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十大食疗治急性肾小球肾炎

十大食疗治急性肾小球肾炎

(1)赤小豆冬瓜烧乌鱼

鲜乌鱼一条,去鳞和内脏,连皮冬瓜500克,赤小豆50克,葱头3枚,清水适量,不加盐,煮汤,分多次服食。

(2)鲤鱼粥

鲤鱼1条,大米30克。鲤鱼去鳞内脏,洗净,和大米加清水适量,煮1小时,分次服吃。

(3)冬瓜大蒜赤豆饮

冬瓜半个,去内瓤、瓜籽,纳入大蒜60克,赤小豆30克,沸水煮二小时,取汁饮。

(4)荠菜鸡蛋汤

鲜荠菜100克(干品30克),洗净,加水3碗,煎至1碗时加鸡蛋1个(去壳搅匀),煮熟,饮汤吃蛋,每日1~2次。治小儿急性肾炎水肿血尿症状者。

(5)荠菜粥

新鲜荠菜100克(干品50克),洗净切碎,同大米50克煮粥,一日分次吃完。治小儿急性肾炎出现水肿血尿者。

(6)西瓜白茅根汤

西瓜皮60克,鲜白茅根75克,加水适量,煎汤饮,一日2次。

(7)大蒜蒸西瓜

大蒜30~45克,西瓜一个(约1500克),先在西瓜皮上挖一个三角形的洞,大蒜去皮纳入西瓜内,再用挖出的瓜皮塞住洞口,将洞口向上用瓦碟盖好,沸水煮熟。趁热吃蒜和瓜瓤,一日内分次吃完。

(8)赤小豆冬瓜煲生鱼

新鲜生鱼1条(约100~150克),去鳞和内脏,连皮冬瓜250克,赤小豆30克,加葱头三枚,清水适量,煲汤服食,不要加盐。

(9)灯心花鲫鱼粥

灯心花5札,鲫鱼1~2条,大米30克,煮成稀粥食用,适用小儿急性肾炎脾虚水肿者。一般2~4次显效。

(10)益珠饮

益母草、珍珠草、车前草各3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肾炎和肾病的主要区别在哪

一般来讲,肾炎是指肾小球或者是肾间质出现的病理变化,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那他一般分5种像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般的表现是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水肿。肾病目前那人们常常指的是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它有四大特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高度浮肿。它们症状不完全一样。

肾小球肾炎分类有哪些

1.病因分类

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等)引起,是全身性疾病的肾脏受累及。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在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后,考虑原发于肾脏的肾炎。

2.临床分类

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急进性肾炎综合征、隐匿性肾炎(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一般所称肾小球肾炎如不加说明常指原发性慢性肾炎。

(1)急性肾炎综合征 常表现为急性发作的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有肾功能下降。可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常见如急性感染后肾炎,典型的急性肾炎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此外其他细菌和病原微生物菌如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都可导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时或病程中的某个阶段;继发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等。

(2)慢性肾炎综合征 可见于任何年龄,尤以青壮年男性青年发病率高。是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常见,但是症状和肾病进展存在个体差异性,表现多样化。总的来说,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出现贫血,血压升高等,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出现慢性肾衰竭。肾穿刺活检肾脏病理类型是决定肾功能进展快慢的重要因素。

(3)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在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基础上短期内出现了尿量减少或者无尿,肾功能急剧下降。病情危重,且预后差,一般要求及时肾活检尽早诊治。

(4)隐匿性肾炎 缺乏泌尿系统局部症状,也无全身症状,一般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筛查时发现血尿(和/或蛋白尿),不合并水肿、高血压等。

3.病理分类

依据肾穿刺活检,慢性肾炎病理可以分为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③膜性肾病;④系膜毛细血管肾小球肾炎;⑤硬化性肾炎。急进性肾炎病理改变特征为肾小球内新月体形成,又称为新月体性肾炎。除大多数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经治疗可恢复和缓解,其他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表现的肾小球肾炎在治疗方案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不符合典型急性肾炎的肾小球肾炎应及时进行肾活检明确诊断。

慢性肾炎病因

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但由于急性肾小球肾炎亚临床型不易被诊断,故实际上百分比可能要高些。

此外,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故目前较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肯定的关联,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本病。

