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腹痛按摩方法 捏脊

小儿腹痛按摩方法 捏脊

位置:在小儿后背脊柱。

操作方法:让患儿俯卧,家长用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直上,自尾椎两旁开始,合力挟住肌肉提起,做翻转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一种捏到大椎穴,如此反复10次。

捏脊治婴幼儿腹泻的方法

小儿捏脊是小儿推拿术中的一种,它适合半岁到7岁的宝宝,它可以帮助宝宝房子防治多种疾病,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小儿捏脊治疗腹泻的方法。

小儿捏脊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

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小儿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小儿捏脊的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

捏脊治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捏脊疗法对缓解婴幼儿腹泻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患儿俯卧,医生以两手拇指、食指顶住病儿皮肤,自长强穴(尾骨部)沿脊柱两侧至大椎穴(平肩处)提拿皮肉,中间不要脱手,连捏3~5遍,每日1次。

此外,调整饮食对防治婴幼儿腹泻也很重要。一般轻度腹泻仍可喂母乳,但应缩短喂奶时间,延长间隔时间。如牛奶喂养,应将牛奶比平常更稀释些,并去掉上面一层奶皮。稍大的幼儿,应给易于消化的粥类。腹泻重者,应暂时禁食6~8小时,使胃肠道得到很好的休息。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小儿捏脊的方法及腹泻的捏脊方法,捏脊对宝宝很有好处,爸爸妈妈们可以学一学,睡前给宝宝捏一捏,宝宝会很舒服的。

什么是按摩捏脊疗法呢

按摩捏脊疗法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对失眠也有一定的治疗功效,因为深受人们的欢迎。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了解下按摩捏脊疗法的手法吧。

捏脊方向为自下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在捏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向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

捏法分三指捏法和二指捏法,具体操作如下:

1、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肌肤,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2、二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尺偏,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捏脊的动作要领如下:

1、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2、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秋季小儿腹泻的推拿疗法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是脾胃功能失调或外感时邪所致,临床可分为伤食泻、惊吓泻、风寒泻、湿热泻和脾虚泻,小儿秋季腹泻以脾虚泻最为多见。小儿腹泻除有大便不正常外,还可出现许多兼加证:如发热、呕吐、口渴、流涕、咳嗽、腹痛、厌食、面黄、疲乏无力等。

对于小儿腹泻,中医常采用中药内服、膏药贴脐、饮食疗法及推拿捏积等方法治疗。吃中药需要请大夫根据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辨证施治。贴脐的膏药,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品种,可酌情选用。腹泻小儿的饮食疗法,可选用山药、生薏米、莲子等加在大米中煮粥,要求粥中的米要煮烂,其米汤也可给小儿频频饮之。

小儿秋季腹泻推拿捏积方法

采用推拿捏积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时,可酌情选用补脾土、揉板门、揉外劳、运内八卦、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推拿手法,捏积疗法中运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与穴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补脾土

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医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医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揉外劳

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医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运内八卦

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医者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做圆圈运动。

揉脐

脐即肚脐,医者用中指指腹或掌根揉之。

摩腹

腹指小儿腹部,医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做圆周运动。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医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捏脊

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中医4个推拿方法能帮小孩长个子

1、推揉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的中间点,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让小朋友的肠胃蠕动得更快,也有促进消化的作用,食物被人体吸收、消化了,身体自然就能长个儿了。

推拿方法:家长或孩子可将食指与中指并拢,每天按压此穴50-60次。

2、捏脊柱

捏捏孩子的脊柱可以刺激到五脏背腧穴,五脏六腑舒适了体内的气血自然也会运转得更顺畅,中医还认为,捏脊柱可以让小孩睡得更好更香。

推拿方法:拇指与食指呈“捏”的状态,轻轻捏住脊柱两侧的皮肤,施力的力度可放轻一点,从上往下,然后从下往上来回捏几次即可。

3、推拿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一个养生大穴,成人按了可以保健身体,小朋友常按此穴也有助于身高、骨骼发育。这个穴位位于膝盖下方,是比较好找的一个穴位。

推拿方法:找到此穴以后,用拇指轻轻按摩足三里穴50次,间隔10秒之后再按30次。

4、按摩腹部

为什么小孩老是长不高,可能与消化不好有很大的关系,此时家长们可以通过按摩孩子的腹部来促进消化。

推拿方法:家长将双手手掌搓热,然后把手掌轻轻的盖住孩子的腹部,把力道放在掌心,从腹部四周开始摩、按,力度要轻一点,避免产生疼痛。

小儿腹痛按摩方法 揉足三里

揉足三里是日常生活保健脾胃的同用手法,家长可在小儿睡觉前帮其按摩一下,具体超重为用拇指指端点按足三里穴约5次后,再轻揉穴位5圈,以局部酸胀为佳。

小儿推拿治脾虚

捏脊

让小儿趴在床上,沿小儿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

推脾土

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纹面,父母可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

