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病因
食物过敏病因
1、食物诱发过敏的途径诱发小儿过敏的途径有五:胃肠道食入、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或注射、通过人乳和胎盘进入。
2、食物变应原食物变应原指的是能引起免疫反应的食物抗原分子。几乎所有食物变应原都是蛋白质,大多数为水溶性糖蛋白,分子量10万~60万每种食物蛋白质可能含几种不同的变应原。
3、遗传因素食物变态反应与遗传基因有关。父母中一方有食物过敏史者其子女的患病率为30%双亲均患本病者,则子女患病率高达60%。
4、解剖因素人体胃肠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黏膜屏障系统可以限制完整的蛋白质抗原侵入,而进入肠道的食物抗原与分泌型IgA(SIgA)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限制了肠道对食物抗原的吸收,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减轻对食物蛋白的免疫反应。小儿消化道黏膜柔嫩、血管通透性高,消化道屏障功能差,各种食物过敏原易通过肠黏膜入血,引起变态反应。3个月以下的婴儿IgA水平较低,黏膜固有层产生SIgA的浆细胞数较少。当消化、吸收过程及黏膜免疫异常时,均造成各种食物的过敏原易通过肠黏膜入血而发生过敏性胃肠炎。
5、其他因素消化道炎症是肠道过敏症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这是由于消化道炎症致胃肠黏膜损伤,增加了胃肠黏膜的通透性,使过多的食物抗原被吸收,而发生变态反应。
牙齿过敏病因
1、神经学说认为牙本质中存在着牙髓神经末梢,故感觉可由牙本质表层传导入牙髓。但从形态学和功能方面的观察,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见解。不少学者认为:在牙髓的成牙本质细胞层内的无髓鞘神经,仅有一部分进入前期牙本质和牙本质的内层,而其外2/3也并未见神经结构。许多实验结果也不支持“神经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是直接的”观点。氯化钾、组织胺、乙酰胆碱等作用于表浅牙本质并不产生疼痛;局麻药作用于牙本质表面也不能减轻牙本质的敏感性。
2、牙本质纤维传导学说认为成牙本质细胞的原浆突中含有乙酰胆碱酶,它在受刺激后能引起神经传导,产生疼痛。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实验性干扰人牙成牙本质细胞,未降低牙本质敏感性,说明成牙本质细胞并不具有感觉器的特性,可能在牙本质过敏中仅起被动作用。
3、液体动力学理论认为空气、高渗溶液或温度刺激引起的疼痛,是由于这些刺激使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移动,机械地搅动了牙髓内容物,进而间接地兴奋了其中的游离神经末梢,传入冲动,产生痛觉。伴随液体运动的能量,可由牙髓的感受器转变为电信号。大约25%的牙本质体积由游离液体所占据,其组成和性质与身体其它体液相似,并与牙髓组织液相沟通。
4、牙本质小管是直径为0.8~2.5μm的毛细管,因此,液体动力学的作用依赖于牙本质小管的通透性或牙本质表面的状况。
5、引起牙本质液向外移动的刺激有空气吹干、高渗溶液和冷刺激等。使牙本质液向内移动的刺激有机械刺激或加热等。牙本质暴露初期是很敏感的,后来敏感自然缓解是由于矿物质在牙本质小管内沉积或牙髓形成修复性牙本质的结果。
6、牙齿过敏注意要按时作息,注意口腔卫生。饭后一定要漱口。刷牙的时候选用合适的牙刷,并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如果有磨牙的习惯,纠正夜间磨牙的习惯,调整单侧咀嚼,改变口呼吸这些不良习惯。
导致女性乳房胀痛乳头瘙痒的原因
1、贴身衣物过度摩擦
内衣材质软硬或大小不合适,有时会造成材质过硬、内衣过紧,而导致乳头过度摩擦内衣或是透气性不好,也容易引起乳头痒。
2、乳头皮炎
刺激性药物容易引起乳头过敏,或擦伤、挫伤、搔抓,又或是细菌、真菌的感染,都可能会引起乳头皮炎,从而导致乳头痒。
3、湿疹
是乳房瘙痒最常见病因,会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有过敏病史或家族病史的人群更容易罹患湿疹。湿疹的环境诱因包括:皮肤干燥、泡澡时间过长、护肤品中的染料和香料、清洁剂、羊毛和泡沫等环境过敏源以及压力等。通常通过体检及病史诊断。大部分治疗方法是局部治疗,比如用类固醇药膏等。除此之外,专家建议,患者自我护理和防护,对于缓解湿疹也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是,避免已知过敏诱因。尽量保持皮肤自然湿润度。尽量少用肥皂,不要长时间泡热水澡。
