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三伏灸的作用功效 升阳举陷

三伏灸的作用功效 升阳举陷

对于阳气虚弱,就可能会引起脱肛或者滑胎等情况,而通过三伏灸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也可以起到安胎和阴挺的作用,加快其身体恢复。

三伏灸禁忌人群 三伏灸有必要做吗

是有必要的。

三伏灸作为一种防病、治病、保健的中医方法,主要是用来治疗寒性疾病,三伏天进行可以达到温阳利气、驱邪外出的效果。

具有一定降火、促进机体元气充足、祛除寒湿以及活血化瘀等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好处,因此三伏灸是必要进行的。

脱肛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益气升阳汤

组成:黄芪,当归,党参,白术,柴胡,生麻,炙甘草,樗树皮,陈皮,罂粟壳。

功效:益气升阳。

主治:脱肛。

二、参麦芩连归地汤

组成:沙参,麦冬,黄芩,黄连,当归,生地,枳壳,厚朴,乌梅,白芍。

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

三、收肛散

组成:蚯蚓,五倍子,炒浮萍草,龙骨,木贼草等。

功效:收涩固脱。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度。

四、脱肛液

组成:明矾,盐酸普鲁卡因,加水。

功效:固肠收涩。主治:直肠脱垂。

五、提肛汤

组成:黄芪,升麻,当归,枳壳,炒淮山药,沙参,麦冬,乌梅,白芍。

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主治:小儿脱肛。

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炙粟,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附片温补中阳。

哪些情况下适宜吃黄芪

1、脾胃气虚者

黄芪入肺、脾二经,可补益脾气,促使脾胃恢复期健运的功能,适宜于平日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以及由于脾虚不运化水湿导致的水肿尿少、脾气虚固摄血液无力导致的便血崩漏的人群服用。

2、表虚自汗者

中医认为表虚自汗多为气的固摄功能降低所致,黄芪可以益卫固表自汗,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表虚不固、气虚自汗的人群。

3、气血两虚者

黄芪可以养血、补气同时又能行血,适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的患者,及血虚不能濡养筋脉引起的痹症、中风后遗症、肌肤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的人群。

4、疮疡难溃、久溃不敛者

黄芪可以托毒排脓,生肌敛疮,适宜于疮疡中期,正虚毒甚,不能溃破及体虚久溃不能收敛的患者。

5、体质虚弱、容易感到疲劳人群

黄芪有较好的补益作用,特别适宜于体质虚弱,经常感冒的人群用来提高机体免疫,增强体抗力、消除疲劳等。

6、脏器下垂者

黄芪能补益脾气,善于升阳举陷,适用于中气下陷引起脱肛、子宫下垂及内脏下垂的人群。

附:黄芪的7款最佳搭配方

1、黄芪+枸杞

功效:养颜抗衰老。

适应症:适用于需要预防衰老的人士,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2、黄芪+当归

功效:益气生血。

适应症:适用于劳倦内伤、积热面赤、烦渴、脉虚大乏力及疮疡、血虚发热、诸气血不足等。

3、黄芪+麦冬

功效:养阴生津。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阴伤、自汗口渴、咳嗽不止者。

4、黄芪+甘草

功效:平补气血。

适应症:适用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的中老年人群。

5、黄芪+人参

功效:甘温补气。

适用症:适用于气虚所致神疲、食少、自汗等身体虚弱诸证。

6、黄芪+白术

功效:补气健脾。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脾弱所致倦怠乏力、乏气懒言等。

7、黄芪+升麻

功效:升阳举陷。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下陷的崩漏、脱肛、子宫脱垂等。

百会穴的临床运用

本穴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的作用。配脑空、天柱,可疏风散邪,主治头痛;配复溜、后溪,可滋阴潜阳、醒脑开窍,主治眩晕;配复溜、行间,可育阴潜阳、疏风止痛,主治头痛、眩晕;配行间、听会、复溜,可滋阴清热、醒脑开窍,主治耳鸣;配太冲、丰隆,可疏肝涤痰、开窍醒神,治疗中风;配风府、阴陵泉,可疏风散寒,主治风寒头痛;配合谷、曲池,可疏风散热,治疗风热头痛;配二白、长强,可升阳举陷、益气固脱,主治脱肛;配维胞、归来,可益气升阳、举陷固中,主治阴挺;配合谷、足三里、天枢,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久泻久痢;配素髎、迎香,可补肺固表、疏经通络,主治鼻塞。

