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头痛推拿手法 头痛辩证加减推拿法

头痛推拿手法 头痛辩证加减推拿法

1.风寒头痛:先用抹法在肩背部治疗2-3分钟,配合按揉肺俞,风门,再拿两侧肩井,然后用小鱼际在直擦背部两侧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2.风热头痛:按揉大椎,肺俞,风门各1分钟,再拿两侧肩井,再按揉两侧曲池,合谷,然后配合虚掌拍击背部两侧膀胱经,以皮肤微红为度。

3.风湿头痛:重按太阳,头维穴,再按揉大椎,曲池,配合拿合谷,肩井,再以虚掌拍击背部两侧膀胱经,以皮肤红为度。

4.肝阳头痛:用扫散法在头侧胆经循行部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操作,两侧交替进行各5-8次,配合按头维,角孙,率谷等穴,再推桥弓,先左后右,各10-15次,最后按揉两侧太冲,行间,以酸胀为度,再推擦两侧涌泉,以透热为度。

5.痰浊头痛:用一指禅推法及摩法在腹部治疗约10分钟,重点在中脘,天枢穴。再按揉两侧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丰隆,内关,中府,云门穴,最后中指点天突穴。

6.血虚头痛:摩腹10分钟,以中脘,气海,关元为重点,再按揉两侧心俞,膈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以微酸胀为度,再用全掌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

7.肾阳不足头痛:摩腹10分钟,以中脘,气海,关元为重点,再直擦背部督脉,横擦腰部肾俞,命门一线,斜擦两侧八髎穴,以透热为度。

8.肾阴不足头痛:按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关元俞,再按揉涌泉并擦之以透热为度。

失眠的推拿治则 失眠辩证加减推拿手法

1.阴虚火旺者分别推两侧桥弓穴20-30次;掌擦法先擦肾俞,命门穴,再擦两侧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2.心脾两虚者按揉神门,天枢,足三里,每穴1-2分钟;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

3.肝郁化火者按揉肝俞,胆俞,太冲,章门,每穴1-2分钟,搓两胁,由上而下,1-2分钟。

4.痰热内扰者按揉神门,内关,丰隆,足三里,每穴1-2分钟。

宝宝拉肚子小儿推拿 小儿寒湿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则:散寒化湿,温中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摩腹,补大肠,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推三关,揉外劳宫温中散寒;补脾经,补大肠与摩腹能健脾化湿;揉龟尾和足三里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散寒化湿,温中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摩腹,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开天门,清肝经,掐揉五指节;恶寒发热者加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

小儿推拿头痛手法 小儿胃火上炎头痛推拿手法

主证:头痛连及两目,时痛时止,痛无定时,鼻干,遇热则痛甚。

治则:清胃火,止头痛。

推拿方法:清板门,逆运内八卦,分阴阳,揉小天心,清天河水,退六腑,开天门,运太阳。

推拿方义:清板门,逆运内八卦清胃热,凉膈和中;分阴阳,揉小天心清热明目;清天河水,退六腑清热除烦, 解脏腑郁热积滞;开天门,运太阳止痛明目。

小儿推拿治大便干可以吗

宝宝实秘推拿手法

主证:大便干结,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食少,腹胀腹痛,口干口臭,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苔黄厚,指纹色紫,为肠胃积热;大便干涩,难以排出,腹中攻满,喜温恶寒,四肢不温,或呃逆呕吐,苔白,指纹色淡,为阴寒积滞。

治则:调理脾胃,消积导滞。

推拿处方:清大肠,摩腹各300次,清补脾经(清后加补),退六腑,运内八卦各200次,按揉膊阳池,推下七节骨各100次,按揉足三里,搓摩胁肋,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清补脾经,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有健脾助运之功;运内八卦,搓摩胁肋能疏肝理气,调理脾胃;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及推下七节骨能消积导滞。

辩证加减:面赤身热者,加清脾胃经,清天河水;脘腹胀满者加推四横纹,揉中脘;呕吐者,加横纹推向板门。

宝宝虚秘推拿手法

治则:健脾益气,养血滋阴。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摩腹各300次,补肾经,清大肠各200次,按揉膊阳池,揉上马,按揉足三里,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能健脾调中,益气养血;补肾经,清大肠,按揉膊阳池及揉上马,能滋阴润燥。

