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祛寒湿最快的中成药 豆蔻

祛寒湿最快的中成药 豆蔻

豆蔻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的功效,常用语湿浊中阻,脾胃气滞,胸腹胀痛,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吐,食积不消等症,豆蔻是与砂仁功效相似的和中化湿药,更善温胃止呕,化湿行气,二者也常配合使用。

肉豆蔻与豆蔻的区别大吗

肉豆蔻与豆蔻的区别有:

肉豆蔻为肉豆蔻属常绿乔木植物。小乔木;幼枝细长。该种为热带著名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其种仁入药,可治虚泻冷痢、脘腹冷痛、呕吐等;外用可作寄生虫驱除剂,治疗风湿痛等。此外,还可作调味品、工业用油原料等。肉豆蔲是一种重要的香料、药用植物。

肉豆蔻含挥发油2~9%,包括d-莰烯及α-蒎烯等。其脂肪中,肉豆蔻酸含量达70~80%,并含有毒物质肉豆蔻醚。具有温中,下气,消食,固肠。治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

豆蔻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产岭南。高丈许,外形像芭蕉,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秋季结实,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可入药,有香味。可用于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生于山沟阴湿处,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海南、云南、广西有栽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

豆蔻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用于湿阻中焦,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宝宝呕吐怎么办 偏方止吐

胡椒9克。将胡椒研为细末,填满肚脐,外用胶布固定,隔日更换1次。本方可辅助治疗脾胃寒湿性呕吐。

葱白、盐适量。葱白拌盐捣烂,蒸熟捏成饼,敷于肚脐上,固定。本方可温中散寒降逆,用于久呕不止。

把十滴水涌在肚脐里,外面用纱布及胶布封盖,12小时以后取下。十滴水是一味常见纳中成药,它的主要成分是樟脑、干美、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核油和酒精,既能祛寒,又能去火,一摘入脐,可止吐。

豆蔻的介绍

豆蔻《中国药典》收载的草药,草药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产岭南。高丈许,外形像芭蕉,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秋季结实,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可入药,有香味。可用于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生于山沟阴湿处,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海南、云南、广西有栽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

豆蔻有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几种。草豆蔻又名草蔻、草蔻仁、假麻树、偶子,辛辣芳香,性质温和;白豆蔻又称多骨(《本草拾遗》)、壳蔻(《本经逢原》)、白蔻(《本草经解》),皮色黄白,具有油性,辣而香气柔和;红豆蔻也叫红豆、红蔻(《本草述钩元》),良姜子(《广西中药志》),颜色深红,有辣味和浓烈的香气。另有肉豆蔻,又名迦拘勒(《本草拾遗》)、豆蔻(《续传信方》)、肉果(《本草纲目》),为肉豆蔻科常绿乔木植物果实,性状相近,常被归为豆蔻类,实有不同。

直至《中国药典》 ( 1985 年版) , 根据市场实际使用豆蔻品 种, 确 定 了 白 豆 蔻 A. kravanh 和 爪 哇 白 豆 蔻 A.compactum 为豆蔻的法定来源种。

白豆蔻的功效和作用

白豆蔻的功效和作用

《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本草图经》:"主胃冷。"

《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

杨士瀛:"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

王好古:"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收脱气。"

《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本草备要》:"除寒燥湿,化食宽膨。"

能行气化湿,常用于痰湿阻肺,脾胃气滞,湿阻中焦等证。

能温中止呕,常用于胃寒呕吐、胃脘冷痛等证。

能辟秽解毒,常用于寒疟,解酒毒。

白豆蔻的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本品100%壳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4-松油醇对Bacillcus thurin giensis体外有抑菌作用。

平喘作用。本品所含的α-萜品醇,平喘作用较强,对豚鼠气管平滑肌0.05ml/kg剂量时,作用强于艾叶油。4-松油醇亦有显着的平喘作用。

具芳香健胃、驱风作用。豆蔻油很不稳定,即使储藏很好,也常易丧失其特有之香味,一般可作成芳香酊或醑剂。种子应在临用前方可磨碎,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管蠕动,驱除肠内积气,并抑制肠内异常发酵。