胃下垂的经络按摩治疗法

1、预备式:坐在椅子上,腰微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右手掌心与左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按揉百会穴:(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将左手的中指指腹放在百会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有升阳举陷的功效。中医认为,脾主升清,主运化,脾阳虚,则中气不好,所以会导致中气下陷,而中气下陷的结果,就是内脏下垂移位,胃下垂也属于这种情况。升阳举陷,则达到提升阳气的作用,阳气足,胃下垂情况自然消失。

3、掌揉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是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将右手拇指指腹放在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有疏肝和胃、止痛止吐的功效。

4、团摩上腹: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根放在上腹部,适当用力做顺时针环形摩揉0.5~1分钟。以腹部发热为佳。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的功效。

醋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的功效是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透表泄热,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寒热虚劳发热。小儿痘疹余热,面黄肌瘦腹部膨大,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等。醋制后可以增加其收敛、解毒、行水、散瘀、止痛的作用。

小儿脱肛偏方 棉花根升麻汤

用棉花根30-60克,升麻9克,防风1.5-3克,白术9克。用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温服。本方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升阳举陷的功效,治疗小儿脱肛效果明显。

为什么春天不能吃黄芪 哪些情况下适宜吃黄芪

黄芪入肺、脾二经,可补益脾气,促使脾胃恢复期健运的功能,适宜于平日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以及由于脾虚不运化水湿导致的水肿尿少、脾气虚固摄血液无力导致的便血崩漏的人群服用。

中医认为表虚自汗多为气的固摄功能降低所致,黄芪可以益卫固表自汗,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表虚不固、气虚自汗的人群。

黄芪可以养血、补气同时又能行血,适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的患者,及血虚不能濡养筋脉引起的痹症、中风后遗症、肌肤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的人群。

黄芪可以托毒排脓,生肌敛疮,适宜于疮疡中期,正虚毒甚,不能溃破及体虚久溃不能收敛的患者。

黄芪有较好的补益作用,特别适宜于体质虚弱,经常感冒的人群用来提高机体免疫,增强体抗力、消除疲劳等。

黄芪能补益脾气,善于升阳举陷,适用于中气下陷引起脱肛、子宫下垂及内脏下垂的人群。

1、黄芪+枸杞

功效:养颜抗衰老。

适应症:适用于需要预防衰老的人士,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2、黄芪+当归

功效:益气生血。

适应症:适用于劳倦内伤、积热面赤、烦渴、脉虚大乏力及疮疡、血虚发热、诸气血不足等。

3、黄芪+麦冬

功效:养阴生津。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阴伤、自汗口渴、咳嗽不止者。

4、黄芪+甘草

功效:平补气血。

适应症:适用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的中老年人群。

5、黄芪+人参

功效:甘温补气。

适用症:适用于气虚所致神疲、食少、自汗等身体虚弱诸证。

6、黄芪+白术

功效:补气健脾。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脾弱所致倦怠乏力、乏气懒言等。

7、黄芪+升麻

功效:升阳举陷。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下陷的崩漏、脱肛、子宫脱垂等。

治疗脱肛的小偏方

一、参麦芩连归地汤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二、收肛散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功效:收涩固脱。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

三、益气升阳汤

组成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树皮10克,陈皮10克,罂粟壳10克。功效益气升阳。主治脱肛。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四、脱肛液

组成明矾6克,盐酸普鲁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肠收涩。主治直肠脱垂。用法注射于直肠周围或直肠粘膜层与肌层之间。

五、提肛汤

组成黄芪15克,升麻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炒淮山药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主治小儿脱肛。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10克;炙粟壳5克,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温补中阳。本方为自拟方,临床运用30余年,有效率达96%。用法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

三伏天艾灸多久做一次 三伏灸可以天天灸吗

不需要天天进行。

三伏灸具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一般在每年三伏天的时候才会进行,即初伏、中伏、末伏的时候进行,也对应有时间。

其次三伏灸作为一种针灸疗法,艾灸时会产生一定热能,天天进行很容易导致人体亏损,其次对艾灸穴位也具有一定损伤,一般来说三伏灸是没有必要天天进行的。

治疗脱肛的常用偏方

1、参麦芩连归地汤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收肛散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功效:收涩固脱。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

3、提肛汤

组成:黄芪15克,升麻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炒淮山药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主治:小儿脱肛。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10克;炙粟壳5克,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温补中阳。本方为自拟方,临床运用30余年,有效率达96%。用法: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

4、益气升阳汤

组成: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树皮10克,陈皮10克,罂粟壳10克。功效:益气升阳。主治:脱肛。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

5、脱肛液

组成:明矾6克,盐酸普鲁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肠收涩。主治:直肠脱垂。用法:注射于直肠周围或直肠粘膜层与肌层之间。