​肾小球肾炎病因

肾小球肾炎:

病因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医学界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是肾小球基膜合成的遗传性缺陷引起。这种病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明显的家庭史,往往在一家几代的家庭成员中,有的人发生血尿,血尿是遗传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表现,以青年男性多见。

分类

(一)按基本类型分

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于肾脏的独立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肾脏。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以分为四种 ①轻微性肾小球病变;②局灶性节段性病变;③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④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又可以分为三种 ①狼疮性肾小球肾炎;②紫癜性肾小球肾炎;③糖尿病肾病。此外,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都可引起肾小球病变。(注意:一般临床所称肾小球肾炎如不加说明常指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二)按大体类型分

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按病理分又可以分为 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慢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③膜性肾病;④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⑤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三)按临床分型标准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参照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型标准,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1.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

是一种由于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急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起病较急,在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系列临床表现。

2.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

是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组长病程的(甚至数十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常见,尤以青壮年男性青年发病率高。本病治疗困难,大多渐进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临床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但每个患者可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患者以水肿为首发症状,轻者仅晨起时眼脸及面部微肿,午后下肢略有水肿,经休息后短期内可消失。有些患者以血压增高为首发症状,既而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以致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贫血,心衰等。其主要是由肾实质受损,红细胞生成减少及营养不良有关。贫血和心衰等严重程度与肾脏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成正比。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很多,急性肾小球肾炎者迁延一年以上可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iga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iga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发病比较隐匿,病情较长且病情发展比较缓慢的一种肾小球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特点就是肾小球发生病变,最终引起所有肾小球毛细血管逐渐闭塞,逐渐损伤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随着肾小球损伤的不断发展,健存的肾单位越来越少,纤维组织不断增多,肾功能损伤越来越严重,就会致使肾脏不断萎缩,从而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大部分都找不到明确的病因,仅有少部分患者可查得有明确的急性肾炎如链球菌感染病史,或有细菌学及血清检查的阳性证据,这部分患者既可能直接迁延发展成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也有可能在间隔若干年后重新出现肾炎的一系列表现而成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由于大部分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并没有急性肾炎病史,所以现在有很多的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并没有肯定的关联关系,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的。

另外,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中医学认为它与风寒湿热之邪等有关,是由风寒湿热之邪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亏虚的基础上,乘虚侵入所致;或因急性肾炎调治失当,迁延伤肾发展而来。而权威机构经过多年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案例的分析,然后再结合中医学的理论后,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与人的本能受损有关。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

如果明确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全名: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这是一种预后良好,可以自愈的疾病,不需要担心。问题在于你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是否可以明确,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有种链球菌感染后形成大量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引起的疾病,所以其临床表现非常有特点,一是有明确的链球菌感染病史,同时感染后到出现肾炎症状(浮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有一个潜伏期(2周左右),血液检查会发现低补体血症、链球菌抗体(ASO)明显升高、血沉明显升高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诊断不能单纯从病程的长短进行区分,很多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平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在感冒发烧后就会出现症状,这时鉴别急性和慢性的关键是看感染后到出现症状是否存在明确的潜伏期,如果感染发烧后2~3天就出现的肾炎症状,则为慢性肾炎急性加重,如果感冒发烧后10~14天出现肾炎症状则应考虑为急性肾炎。有时不能明确则需要进行肾穿病理活检来进行鉴别。

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继发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尤其Ⅱ型),膜性肾小球肾炎伴有附加抗基底膜型肾炎,IgA肾炎(少见)。

引起急进性肾炎的有下列疾病。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原发性弥漫性新月体肾炎

(1)Ⅰ型:IgG线性沉积(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介导)。

(2)Ⅱ型:IgG颗粒样沉积(免疫复合物介导)。

(3)Ⅲ型:少或无Ig的沉积(缺乏免疫反应)。

(4)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诱发(血管炎)。

2.继发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尤其Ⅱ型),膜性肾小球肾炎伴有附加抗基底膜型肾炎,IgA肾炎(少见)。

(二)伴发于感染性疾病: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内脏化脓性病灶引起的慢性败血症及肾小球肾炎。