长期咳嗽并非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持续时间超过4周咳嗽,咳嗽为唯一症状,且胸部X片无异常的"咳嗽"。虽然慢性咳嗽病因较多,但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占70%)、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占15%)、感染后咳嗽(占10%)和胃食道反流性咳嗽(占5%)最常见。由于慢性咳嗽原因较多,并非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
咳嗽是机体自然的保护机制,其作用是排除气道痰液,保持气道通畅,保持通气正常。急性咳嗽(4周以内)最常见的原因还是感染所致,因此当出现咳嗽时首先应该抗感染治疗,只有在充分抗感染后咳嗽无好转,才能考虑其他疾病。
昨天接诊一名患儿,女、9岁,以咳嗽2月余就诊,患儿起病咳嗽、发热,当地医院给诊断“支气管炎”口服阿莫西林1周,咳嗽加重,后诊断为“肺炎”住院治疗8天,经过抗感染治疗咳嗽好转,出院1天后又开始咳嗽,给予口服罗红霉素、清热止咳药物、雾化沙丁胺醇剂布地奈德1周,咳嗽减轻,后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给予口服白三烯拮抗剂、匹多莫德及清肺止咳糖浆1月咳嗽好转。该患儿虽然咳嗽已经好转,但家长对长期口服白三烯拮抗剂十分担心,特来我们儿童哮喘专病门诊就诊。追问病史既往无喘息及长期咳嗽病史,平时无流涕、喷嚏、鼻痒剂眼睛痒,湿疹(-),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3岁时有急性荨麻疹持续1月,家族中无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病史。
针对这个患儿起病有发热、咳嗽,抗感染治疗咳嗽减轻,既往无长期咳嗽病史,无个人及家族过敏病史,显然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证据不足,更符合“感染后咳嗽”的特点。
咳嗽变异性哮喘也称“非典型性哮喘”,主要是指症状不“典型”,也就是说没有喘息症状,其他特点与哮喘一样,即多数患儿有个人过敏病史如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食物即药物过敏史,有家族过敏史如父母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
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需要排除感染引起的咳嗽,必须给予充分抗感染治疗,包括选择敏感抗生素足疗程治疗,否则容易造成误诊。
需要指出的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并非轻度哮喘或容易治疗的哮喘,其治疗原则与其他哮喘一样,应该首选吸入ICS治疗,如果吸入ICS疗效不佳或伴随过敏性鼻炎可短时间(4周)使用白三烯拮抗剂,至于免疫增强药物或止咳类药物并非必要。
食物过敏病因
食物过敏病因:
1、食物诱发过敏的途径诱发小儿过敏的途径有五:胃肠道食入、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或注射、通过人乳和胎盘进入。
2、食物变应原食物变应原指的是能引起免疫反应的食物抗原分子。几乎所有食物变应原都是蛋白质,大多数为水溶性糖蛋白,分子量10万~60万每种食物蛋白质可能含几种不同的变应原。
3、遗传因素食物变态反应与遗传基因有关。父母中一方有食物过敏史者其子女的患病率为30%双亲均患本病者,则子女患病率高达60%。
4、解剖因素人体胃肠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黏膜屏障系统可以限制完整的蛋白质抗原侵入,而进入肠道的食物抗原与分泌型IgA(SIgA)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限制了肠道对食物抗原的吸收,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减轻对食物蛋白的免疫反应。小儿消化道黏膜柔嫩、血管通透性高,消化道屏障功能差,各种食物过敏原易通过肠黏膜入血,引起变态反应。3个月以下的婴儿IgA水平较低,黏膜固有层产生SIgA的浆细胞数较少。当消化、吸收过程及黏膜免疫异常时,均造成各种食物的过敏原易通过肠黏膜入血而发生过敏性胃肠炎。
