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宝宝冷热 宝宝冷的症状
怎么判断宝宝冷热 宝宝冷的症状
如果宝宝躯体屈曲不舒展,头颈缩在小襁褓或衣服里,这是感到寒冷的表现。
如果发现你家宝宝变得比平时安静,不喜欢动了,整个人懒洋洋的还嗜睡,那么这有可能是宝宝冷的表现。
感到寒冷时,有些宝宝会鼻塞,但不会流鼻涕。这是宝宝身体在告诉你,他冷了,需要给宝宝添加衣服了。
将手伸入宝宝的后衣领,摸一摸后颈和上背心处,左右横扫一下。如果皮肤发凉,那么表示他有点冷。
宝宝穿少了,体温会降低,双颊的皮肤会变得苍白或发青。
冬季该怎样给宝宝穿衣服 注意衣服款式
最好给宝宝选择易穿脱的衣服,特别最外几层的衣服。易于穿脱的款式, 方便宝宝冷热时快速穿与脱,可避免着凉。
另不要给宝宝穿高领毛衣,会刺激宝宝脖子皮肤不舒服。选择低领衣服加围巾的搭配,可根据情况调整以达到保暖和散热的目的。
判断宝宝冷热摸哪里 该如何给宝宝穿衣
让孩子不冷不热,穿得舒适是我们的目标。
网上流传的温度穿衣法,相信大部分宝妈都记不住。所以,给孩子穿衣,还得靠经验+科学。
还不会走路的宝宝,活动量大,代谢低,体温相对会低一些,可以比妈妈多穿一件。
已经学步的儿童又或者是学龄儿童,穿衣的标准可以和妈妈一样,又或者少穿一件。
儿科医生也是这么说的:
宝宝晚上睡觉以穿“少盖多好”为好。盖被和大人差不多。白天穿衣,可稍微比成人少一些。
孩子穿衣与成人一样或多一件衣服,千万别多穿,孩子爱活动,出汗多,你们想一想他们多难受呀!
但要注意,并不是完全按照这个标准就ok,人体对冷暖的判断有个体区别,所以还是可以结合“摸颈背部”来判断哦。
其实,老人家也是很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的,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宝宝好,少点争吵,多点摆事实讲道理,科学爱孩子才是正理。
关于宝宝光脚,你误会了多少?后悔科普太晚了 穿不穿袜子因人而异
袜子这件事的争议,起因于孩子脚丫的温度。很多家长一摸脚丫子温凉,就觉得孩子冷,忍不住给他套双袜子。但是手脚凉就代表宝宝冷么?
不见得。宝宝的血液循环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手脚位于血液循环末端,距离心脏较远,再加上婴幼儿末稍部位血液循环较差、供血量少,以及皮肤较薄,所以根据手脚温度判断冷热是不准确的。
正确判断宝宝冷热的依据是摸颈后,最合适的温度是颈部温热,手脚温凉。
正常健康的宝宝,夏季一般是没必要穿袜子的,即便是在空调房,只要不是温度过低,或是空调口直吹宝宝,光脚是不会导致着凉的。
当然新生儿和早产宝宝除外,他们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自身产热不足,体表散热面积又大,需要格外注意保暖,这时候的小袜子还是很必要的。
对于部分体弱或是身体不适(腹泻或是感冒)的宝宝,也可以穿上薄棉袜。
冬季穿多少要结合宝宝体质
BB穿太多得肺炎!如何看宝宝冷or热
包得太严得肺炎,刚治好又重感冒
一名5个月的宝宝,因为室外天气寒冷但家里供暖温度很高,担心宝宝会冻着,就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结果宝宝反而凉着了。经过几天治疗后宝宝病情好转,已经基本可以出院了。
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反复对家长讲,宝宝其实没那么怕冷,不要再包得太严实,但家长就是不听,觉得宝宝病了更要注意保暖,结果孩子又因“闪汗”着凉了,导致重感冒。
医生说,目前在小儿内科住院的患儿中,差不多有一半是小儿憋喘性肺炎患者,他们患病的原因大都和这个孩子差不多。
憋喘性肺炎又称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该病是因感染了合胞病毒。这种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机体免疫力偏低,呼吸道管腔狭窄、上皮纤毛运动差,当出现炎症后很容易发生由于粘性分泌物、肌肉收缩等,从而导致气道梗阻,出现憋喘的症状。除了憋喘,咳嗽也是该病的一个主要症状。
穿多少要结合宝宝体质
既然穿多穿少都易导致感冒,可究竟给宝宝穿多少合适呢?
孩子穿少了,易受凉感冒,但孩子在室内穿得多,身上有汗,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毛细血管扩张,只要稍稍见到点风,哪怕是开关门窗的瞬间,都可导致孩子感冒。提到孩子感冒,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孩子被冻着了”,实际上,孩子热着了,更易患感冒。
有的家长认为给宝宝穿衣要比大人多一件,因为宝宝小,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受凉,因此要多穿一件;有的家长认为给宝宝穿衣要比大人少一件,因为宝宝运动量大,除了睡眠,几乎时刻都处于活动状态,所以比成年人更易感到热,因此要少穿一件;还有家长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宝宝总结出了一套着装表,比如周围温度20度时穿什么,24度时穿什么……
6个月内婴儿比大人穿多一件背心
多一件不是外衣或者棉衣,而是贴身小背心!
