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的眼部问题有哪些
老年人常见的眼部问题有哪些
眼睑内翻又称“痉挛性内翻”,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之一。患者常因下眼皮边缘向内翻卷,眨眼时黑眼珠(角膜)经常受到眼睫毛刺激,眼泪涟涟,眼白(球结膜)发红充血,引起浅层角膜炎。严重时黑眼珠还可发生溃疡,痊愈后形成翳子而影响视力。治疗方面,对于轻度内翻,可剪一小块胶布粘贴在下眼皮上,将眼皮边缘向外拉。如不见效可考虑做手术矫正,切去部分皮肤及肌肉,使眼睑位置得到矫正。
眼睑萎缩较瘦弱的老年人,上眼皮常因皮下组织和脂肪退化、眼睑皮肤松弛,形成皱褶而下垂,有时甚至可以遮住一部分黑眼珠。此种轻度下垂不需治疗,严重的需行手术切除。老年性眼睑萎缩可以预防,方法是每天早晚两次做眼睑保健按摩,按摩攒竹、睛明等穴,这样做还可减少眼疲劳、增进视力。同时,按摩颜面部,还可使颜面皮肤红润,显得年轻健康。
溢泪症老年人常常发生溢泪症。溢泪症原因颇多,如老年人容易发生慢性结膜炎,因眼干涩而用手擦拭内眼角,加之下眼皮松弛,很容易引起下眼皮轻度外翻,眼泪的出口处泪小点不能紧紧依贴眼球,因而发生溢泪症。另外一种淌泪的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得了面神经麻痹,致使口角歪斜、下眼睑闭不紧,形成外翻,此时泪小点向外下翻,泪液就不能通过泪小管而排出。对面神经麻痹者,可做手术治疗。
老视眼俗称老花眼,多发生在45岁左右。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眼晴看近的调节肌肉的力量愈来愈弱。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眼内晶状体因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硬化,像照相机一样,不能对准焦距,拍出的底片就模糊不清。纠正的办法是戴老花眼镜,如果戴了老花眼镜仍不能矫正视力,这可能是眼底已变性,或是得了老年性白内障,应到医院检查治疗。
盘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
2、黄昏心理
因为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等,对任何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3、不安全心理
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效,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惧怕外面的世界。
4、无价值感
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老年人常见四大口腔问题
一、龋齿
由于中老年人的口腔卫生不易保持,口内易存留食物,加上牙体的磨损及牙根暴露等原因,中老年人的龋患率较高,有时在牙颈部及暴露的牙根处也较多见。中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老年人龋患率高达98.4%。
1.龋齿形成的原因
龋病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虫牙”,所谓“虫牙”并不是虫吃牙造成的,牙洞内也根本没有虫子,而是由于许多因素作用于牙齿引起的牙齿硬组织脱钙、破坏、变软,最后形成龋洞的一种慢性疾病。龋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其好发于儿童、老年人。龋病是引起牙痛、造成缺牙的主要原因,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龋病的发病因素有多种:
①致龋细菌:口腔内细菌种类多,数量大。并且口腔的温度、湿度、营养物质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②食物因素:主要是糖类食物,如蔗糖、葡萄糖和糖制的米面食物,它们供给细菌营养的同时,变为酸性产物,侵蚀牙体。
③牙齿的易感性:是指牙齿本身的质量,或钙化程度及牙与牙之间排列的关系。钙化好的牙齿,其硬度越高,质量也就越好。
④卫生习惯:龋病发生的每一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进食后及时漱口很有必要。