辩证加减:神疲,纳差,腹胀者,加揉板门,揉中脘,摩腹,揉脐,揉脾俞,揉胃俞;腹痛者,加揉外劳宫。

头痛推拿手法 头痛日常养护宜忌

1.引起头痛的原因较为复杂,推拿虽对缓解头痛有较好的疗效,但治疗时必须审证求因,按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辩证论治。

2.外感头痛须注意保暖,避风寒,适当休息。

3.肝阳头痛应测量血压,需注意血压的波动对心脏的影响,同时肝阳头痛和痰浊头痛者,禁食肥甘厚味之品及辛辣之物。

4.气血虚头痛和肾虚头痛应注意节制房事。

小宝宝拉肚子怎么推拿

小儿拉肚子可以分型进行推拿:

寒湿型拉肚子

治则:散寒化湿,温中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摩腹,补大肠,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推三关,揉外劳宫温中散寒;补脾经,补大肠与摩腹能健脾化湿;揉龟尾和足三里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散寒化湿,温中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摩腹,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开天门,清肝经,掐揉五指节;恶寒发热者加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

湿热型拉肚子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大肠,退六腑各300次,清补脾经,清胃经各200次,推下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

推拿方解:清大肠,退六腑能清泻肠道湿热;清胃经及清补脾经能泻脾胃湿热;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分利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发烧加清天河水;高热,烦渴引饮,小便短黄者加揉小天心,揉二马,清天河水;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腹痛明显者,加分退腹阴阳;腹胀纳差者加运内八卦,揉板门揉按足三里。

伤食型拉肚子

治则:消食导滞,助运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运内八卦,摩腹各300次;清胃经,清大肠经,退六腑各200次,揉龟尾10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能健脾消食;运内八卦能消宿食,降胃逆;摩腹善消宿食;清胃,清大肠及 退六腑能清胃热,消食导致;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 奏消食导滞,助运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脘腹胀满甚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腹痛甚者加拿肚角;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平素体虚者,改清脾胃经为补脾经。

脾虚型拉肚子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摩腹各3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捏脊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与补大肠能健脾益气;揉外劳宫温中健脾;摩腹,捏脊能温阳消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能理肠止泻。

辩证加减:神疲乏力,食少腹胀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久泻不止者,加按揉百会;伴粪质清稀,完谷不化,形寒肢冷等肾阳亏虚症状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

小儿肺炎咳嗽推拿手法 肺炎咳嗽辩证加减推拿

1.偏于寒者:加黄蜂入洞,按风池,揉二扇门,擦胸背。

2.偏于热者:加清大肠,分推膻中,推天柱,分推肺俞。

3.热毒甚者:加掐十王,掐精宁,清心经,掐小天心,水底捞名月,推膻中。

4.呕吐:加清胃。

5.体虚者:加揉上马。

头痛推拿手法 头痛临床表现

1.风寒头痛: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甚,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2.风热头痛:头胀痛,甚则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耳赤,口渴欲饮,咽红肿痛,苔黄,脉浮效。

3.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苔白腻,脉濡。

4.肝阳头痛: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面红口苦,苔薄黄,脉眩。

5.肾虚头痛:头痛且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6.血虚头痛: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㿠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7.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失眠的推拿按摩手法有哪些

失眠的推拿手法主要有以下一些:

取穴:印堂,神庭,攒竹,睛明,太阳,百会,四神聪,风池,安眠穴,迎香,神门,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华佗夹脊穴等。

推拿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拿法,揉法,抹法,㨰法,击法等。

1.患者采取仰卧位,推拿者以一指禅推法或鱼际揉法,从印堂向上至神庭,往返5-6次,再从印堂沿鼻两侧向下经迎香穴沿颧骨,至两耳前,往返2-3次;治疗时可重点点按印堂,神庭,攒竹,睛明,太阳穴。

