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确诊检查什么
骨折确诊检查什么
1.畸形 骨折移位时,受伤肢体的形状则发生改变,常有缩短、成角、旋转等畸形。
2.异常活动 骨折后在肢体非关节部位出现了不正常假关节的活动。
3.骨擦音 骨折片有移位者,骨折断端之间,可互相摩擦产生骨擦感或骨擦音。
以上3种体征为骨折的专有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时,也可能有骨折,例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等。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时, 可没有骨擦音或骨擦感。反常活动及骨擦音或骨擦感两项症状只可于检查时加以注意,不可故意摇动患肢使之发生,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或使锐利的骨折端损伤血 管、神经及其他软组织,或使嵌插骨折松脱而移位。
4.软组织情况 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出血。闭合性骨折,骨折处软组织有肿胀,肿胀严重者,皮肤发亮,产生张力性水泡,严重时可阻碍静脉回流,使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甚至可阻碍动脉血液循环,发生缺血性肌挛缩。
5.压痛和叩击痛 间接压痛最有价值。直接压痛往往不准确,因软组织损伤同样存在压痛。位置较深的骨折,有叩击痛存在。
6.功能障碍 骨折后由于肢体内部支架的断裂和疼痛,使肢体丧失部分或全部活动功能.
在体格检查时,必须注意有否血管、神经或内脏合并损伤存在,对危及生命或后果严重的合并伤,要首先诊断,积极治疗。
帕金森的确诊检查
帕金森常发生于老年群体中,一般本病需要通过下面的检查进行确诊: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清肾素活力降低,酪氨酸含量减少;黑质和纹状体内NE,5-HT含量减少,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较对照组降低50%。
2、CSF中GABA下降,CSF中DA和5-HT的代谢产物HVA含量明显减少。
3、生化检测CSF生长抑素含量降低,尿中DA及其代谢产物3-甲氧酪胺,5-HT和肾上腺素,NE也减少。
二、影像学检查
1、CT,MRI影像表现:由于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性变疾病,病理变化主要在黑质,纹状体,苍白球,尾状核以及大脑皮质等处,所以,CT影像表现,除具有普遍性脑萎缩外,有时可见基底节钙化,MRI除能显示脑室扩大等脑萎缩表现外,T2加权像在基底节区和脑白质内常有多发高信号斑点存在。
2、SPECT影像表现:多巴胺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能通路上,其中主要是黑质,纹状体系统,DAR(DL)分布于纹状体非胆碱能中间神经元的胞体;DAR(D2)位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
3、PET功能影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诊断帕金森病,其工作原理和方法与SPECT基本相似,目前主要是依赖脑葡萄糖代谢显像。
肋骨骨折的检查
肋骨骨折的病人可以用以下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1)X线片为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检查,主要由于其检查方便,在骨折定位上较方便,费用较低,可以观察骨折部位,也可见到肋骨骨折的骨折线或断端错位,还可以了解胸内脏器有无损伤及并发症,但应注意在没有移位的骨折,腋区范围的骨折或肋软骨处的骨折,X线照片不易显示,早期易漏诊,待伤后3~6周再次摄X线胸部照片,可以显示骨折后有骨痂形成阴影,胸骨骨折则在胸骨侧位片才能清楚显示骨折的影像。
(2)CR片由于增加了窗技术,在显示肋骨骨折上较传统X线胶片有了明显提高,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肋骨骨折,但由于重叠结构遮盖等原因,膈下肋骨及肋弓,前肋处骨折CR片仍不易显示,对于一些断端无明显错位的骨折和裂隙性骨折常有漏诊发生,尤其对裂隙性骨折更易漏诊,对于一些骨痂不明显的陈旧性骨折诊断CR片也存在缺陷,诊断不能明确。
(3)螺旋CT及重建图像对显示肋骨骨折较CR片敏感,且准确性高,二者有统计学差异,与一些文献报道相符,螺旋CT可以快速连续扫描及容积性数据采集,能多角度,多平面进行后处理图像重组,能清晰直观地显示病变,对于病人的配合要求低于CR摄片,在显示胸部损伤并发症比CR片更清楚,更全面。