悬枢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悬枢穴主治疾病

本穴可疏通督脉经气而治疗腰脊强痛,升阳举陷而治疗脱肛;其温肾健脾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的慢性腹胀,腹痛,泄泻。

三伏灸好还是三九灸好 三伏灸的贴敷方法

找准穴位,将材料对准特定的穴位进行贴敷。

一般不自行贴敷,非专业人士很容易找错穴位,或者在贴敷的时候出现偏差,这样是起不到三伏灸作用的,从方便和健康的角度来说,三伏天贴敷三伏灸最好是在正规的中医院或者中医馆,由专业医生贴敷。

脱肛的民间偏方

1、参麦芩连归地汤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收肛散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功效:收涩固脱。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

3、提肛汤

组成:黄芪15克,升麻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炒淮山药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主治:小儿脱肛。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10克;炙粟壳5克,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温补中阳。本方为自拟方,临床运用30余年,有效率达96%。用法: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

4、益气升阳汤

组成: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树皮10克,陈皮10克,罂粟壳10克。功效:益气升阳。主治:脱肛。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

5、脱肛液

组成:明矾6克,盐酸普鲁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肠收涩。主治:直肠脱垂。用法:注射于直肠周围或直肠粘膜层与肌层之间。

相关推荐

通过按摩穴位可有效缓解胃下垂

中医认为,引起胃下垂的原因主要和体质有关,身体虚弱,腹壁脂肪薄,肌张力减弱,脏器韧带松弛,易发生胃下垂,且女性多于男性。中医将胃下垂分为中气下型、脾胃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等。通过按摩、食疗,可以达到一定的缓解病情的作用。 1、预备式:坐在椅子上,腰微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右手掌心与左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按揉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将左手的中指指腹放在百会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有升阳功效。中医认为,脾主

针刺百会 百会针刺作用主治

百会位居巅顶,为诸阳之会,有清热开窍,健脑宁神,平肝熄风,回阳固脱,升阳作用,以升为主,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中风,心烦,惊悸,健忘,失眠,癫狂,脏躁,破伤风,急惊风,脱肛,阴挺,崩漏等症。

艾条的功效作用 益气升阳

艾灸艾灸具有不中益气,升阳作用,可用于治疗气虚下、脏器下垂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证。

小儿脾虚泄泻推拿手法有哪些

小儿脾虚泄泻推拿治则:健脾益气,升阳止泻。 推拿处方:补脾土,补胃经,板门推向横纹,揉足三里,推三关,平肝木,揉百会,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运土入水,补大肠,上推七节,揉龟尾。 方解:足三里乃强壮要穴,善补益脾胃,三关善补气血,温补脾肾,此二穴用以治本;肝主疏泄,平肝木以助运化,百会能升提阳气以升阳。再配以止泻常用手法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三种人不能吃黄芪 阴虚火旺体质人群

黄芪是一味补气的中药,具有补气固表、升阳作用,因此不建议阴虚火旺体质人群服用,像有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便秘尿黄等症状的人群,如果再服用黄芪则会煽动身体内热,从而导致上火症状加重。

艾灸的功效 回阳救逆

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 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扶阳固脱。

黄芪粉能补气血吗

补血效果不大。 黄芪的原材料黄芪在药材分类中是归于补气类,是最常用的补气药材,服用后有健脾补中、升阳、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然而黄芪粉所含的有效成分中补血效果不明显,因此如果想要黄芪粉有良好的补气血功效,建议搭配其它药材发挥更好的作用

中气下是什么意思 对身体会造成怎样的伤害

中气下就是指气虚升无力,会出现脏器下垂等症状,如胃下垂、脱肛、疝气、子宫脱垂等,建议补中益气,升阳,可以服用补中益气汤治疗。

百会艾灸怎么弄 艾灸百会主治疾病

1.百会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位,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之穴,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病症, 2.百会还是宁神清脑的腧穴,艾灸百会有助于增强记忆力。 3.中气下就会出现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和子宫下垂等,百会是诸阳之会,扶阳固脱,升阳功效明显,可以益气,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等疾患。

黑枸杞黄芪怎样泡酒 托疮生肌

黄芪含黄酮类成分,有利尿生肌、消炎抗菌的作用,为传统疮药,适用于溃疡久不愈合的化脓性感染,其还有健脾补中、升阳、益卫固表的功效,对于便血崩漏、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表虚自汗、血虚萎黄等有一定作用。黑枸杞含大量花青素,能增强免疫、抗衰防老和改善睡眠,因此,黄芪黑枸杞酒不仅能托疮生肌,还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和补肾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