2.分抹前额3-5次。

3.患者采取坐位,推拿者以五指拿法从头顶开始,拿到枕骨下部改用三指拿法,并配合拿风池2-3分钟,拿后对按风池1分钟。

4.点按百会,四神聪,安眠,三阴交,神门穴,用指尖击前额部至头顶部,反复3-6遍。

5.患者采取俯卧位,推拿者用㨰法沿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操作,并配合揉,点按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等穴5分钟。

失眠辩证加减推拿手法

1.阴虚火旺者分别推两侧桥弓穴20-30次;掌擦法先擦肾俞,命门穴,再擦两侧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2.心脾两虚者按揉神门,天枢,足三里,每穴1-2分钟;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

3.肝郁化火者按揉肝俞,胆俞,太冲,章门,每穴1-2分钟,搓两胁,由上而下,1-2分钟。

4.痰热内扰者按揉神门,内关,丰隆,足三里,每穴1-2分钟。

相关推荐

小儿腹痛推拿图解 伤食腹痛推拿

主证:有伤食史,脘腹胀满疼痛,叩之如鼓,嗳腐吞酸,不思饮食,呕恶,矢气频作,夜卧不安,苔腻脉滑,指纹滞。 治疗原则:消失导滞,和中止痛。 推拿处方: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肉中脘,揉天枢,分腹阴阳,拿肚角。 推拿原理:补脾经,揉板门,揉中脘,分腹阴阳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运内八卦宽胸理气,调和气血;拿肚角止痛。

小儿呃逆推拿 小儿呃逆辩证加减推拿

证候:呃声沉缓有力,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愈甚,饮食减少,口不渴,舌苔白润,脉迟缓。 治则:温中祛寒。 推拿:延长摩腹时间,加摩气海穴,施振于中脘部,擦背部两侧膀胱经,透热为度。 证候:呃声洪亮,连续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面赤;舌苔黄,脉滑数。 治则:泄热通腑。 推拿 :加摩天枢,大横,腹结穴以泄热,按揉大肠俞,八髎,足三里穴,以酸胀为度。 证候:呃逆连声,胸胁胀闷,常由抑郁恼怒而发作,情志转舒则稍缓,或时有恶心,饮食不下,头目昏眩,苔薄腻,脉眩滑。 治则:降气化痰。 推拿:加按揉中府

小儿牙痛肿推拿 虚证型牙痛推拿

主要症状:疼痛症状不甚明显,牙龈与外腮通常正常,体温正常,没有口臭迹象。 按摩主穴:推补肾经7分钟;揉二人上马穴5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 主穴功效:推补肾经是治本之;揉二人上马可清热降火,治虚火上升;揉合谷穴可有效缓解牙痛症状。 按摩配穴:揉小天心穴5分钟。 配穴功效:揉小天心可以清热降火,平息胃热。

慢性鼻炎怎么推拿 宝宝鼻炎辩证加减推拿

症见鼻塞严重,流涕色白而清晰,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质淡红,苔薄白。 推拿:在常用推拿基础上,加推三关300次,清肺经100次;按揉曲池穴1分钟;以掌根直推脊柱两侧的肌肉组织,以透热为度;点揉大椎穴1-3分钟。 症见鼻塞不利,嗅觉失灵,口鼻气热,流涕色黄而稠,发热恶风,有汗口渴,时有咳嗽;舌质红,苔薄黄。 推拿:在常用推拿基础上,加清肺经200次,清天河水300次;按揉风府,曲池穴各1分钟,提拿肩井穴部位5-10次,刺激应稍轻;热重者,可蘸酒平擦背部1-3分钟。 症见鼻塞,鼻涕黄

盆腔炎可以推拿嘛 盆腔炎辩证加减推拿

1.下腹坠胀疼痛较甚者:横擦腰骶部,使热量透达小腹为度,再直擦腰骶部督脉,以热量透达腹部任脉为度,双手同时斜擦小腹两侧,微感温热为度。 2.白带较多者:加按两侧血海穴,直擦两小腿内侧,以透热为度。 3.肝郁湿热型:点按血海,三阴交,丘墟,太溪,水泉,太冲各半分钟;轻叩脊柱两侧及骶髂部。 4.血虚寒湿型:点按百会,合谷,温溜,府舍,归来,气冲,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各半分钟;掌振下腹约2分钟。 5.气滞血瘀型:按揉府舍,归来,气冲,血海,阴陵泉,地机,三阴交,丘墟,太冲各半分钟;弹拨腹包块5分钟;轻叩脊柱两侧