(4)结合CT横断位及重建图像,能更准确地观察到骨折线的位置,对于显示CR片易漏诊的膈下骨折;肋弓骨折,前肋骨折及没有错位的骨折,裂隙骨折优势明显,被认为目前诊断肋骨骨折最准确的方法,裂隙骨折CR片只能提示可疑骨折,而且容易过诊,螺旋CT的薄层扫描及重建可疑解决诊断问题,对于肋软骨损伤,螺旋CT通过后重建图像能展示肋软骨的形态及内部结构改变,可以给出较为准确诊断,对于CR片未能显示骨折,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者,尤其疑为膈下的不完全性骨折,建议行螺旋CT检查,可以避免漏诊,有纠纷需要明确诊断患者,无论CR片有无发现骨折,螺旋CT检查都是应该要考虑的。
胸骨骨折的检查与鉴别
1、胸骨骨折需做的检查项目
胸部平片、胸部CT检查、胸部疾病体征检查、胸部外部检查
2、骨折的辅助检查主要是依靠X线检查
X线检查正侧位平片可见骨折断裂线,胸骨骨折的诊断较容易,一般有明显的外伤病史,一些病史不清,而临床表现也不明显的患者,则需要依靠胸骨的侧位或斜位X 线片来进行诊断,一般都可以确诊,如果怀疑有合并损伤,则需要进行B超扫描。
3、鉴别
胸骨骨折诊断并不困难,临床上需要鉴别的疾病较少,主要是防止漏诊。
胸骨骨折根据胸前区外伤史、胸部剧痛、气促、紫绀, 局部有挫伤、血肿、压痛、骨摩擦感, 结合胸部X 线检查诊断多无困难。其早期漏诊的主要原因是: 纵隔与胸骨影重叠,胸部正位X 线片不易显示; 胸部及全身的其他严重外伤如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颅脑损伤特别是昏迷等掩盖了胸骨骨折, 尤其是对无移位的胸骨骨折更易漏诊。对疑有胸骨骨折的患者, 应加摄胸骨侧位或斜位X 线片以明确诊断。亦有报道超声检查对胸骨骨折(特别是胸骨柄骨折) 的诊断更准确、快速。
舟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
腕舟骨骨折后,可表现为腕关节局部的肿胀,以鼻烟窝部位的肿胀更为明显,正常情况下,鼻烟窝表现为一个软组织凹陷,在外伤后,该软组织凹陷消失即提示其肿胀。另外,腕关节的疼痛(尤其是桡侧疼痛)也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部分病人会出现腕关节活动受限。在临床工作中,也有部分病人的肿、痛、活动受限的表现不太明显,但体检时在鼻烟窝部位的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另外,大多数病人Watson试验阳性。
检查
舟骨骨折的确诊有赖于可靠的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是最初的筛查手段,在疑诊为舟骨骨折时,应拍摄多体位的X线平片(正位、侧位、斜位、舟骨位等),只要在任何一个体位的X线片上明确看到骨皮质或骨小梁影中断,即可确立诊断。如果急性期的X线平片未见骨折影,可进一步行CT检查以确诊。在条件有限的地方,也可先行腕关节石膏固定2周左右,再复查多体位的X线平片,此时由于骨折部位的骨质吸收会使骨折线更加明显。磁共振检查对于诊断舟骨骨折并不比CT更敏感,所以,一般不作为首选的检查手段,只有在可能合并其他韧带损伤的情况下,才有一定的意义。
诊断
通常情况下,依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应该并不困难。但是,在明确舟骨骨折的诊断的同时,还应该明确骨折的部位,区分是新鲜的骨折还是陈旧的骨折,骨折是否有移位,是否存在骨缺损,是否存在舟骨远端骨折块的掌屈畸形,有无近极的硬化,有无骨关节炎表现,有无其他合并损伤等。因为这些因素都直接决定了进一步的治疗选择。
创伤性脑出血需要做哪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心肌酶学检查、尿常规、大便常规。了解有无贫血、肝肾功能、心肝肾功能。
(2)影像学检查:头部 CT,腹部彩超,胸片或 CT,颈椎平片或 CT;了解颅内情况以及有无并发心肺损伤、腹腔脏器损伤、颈椎损伤等。
(3)特殊检查:头部 CTA 或 DSA,了解颅内血管情况,明确是否存在海绵窦瘘、硬脑膜瘘等;四肢、骨盆、脊柱平片等,了解有无骨折等;颅骨三维重建,了解有无颅底骨折、确定脑脊液漏口等。
肋骨骨折应该做哪些检查
肋骨骨折的病人可以用以下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1)X 线片为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检查,主要由于其检查方便,在骨折定位上较方便,费用较低。
(2)CR 片由于增加了窗技术,在显示肋骨骨折上较传统X 线胶片有了明显提高,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肋骨骨折,但由于重叠结构遮盖等原因,膈下肋骨及肋弓、前肋处骨折CR 片仍不易显示。对于一些断端无明显错位的骨折和裂隙性骨折常有漏诊发生,尤其对裂隙性骨折更易漏诊,对于一些骨痂不明显的陈旧性骨折诊断CR 片也存在缺陷,诊断不能明确。
