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按摩怎么治疗 揉鸠尾穴
胃下垂按摩怎么治疗 揉鸠尾穴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剑突下脐上7寸的鸠尾穴2分钟。
主治疾病:胸痛,呃逆,腹胀,癫狂痫。
晕车为什么会胃不舒服 晕车胃难受怎么办
按压鸠尾穴
因为晕车引起的拉肚子,采取措施缓解晕车后自然会缓解,通常开始按摩鸠尾穴,鸠尾穴位于心窝正下方,最底下肋骨稍下处。
做法:端坐,进行缓慢的深呼吸,用拇指的指腹稍用力的按下去,吸气时拇指稍微抬起,反复的进行按压,直至晕车呕吐症状缓解为止。
鸠尾穴具有理气、宽胸、静心、宁神、消除疲劳等功效,对于晕车、呕吐、反胃、胸痛等症状有比较好的疗效。可以在乘车半小时前后开始按压,能有更好的效果。
揉内关穴
内关穴是位于手腕正中的,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
做法: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按揉,定位转圈36次,两只手交替进行,胃部疼痛发作时可以增加到200次左右。
内关穴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指掐内关穴对于晕车胃难受也比较有效果。
点按足三里
足三里是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
做法: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另外,按摩肚子上的中脘穴(脐上4寸)也是可以缓解胃痛、腹胀、呕吐。
温开水可以起到暖胃作用,还能帮助胃部消化,缓解胃部不适,注意不要一次性喝太多,200-300ml左右即可,多次少饮。
用一些按摩的手法,温暖腹部,或者是还可以用一些热毛巾敷一下腹部,有暖肠胃的作用,也可以缓解胃难受的情况。
苏打饼干中含有酒石以及碳酸氢钠,进入身体后能吸收胃部过多的液体,缓解肠胃的过度蠕动,缓解胃部难受,但要注意一次不可吃太多,吃一两片就好。
芒果的果肉是属于凉性的,有益胃止呕的作用,对于坐车容易晕车的人来说,能够起到解除晕车不适感的作用。
晕车后胃难受最好能清淡饮食,忌食油腻、辛辣等食物,因为这时胃肠本身处于功能紊乱状态,食用油腻、辛辣食物后不能正常消化吸收,会加重胃部不适。
若是胃部不适症状很严重,就要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导致身体严重不适,不利于身体健康。
晕车按摩哪里效果最好
鸠尾穴
鸠尾穴位置:位于心窝正下方,最底下肋骨稍下处。
做法:端坐,进行缓慢的深呼吸,用拇指的指腹稍用力的按下去,吸气时拇指稍微抬起,反复的进行按压,直至晕车呕吐症状缓解为止。
功效:鸠尾穴具有理气、宽胸、静心、宁神、消除疲劳等功效,对于晕车、呕吐、反胃、胸痛等症状有比较好的疗效。可以在乘车半小时前后开始按压,能有更好的效果。
内关穴
内关穴位置: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做法:在发生晕车之时,可以用大拇指掐内关穴,分别按掐左右内关穴不少于1分钟。
功效:内关穴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指掐内关穴对于晕车也比较有效果。
合谷穴
位置:合谷穴别名虎口,位于人体的手背位置,第二掌骨中点,也就是第一掌骨的末端与第二掌骨基地部连线的中点。
做法:在晕车时,可以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掐左手的合谷穴,指掐1分钟后换成左手掐右手的合谷穴,交替进行。
功效:合谷穴能直接作用于胃肠,对于晕车引起头晕、恶心呕吐有缓解作用。
神门穴
位置: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做法:感到晕车不适时,可以慢慢的揉按神门穴。
功效:出现晕车症状时,按按神门穴,能够帮助将过多血液补到肠胃,缓解晕车症状。特别是肠胃功能弱的人,可以经常按按神门穴,可以帮助预防晕车。
少商穴
位置:少商穴位于手指,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做法:拇指按揉少商穴1-3分钟,力度宜重。