其他感染:分流性肾炎、乙型肝炎病毒肾炎、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感染。

(三)伴多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性痕疮,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弥散性血管炎如坏死性肉芽肿、过敏性血管炎及其他类型,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血管炎、恶性肿瘤及复发性多软骨炎等。

(四)药物:青霉胺、肼苯哒嗪、别嘌呤醇及利福平等。

肾小球病变的分类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小球肾炎;

(4)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5)肾病综合征。

2.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

(1)轻微性肾小球病变 包括微小病变型肾病。

(2)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包括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①膜性肾病。②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③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临床和病理类型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多数不能一一对应,同—病理类型可呈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而相同的临床表现可来自不同的病理类型,它们都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组成。另外,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病理分类中,IgA肾病被归入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肾小球肾炎中有些不妥,目前多数专家认为还应归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好,但病理类型多样。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类型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四类。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又可分为三个类型:Ⅰ型为抗肾小球基底膜型,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Ⅲ型为非免疫复合物型。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四类。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又可分为三个类型:Ⅰ型为抗肾小球基底膜型,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Ⅲ型为非免疫复合物型。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由多种病理类型引起,常见的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和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以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变进展至后期病理类型均可转化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可由多种病理类型引起,常见的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和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以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变进展至后期病理类型均可转化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肾炎的分类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隐匿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紫癜性肾炎)、红斑狼疮肾炎(狼疮性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但绝对不是肾小球疾病的全部,肾小球疾病的种类非常复杂,通常将肾炎分为原发性肾炎和继发性肾炎(包括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肾病。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急性肾炎(即: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由于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急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起病较急,在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系列临床表现。

慢性肾炎(即: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是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组长病程的(甚至数十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常见,尤以青壮年男性青年发病率高。本病治疗困难,大多渐进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

慢性肾炎的病因很多,急性肾炎者迁延一年以上可为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根据病理分类,又可分为:

(一)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又称: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

(二)慢性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由急生肾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

(三)膜性肾病(MN)(膜性肾小球肾炎)8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但有部分表现为慢性肾炎,35岁以后发病多见。

(四)膜增殖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多见于30岁以前的青少年。一般起病急,有前驱感染表现,易与急性肾炎混淆,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五)局灶节段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好发年龄为20-40岁,几乎所有病例都是隐袭发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并常伴有高血压。

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的原因是什么

病因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医学界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是肾小球基膜合成的遗传性缺陷引起。这种病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明显的家庭史,往往在一家几代的家庭成员中,有的人发生血尿,血尿是遗传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表现,以青年男性多见。

分类

(一)按基本类型分

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于肾脏的独立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肾脏。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以分为四种 ①轻微性肾小球病变;②局灶性节段性病变;③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④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又可以分为三种 ①狼疮性肾小球肾炎;②紫癜性肾小球肾炎;③糖尿病肾病。此外,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都可引起肾小球病变。(注意:一般临床所称肾小球肾炎如不加说明常指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二)按大体类型分

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按病理分又可以分为 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慢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③膜性肾病;④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⑤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三)按临床分型标准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参照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型标准,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1.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

是一种由于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急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起病较急,在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系列临床表现。

2.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

是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组长病程的(甚至数十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常见,尤以青壮年男性青年发病率高。本病治疗困难,大多渐进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临床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但每个患者可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患者以水肿为首发症状,轻者仅晨起时眼脸及面部微肿,午后下肢略有水肿,经休息后短期内可消失。有些患者以血压增高为首发症状,既而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以致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贫血,心衰等。其主要是由肾实质受损,红细胞生成减少及营养不良有关。贫血和心衰等严重程度与肾脏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成正比。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很多,急性肾小球肾炎者迁延一年以上可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相关推荐

怎么区分慢性肾炎和急性肾炎呢

临床特点为病程长,可以有一段时间的无症状期,呈缓慢进行性病程。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沉渣镜检可见到红细胞,大多数患者有程度不等的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慢性肾炎临床表现相似,但其病理类型以及病变轻重不一。根据大部分肾小球的主要病变,分为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大多数慢性肾炎患者病因不清。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迁延不愈,病程在1年以上可转入慢性肾炎。但大部分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迁延而来,一般是由于免疫机制长期作用及长期的肾脏血流动力

