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的作用功效 升阳举陷
三伏灸的作用功效 升阳举陷
对于阳气虚弱,就可能会引起脱肛或者滑胎等情况,而通过三伏灸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也可以起到安胎和阴挺的作用,加快其身体恢复。
三伏灸禁忌人群 三伏灸有必要做吗
是有必要的。
三伏灸作为一种防病、治病、保健的中医方法,主要是用来治疗寒性疾病,三伏天进行可以达到温阳利气、驱邪外出的效果。
具有一定降火、促进机体元气充足、祛除寒湿以及活血化瘀等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好处,因此三伏灸是必要进行的。
脱肛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益气升阳汤
组成:黄芪,当归,党参,白术,柴胡,生麻,炙甘草,樗树皮,陈皮,罂粟壳。
功效:益气升阳。
主治:脱肛。
二、参麦芩连归地汤
组成:沙参,麦冬,黄芩,黄连,当归,生地,枳壳,厚朴,乌梅,白芍。
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
三、收肛散
组成:蚯蚓,五倍子,炒浮萍草,龙骨,木贼草等。
功效:收涩固脱。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度。
四、脱肛液
组成:明矾,盐酸普鲁卡因,加水。
功效:固肠收涩。主治:直肠脱垂。
五、提肛汤
组成:黄芪,升麻,当归,枳壳,炒淮山药,沙参,麦冬,乌梅,白芍。
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主治:小儿脱肛。
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炙粟,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附片温补中阳。
哪些情况下适宜吃黄芪
1、脾胃气虚者
黄芪入肺、脾二经,可补益脾气,促使脾胃恢复期健运的功能,适宜于平日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以及由于脾虚不运化水湿导致的水肿尿少、脾气虚固摄血液无力导致的便血崩漏的人群服用。
2、表虚自汗者
中医认为表虚自汗多为气的固摄功能降低所致,黄芪可以益卫固表自汗,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表虚不固、气虚自汗的人群。
3、气血两虚者
黄芪可以养血、补气同时又能行血,适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的患者,及血虚不能濡养筋脉引起的痹症、中风后遗症、肌肤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的人群。
4、疮疡难溃、久溃不敛者
黄芪可以托毒排脓,生肌敛疮,适宜于疮疡中期,正虚毒甚,不能溃破及体虚久溃不能收敛的患者。
5、体质虚弱、容易感到疲劳人群
黄芪有较好的补益作用,特别适宜于体质虚弱,经常感冒的人群用来提高机体免疫,增强体抗力、消除疲劳等。
6、脏器下垂者
黄芪能补益脾气,善于升阳举陷,适用于中气下陷引起脱肛、子宫下垂及内脏下垂的人群。
附:黄芪的7款最佳搭配方
1、黄芪+枸杞
功效:养颜抗衰老。
适应症:适用于需要预防衰老的人士,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2、黄芪+当归
功效:益气生血。
适应症:适用于劳倦内伤、积热面赤、烦渴、脉虚大乏力及疮疡、血虚发热、诸气血不足等。
3、黄芪+麦冬
功效:养阴生津。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阴伤、自汗口渴、咳嗽不止者。
4、黄芪+甘草
功效:平补气血。
适应症:适用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的中老年人群。
5、黄芪+人参
功效:甘温补气。
适用症:适用于气虚所致神疲、食少、自汗等身体虚弱诸证。
6、黄芪+白术
功效:补气健脾。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脾弱所致倦怠乏力、乏气懒言等。
7、黄芪+升麻
功效:升阳举陷。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下陷的崩漏、脱肛、子宫脱垂等。
百会穴的临床运用
本穴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的作用。配脑空、天柱,可疏风散邪,主治头痛;配复溜、后溪,可滋阴潜阳、醒脑开窍,主治眩晕;配复溜、行间,可育阴潜阳、疏风止痛,主治头痛、眩晕;配行间、听会、复溜,可滋阴清热、醒脑开窍,主治耳鸣;配太冲、丰隆,可疏肝涤痰、开窍醒神,治疗中风;配风府、阴陵泉,可疏风散寒,主治风寒头痛;配合谷、曲池,可疏风散热,治疗风热头痛;配二白、长强,可升阳举陷、益气固脱,主治脱肛;配维胞、归来,可益气升阳、举陷固中,主治阴挺;配合谷、足三里、天枢,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久泻久痢;配素髎、迎香,可补肺固表、疏经通络,主治鼻塞。
胃下垂的经络按摩治疗法
1、预备式:坐在椅子上,腰微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右手掌心与左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按揉百会穴:(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将左手的中指指腹放在百会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有升阳举陷的功效。中医认为,脾主升清,主运化,脾阳虚,则中气不好,所以会导致中气下陷,而中气下陷的结果,就是内脏下垂移位,胃下垂也属于这种情况。升阳举陷,则达到提升阳气的作用,阳气足,胃下垂情况自然消失。
3、掌揉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是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将右手拇指指腹放在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有疏肝和胃、止痛止吐的功效。
4、团摩上腹: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根放在上腹部,适当用力做顺时针环形摩揉0.5~1分钟。以腹部发热为佳。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的功效。
醋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的功效是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透表泄热,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寒热虚劳发热。小儿痘疹余热,面黄肌瘦腹部膨大,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等。醋制后可以增加其收敛、解毒、行水、散瘀、止痛的作用。
小儿脱肛偏方 棉花根升麻汤
用棉花根30-60克,升麻9克,防风1.5-3克,白术9克。用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温服。本方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升阳举陷的功效,治疗小儿脱肛效果明显。
为什么春天不能吃黄芪 哪些情况下适宜吃黄芪
黄芪入肺、脾二经,可补益脾气,促使脾胃恢复期健运的功能,适宜于平日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以及由于脾虚不运化水湿导致的水肿尿少、脾气虚固摄血液无力导致的便血崩漏的人群服用。