白豆蔻煎剂对豚鼠离体肠管低浓度兴奋,高于1%及挥发油饱和水溶液均呈抑制作用。

其他作用:其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的作用。

白豆蔻的配伍应用

配砂仁,宣通上、中、下三焦之气机,以开胸顺气,行气止痛,芳香化浊,醒脾开胃,和中消食。

配陈皮,则理气健脾之功加强。可治脾胃虚弱,湿浊郁滞的胸腹满闷,泛呕纳呆,吐泻等。《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即以白豆蔻配陈皮,“治呕吐哕”。

配杏仁、薏苡仁,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行,脾气健旺,三焦通畅。如《温病条辨》三仁汤,即以白蔻仁配杏仁,薏苡仁,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之证。

配厚朴,相须而行,有理气除胀,开胃化湿之功效。可治脾胃气滞,寒湿胀满。

配藿香,温中行气,化湿之力更著,可用于气滞湿停或寒湿内停的呕吐,胃脘满闷,饮食不佳。

配丁香,温中祛寒,行气降逆。《乾坤生意》即用白蔻仁配丁香,治“产后呃逆”。

配木香,芳香行气,调理脾胃,兼长各异疏理气滞甚为有效。

配山柰,取其所长、行气止痛,温中散寒,理脾和胃,消胀除湿,皆有速效。

配黄连,清热除湿,理气止呕,健脾开胃,用治湿热阻于中焦的脘腹胀闷、纳差、胃痛、恶心呕吐,服之诸证皆消。

野艾草的功效和作用吃法 暖宫

野艾草可以温气血、祛寒湿,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目前以艾草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仍是广大女性暖宫调月经的主要使用的药物,而且南方很多地区,产妇在月子期间,会用艾叶水擦拭身子来暖身体,去除体内寒湿,增强自身抵抗力。

祛寒湿最快的中成药 花椒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

本品温中燥湿,散寒止痛,止呕止泻,常与生姜,大枣,白豆蔻等同用,治外寒内侵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胃寒腹痛,呕吐,不思饮食等症。注意,阴虚火旺者不宜多用。

草果的药用

药用价值

草果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食用量大于药用量。草果具有燥湿健脾,除痰截疟的功能。主治脘腹胀满,反胃呕吐,食积疟疾等症。好多中成药离不开它的配方,如透骨搜风丸、益肾丸、开郁舒肝丸、宽胸利膈丸、洁白丸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的需要,草果的用途和用量将越来越大越多。

药品简述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归经:入脾经、胃经。

功能:燥湿除寒,祛痰截疟,健脾开胃,利水消肿。

主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适用范围:虚热、咳嗽、水肿、小便不利、小儿热惊、头生疮肿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7.5克;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身虚畏寒者慎用。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忌服。

①《本草蒙筌》:大耗元阳,老弱虚羸,切宜戒之。

②《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温热,皆不当用。

③《本草备要》:忌铁。

宜:脘腹冷痛、食积不化,或饮食不香、呕吐反胃者宜食。

忌:气虚或血虚的体弱者切勿多食,以免耗伤正气;阴虚火旺者也不可服,防其温燥伤阴。

草果与草豆蔻应用与鉴别

草果与草豆蔻:性味皆辛,温,归脾胃经;功效燥湿温中。草豆蔻具有行气作用,草果行气作用几无;草果功能截疟,可用以寒湿偏盛之疟疾。而草豆蔻则无此作用。草果与砂仁:二药性味皆辛,温,归脾胃二经,同具化湿,行气,温中之功效。砂仁行气作用强,草果温燥作用强。故砂仁能行气和中而达止呕,安胎之效是为其独有特点。草果有截疟之特长,可用治寒湿偏盛之疟疾。

豆蔻的副作用有哪些

肉 豆 蔻

肉豆蔻,又名玉果、肉果等,首载于《药性论》。为肉豆蔻科常绿高大乔木肉豆蔻的成熟种子。其性味辛温,入脾、胃、大肠经,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功,尤以温涩见长。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气滞或脾(肾)阳虚所致的久泻、五更泻、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症。

草 豆 蔻

草豆蔻,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干燥成熟种子。和白豆蔻有同样性味与归经,具健脾燥湿、温中行气之功,尤以温燥见长。主要用于治疗寒湿阻滞脾胃或脾胃虚弱所致的胸脘满闷、呕逆、腹泻腹痛等症。