2.龋齿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①浅龋:通常指的是龋坏只限于牙齿表层组织,如牙釉质。浅龋一般是不会感到不适的,但发生牙齿颜色的改变。浅龋的治疗,多是用去净龋坏、消毒、直接充填的方法修复缺损。
②中龋:就是指龋坏达到浅层牙本质,一般又称为牙本质浅龋。中龋有自觉的症状:如由于嵌塞食物,会产生不适感觉。如对冷、热、酸性食物刺激敏感。中龋的治疗同样是去净龋坏、消毒、充填的方法修复缺损。
③深龋:就是指龋坏接近牙髓组织(但也可能感染到了牙髓,当中齲继续发展,细菌可能通过牙本质小管渗入到牙髓,也可能龋洞变大细菌感染到牙髓)。深龋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对冷、热、酸、甜食物异常敏感,嵌塞食物后会有严重不适感。这时多数需要做牙髓治疗以保留牙齿。深龋如未经治疗,则可发生牙髓继发性感染或牙髓坏死,从而引起根尖周围炎症,并可形成病灶感染。
牙髓炎
牙髓炎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牙齿露神经”,它主要是由深龋引起的。当我们的牙齿龋坏严重而没有及时治疗,且离牙髓较近时,龋洞内的细菌就会感染到牙髓腔内,引起牙髓炎。此时,不仅遇冷热等刺激疼痛,而且即使没有刺激也会自发地疼痛,甚至还会放射到同侧的面部、头部,还会累及同侧其他牙等部位,使我们感到这些部位疼痛,尤其夜间疼痛加重。如果感染进一步发展,引起牙髓内化脓,还会出现持续性的跳痛,使人坐卧不安,夜不能眠。牙髓炎的疼痛是由于牙髓腔内压力急剧增大、牙髓神经受压而引起的。
根面龋
根面龋是指人到中老年以后,牙周逐渐开始“暴露”,因牙周部位的硬度较牙冠低,随之而来是抗龋能力变差,于是容易出现龋洞的病症。根面龋因位置隐蔽,经常被忽视。
3.龋齿的危害
龋损较深,常造成牙髓、根尖周炎症,出现疼痛肿胀,轻者影响进食、休息,重者可造成口腔颌面部感染
龋坏严重,破坏牙质,时间长了,仅存留残冠残根,影响咀嚼功能,加重胃肠负担
对于中老年人,牙齿因龋坏缺失过多,面部外形失去牙及牙槽骨支持,显得衰老,不利于身心健康
4.预防龋齿的方法
①保持口腔清洁,控制细菌生长。坚持每日三餐后刷牙,可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细菌的生长。不要在睡前吃东西,尤其是甜食,以免粘在牙齿上的糖类发酵,使牙齿受蚀损坏。
②加强牙齿锻炼,提高抗龋能力。氟素是人体进行正常代谢和促进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元素,它对牙齿的坚固起着主要作用,还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牙齿补充氟素的方式很多,其中使用氟化物牙膏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途径。
③改变饮食结构,控制糖类摄入。食物越来越精细,含糖量不断增加,如巧克力、奶糖、精制蛋糕等,这些软而黏的食物粘在牙齿表面,为致龋细菌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因此,尽量限制此类食物的摄入量,多吃瓜果、蔬菜、蛋、肉类等食物,以促进牙齿的健康。
老年人六大常见眼病
NO1、白内障
在我国,目前白内障仍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所谓白内障,就是在老化过程中,透明的晶状体变性失去透明性,浑浊的晶体就如同不透明的玻璃,遮挡视线,引起病人视力渐渐下降,经常双眼发病。
白内障早期局部用些眼药水和服用维他命类药物可能减缓白内障的发展,可是往往最终还是需要手术干预。必需指出的是,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唯一的有效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结合个人具体情况,听取专科医生的建议。因而,确诊白内障后,应该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
NO2、老年黄斑变性
黄斑区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老年人黄斑区的视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严重退化称为老年黄斑变性,可以引起视力减退。老年黄斑变性分为湿性和干性:前者黄斑区有异常的新生血管膜形成,对视力的影响发生较快且显著,目前可以通过几种特别的激光进行治疗。后者则以黄斑区萎缩性改变成主,一般发展较缓慢,晚期影响视力,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NO3、青光眼
