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点穴治耳聋

点穴治耳聋

中医传统按摩法防治耳聋

按揉三穴:在外耳道前有一软骨凸起称为耳屏,如把耳屏比作小山,在耳屏前对应着两个山脚和山顶,自上而下于一条直线上排列着三个穴位,分别叫做耳门、听宫、听会。我们张嘴时三个穴位都会出现凹陷。按揉它们都有治疗耳鸣耳聋的作用。老年人每天可以用手指按揉它们,也可用食指或中指指腹上下搓擦,以发热为最佳的按揉程度。

指摩耳轮:中医有介绍,“以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所谓修其城廓,以补肾气,以防聋聩”。双手握空拳,以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作推摩直至发红发热。再用两拇指、食指、中指屈蜷成钳子形状,夹捏外耳道做向前、后、左、右的提扯动作,整套动作做6次。

鸣天鼓:两手掌心按住耳孔,食指放于中指上作弹击耳后枕部约20次。

振耳:接上法,手掌置于耳上,一紧一松挤压耳部。先慢而有力,再作快速振颤。

黄蜂入洞:将两食指或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转动3次再骤然抽出,每次做3遍。

点穴:按揉后枕部酸痛点及双侧风池穴,要有酸胀感。

猿猴摘果:用手经头上提捏对侧耳尖各14次。

全耳腹背按摩:搓热双手,手指伸直,由前下向后上推擦耳廓,然后反折耳廓推擦耳背返回,反复5~6遍;以掌心劳宫穴(握拳时中指指尖下)分别对准耳腹及耳背作按揉,使全耳发红发热。

牙疼三叉神经痛按摩按哪个部位

牙痛三叉神经痛可以按摩以下穴位来止痛:

1.颊车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功效主治:颊车穴为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症,有祛风清热,开关通络的功效。主治牙疼,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牙髓炎,冠周炎,咬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甲状腺肿等。

2.上关

定位:位于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寻找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取穴姿势,位于头部侧面,在戴眼镜脸侧中央骨洼处即是此穴。

功效主治:上关穴有升清降浊的功效。主治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喎斜,面痛,牙疼,惊痫,瘛疭。

3.下关

定位: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取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下关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一横指,颧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

功效主治:下关穴主治牙疼,牙关紧闭,耳鸣,耳聋,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下颌关节炎,腮腺炎等。

4.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功效主治:合谷穴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功效。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牙疼,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瘾疹,丹毒,疔疮,臂痛,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癔病,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5.外关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主治:外关穴主治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以及热病,胁肋痛,上肢痹痛,瘰疬等。

6.风池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主治:风池穴有壮阳益气的功效。主治头痛,头晕,伤风感冒,鼻渊,鼻衄,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症,耳鸣,耳聋,颈项强痛,落枕,荨麻疹,丹毒,及神经衰弱,癫痫,高血压,甲状腺肿,电旋旋旋旋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等。

具体按摩方法

1.点揉局部穴位

以食指和中指点揉颊车、上关、下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2.点揉远端穴位

用拇指点揉合谷、外关穴,用食指和中指点按风池穴。

3.点揉耳穴

拇指放在被按摩者耳廓的后方,食指放在耳廓的前方,分别按揉耳垂。耳垂上有耳穴,其中按揉耳穴牙和耳穴颌对于牙疼有很好的止痛作用。按揉时可先用手按压耳垂,寻找最痛的点。每点按揉半分钟。

耳和髎的功效与作用 耳和髎的配伍疗法

耳和髎穴配养老穴、完骨穴:治耳聋;

耳和髎穴配听宫、翳风:主治耳鸣;

耳和髎穴配颊车、地仓、阳白:主治面瘫;

耳和髎穴配太阳、印堂、足临泣:主治偏头痛。

睡眠不好按摩哪里图片 点揉四神聪穴

点揉四神聪穴有助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眩晕,健忘,耳聋等症。

四神聪位置:在头顶部,两耳尖连线的中点是百会穴,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共4个穴位,统称四神聪。

按摩方法:取坐位,用双手的食指,中指同时点揉四神聪,每穴点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怎样点穴治牙痛

1.交叉点穴,左边牙痛,用左手点右手合谷穴,右边牙痛,则用右手点左手合谷穴。

2.用拇指和食指夹点合谷穴,以有强烈酸胀感为度。

3.点穴力度因人而异,用力要均匀,要有节奏感,并慢慢地轻轻地叩动病牙。

肾俞穴的准确位置

取穴方法

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

穴位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

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异常,水肿,耳鸣,耳聋,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水湿之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