(3)螺旋CT 及重建图像对显示肋骨骨折较CR 片敏感,且准确性高,二者有统计学差异,与一些文献报道相符。螺旋CT 可以快速连续扫描及容积性数据采集,能多角度、多平面进行后处理图像重组,能清晰直观地显示病变,对于病人的配合要求低于CR 摄片。在显示胸部损伤并发症比CR 片更清楚、更全面。
(4)结合CT 横断位及重建图像,能更准确地观察到骨折线的位置,对于显示CR 片易漏诊的膈下骨折;肋弓骨折、前肋骨折及没有错位的骨折、裂隙骨折优势明显,被认为目前诊断肋骨骨折最准确的方法。裂隙骨折CR 片只能提示可疑骨折,而且容易过诊。螺旋CT 的薄层扫描及重建可疑解决诊断问题。对于肋软骨损伤,螺旋CT 通过后重建图像能展示肋软骨的形态及内部结构改变,可以给出较为准确诊断。对于CR 片未能显示骨折, 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者,尤其疑为膈下的不完全性骨折,建议行螺旋CT 检查,可以避免漏诊。有纠纷需要明确诊断患者,无论CR 片有无发现骨折,螺旋CT 检查都是应该要考虑的。
锁骨骨折的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象学检查,锁骨骨折常发生在中段,多为横断或斜行骨折,内侧断端因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常向上后移位,外侧端受上肢的重力作用向内,下移位,形成凸面向上的成角,错位缩短畸形。
1、X线检查
疑有锁骨骨折时需摄X线像确定诊断,一般中1/3锁骨骨折拍摄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5°斜位相,拍摄范围应包括锁骨全长,肱骨上1/3,肩胛带及上肺野,必要时需另拍摄胸片,前后位相可显示锁骨骨折的上下移位,45°斜位相可观察骨折的前后移位。
婴幼儿的锁骨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有时在原始X线像上难以明确诊断,可于伤后5~10天再复查拍片,常可呈现有骨痂形成。
外1/3锁骨骨折中,一般可由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0°位X线像做出诊断,有时需拍摄双肩应力X线像,以帮助诊断喙锁韧带是否损伤,拍摄应力X线像时,病人直立位,双腕各悬重物4.54kg(10磅),放松上肢肌肉,拍摄双肩正位像,喙突与锁骨近骨折段距离明显增宽时,说明喙锁韧带损伤,锁骨外端关节面骨折,常规X线像有时难以做出诊断,常需摄断层X线像或行CT检查。
锁骨内1/3前后位X线像与纵隔及椎体相重叠,不易显示出骨折,拍摄向头倾斜40°~45°X线像,有助于发现骨折线,X线检查虽较常用,但其误诊率较高,因此在检查时,不能满足于X线正位片未见骨折而诊断为软组织损伤,需仔细检查是否有锁骨内端或对局部骨折征象,以便给予正确的诊断。
2、CT检查
CT检查是目前确定该骨折的最好的辅助检查手段,能清楚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和程度,尤其对关节面的骨折优于X线检查。
锁骨骨折需要做什么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检查,锁骨骨折常发生在中段。多为横断或斜行骨折,内侧断端因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常向上后移位,外侧端受上肢的重力作用向内、下移位,形成凸面向上的成角、错位缩短畸形。
1.X线检查
疑有锁骨骨折时需摄X线像确定诊断。一般中1/3锁骨骨折拍摄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5°斜位像。拍摄范围应包括锁骨全长,肱骨上1/3、肩胛带及上肺野,必要时需另拍摄胸片。前后位像可显示锁骨骨折的上下移位,45°斜位像可观察骨折的前后移位。
婴幼儿的锁骨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有时在原始X线像上难以明确诊断,可于伤后5~10天再复查拍片,常可呈现有骨痂形成。
外1/3锁骨骨折中,一般可由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0°位X线像做出诊断。锁骨外端关节面骨折,常规X线像有时难以做出诊断,常需摄断层X线像或行CT检查。
锁骨内1/3前后位X线像与纵隔及椎体相重叠,不易显示出骨折。拍摄向头倾斜40°~45°X线像,有助于发现骨折线。在检查时,不能满足于X线正位片未见骨折而诊断为软组织损伤,需仔细检查是否有锁骨内端或对局部骨折征象,以便给予正确的诊断。
2.CT检查
CT检查多用于复杂的桡骨骨折,如波及关节面及肩峰的骨折。尤其对关节面的骨折优于X线检查。
骨折确诊检查什么