痄腮的推拿 痄腮辩证分型论治推拿

因感受邪毒轻重及深浅部位的差异,而有温毒在表与热毒内蕴的不同。 主证: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咽红,舌苔薄或淡黄,质红,脉浮数,指纹色紫。 治: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推拿处方:推三关,退六腑,清天河水,揉小天心,一窝风,中渚,肩井,分阴阳,清肺经,运内八卦,清板门,揉列缺,合谷,足三里。 主证:壮热烦躁,头痛,口渴饮水,食欲不振,或伴随呕吐,腮部漫肿,坚硬拒按,咀嚼困难,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脉数,指纹紫黯。 治:清热解毒,软件散结。 推拿处方:清天河水,多退六腑,少推三

小孩腹痛最快推拿 虫痛型推拿

主证:痛在脐周,时作时治,痛时剧烈如刀绞,患儿常高声啼哭,或躁扰不宁,止时则嬉戏如常,腹部有时可触摸到条索状,蠕动的包块,时隐时现。平素面黄肌瘦,嗜吃异物,或曾吐蛔,便蛔,如遇蛔虫逆行钻胆,则疼痛更为剧烈,伴随面青,肢冷,口吐清涎,脉涩或弦,指纹色青。 治疗原则:安蛔止痛。 推拿处方:揉一窝风,外劳,点按脾俞,胃俞,肝俞,胆俞,厥阴俞,摩腹,揉天枢,神厥,掐揉四横纹,按内关,胆囊穴等。 推拿原理:一窝风与外劳为温中散寒之要穴,又是止痛治标之穴,配背俞各穴重在调理肝脾,行气以止痛,摩腹与揉天枢,神厥为局部直

头痛的自我推拿

一、头面部操作:取坐位或仰卧位。 1.先用大拇指指端或偏锋,自眉心向上垂直平推至发际,双手交替,往返18次。再用大拇指指腹沿两眉中点印堂穴处,向两侧平推至太阳穴,分3次上到发际,再往返,左右手交替,各9次。 2.用食、中两指指腹,盐眉弓向两侧推至太阳,左手食、中两指推向右,并配合抹抹回来;右手食、中指腿向左,亦配合抹,如此往返各9次。 3.用一指禅推,以双手大拇指指端,从各种内眼角沿眼眶推至外眼角,先上后下,双眼作“∞”形,往返推约7~9遍。或将双手大拇指放在同侧太阳穴上,用食指桡侧缘轮刮眼眶,方向

推拿怎么降血压 高血压辩证加减推拿

证候:眩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惊悸,口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干,脉弦或弦紧数。 治则:平肝熄风,清脑降火。 推拿:着重推桥弓,按肩髃,曲池,太冲,拿合谷穴,重振百会,大椎,腰阳关穴。 证候:头晕头痛,头重较轻,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而数。 治则:养血滋阴,平肝潜阳。 推拿:加揉摩气海,关元,肾俞,涌泉穴,时间要稍长。 证候:眩晕头痛,耳鸣心悸,行动气急,失眠多梦,夜间多尿,筋惕肉瞤,舌淡红,脉弦细。 治则:养血滋阴,温肾壮阳。 推拿:着重施一指禅推于关元,气海穴,

小孩湿疹推拿有用吗

小孩起湿疹用推拿治疗是可以起到一定效果的,下面给你推荐几个比较简单的推拿: 补脾经200次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推,将小儿拇指屈曲,以拇指侧面或指肚,以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推拿功效:健脾胃,补气血。 清心经200次 位置:在中指末节罗纹面。 推拿:推,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为推心经。心经宜清不宜补。推100-300词。 推拿功效:清热退心火。 清肝经2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