慢性肾炎是怎么引起的

慢性肾炎多数起病缓慢、隐袭。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本病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但由于急性肾小球肾炎亚临床型不易被诊断,故实际上百分比可能要高些。 此外,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故目前较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肯定的关联。 慢性肾炎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方法有哪些

根据病症的不同,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方法也是不同。只有对症下药,才可以达到好的疗效。对于患者来说也要早发现,早疗,避免错过好的疗时间或加重病情。 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方法 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一般没有明显水肿、高血压、血尿和蛋白尿不严重,肾功能不全的表现,病情可以自理生活,甚至可以从事轻微劳动。但要防止呼吸道感染,切忌劳累,勿使用对肾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比如一些有副作用的激素、抑制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疗的不同在于出现氮质血症的时期不同,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出现病症的情况教少,也比较轻,若出

如何鉴别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主要是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1+2+3+,高血压,水肿等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是感染后的免疫功能紊乱造成的肾脏损害,儿童多建议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皮肤感染等疾病,病程多在一年以内,表现为自发性的恢复过程,本病愈后良好,没有后遗症,但是如果发病的早期处理不当就会转化为更严重的疾病,如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有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组病程较长的,以轻重程度不同的蛋白尿1+2+3+,血尿,脸部水肿,高血压为主的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十分常见,以

肾小球肾炎会不会传染呢

专家介绍,肾小球肾炎是不会发生传染的,它属于肾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肾小球肾炎实际上是一组疾病,病因各有不同,部分病因尚不清楚,一般来说可能和遗传、感染、免疫、代谢、肿瘤等因素等有关。 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等)引起,是全身性疾病的肾脏受累及。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在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后,考虑原发于肾脏的肾炎。 急性肾炎综合征常表现为急性发作的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有肾功能下降。可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常见如

慢性肾炎疾病的相关常识介绍

很多朋友不清楚慢性肾炎的诱发因素有哪些,据权威的肾脏专家解释:临床上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肾小球病变而发生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起初发病原因并不明确,所以容易被忽视,了解慢性肾炎的常见症状可以使大家尽早发现这种疾病。 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但由于急性肾小球肾炎亚临床型不易被诊断,故实际上百分比可能要高些。此外,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故目前较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肯定的关联,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

慢性肾炎的病因

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此外,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故目前较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肯定的关联,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本病。

肾小球肾炎的介绍

肾小球肾炎又称肾炎。发生于双侧肾脏肾小球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本病多发生在链球菌感染之后,大部分病例2~3周前有过咽炎、扁桃体炎等前驱感染,但感染程度与是否发病之间无平行关系。40%的病人首先发现血尿而求医;90%的病例出现水肿,轻者晨起后见眼睑浮肿,重者水肿延及全身。甚至出现胸水、腹水,出现气急和腹胀,部分病人血压升高且有头痛,小便化验几乎都含有蛋白质(蛋白尿)。 病因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医学界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是肾小球基膜合成的遗传性缺陷引起。这种病有一

老年人急性感染后肾炎如何鉴别诊断

1.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的肾小球疾病 (1)其他病原体感染后急性肾炎许多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均可引起急性肾炎。病毒感染后急性肾炎多数临床表现较轻,常不伴血清补体降低,少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一般正常,临床过程自限。 (2)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除表现急性肾炎综合征外,常伴肾病综合征表现,病变常持续。50%~70%患者有持续性低补体血症,8周内不恢复。 (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及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部分患者有前驱感染可呈现急性肾炎综合征,患者血清C3一般正常,病情无自愈倾向

肾炎的早期症状 肾小球肾炎一般症状

当尿蛋白高于150mg/d,尿蛋白可定性为阳性,即成为蛋白尿。正常人体代谢过程中经肾小球过滤的原尿中的95%以上的蛋白质被肾小管重吸收利用,因此正常人终身尿中蛋白质含量极低。一旦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受到损伤可引起蛋白尿。 肾小球肾炎可通过显微镜下或者肉眼直接观察到血尿,其血尿常为无痛性、全程性血尿,持续型或间发性。血尿可为单纯性血尿,也可伴有蛋白尿、管型尿。 水肿是肾炎的最常见症状,一般可分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其中肾炎性水肿有着水肿组织间隙蛋白含量高,水肿多从眼睑、颜面等部开始,而肾病性水肿由于组织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