1.畸形骨折移位时,受伤肢体的形状则发生改变,常有缩短、成角、旋转等畸形。
2.异常活动骨折后在肢体非关节部位出现了不正常假关节的活动。
3.骨擦音骨折片有移位者,骨折断端之间,可互相摩擦产生骨擦感或骨擦音。
以上3种体征为骨折的专有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时,也可能有骨折,例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等。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时,可没有骨擦音或骨擦感。反常活动及骨擦音或骨擦感两项症状只可于检查时加以注意,不可故意摇动患肢使之发生,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或使锐利的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及其他软组织,或使嵌插骨折松脱而移位。
4.软组织情况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出血。闭合性骨折,骨折处软组织有肿胀,肿胀严重者,皮肤发亮,产生张力性水泡,严重时可阻碍静脉回流,使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甚至可阻碍动脉血液循环,发生缺血性肌挛缩。
5.压痛和叩击痛间接压痛最有价值。直接压痛往往不准确,因软组织损伤同样存在压痛。位置较深的骨折,有叩击痛存在。
6.功能障碍骨折后由于肢体内部支架的断裂和疼痛,使肢体丧失部分或全部活动功能.
在体格检查时,必须注意有否血管、神经或内脏合并损伤存在,对危及生命或后果严重的合并伤,要首先诊断,积极治疗。
关节脱位的诊断方法
关节脱位的诊断较容易,临床上最主要是鉴别是否有合并损伤的存在,最常见的是骨折,如肩关节有脱位病例约30~40%合并大结节骨折,也可发生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肱骨头压缩骨折,故在诊断需应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详细的分析,如怀疑骨折的存在,需进行X线检查,X 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关节脱位的诊断:
(1)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与肿胀、畸形、弹性固定及关节盂空虚。
(3)X线检查可明确脱位的部位、程度、方向及有无骨折及移位。
肋骨骨折应该做哪些检查
(1)X 线片
为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检查,主要由于其检查方便,在骨折定位上较方便,费用较低。可以观察骨折部位,也可见到肋骨骨折的骨折线或断端错位。还可以了解胸内脏器有无损伤及并发症。但应注意在没有移位的骨折,腋区范围的骨折或肋软骨处的骨折,X线照片不易显示,早期易漏诊,待伤后3~6周再次摄X线胸部照片,可以显示骨折后有骨痂形成阴影。胸骨骨折则在胸骨侧位片才能清楚显示骨折的影像。
(2)CR
片由于增加了窗技术,在显示肋骨骨折上较传统X 线胶片有了明显提高,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肋骨骨折,但由于重叠结构遮盖等原因,膈下肋骨及肋弓、前肋处骨折CR 片仍不易显示。对于一些断端无明显错位的骨折和裂隙性骨折常有漏诊发生,尤其对裂隙性骨折更易漏诊,对于一些骨痂不明显的陈旧性骨折诊断CR 片也存在缺陷,诊断不能明确。
(3)螺旋CT
及重建图像对显示肋骨骨折较CR 片敏感,且准确性高,二者有统计学差异,与一些文献报道相符。螺旋CT 可以快速连续扫描及容积性数据采集,能多角度、多平面进行后处理图像重组,能清晰直观地显示病变,对于病人的配合要求低于CR 摄片。在显示胸部损伤并发症比CR 片更清楚、更全面。
(4)结合CT
横断位及重建图像,能更准确地观察到骨折线的位置,对于显示CR 片易漏诊的膈下骨折;肋弓骨折、前肋骨折及没有错位的骨折、裂隙骨折优势明显,被认为目前诊断肋骨骨折最准确的方法。裂隙骨折CR 片只能提示可疑骨折,而且容易过诊。螺旋CT 的薄层扫描及重建可疑解决诊断问题。对于肋软骨损伤,螺旋CT 通过后重建图像能展示肋软骨的形态及内部结构改变,可以给出较为准确诊断。对于CR 片未能显示骨折, 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者,尤其疑为膈下的不完全性骨折,建议行螺旋CT 检查,可以避免漏诊。有纠纷需要明确诊断患者,无论CR 片有无发现骨折,螺旋CT 检查都是应该要考虑的。