功效:少商穴是有镇静安神的功效的,在晕车时,按摩少商穴能够有效的缓解眩晕、呕吐等症状。
胃下垂按摩怎么治疗 揉中脘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脐上4寸的中脘穴2分钟。
主治疾病: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按摩肚子减肥手法图解 按摩肚子减肥常用手法
掌摩腹:减肥者取仰卧位,将手掌放在腹部,做顺时针转动2-3分钟。
掌根按胃脘部:取仰卧位,用掌根按揉胃脘部2-3分钟。
拳按揉肚脐周围:取仰卧位,用空拳扣于患者肚脐上,顺时针方向按揉脐周部2-3分钟。
掌摩小腹部:取仰卧位,用手掌摩擦小腹部1-2分钟。
推腹部:取仰卧位,用双掌重叠从鸠尾穴向下推至脐部,反复操作10-20次。
分推腹部:取仰卧位,用双拇指指腹从剑突沿肋弓缘分腿,向下分推至小腹部10-20次。
暴食后多久变成脂肪 吃撑了按摩哪里消化快
巨阙位于上腹部,身体前正中线上,鸠尾下1寸处,用手指指腹短,按揉腹部的巨厥约2分钟,可安神宁心,理气消食。
取坐位,含胸拔背,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全身放松,气息调和,静坐1-2分钟。或取仰卧位,以掌摩法作用于腹部,按胃脘部-上腹-肚脐-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的顺序按摩,可调整胃肠功能,促进消化与吸收。
中脘穴为任脉腧穴,胃的募穴,是治疗诸多消化系统疾病的第一要穴,有健脾和胃,理气祛湿的功能,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便秘等症,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只需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并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按揉中脘穴5分钟,力度适中,至有发热感为度即可。
有助睡眠的穴位
天柱:天柱穴在脑后发根部,用两个大拇指缓慢地揉该处,就会头痛减轻、心情平静下来,容易入睡了。
鸠尾:鸠尾穴在胸骨的下部(正好是鸠尾中央部位),用两个大拇指平均按压此穴,消除焦躁不安,带来心态安宁的睡眠。
膈食:膈食穴位在肩胛骨稍下一点的脊椎骨处。用手夹住两侧,用两个大拇指按压穴位,二是呼吸困难和(腰部以下)寒症、酸痛等得以缓解,容易入睡了。
关元:关元穴在肚脐下3指处,将双手叠在一起按压此穴位,也可以按摩共周围,于是心情平稳下来,容易睡得香甜。
百会:百会穴位在头顶部(两耳连线的头中央处)。用大拇指缓慢按压,就会情绪安定下来,容易入睡了。
胃下垂按摩怎么治疗 揉脾俞穴
用拇指或一手指指端按揉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脾俞穴1-2分钟。
主治疾病: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
胃下垂最佳治疗方法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临床诊断以X线、钡餐透视、B超检查为主,可以确诊。那我们可以怎样治疗胃下垂呢?今天我们来介绍下按摩治疗胃下垂。
胃下垂治则为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治疗胃下垂按摩法一:基本治法 (1)腹部操作:①取穴:鸠尾、中脘、气海、天枢。②手法:一指禅推、揉、按、摩、托、振法。③操作: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其左侧,先用轻柔的一指禅推法、揉法于腹部以鸠尾、中脘为重点,然后循序往下至腹部及少腹部,以脐周围及天枢、气海为重点治疗,并用托法即医者四指并拢,以罗纹面着力,根据胃下垂的不同程度,自下而上托之,同时可以用指振法在中脘穴和掌振法在上腹部振动。再用摩法在腹部治疗,摩法以逆时针方向操作,时间约14min。 (2)背部操作:①取穴:肝俞、脾俞、胃俞。②手法:法、按法、揉法。③操作:患者俯卧位。用轻柔的法沿脊柱两侧膀胱经治疗,重点在T6~T12的两旁穴位,然后在脾俞、胃俞、肝俞用较轻柔的手法按揉,时间约10min。 治疗胃下垂一按摩法二:辨证加减 (1)肝气郁结:①按揉章门、期门及肝俞、太冲,每穴1~2min。②擦两胁肋,以微微透热为度。(2)气血不足:①直擦背部督脉,横擦左侧背部,均以透热为度。②按揉足三里,约2min。 患者还要注意:(1)宜少食多餐,忌食生冷、刺激性及不易消化之食物。(2)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情志舒畅。(3)平时可配合适当的腹肌锻炼(可作仰卧起坐)。但不可过度疲劳。(4)胃下垂严重者,可用胃托帮助。