当眼内压高于正常或眼内组织不能承受某一水平的眼内压时,会造成视神经的萎缩,损害视功能,被称为青光眼。青光眼的诱发因素如:长时间暗室工作、劳累、使用阿托品类药物、情绪波动等,容易促使症状发作。急性发作的闭角型青光眼症状很明显,一般不会被病人忽视,经常表现剧烈的眼痛、眼红、头疼、恶心呕吐及视力骤降。而另一些青光眼往往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偶感眼睛发胀、眼眶酸痛、偶然有轻度的视物模糊及虹视。
晚期青光眼即便眼内压得到控制,也无法挽回视功能的损伤,因而青光眼重在预防和早期治疗。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假若有家族史,最好定期进行眼内压、视野、视力、眼底等方面的检查。一旦确诊为青光眼,要充分重视,用药切忌不规则、不坚持,并且要定期随访。如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要尽早考虑激光或手术治疗一些中老年病人,认为年纪大了视力差一点是自然的,因此忽视眼睛的病变,延误治疗而造成严重后果。
NO4、飞蚊症
老年人经常发现眼前出现一些黑影,多少不等,形态各异,随着眼球转动而飞动。越仔细看,越清楚;越在明亮背景下,越清楚。但眼部检查并没有器质性病变,这种现象是“飞蚊症”。应对方法:不需特殊治疗,只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即可。但如果眼前“飞蚊”突然增多或出现“闪光”和视力下降,应立即去医院就诊,是否发生了眼底出血或视网膜脱离。
NO5、老花眼病
因人老后水晶体(晶状体)硬化或部分硬化,对光感调节不足,致使光线的焦点不能准确聚集在视网膜上,而落在视网膜后面,看近距离的物品和文字会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一般人在40岁左右会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老花。应对方法:调整营养是预防和减轻老花眼症状的最好方法。用眼比较多的老年人可适当多食具有明目功效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瘦肉、鱼、蛋、牛奶、肝脏以及菠菜、胡萝卜、南瓜、核桃、桂圆、荔枝等。
NO6、干眼症
是由泪液的质或量以及泪液动力学的异常引起的。表现为眼干、眼痒、异物感、烧灼感、容易疲劳等症状。应对方法:及时就诊,进行规范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可用加湿器适当提高环境的湿度,让老人少吹风,少吹空调,减少注意力集中的工作等方法,来配合缓解干眼的不适。如症状仍无缓解,可考虑使用人工泪液替代治疗。
骨刺需要开刀吗 发现骨刺时不一定要马上治疗
几乎每个老年人都会生成骨刺,骨刺就像人的白头发一样,是无用的组织,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常见的问题,有骨刺的人不一定会有症状,除非骨刺长大压迫到神经造成腰酸背痛等情形才需要治疗,在刚发现骨刺形成时不需要马上治疗,但可以在发现有骨刺时减少过度活动关节进行早期保养,避免骨刺越长越大形成其他临床症状。
老年人常见的眼睛问题
1、干眼症:干眼症的原因非常多,比较常见的是睑板腺功能障碍、长时间近距离工作以及患有糖尿病、类风湿等全身性疾病。
2、黄斑变性: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可能与长期慢性的光损、遗传、代谢、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是常见的致盲眼病。
3、青光眼: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常见疑难眼病。该病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可导致失明。情绪差、过度用眼等就会诱发。
4、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就是白内障。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是无痛、渐进的,特别是有近视或远视的老人,原来戴着合适的眼镜突然变得不清楚了,也可能是白内障。