5、其他因素消化道炎症是肠道过敏症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这是由于消化道炎症致胃肠黏膜损伤,增加了胃肠黏膜的通透性,使过多的食物抗原被吸收,而发生变态反应。
皮肤过敏病因
皮肤过敏病因:
专题阅读:
拒绝过敏 给自己一个舒适的春天
皮肤过敏的发病原因包括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两大方面:内在因素就是本身具有过敏体质,这在皮肤过敏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及早彻底脱敏是治疗皮肤过敏防止复发的关键。
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因素等。其中海鲜、蛋白质,辛辣食品、酒、吸入花粉、尘螨、寒冷天气、接触化学物品、肥皂、洗涤剂等是皮肤过敏最常见的诱因。由于如此复杂的原因,使得皮肤过敏因众多的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反复发作。
一、过敏内因
1、皮肤结构被损。
2、皮肤免疫与防护功能下降。
二、过敏外因
1、遇风、遇寒、遇热、遇辣、遇日晒、遇激动、遇手抓、遇压迫、遇海鲜、遇化妆品、遇叮咬、遇尘土、遇花粉、遇冷水等。
2、各种假冒伪劣化妆品或不适合自己的化妆品。
3、中草药或化学药品脱皮后。
4、长期外擦含激素药膏或化妆品。
5、油性皮肤或痤疮愈合后损伤皮肤。
6、年龄:也许年龄的增长是肌肤敏感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人前些年的肌肤并不敏感,而这几年却变得敏感了。这是因为年轻健康的肌肤表面有一层弱酸性的皮脂膜,保持水分,以保护肌肤不受到外界侵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层皮脂膜却不如以前的健康,以至于一些敏感物质容易入侵皮肤。
7、宠物:敏感性肌肤很容易因家养宠物的皮毛等而产生过敏现象。这种因宠物而过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猫狗等身上的油脂腺所分泌出的蛋白质,当宠物们舔毛的时候,这些蛋白质就沾到了皮毛上,而后散落到空气中,又附着在人的皮肤上所引起。
8、季节变换:由于种种环境因素,空气中散布的细菌孢子和花粉等致敏物质便会大量释放出几乎遍布人体所有组织的化合物——组织胺,引起面部皮肤过敏。
9、温度变化:温度忽冷忽热,使敏感人群面部发红、发烫。
10、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导致面部皮肤过敏。
食物过敏的原因
一、食物过敏病因概要
食物过敏的病原虽然比较复杂,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概括,大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食物过敏原,消化道过敏原主要为食入性过敏原,常见有奶类、蛋类和鱼虾类等;
2、遗传因素;
3、解剖因素,消化、吸收过程及黏膜免疫异常时,均可造成过敏性胃肠炎;
4、消化道炎症也是肠道过敏症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二、食物过敏详细解析
1、食物过敏原
消化道过敏原主要为食入性过敏原,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抗原物质,不断呈递给机体的黏膜免疫系统而致敏。通常食物中具有致敏作用的成分有以下特点:①多为水溶性糖蛋白;②分子质量在10~65 ku之间;③大多数对热和酸较为稳定。可以引起过敏症状的食物目前已知有数千种之多,通过食物激发试验发现最常见的过敏原食物有奶类、蛋类、花生、豆类、鱼虾类和麦类等。
2、遗传因素
食物变态反应与遗传基因有关:父母中一方有食物过敏史者,其子女的患病率为30%,双亲均患本病者,则子女患病率高达60%。
3、解剖因素
人体胃肠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黏膜屏障系统可以限制完整的蛋白质抗原侵人,而进入肠道的食物抗原与分泌型IgA(SIgA)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限制了肠道对食物抗原的吸收,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减轻对食物蛋白的免疫反应。小儿消化道黏膜柔嫩、血管通透性高,消化道屏障功能差,各种食物过敏原易通过肠黏膜入血,引起变态反应。3个月以下的婴儿IgA水平较低,黏膜周有层产生SIgA的浆细胞数较少。当消化、吸收过程及黏膜免疫异常时,均造成各种食物的过敏原易通过肠黏膜入血而发生过敏性胃肠炎。