胃下垂的按摩方法
(1)腹部操作:①取穴:鸠尾、中脘、气海、天枢。
②手法:一指禅推、揉、按、摩、托、振法。③操作: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其左侧,先用轻柔的一指禅推法、揉法于腹部以鸠尾、中脘为重点,然后循序往下至腹部及少腹部,以脐周围及天枢、气海为重点治疗,并用托法即医者四指并拢,以罗纹面着力,根据胃下垂的不同程度,自下而上托之,同时可以用指振法在中脘穴和掌振法在上腹部振动。再用摩法在腹部治疗,摩法以逆时针方向操作,时间约14min。 (2)背部操作:①取穴:肝俞、脾俞、胃俞。
②手法:法、按法、揉法。③操作:患者俯卧位。用轻柔的法沿脊柱两侧膀胱经治疗,重点在T6~T12的两旁穴位,然后在脾俞、胃俞、肝俞用较轻柔的手法按揉,时间约10min。 治疗胃下垂一按摩法二:辨证加减
(1)肝气郁结:①按揉章门、期门及肝俞、太冲,每穴1~2min。②擦两胁肋,以微微透热为度。
(2)气血不足:①直擦背部督脉,横擦左侧背部,均以透热为度。②按揉足三里,约2min。
患者还要注意:
(1)宜少食多餐,忌食生冷、刺激性及不易消化之食物。
(2)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情志舒畅。(3)平时可配合适当的腹肌锻炼(可作仰卧起坐)。但不可过度疲劳。
(4)胃下垂严重者,可用胃托帮助。
胃下垂的推拿治疗与预防
胃下垂是指整个胃的位置下移的一种常见疾病。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胃大多呈牛角形,位于腹腔的上部,膈肌左下方。由于胃的平滑肌及腰背肌形成的腹压,使人在直立时,胃的最低点不超过脐下2横指(约3厘米)。但若因胃的肌肉与韧带松弛或腹压降低,胃由牛角形变成鱼钩形,垂向腹腔下部,甚至胃的上界也低于脐下,这就是胃下垂。
胃下垂的发病原因
发生胃下垂的原因与体质有关,患者以瘦弱无力形体质者为多见,女性发病率更高。主要是由于禀赋薄弱,平时缺乏锻炼,特别是饮食失节,暴饮暴食,或七情内伤,劳役过度等原因关系最为密切。妇女由于生育较多,或患有消耗性疾病,以及腹部手术有切口疝者,因为易使腹壁肌肉松弛,脂肪消失,负压降低而引起胃的位置下移,引发胃下垂。
胃下垂的表现与发病特点
胃下垂在祖国医学中属“胃缓”范畴。由于胃的正常位置改变,会引发各种消化系统症状,如饮食不宜消化,食后呈饱胀、压迫感,喜嗳气或伴反酸,或胃肠内辘辘有声以及大便秘结等。食后还常出现腹部牵引感与腰痛,甚至食后行走稍快,即因固定内脏的韧带和肠系膜的剧烈牵引,而引起的胃脘疼痛。但胃下垂的疼痛主要表现为坠痛。站立与劳作时加剧,而在平卧时则可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是胃下垂的主要发病特点。
胃下垂的推拿治疗
胃下垂除中西药治疗外,中医推拿治疗具有着独特的疗效。推拿是用中医的特定手法在患者的腹背部及四肢特定穴位进行治疗,具有无痛苦、疗效快等特点,一般一至两个疗程即可痊愈。也可居家自我按摩,方法如下:
1.患者仰卧位,用掌摩法在腹部以逆时针方向操作治疗,时间约10分钟。再用指揉法按揉腹部的鸠尾穴(腹部正中剑突下)、中脘穴(肚脐上4寸),天枢穴(脐旁2寸)、气海穴(脐下1.5寸,约2横指),每穴按揉1分钟。
2.两手重叠,自下腹向上托推,同时配合掌振法边托边振动,往返数次。
3.按揉双侧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1寸)、三阴交(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血海穴(髌骨内上缘2寸)各1分钟
胃下垂的预防保健
1、 每餐不要吃得太饱,饭后2~3小时感到饿时,可再少吃一些食物;