老年人常见的心里问题 好静
老年人往往难以忍受喧闹,喜欢安静、悠闲的环境和气氛,觉得在安静的环境中人才会觉得舒适。
常见眼部护理问题
状况黑眼圈、双眼浮肿、红血丝
解决方法:要经常给眼部周围做个按摩,以此缓解眼部的疲劳。可以用放了几天在冰箱里面的矿泉水,闭上眼睛,将矿泉水的底部从眼窝处轻轻滚动至眼角,一分钟后,你就会感觉到双眼无比的凉爽,浮肿也会慢慢的消失。
眼部细纹、鱼尾纹
解决方法:平时多注意作息规律,可以吃些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 猪手、猪皮、牛蹄筋、鱼,并注意营养均衡,并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对于被眼部皱纹所困扰的人,推荐你们用美姿尔苹果干细胞(微信公众号:meizier888),对眼部皱纹有很好的效果。
状况眼睛酸胀、脸部和眼周的皮肤都紧绷的
解决方法:抽个空档给自己放个"小假",找个靠窗的位置,用鼻子深吸气的同时开始闭眼,吸到不能再吸的时候,紧闭双眼,一直睁到最大;恢复正常呼吸后,双手握拳轻轻敲打头顶几次。重复2-3次后你会发现面部和眼部的皮肤都舒服了不少哦。
状况:眼皮沉重
解决方法:该给自己放"大假"了。吃完清淡又能补充能量的午餐后,稍事休息就来做个简单的"眼球运动"吧,放松双眼,视线不要落在任何目标上,然后紧闭双眼,保持2-3秒后,突然睁开双眼,再保持2-3秒。头不动,将眼球分别向左、右、上、下转动,并分别保持2-3秒。做完后,就去打半个小时的盹吧,对提升整个下午状态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老年人常见的眼睛问题
1、干眼症:
干眼症的原因非常多,比较常见的是睑板腺功能障碍、长时间近距离工作以及患有糖尿病、类风湿等全身性疾病。
2、黄斑变性:
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可能与长期慢性的光损、遗传、代谢、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是常见的致盲眼病。
3、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常见疑难眼病。该病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可导致失明。情绪差、过度用眼等就会诱发。
4、白内障:
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就是白内障。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是无痛、渐进的,特别是有近视或远视的老人,原来戴着合适的眼镜突然变得不清楚了,也可能是白内障。
老年听力问题常见误区
误区一:
耳背不可逆,干脆不听为净
好多老人家都一样,可能听不清已有些时日了,但自己不愿主动就医,并认为这是自然规律不可逆,干脆“耳不听为净”的老人并不少见。
“别人说‘东’他听成‘中’,说‘他’听成‘茶’。除了老听错,还常跟人找碴,甚至会误解晚辈表达的好意,以为是在说他坏话,你说生活受不受影响?”人对信息的交流是以语言为主的,无论人与人的对话,还是看电视听收音机,如果听力受影响,交流肯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甚至逐渐丧失这种能力、严重影响到自己和身边人的交流。
我们发现在长寿的老人中,也有不少耳朵并不聋的,老年性耳聋虽不可逆,但年龄性老化并不是致聋的主要因素,积极采取治疗甚至还有康复希望。
误区二:
才出现耳鸣,就当心变聋
也有不少老人一出现耳鸣就开始紧张,甚至担心会变耳聋。其实在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后过度担忧,可导致内分泌失调,血管紧张素增多、血压升高,可加重内耳病变。因此,有点耳鸣就过度紧张也是不正常。
更需特别提醒的是,有些老人怕听不清别人说话造成误会易遭人嫌,又图省事想省钱,未经验配就随便在街上买个助听器戴,这样做很危险,每只耳朵的听力曲线一般要满足4到6个频率甚至更多,助听器就是一个音频放大器,要根据听力曲线进行听力补偿,不能以为助听器就像老花镜一样,随便买一个都能听得清。其实,只有各个频率补偿合理了,耳朵才能听得清,否则可能会更伤耳。
常见老人睡眠问题