外散肾脏之热。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穴位配伍

配太溪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翳风穴、耳门穴治耳鸣、耳聋。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刺0.5~l寸。

穴位养生

1、按摩肾俞穴降血压。坚持按摩、击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

2、按摩肾俞穴提高性欲增强性功能。两手的大拇指按于肾俞穴。其余手指包住腰部。用力按压5秒之后,慢慢减压;5秒之后再按压,反复按摩20次。

3、擦肾俞穴有强肾壮腰的作用。每晚临睡前,坐在床边,两腿自然下垂,用双手搓擦两侧肾俞穴(第二腰椎下,旁开1.5寸处)120下。

听会是什么意思 听会配伍疗法

1、听会穴配迎香穴:治耳聋气痞;

2、听会穴配耳门穴、听宫穴:治下颌关节炎;

3、听会穴配颊车穴、地仓穴:治中风口眼歪斜。

甲状腺结节如何按摩穴位

(1)风池 (足少阳胆经)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甲状腺疾病的点穴按摩方法

(2)天容(手太阳小肠经)

[定位] 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主治]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3)人迎 (足阳明胃经)

[定位] 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主治] 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4)天鼎 (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主治] 暴喑气梗,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5)天突 (任脉)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耳鸣按摩哪个部位

下关穴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胃经提供头部的气血物质在此升清降浊,因此有关卡之意,是人体十分重要的保健穴位。按摩该穴位具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的功效,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牙痛,面痛,口眼㖞斜,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下颌疼痛,牙关紧闭等症。该穴位位于面部侧面,耳前方1横指处,颧骨弓与下颌角形成的凹陷处。

按摩手法:按摩时,用中指稍微用力按揉该穴,直至有酸胀感,每次持续按摩30秒,每日多次按摩。可通经活络,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有效缓解耳鸣症状。

颅息穴属足少阳三焦经,有疏经祛风,泄热利窍,聪耳镇静之功效,经常按摩此穴,多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身热头痛,小儿惊风,抽搐,视网膜出血,中耳炎,哮喘等疾病。该穴位位于耳后,角孙与翳风之间,延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按摩手法:用手指指腹端轻轻按揉或搓揉该穴,每日3次,每次1-3分钟,可通络止痛,豁痰开窍,从而很好的缓解耳鸣,耳痛等症,长期坚持,还能起到治疗作用。

耳门穴具有开窍聪耳,泻热活络之功效,经常按摩该穴位可聪耳利牙关,多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聤耳,眩晕,牙痛,头颌痛,以及其他耳部疾病。该穴位位于面部,在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时凹陷处,左右各一。

按摩手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反复按揉耳门穴,持续按揉2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日反复按揉多次,此方法可很好的缓解耳部疾病导致的耳鸣,耳聋,耳朵流脓等症;也可用手指指腹端点按耳门穴,适度用力按压,反复按摩3分钟,可以有效的缓解耳鸣,耳聋,牙痛等症状。

地五会是什么意思 地五会的配伍功效

地五会穴配耳门穴、足三里穴:治耳鸣、腰痛。

地五会穴配睛明、瞳子髎、风池:有祛风明目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痛。

地五会穴配乳根、膻中、足三里: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主治乳痈。

地五会穴配光明穴:治疗眼痒眼痛。

地五会穴配天池、委阳、阳辅、申脉、足临泣:主治腋下肿。

地五会穴配耳门、足三里:主治耳鸣、腰痛。

地五会穴配膻中、乳根、足三里、足临泣:治疗乳肿痛。

偏历是什么意思 偏历的配伍疗法

偏历穴配曲池穴:治肘臂疾病。

偏历穴配太渊:治肺虚咳嗽。

偏历穴配翳风、听会:治耳鸣,耳聋。

偏历穴配天枢、阳陵泉:治水肿。

偏历穴配太渊:为原络配穴法,有疏风解表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咽喉痛。

偏历穴配水分、阴陵泉:有健脾利水作用,主治水肿。

偏历穴配阳溪、商阳、络却、腕骨、前谷:有疏散清热,行气利窍作用,主治实邪耳鸣。

相关推荐

按摩可以有效的缓解耳鸣症状

按揉耳和髎 位置:耳门前上方,鬓发后缘,平耳郭根的前方。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坐于被按摩者头后,双手拇指相对,同时轻轻用力按住耳和髎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疗耳鸣、耳聋、耳痛、头痛、鼻肿等。 按揉听宫、翳风穴 位置:听官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部,与耳珠平行,张口凹陷处;翳风穴位于耳朵下方耳垂后遮住之处的凹陷中间。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两手拇指按在左右翳风穴上,食指按在听宫穴上,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 功效:疗耳鸣、耳痛、耳聋、三叉