揉板门

板门在大鱼际隆起处,父母可用拇指向着掌根方向给小儿揉推。

补大肠

推食指的侧面,方向由指尖到手掌。

按劳宫

顺时针按摩手心的劳宫穴。

按足三里

顺时针按摩足三里3分钟。

摩腹

先搓热手掌,然后顺时针给小儿慢慢按摩腹部。

推拿按摩可提高孩子抵抗力

按摩可以说是很好的一种预防疾病的方法,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学一些按摩术,平时给孩子做下按摩,既可以促进与孩子的交流,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又有利于孩子平安度过手足口病。所以建议家长常为自己的孩子按摩穴位,按摩时,主要是帮孩子按摩足三穴和手掌鱼际肌下段三分之一位置,每天按数十下可起到预防作用。

另外儿童保健常用方法还包括补脾经、清肺经、掐揉外劳宫。脾经在小儿拇指末节螺纹面,补脾经时,家长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按住小儿拇指末节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300次,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肺经位于小儿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清肺经时,家长一手握小儿手掌,另一手拇指放在小儿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上,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100次,可以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定位外劳宫首先要找到内劳宫,当小儿握拳时,中指指尖下的手心凹陷就是内劳宫。外劳宫在小儿手背,与内劳宫相对。可以用拇指按揉100次,或者用指尖掐100次,或者家长可以拇指食指配合,分别放在内外劳宫穴,同时用力掐揉。此法能够宣肺利窍,固表通阳,治疗和预防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当然,除了双手的推拿外,摩腹和捏脊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摩腹时,小儿仰面平躺,家长四指并拢,用掌及四指在小儿腹部缓缓做顺时针移动,推摩3分钟左右,可以帮助消化,增进孩子的食欲。捏脊疗法的操作部位是脊柱和后背,让孩子趴在床上,从第一胸椎至尾椎一条直线,以及脊柱两旁1.5寸(大约3厘米)的膀胱经,家长两手交替,边拿捏边向上推进,捏3至5遍,以皮肤微红为度。

小儿肌肤比较娇嫩,家长要注意剪短指甲修磨圆滑。按摩前自己搓热双手,并注意给孩子保暖。力量需柔和适度,防止对小儿造成伤害。

儿童保健按摩哪里

摩腹

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这是最简单的儿童按摩保健手法。

补脾经

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一般可操作300~500次。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揉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通络导滞的作用。一般可按揉50~100次。

捏脊

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操作时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5遍。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捏三提一一般运用在最后一遍手法操作上。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健身体的作用。

小儿推拿治脾虚

脾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捏脊

让小儿趴在床上,沿小儿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

推脾土

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纹面,父母可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

揉板门

板门在大鱼际隆起处,父母可用拇指向着掌根方向给小儿揉推。

补大肠

推食指的侧面,方向由指尖到手掌。

按劳宫

顺时针按摩手心的劳宫穴。

按足三里

顺时针按摩足三里3分钟。

摩腹

先搓热手掌,然后顺时针给小儿慢慢按摩腹部。

怎样给哮喘儿童按摩

家长可以选择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运内八卦各1分钟,揉膻中,顺时针摩腹各2分钟,揉足三里,揉丰隆各1分钟,搓摩胁肋10遍,捏脊4遍。

按摩方解: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顺时针摩腹,搓摩胁肋,揉足三里,揉丰隆能帮助健脾顺气化痰,补肺经,补肾经,捏脊补益先天不足而扶正。

按摩手法

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或桡侧缘旋推患儿拇指的螺纹面,即补脾经;也可将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由指尖向指根直推。

补肺经:用拇指螺纹面旋推患儿的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为补肺经。

补肾经:用拇指螺纹面旋推或向指尖直推患儿的小指末节螺纹面,为补肾经。

运内八卦:一手握住患儿四指,使其掌心向上,拇指按在患儿中指跟下的圆环处,用另一手拇指螺纹面用运法,顺时针运。称顺运内八卦;逆时针运则为逆运内八卦。

揉膻中:膻中位于胸骨,两乳头连线中点,用中指螺纹面揉,称揉膻中。

摩腹:用手掌或四指摩腹部,称摩腹。

捏脊: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或拇指与屈曲的食指,捏起脊柱部位的皮肤,并沿脊柱向上,两手交替边推边捻动向前。

相关推荐

成人腹泻治疗最佳方法

成人腹泻治疗最佳方法: 腹泻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对于腹泻有什么治疗方法呢?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腹泻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腹泻中医治疗方法 疗法中运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与穴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补脾土: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医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医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揉外劳:外劳宫穴

小儿推拿治感冒流鼻涕的方法

1、治外感法 操作: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两眉中间直推至前发际,即为开天门。开天门具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镇惊安神作用。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为推坎宫。推坎宫有发汗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用拇、中指指腹按揉两侧眉梢与目外眦之间的太阳穴,为运太阳。运太阳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作用。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揉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 作用:四法合用,能起到疏风解表、止头痛的作且。用于风寒、风热感冒。 2、保健手法 方法:补脾经300~500次、摩腹3-5分钟、按揉足