白 豆 蔻

白豆蔻,又名紫豆蔻、白蔻仁,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化湿温中、行气止呕之功,尤以温化见长。常用于治疗湿阻脾胃、气机失调或脾胃虚寒所致胸脘胀满、不思饮食、反胃呕吐、舌苔浊腻等症。

红 豆 蔻

红豆蔻,首载于《开宝本草》。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外表呈红棕色。其性味辛温,有温中散寒、醒脾燥湿、解酒消食之功,尤以温里见长。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泄泻以及饮酒过多所致的呕吐等症。

豆蔻的对症用法

对湿阻气滞,豆蔻可与苍术、半夏、陈皮等同用。用于气滞胸闷之症,豆蔻可配厚朴、枳壳等同用。用于湿温初起,如属热盛者可配黄芩、连翘、竹叶等同用;湿重者可合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用治胃寒呕恶,常合半夏、藿香、生姜等同用。治小儿胃寒吐乳,可配砂仁、甘草共研细末,常渗口中。 宜:脾胃气滞,食欲欠香,不思纳谷,胸闷腹胀,嗳气反胃,舌苔厚腻者宜食。

《本草纲目》言: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主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瘴,饮啖酸咸,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故阴虚内热,或胃火偏盛,口干口渴,大便燥结者忌食;干燥综合症及糖尿病人忌食,使用豆蔻亦不可过量。

古代传统中药中“豆蔻”种类

我们经常可以听见人们用“豆蔻年华”来形容少女,古代有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二月初豆蔻花正含苞待放,因而诗人借用“豆蔻稍头二月初”来比喻“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少女,言其年少而体态柔美。在古老的中药里也有“豆蔻”,现分别介绍如下。

白豆蔻:又名圆豆蔻、白蔻仁,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化湿温中、行气止呕之功,尤以“温化”见长。常用于治疗湿阻脾胃、湿阻气滞或脾胃虚寒之胸脘胀满、不思饮食、反胃呕吐、舌苔浊腻等症。

草豆蔻: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和白豆蔻有同样性味与归经,具健脾燥湿、温中行气之功,尤以“温燥”见长,主要用于治疗寒湿阻滞脾胃或脾胃虚弱所致的胸脘满闷、呕逆、腹泻腹痛等症。

红豆蔻:首载于《开宝本草》。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外表呈红棕色。其性味辛热,有温中散寒,醒脾解酒之功,尤以“温里”见长。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以及饮酒过多所致的呕吐等症。

肉豆蔻:又名玉果、肉果等,为肉豆蔻科常绿高大乔木肉豆蔻的成熟种仁,首载于《药性论》。其性味辛温,入脾胃、大肠经,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功,尤以“温涩”见长。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气滞或脾(肾)阳虚所致的久泻、五更泻、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症。

药理研究表明,豆蔻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消除胃肠积气,芳香健胃,并能止呕,为临床常用的帮助消化、促进胃肠动力药。

《本草纲目》言“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泻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嶂,饮啖酸成,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故使用时应注意。

寒湿性体质怎么调理

寒湿者:可选用草豆蔻10克、扁豆30克、玉米100克、茯苓50克、高良姜15克等煲猪瘦肉或猪骨,以起到温阳化湿的功效。

湿热者:可选用高良姜、扁豆加溪黄草30克、土茯苓30克以利湿清热,或直接煮溪黄草水来饮用,都有很好的祛湿、清热功效。

“寒湿”的人身体多有阳虚症状,比如平时比较怕冷,喝热水会感到更舒服,舌质比较淡或淡胖,苔多薄白或稍腻,口淡,甚至有口甜感觉。

寒湿者:可选用草豆蔻10克、扁豆30克、玉米100克、茯苓50克、高良姜15克等煲猪瘦肉或猪骨,以起到温阳化湿的功效。

如果内湿不明显,或自己无法判断,可选用药性平和的材料来煲汤,最常用淮山、土茯苓、扁豆、玉米。这些材料由于有健脾渗湿的效果,有湿的人可以祛湿治病,没有湿的人可以健脾,并不易受湿邪侵袭,能起到防和治的效果,可谓一举两。

咸菜鲤鱼汤。此为传统的广东潮菜,味道鲜美。选新鲜鲤鱼l条,500克左右,去净内脏,不用去鳞,此汤务求清淡,因此不必将鲤鱼油煎。选用成菜甫,切片后浸淡,然后与鲤鱼里煮至同味即成。