月经病可尝试中医点穴

点穴位 理气血 许小姐今年32岁,是一位中层干部,工作比较繁忙。她最近遇上烦心事——往常如期而来的例假突然拖后了,连续两个月都是如此。每次经期延后许小姐都是心惊胆战,非常担心意外怀孕。她听说中医点穴疗法对疗月经病具有一定效果,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疗,经过7次点穴疗后月经延后的情况缓解了。 为什么推拿点穴能调节月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贾超介绍,一般说来女人月经周期中有两个转化期,一是行经期,重阳转阴,是本次周期的结束,新周期的开始;二是经间排卵期,重阴转阳,是月经周期中的一次至关

中渚的准确位置图 中渚的作用主

类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属木。 功效:散风清热,通窍聪耳,疏经活络。 主:热病,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咽喉肿痛,肩背肘臂疼痛,手指屈伸不利。 作用:中渚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为本经腧穴,五行属性属木,系本经木穴,其疏调通达之力颇强,针之可推动三焦之气机,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善外经病;而三焦又属火,从手循臂,入耳中,上达头面,所以泻木穴可减火热,本穴具有泻三焦之郁热,清头面风火,疏手臂上肢经络之功,而疗三焦郁热所致的热病,耳聋耳鸣等头面五官疾患,及上肢疼痛,功能受限等疾患;另外由于本穴是手少阳三

耳鸣耳聋拔罐疗方法是什么

疗选穴及部位:主穴:听宫、耳门、外关。配穴:肝胆火盛者加行间、太冲、足临泣;外感风热者加大椎、合谷;肾虚者加肾俞、命门、太溪。操作方法:(1)患者侧卧位,将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2-3下,立即将拔罐器吸拔于所点刺的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色瘀血或出血适量,起罐后擦净皮肤上的血迹。(2)在听宫和耳门附近暴涨的血络,用三棱针点刺出血。(3)隔日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注意事项:(1)耳聋、耳鸣是临床上较为顽固的一种疾病,病因很多,拔罐疗法对于神经性耳鸣效果很好,但容易复发,需要坚

天容的准确位置图片 天容穴配伍应用疗法

本穴主要用于疗耳鸣耳聋,咽痛喉痹,呕逆等症。临床常配翳风,听会耳鸣耳聋;配合谷,少商咽痛;配天突,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瘿气;配膻中,内关胸闷胸痛;配风池,天柱颈项强痛。

中渚意思是什么 中渚的配伍疗法

中渚穴配太白穴:缓解疗大便难; 中渚穴配支沟穴、内庭穴:缓解疗嗌痛; 中渚穴配角孙穴:缓解疗耳鸣耳聋

人体手臂穴位分布图及作用 外关穴清热解表

位置: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中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取穴。 拔罐位置: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主病症:热病,头痛,腮腺炎,中耳炎,耳鸣,耳聋,高血压,牙痛,落枕,偏瘫,上肢痛等。

月经病可尝试中医点穴

痛经、月经紊乱是成年女性经常遇到的烦恼。中医认为妇女的月经病与脏腑失调、阴阳失衡有关,而通过点穴推拿疗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达到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对缓解月经病症状具有一定疗效。 点穴位 理气血 许小姐今年32岁,是一位中层干部,工作比较繁忙。她最近遇上烦心事——往常如期而来的例假突然拖后了,连续两个月都是如此。每次经期延后许小姐都是心惊胆战,非常担心意外怀孕。她听说中医点穴疗法对疗月经病具有一定效果,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疗,经过7次点穴疗后月经延后的情况缓解了。 为什么推拿点穴能调节月经?广州中医

牙疼三叉神经痛按摩按哪个部位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功效主:颊车穴为十三鬼穴之一,统一切癫狂症,有祛风清热,开关通络的功效。主牙疼,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牙髓炎,冠周炎,咬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甲状腺肿等。 定位:位于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寻找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取穴姿势,位于头部侧面,在戴眼镜脸侧中央骨洼处即是此穴。 功效主:上关穴有升清降浊的功效。主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喎斜,面痛,牙疼

天容的位置图 天容的配伍功效

1、天容穴配列缺穴:缓解疗颈项强痛; 2、天容穴配少商穴、鱼际穴:缓解疗咽喉肿痛; 3、天容穴配听宫、中渚穴:主耳鸣、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