婴幼儿有了脾虚怎么办

饮食调理 1、偏凉的东西少吃。凉茶、冷饮、雪糕、雪条能戒则戒。寒凉的食物包括:雪梨、香蕉、西瓜、火龙果、山竹、奇异果、白萝卜、马蹄、白菜、螃蟹等。可以多吃平性甚至带点温性的食物:苹果、橙、榴莲、龙眼、水蜜桃、樱桃、葡萄、杨梅、西梅、红枣、青枣、花椰菜、芥蓝、白瓜、节瓜、南瓜、猪肉、牛肉、鱼、虾。 2、不要太饱,一岁后七岁前的小儿,晚餐后不要再进食。 3、多吃健脾益气的食材,如白术、土茯苓、云苓、茨实、干淮山、莲子、山楂、太子参、龙眼肉、核桃、红枣、虫草花、五指毛桃、白果等。每次选用1-4味煲汤或煲粥。 按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夜啼

一、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安神宁志。中焦脾寒者温中散寒,健脾安神;心经积热者清心泻火,通腑安神;惊骇恐惧者镇惊安神;乳食积滞者消积导滞,理中安神。 二、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或仰卧位:按揉百会100次,摩囟门一分钟,按揉人中100次;清肝木100次,清心火100次,揉小天心100次。 2、患儿俯卧位:自上而下掌摩脊柱3~5遍;捏脊3~5遍,按揉膈俞、肝俞、心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腰阳关、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三、辨证施治 1、中焦脾寒:补脾土300次,推三关50次

小儿推拿治咳嗽手法

1.小儿咳嗽是由于外感六淫,或内伤诸因造成肺失清肃,而引起的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咳嗽是小儿肺系疾患中常见证候,例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病都可引起咳嗽,临床上以外感咳嗽多见。 2.一般在感冒初起咳嗽时,我会建议大家按摩捏脊5-10遍,然后分推肩胛骨200-300遍。揉肺俞穴3-5分钟后横擦肺俞以热透为度。正面可以揉膻中穴1-2分钟,后分推膻中穴。手上的操作为清肺经、补脾经各200-300次。 3.感冒中期,咳嗽有痰时,(有时候咳嗽有痰音会出现的非常快),中医认为脾虚则生痰,所以脾为生痰之器,而

小孩脾胃虚弱怎么推拿 小孩调理脾胃推拿处方

介质:滑石粉。 处方:补脾经,摩腹各500次,运内八卦300次,揉足三里300次,捏脊3-5遍,揉四横纹3-5分钟。 补脾经:将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摩腹:用手掌紧贴腹部,在皮肤表面做顺时针回旋性摩动,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 运内八卦:一手持小儿手,另一手的食指,中指两指指腹按压于掌心,自乾卦起至兑卦至,以顺时针方向运揉。 揉足三里: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足三里一下,再以顺时针方向按揉三下,一按三揉为一次。 捏脊:将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挟提脊柱两侧的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 揉四横

脾胃功能失调?健脾胃有4妙招

1、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它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

新生儿抚触注意事项

婴儿抚触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安静清洁的房间,室温需保持在25~28℃。 其次,婴儿抚触时应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按摩,婴儿不宜太饱或太饿,抚触最好在婴儿沐浴后、午睡及晚上就寝前、两次进食中间,或喂奶1个半小时后进行,宜在小儿清醒、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时进行。 抚触的步骤: 1.抚触脸部以舒缓紧绷的脸部。从前额中心处用双手拇指往外推压,眉头、眼窝、人中、下巴,同样用双手拇指往外推压。 2.抚触胸部以通畅呼吸促进循环。双手放在两侧肋缘,右手向上滑向婴儿右肩,复原,左下以同样方法。 3.抚触手部以增加灵活反应。

小儿通便的推拿方法有哪些

小儿实秘推拿通便手法 主证:大便干结,身热面赤,烦渴口臭,胸胁痞满,饮食减少,腹部胀满作痛,噫气频作,小便短赤,苔黄燥,脉弦滑,指纹色紫。 治则:理气行滞,清热通便。 推拿处方: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运内八卦,摩腹,推下七节骨,揉天枢,按弦走搓摩,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清大肠,揉天枢以荡涤大肠腑之气,邪热积滞;运内八卦,摩腹,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按弦走搓摩可疏肝理气行滞;推下七节骨,按揉膊阳池,退六腑以清热通便。加减:邪热壅结重者加清天河水。 小儿虚秘推拿通便手法 主证:面色苍白无华,

小儿摩腹的正确手法 小儿摩腹临床应用

摩腹,分推阴阳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腹泻,呕吐,恶性,便秘,腹胀等消化功能紊乱效果较好,常与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亦可作为小儿保健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