内湿气排出。 艾灸后 1、 艾灸半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洗手洗脸。艾灸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 艾灸后不可马上

艾灸盒里的油怎么清洗

艾灸盒里的油,清洗时可以使用油烟机专用的清洁剂兑少量的,用湿巾或者钢丝球擦拭,再用热清洗,这样就能够很轻松将艾灸盒清洗干净啦。 1.在清洗时建议戴上手套,因为油烟机专用的洗洁剂直接接触手皮肤会让皮肤变得干燥。 2.清洗成后,一定要将艾灸盒放在通风处晾干,特别是木质的艾灸盒,以免艾灸盒变形,影响使用。

艾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1、治面部皱纹多 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 2、治疣 首先常规消毒疣部,再用凡士林少许涂于疣上,取艾绒制成与疣相同大小的圆锥形艾炷3个,将1个艾炷放在疣上,

艾灸的烟味怎么去除

艾绒宜选用陈年艾,陈艾不伤阴不伤血,灸时不痛。陈艾的艾色土黄者为佳,发绿的为当年艾;陈艾气味芳香,当年艾则有一股青草味;燃烧时,陈艾烟气轻柔,袅袅而上,燃烧后留灰白色的灰,当年艾则是一条线笔直而上。最重要的是,陈年艾火不急不燥,柔和通透不烈,使人感觉舒服。 做艾条灸要注意房间通风,有抽油烟机一定要打开。注意空气流通。还有就是艾灸毕后用空气清晰剂净化空气。 艾灸时固定一件衣服艾灸艾灸后换掉。衣服上的烟味用白醋浸泡既可去掉,清洗干净后,用橘子精油滴上2-3滴在盆里,衣服来回的多搓几下,烟味就去掉了。

艾灸有多少种灸法 艾炷灸

艾炷灸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型艾团,常分为三种规格,小炷如麦粒大,适合体弱者使用,大炷如蚕豆大小,效力个更显著;中炷如黄豆大,可燃烧3-5分钟。艾炷灸一般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即将艾炷直接放于穴位上施灸,为防止艾炷倾斜,一般施灸前会在施灸部位皮肤涂少许大蒜,凡士林或清,以增加粘附性或刺激作用直接灸一般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两种。 瘢痕灸:用火点燃艾炷,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再更换新炷,灸时可产生疼痛,待所需壮数灸后,施灸部位往往被烧破,局部留有瘢痕,这种灸法一般用于皮肤溃疡,鸡眼等难治性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