2、 饭前可服用胃复安或马丁啉,以促进胃蠕动,帮助胃排空;
3、 肉食、油脂不要吃得过多,粥吃多了亦会引起胃胀;
4、 保持大便通畅,每日解一次;
5、 饭后可散步,可在躺椅上午睡、读报……
6、 晚上睡觉时宜将上半身托起20度,以减少胃酸返流到食管和改善睡眠质量。
乳腺钙化中医治疗方法
1、按摩缺盆穴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按摩方法:坐下,以一手食指指腹先按压对侧缺盆穴,每按压3秒钟后放松3秒钟,进行20次,力量适中;继之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揉动各1分钟。再换另一只手按揉对侧缺盆穴,方法同前。
2、按摩天突穴
在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按摩方法:坐下。以一手食指指腹从天突至膻中穴,由轻到重按压胸骨2分钟。然后再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揉动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3、按摩鸠尾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剑结合部下1寸。
按摩方法:坐下。以一手掌从天突穴处至膻中穴轻轻拍击胸骨2分钟,速度宜缓慢。再由一侧胸大肌经胸骨至另一侧胸大肌,由腕带动手掌和四指作有节奏的拍击2分钟。
4、按摩关元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
按摩方法:坐下。以一手掌从膻中至关元穴由上到下推动2分钟,再分别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由上至下揉动各2分钟,最后以拇指按揉鸠尾穴,注意用力不宜过重。
胃下垂按摩怎么治疗 揉气海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脐下1.5寸的气海穴2分钟。
主治疾病: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虚脱,形体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鸠尾是什么意思 鸠尾的治疗用法
针灸疗法:向下斜刺鸠尾穴0.3—0.5寸,不可过深。
艾灸疗法:艾炷灸鸠尾穴3—5壮,艾条温灸鸠尾穴15—20分钟。
按摩手法:用两个大拇指按压鸠尾穴,作圈状按摩,左右各60次。
这样按摩能防失眠
1肝阳上亢型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酸膝软,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或弦细数。
治法:平肝潜阳,镇静安神。
按摩方法一:
部位:印堂、神门、太冲、中冲、耳尖。
操作:一指禅推印堂3~5分钟,按揉神门、太冲、中冲穴各3分钟,揉捏耳尖5分钟(亦可用三棱针点刺耳尖放血,至出血鲜红为度)。
按摩方法二:
部位:印堂、涌泉。
操作:从里向外搓涌泉15分钟,搓完一只脚再搓另一只,然后用一指禅法推印堂10分钟。可在临睡前进行。
2肝郁化火型
临床表现: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经常叹息,头痛面红,目赤口苦,不思饮食,口渴喜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按摩方法一
部位:肝俞、胆俞、三焦俞、阳陵泉、行间、鸠尾至两肋下缘、两胁。
操作:推擦肝俞、胆俞、三焦俞各2分钟,按揉阳陵泉、行间各2分钟,拇指分推鸠尾至两肋下缘,反复施术2~5分钟,最后用大鱼际同时擦两胁5分钟。
按摩方法二
部位:太阳、印堂、百会。
手法:抹法、揉法、抹法、压法、捏法。
操作:用双拇指或大鱼际从患者印堂穴依次分抹至双太阳穴,反复进行3分钟;双拇指指腹先点压印堂穴,从印堂穴开始,沿眉弓向两侧对揉至太阳穴,边揉边移3分钟;双拇指指腹点压睛明穴,分别抹上下眼睑,反复进行2分钟;双拇指从印堂穴压至百会穴,然后双拇指分别从眉中穴向头顶压至百会穴水平。每日睡前操作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