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豆蔻分草豆蔻、白豆蔻、赤豆蔻几种。草豆蔻又名草果,辛辣芳香,性质温和;白豆蔻又称白蔻、蔻仁,具有油性,辣而香气柔和;赤豆蔻也叫玉果、肉豆蔻,颜色深红,有辣味和浓烈的香气。

豆蔻的营养成分主要富含挥发油(豆蔻素、樟脑、龙脑等),香气浓郁。

功效作用方面,豆蔻所含的豆蔻素、樟脑、龙脑等挥发油,能祛除鱼肉的腥膻异味,令人开胃口、增食欲并促进消化。豆蔻的提取物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功能,破坏癌细胞外围防护因子,使癌组织容易被损害。中医认为它能祛寒除湿、暖胃健脾、止痛祛痰、下气解毒。白豆蔻能芳香化浊、消胀行气、化湿健胃、止呕醒脾;赤豆蔻则能助消化、解酒醉、湿中下气、消食固肠。

豆蔻还有以下几种食疗的功效与作用:

1.治寒性霍乱:肉豆蔻6克,将肉豆蔻研为细末,以温水送服,每日2次。

2.治郁热胃痛:草豆蔻、栀子各30克,姜汁适量。将草豆蔻和栀子共研细末,以姜汁糊成丸。每次服5克,每日2次,米汤送服。

3.治久泻虚痢:肉豆蔻、吴茱萸各30克,小米60克,蜂蜜适量。前三料炒焦,研细,加蜂蜜炼成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温水送服。

在食用豆蔻的方面,根据豆蔻的类别不同也有一些不同的饮食禁忌。草豆蔻用时须研碎成末状,待主料加热后放入;白豆蔻可粉碎但不可炒用,否则将失去或减弱其特有的芳香美味;赤豆蔻可直接放入炖的锅中。

豆蔻与草豆蔻的区别

豆蔻与草豆蔻的区别

豆蔻即白豆蔻,为姜科植物圆豆蔻的干燥果实。白豆蔻外形呈圆球形,具有不显著的钝三棱,表面乳白色或淡黄色,果皮为木质且脆,易纵向裂开,内壁色淡而微有光泽,种子有二三十粒。白豆蔻气味苦香、味辛凉微苦,烹调中可去异味,增辛香,常用于卤水以及火锅等。

草豆蔻,又称漏蔻、草蔻、草蔻仁、飞雷子,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种子团,也是一种香辛调味料。草豆蔻外形为长圆形或扁圆形的种子团,顶端尖,基部略呈三角形,表面呈灰棕色,质坚硬,如将其破开,断面色白,如蜡质。草豆蔻具有去除膻味、怪味,增加菜肴特殊香味的作用,在烹饪中可与豆蔻同用或代用。另外,值得说明的是,也有人认为草豆蔻就是草果,这是不正确的。草果果大,色黑油亮,外壳较硬,内有细籽,又名草果仁、草果子,它是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

了解到豆蔻与草豆蔻的区别,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就要选择对,才能发挥出它们的价值。

草豆蔻是什么

草豆蔻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成熟的种子团。草豆蔻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地、疏林、沟谷、河边及林缘湿地。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夏、秋季果熟时采收,晒至8至9成干,剥除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草豆蔻成熟种子团呈类球形或椭圆形,具3钝棱及3浅沟,直径1.5至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中间有黄白色隔膜分成3室,每室种子22至90粒,不易散开,种子呈卵圆状多面体,背面稍隆起,较厚一端有圆窝状种脐,腹面有一纵沟。质硬,断面乳白色。气芳香,味辛、辣。以个大、饱满、质实、气味浓者为佳。

草豆蔻的种子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桉叶素(Cineole)和金合欢醇(Farnesol)。此外尚有山姜素(Aipinetin)和小豆蔻素(Cardamonin)。有祛寒燥湿、健脾消食的作用。

草豆蔻是一种药材,它有着健脾消食等作用,对于嗳气反胃,不思饮食或脾胃气滞的人群食用。

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燥湿;行气健脾。主寒湿阴滞脾胃之脘腹冷痛;痞满作胀,呕吐;泄泻;食谷不化;痰馀;脚气;阐疟;口臭。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健脾燥湿