中医认为表虚自汗多为气的固摄功能降低所致,黄芪可以益卫固表自汗,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表虚不固、气虚自汗的人群。
黄芪可以养血、补气同时又能行血,适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的患者,及血虚不能濡养筋脉引起的痹症、中风后遗症、肌肤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的人群。
黄芪可以托毒排脓,生肌敛疮,适宜于疮疡中期,正虚毒甚,不能溃破及体虚久溃不能收敛的患者。
黄芪有较好的补益作用,特别适宜于体质虚弱,经常感冒的人群用来提高机体免疫,增强体抗力、消除疲劳等。
黄芪能补益脾气,善于升阳举陷,适用于中气下陷引起脱肛、子宫下垂及内脏下垂的人群。
1、黄芪+枸杞
功效:养颜抗衰老。
适应症:适用于需要预防衰老的人士,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2、黄芪+当归
功效:益气生血。
适应症:适用于劳倦内伤、积热面赤、烦渴、脉虚大乏力及疮疡、血虚发热、诸气血不足等。
3、黄芪+麦冬
功效:养阴生津。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阴伤、自汗口渴、咳嗽不止者。
4、黄芪+甘草
功效:平补气血。
适应症:适用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的中老年人群。
5、黄芪+人参
功效:甘温补气。
适用症:适用于气虚所致神疲、食少、自汗等身体虚弱诸证。
6、黄芪+白术
功效:补气健脾。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脾弱所致倦怠乏力、乏气懒言等。
7、黄芪+升麻
功效:升阳举陷。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下陷的崩漏、脱肛、子宫脱垂等。
治疗脱肛的小偏方
一、参麦芩连归地汤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二、收肛散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功效:收涩固脱。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
三、益气升阳汤
组成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树皮10克,陈皮10克,罂粟壳10克。功效益气升阳。主治脱肛。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四、脱肛液
组成明矾6克,盐酸普鲁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肠收涩。主治直肠脱垂。用法注射于直肠周围或直肠粘膜层与肌层之间。
五、提肛汤
组成黄芪15克,升麻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炒淮山药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主治小儿脱肛。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10克;炙粟壳5克,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温补中阳。本方为自拟方,临床运用30余年,有效率达96%。用法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
三伏天艾灸多久做一次 三伏灸可以天天灸吗
不需要天天进行。
三伏灸具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一般在每年三伏天的时候才会进行,即初伏、中伏、末伏的时候进行,也对应有时间。
其次三伏灸作为一种针灸疗法,艾灸时会产生一定热能,天天进行很容易导致人体亏损,其次对艾灸穴位也具有一定损伤,一般来说三伏灸是没有必要天天进行的。
治疗脱肛的常用偏方
1、参麦芩连归地汤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收肛散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功效:收涩固脱。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
3、提肛汤
组成:黄芪15克,升麻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炒淮山药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主治:小儿脱肛。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10克;炙粟壳5克,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温补中阳。本方为自拟方,临床运用30余年,有效率达96%。用法: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
4、益气升阳汤
组成: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树皮10克,陈皮10克,罂粟壳10克。功效:益气升阳。主治:脱肛。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
5、脱肛液
组成:明矾6克,盐酸普鲁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肠收涩。主治:直肠脱垂。用法:注射于直肠周围或直肠粘膜层与肌层之间。
悬枢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悬枢穴主治疾病
本穴可疏通督脉经气而治疗腰脊强痛,升阳举陷而治疗脱肛;其温肾健脾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的慢性腹胀,腹痛,泄泻。
三伏灸好还是三九灸好 三伏灸的贴敷方法
找准穴位,将材料对准特定的穴位进行贴敷。
一般不自行贴敷,非专业人士很容易找错穴位,或者在贴敷的时候出现偏差,这样是起不到三伏灸作用的,从方便和健康的角度来说,三伏天贴敷三伏灸最好是在正规的中医院或者中医馆,由专业医生贴敷。
脱肛的民间偏方
1、参麦芩连归地汤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收肛散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功效:收涩固脱。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
3、提肛汤
组成:黄芪15克,升麻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炒淮山药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主治:小儿脱肛。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10克;炙粟壳5克,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温补中阳。本方为自拟方,临床运用30余年,有效率达96%。用法: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
4、益气升阳汤
组成: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树皮10克,陈皮10克,罂粟壳10克。功效:益气升阳。主治:脱肛。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
5、脱肛液
组成:明矾6克,盐酸普鲁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肠收涩。主治:直肠脱垂。用法:注射于直肠周围或直肠粘膜层与肌层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