4、其他因素
消化道炎症是肠道过敏症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这是由于消化道炎症致胃肠黏膜损伤,增加了胃肠黏膜的通透性,使过多的食物抗原被吸收,而发生变态反应。
打狂犬疫苗不忌嘴后果 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如:海鲜、鸡蛋、牛肉、香菜、芒果、菠萝等。
所谓的过敏性食物并不是针对所有人体而言的,如果你以前对这些食物不过敏,那么清淡做法是可以吃的,但若是本身对这些食物过敏的狂犬疫苗对象,就不能吃,有诱发疫苗后出现过敏病症的风险。
为什么有人会出现食物过敏
来自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immunity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类型可能在食物过敏反应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发现或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而其他人却不会。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细胞类型,他们将其称之为MMC9细胞,这种细胞可以大量产生一种炎症性免疫蛋白--IL-9,放大机体对食物的过敏应答。据研究人员所说,在此项研究之前IL-9的主要细胞来源一直成谜。
领导该项研究的Yui-Hsi Wang博士这样说道:“我们的研究表明虽然机体需要一定水平的IgE来触发食物过敏反应,但其还会产生MMC9细胞导致过敏反应更加严重,如果没有这些细胞,就不会出现严重的食物过敏。”
与人类类似,不同的小鼠对食物过敏的易感性也存在不同。因此研究人员在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鼠品系中进行了研究,他们给予小鼠卵清蛋白,用于触发过敏反应。结果发现其中一些品系的小鼠体内会产生大量MMC9细胞,而另外一些品系的小鼠则不会。没有产生MMC9细胞的小鼠只会表现出轻微的过敏应答。而产生小肠MMC9细胞的小鼠均获得严重的过敏反应,并且与IgE的表达水平高低无关。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MMC9细胞的产生需要2型CD4+辅助T细胞以及IL-4和STAT6的作用。MMC9细胞通过合成大量IL-9,引起肥大细胞增多症,肥大细胞会从小肠迁移到其他器官并分泌组胺和其他分子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研究人员还利用过敏病人的小肠活检样本进行了分析,寻找MMC9细胞的分子特征,也发现IL-9的基因转录本及其他相关转录本表达增强。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以小鼠为模型,发现了产生IL-9的MMC9细胞在食物过敏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开发新的食物过敏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深入见解。
食物过敏多久消退 预防食物过敏
其实一开始谁也不知道我们会对哪种食物过敏,会不会过敏,然而有些食物是可以预防过敏的哦。这些食物就是大枣、蜂蜜、胡萝卜和金针菇,那么我们可以常吃这些食物以预防过敏。
过敏病因
接触性皮炎:有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有瘙痒和烧灼感,是皮炎的一种。
过敏性湿疹:有红斑,红肿块,又痒又肿,是湿疹的一种。
真菌感染:出水泡,脱皮,开裂,出血,是受感染的一种。
接触性皮炎外治疗法
对急性湿疹样损害,如水疱、渗出等要进行湿敷。可用生理盐水、硼酸或1:10000高锰酸钾液湿敷。轻度无水疱渗出的损害可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霜外涂。
内治疗法:对严重的泛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或多形红斑样皮疹等患者需要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内服治疗,对一般轻度的接触性皮炎,可口服抗组胺剂药物止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