比如6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以及体质较弱的婴幼儿,在冬季着装时可以比大人多一件,但是多的不是外衣或者棉衣,而是贴身的小背心,护住婴幼儿的前后心。对于体质较好的宝宝来说,着装多少可以参照30岁左右年轻人的着装。此外,因为老年人与孩子的代谢速度有着显著的差异,所以最好不要按照老年人对冷热的判断标准来给孩子着装。
如何判断宝宝穿多了还是穿少了?
冷不冷摸手心脚心,热不热摸后背!
不同衣物的材质、保暖程度都有差异,家长在给宝宝穿衣时千万不能按照衣服的“件”数来计算。儿童冬季穿衣可以遵循“冷不冷摸手心脚心,热不热摸后背”的基本法则。
也就是说,冬季判断孩子衣服是否穿多了或穿少了,可以通过摸孩子手、脚、后背的冷热程度及出汗程度来判断。如果孩子的手、脚不凉,就代表孩子没穿少;如果孩子的后背处没有出汗,就代表孩子穿得不多。当孩子手脚温度适宜且后背没有出汗时,说明给孩子穿的衣服多少合适,孩子不会感到太热或者太冷,让孩子拥有最佳的身体状态,远离冬季感冒的困扰。
怎么判断宝宝冷还是热 手脚凉不代表宝宝冷
宝宝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多时候我们会摸摸宝宝的掌心和脚心来判断他是热还是冷。当摸到宝宝小手凉凉、小脚冰冰的时候,赶紧套上厚外套、裹上棉被借以保暖,却往往把宝宝闷出满身汗,甚至发生捂热综合征的情况。
这是因为幼儿的末梢血液循环较不佳,有时候手冷脚冷,只是因为空气对流或低温,使得末梢温度较低,其实只要中央体温处于正常范围即可。不过,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些宝宝随着年龄成长,手心温度就会逐步“升温”;有些宝宝则一直都处于较低的温度。家长要多留意宝宝的生理变化,要感知其“核心温度”,可以把手掌平放在宝宝后背或胸口的皮肤上。
判断宝宝冷热摸哪里 宝宝穿衣过多危害也不少
家长给孩子衣服穿太多实在是很普遍,情愿塞吸汗毛巾也不愿脱掉一件衣服,到了冬天更是把孩子裹得像粽子。
冻到孩子不应该,但是热到孩子一样是会出问题的。
天气稍微一凉又或者孩子发烧,就给穿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这样导致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身体的温度越来越高散发不出,短时间内大量的出汗还可能导致孩子脱水,休克。
适当穿多可以避免着凉,但穿太多容易导致孩子更少接受冷空气的刺激,身体对气候的变化更脆弱,更容易生病。
穿衣过多还会限制孩子的肢体活动,让孩子的运动发育落后。
比如长痱子、毛囊炎等。
怎么判断宝宝冷还是热 如何判断宝宝的冷热
其实总的来说,只要了解宝宝的行为模式,就能够判断出宝宝任何行为上的改变,能感觉到宝宝是不是状态良好。首先,成人本身感受温度的变化是一个参考点,但有些爸爸很怕热或是妈妈很怕冷,参考点就会有所不同。再者,借由测量体温变化来了解宝宝目前的身体状况是不错的方法,如用自己的手触摸宝宝后背或胸口借以感觉宝宝的体温是否正常,但每个人的体表温度都有差异,这样的测量方式还是不太准确。即便使用耳温枪等电子方式测量体温,数据也会有所误差,仅供参考。最后,作为父母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观察宝宝的精神及活动状况,倘若与平时不同,就要特别注意。
判断宝宝冷热摸后脖子更准确
通常家长都会摸摸孩子的小手小脚来判断他们是冷还是热。其实要判断宝宝冷热,摸宝宝的后脖子会更准确。
由于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比大人差,所以怕孩子受凉就成了家长们的通病:冬天,怕风吹着,从头到脚捂起来;夏天,也怕肚子着凉,多热的天都把上衣掖到裤子里。其实,只要学会把握孩子的冷热指标,家长大可不必这样紧张:即判断冷热,摸后脖子!
通常家长都会摸摸孩子的小手小脚来判断他们是冷还是热,可是,手和脚反映的却不是准确数据。睡觉时,孩子的手脚不会老老实实呆在被子里,若在冬季,即便身上盖得再多,也会因室内温度低而有一丝微凉的感觉;而在夏季,则有可能因为温度高而显得有一些热乎乎的。若家长按这个感觉给孩子添加衣物,肯定就会出错。
而且,手脚属于循环的末端,反映的数据也会因为传输路程过长而导致一些信号损失。相对地,后脖子所反映的温度数据会更准确一些。因此,平时只要摸摸孩子的后脖子,即可判断出他们所穿衣物是否合适。当然,还要保证孩子露在外面的手脚不能是冰凉的。
一般来说,活动能力差一点的婴儿,只要比大人多穿一件就可以了;好动的大孩子,则要根据他们的活动量进行调整。此外,让孩子多吃富含蛋白质、脂肪的食物,通过饮食让他们自身产热,抵御寒冷;同时,让孩子多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温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