年老色衰不可怕,睡不好觉,睡眠质量差、无精打采、头疼失眠才可怕。不少老年朋友由于睡眠问题,没少愁眉苦脸的。白天犯困,夜里睡不着,睡不好:起夜、夜尿多、入睡难... ...睡眠频道为此盘点了老年朋友较常出现的睡眠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老人睡眠问题1:入睡难
最近,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生命科学中心神经生物学家在《睡眠研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老人白天打盹,晚上不睡,主要是因为他们自身分泌褪黑激素减少的缘。
褪黑激素有帮助我们区别白天和黑夜的功能。而人老后,褪黑激素分泌减少,身体和大脑也就逐渐模糊了白天和黑夜的区别,令睡眠变得不规律。他们不止看电视看报纸时能睡着,就算在跟别人聊天的间隙也能睡过去,再加上午睡时间的延长,于是导致了夜晚失眠。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一旦发现自己开始白天不停打盹,晚上又睡不好,就可能意味着开始老了。
老人睡眠问题2:睡眠浅,容易醒
这个属失眠轻微的症状,有部分患者,睡觉较轻,在入睡之后,外界有任何的动静都会被惊醒,惊醒之后很难入睡。
最近,我国生理学家和老年病学者通过脑电图监测发现:人过中年后,睡眠状态呈马鞍形。即入睡1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呈深度睡眠状态,时间可持续1至2小时;然后慢慢呈浅表睡眠状态,易醒现象就是发生在这个阶段中。
此外,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缓慢,代谢产物排泄不畅,使四肢末端酸胀感强烈,而且不容易消除,这种刺激也是促进易醒的因素之一。最近国外的医学杂志报道:老年人睡眠期间的呼吸障碍,也可使睡眠中断而造成夜间易醒。
现代医学认为,坚持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C、谷维素,对老年人夜间易醒有较好的疗效。
老人睡眠问题3:多梦,越睡越累
每夜的睡眠,我们的大脑仍是处于活动状态,每夜睡眠历经4~6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的慢波睡眠(1~4期)约60~90分钟左右,其中3期、4期是深睡眠,对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促进生长发育有作用,而快波睡眠是继慢波睡眠后出现的浅睡眠,约10~30分钟,这时大脑活跃,肌肉松弛,作梦就发生在这一快波睡眠时期,作梦可以恢复精力、稳定情绪、保护大脑。
但“作了一宿的梦”、“像是看电影一幕一幕的”、“整晚都是半睡半醒的”,这提示着睡眠觉醒次数异常增多,这时次日往往会感觉昏昏沉沉、精神恍惚、注意力、记忆力下降,这就可能是失眠了。
失眠多梦常常是伴随在一起的,有些患者一闭上眼睛就是梦,还经常是噩梦,从恐怖惊险的梦境中惊醒,出一身冷汗,紧张心悸,面色苍白,往往这类的患者都恐惧睡觉,这是失眠严重的症状之一。
老人睡眠问题4:起夜,夜尿多影响睡眠
老年人夜尿多非常普遍,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一般每夜起床都在2次以上。老人夜尿增多,很多时候,它是一种潜在的病态表现。
老年人夜尿增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生理性的,2、精神性因素,3、肾脏问题,4、膀胱问题,5、泌尿生殖道疾病,6、内分泌和心血管疾病。
另外,最近还有学者认为,夜尿多与老年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及缺乏昼夜规律性有密切关联。
总之,如果有“夜尿增多”现象,可能提示着您的肾脏、心脏或其他方面已经亮了红灯。所以,老年人夜尿次数或尿量增多,切莫大意,因为这很可能是疾病的早期信号,应及时就医。
老人睡眠问题5:很早就醒
失眠并不只是晚上睡不着觉这一个说法,还有就是天还没亮,凌晨几点就醒了。早醒也是典型的失眠症状,而且醒来之后感觉乏力,很难再睡着,有些女性患者还会觉得早起就郁闷不乐,心情不好。这就会导致抑郁病的产生。
以上是老年朋友比较常见的睡眠问题,您都有哪些睡眠烦恼呢?
老人睡眠问题6:头晕脑胀
一般正常人早起洗完脸之后会感觉头脑清醒,但是失眠患者全是昏昏沉沉。失眠也会导致食欲的减小,吃不下饭,容易导致渐渐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