肋骨骨折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肋骨骨折的病人可以用以下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1)X 线片为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检查,主要由于其检查方便,在骨折定位上较方便,费用较低。可以观察骨折部位,也可见到肋骨骨折的骨折线或断端错位。还可以了解胸内脏器有无损伤及并发症。但应注意在没有移位的骨折,腋区范围的骨折或肋软骨处的骨折,X线照片不易显示,早期易漏诊,待伤后3~6周再次摄X线胸部照片,可以显示骨折后有骨痂形成阴影。胸骨骨折则在胸骨侧位片才能清楚显示骨折的影像。
(2)CR 片由于增加了窗技术,在显示肋骨骨折上较传统X 线胶片有了明显提高,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肋骨骨折,但由于重叠结构遮盖等原因,膈下肋骨及肋弓、前肋处骨折CR 片仍不易显示。对于一些断端无明显错位的骨折和裂隙性骨折常有漏诊发生,尤其对裂隙性骨折更易漏诊,对于一些骨痂不明显的陈旧性骨折诊断CR 片也存在缺陷,诊断不能明确。
(3)螺旋CT 及重建图像对显示肋骨骨折较CR 片敏感,且准确性高,二者有统计学差异,与一些文献报道相符。螺旋CT 可以快速连续扫描及容积性数据采集,能多角度、多平面进行后处理图像重组,能清晰直观地显示病变,对于病人的配合要求低于CR 摄片。在显示胸部损伤并发症比CR 片更清楚、更全面。
(4)结合CT 横断位及重建图像,能更准确地观察到骨折线的位置,对于显示CR 片易漏诊的膈下骨折;肋弓骨折、前肋骨折及没有错位的骨折、裂隙骨折优势明显,被认为目前诊断肋骨骨折最准确的方法。裂隙骨折 CR 片只能提示可疑骨折,而且容易过诊。螺旋CT 的薄层扫描及重建可疑解决诊断问题。对于肋软骨损伤,螺旋CT 通过后重建图像能展示肋软骨的形态及内部结构改变,可以给出较为准确诊断。对于CR 片未能显示骨折, 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者,尤其疑为膈下的不完全性骨折,建议行螺旋CT 检查,可以避免漏诊。有纠纷需要明确诊断患者,无论CR 片有无发现骨折,螺旋CT 检查都是应该要考虑的。
跟骨骨裂的解释
本病患者主要有以下的表现:
1.外伤后足跟疼痛,不能站立、行走。
2.局部肿胀、压痛、畸形或摸到骨擦音。
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及跟骨轴线位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CT扫描或MRI检查,尤其是CT扫描在该骨折分型诊断及预后判定上作用较大。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检查。
患者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X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骨的外形改变、结节-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骨折的严重程度。仅个别病例需CT扫描或MRI检查。
胫骨骨折的常见检查方法
1.X线检查
可确定胫骨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X线片除有胫骨骨折的特殊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如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等。摄片范围应包括损伤部位的上、下邻近关节,髋部骨折应包括双侧髋关节,脊柱骨折应结合查体确定投照部位及范围,避免漏诊。
2.MRI、CT检查
能够准确显示胫骨骨折的粉碎程度及椎管内的压迫情况,CT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MRI对发现隐匿性骨折以及鉴别新鲜或陈旧性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3.骨密度检查
拟诊为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有条件可行骨密度检查。骨密度的检查方法较多(如DXA、pDXA、QCT、pQCT等),其中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质1 个标准差属正常(T值≥-1.0 SD),降低1~ 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或骨量减少(-2.5 SD标准差为骨质疏松(T值 ≤ -2.5SD),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临床上常用的测量部位是L1~L4腰椎及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