用于脾胃虚弱或寒湿郁滞引起的食欲不振,常配木瓜。

温中止呕

用于寒湿郁滞中焦引起的胃痛呕吐,常配高良姜。

草豆蔻作为一种药材,它只是适用于不思饮食、食欲欠香等人群食用,而像阴虚内热、口干、大便燥结等人群禁食。

祛寒湿最快的中成药 中药泡脚祛寒湿配方推荐

当归干艾汤

配方:当归,伸筋草,透骨草,干姜,艾叶各50克。

具体做法:将以上药材一并研成粗粉末,然后用干净纱布袋封装好,置于锅内,加水煮沸,沸腾20分钟后,将药液倒入足浴盆,药液量以能覆盖双脚为宜,温度适宜时浸泡双脚,足浴盆持续加温,保证适宜的温度,每天浸泡30分钟。

在这个配方中,当归可以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伸筋草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的功效,透骨草祛风胜湿,舒筋活络,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燥湿消痰。艾叶散寒止痛,温经止血,诸药合用泡脚,利于活血散寒,祛风除湿。

胃粘膜脱垂偏方

方一 芪蔻平胃散

药物组成 黄芪20g 肉豆蔻10g(后下) 苍术10g 川朴6g 化橘红10g 桂枝6g 吴萸6g 茯苓12g 甘草6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适应病证 胃粘膜脱垂。症见胃脘隐痛,食后胀闷,心下痞满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纳呆便溏、舌淡体胖、 苔白腻、脉弦滑。

资料来源 周维骥.福建中医药,1994,25(2):7

评 按 本方适宜脾胃气虚、寒湿内生者。治宜健中散寒化饮。方中黄芪补气益脾治其本;肉豆蔻温中行气;苍术燥湿健脾,厚朴行气除痞治其标,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共治55例,痊愈50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3%。如兼有血瘀时,加蒲黄、五灵脂各6g,香附10g,田三七粉(冲服)2g。

方二 二黄茵胆汤

药物组成 川连10g 大黄6g 茵陈12g 胆草6g 竹茹10g 肉豆蔻6g(后人) 石斛10g 建曲12g 甘草3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适应病证 胃粘膜脱垂。症见胃脘灼痛,纳后胀痛甚,热食尤剧,疼痛拒按,恶心呕吐,口干口渴,大便干或不爽,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而滑。

评 按 本方适宜湿热合邪、阻滞经络者,治宜清热祛湿,和胃降逆。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尤善清中上二焦之湿热;大黄清泻湿热攻其积,兼以活血化瘀;石斛滋阴清热;竹茹清肺胃之热;建曲消食和胃,全方合用,清热不伤正、祛湿不伤阴。共治33例,痊愈25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7%。如兼血瘀者加赤芍10g、丹皮10g、三七粉2g。

方三 半夏连姜汤

药物组成 党参12g 半夏12g 川连6g 黄芩10g 干姜3g 木香10g 肉豆蔻10g 化橘红6g 吴萸6g 甘草3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适应病证 胃粘膜脱垂。症见胃脘痞满疼痛,食后加剧,伴吞酸嘈杂,嗳气频作,口干口渴不欲饮,畏寒喜暖,纳差乏力,大便时干时溏或不爽,苔黄或黄白相间,脉弦细数。

资料来源 同方一。

评 按 本方适宜中焦虚损、寒热内停者。治宜辛开苦降、和调寒热。方中党参益气健中;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黄连、黄芩清热祛湿;吴萸、干姜温中散寒;木香、化橘红行气导滞消痞除满;肉豆蔻行气化浊宽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有补气健中、行气消痞、祛邪止痛之功,实乃半夏泻心汤,左金丸化裁也。共治疗19例,痊愈15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9%。如兼有出血加白及粉3g(冲服);气血亏虚者加黄芪20g、当归10g;胃阴不足者加淮山药15g、玉竹108、石斛10g。当急性期过后,疼痛已解,胀继以闷亦消时,酌情改服四臣汤。继以四君子汤、参七袋泡茶善其后。

相关推荐

花椒药用价值 着凉拉肚子花椒肉豆蔻

花椒是医治寒湿、风寒、阳虚型拉肚子的好东西,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花椒,纯阳之物,散寒除湿,补右肾命门,止泄泻。”用花椒医治寒湿拉肚子是古已有之。 取花椒 6 克,肉豆蔻 3 克,水煎取汁,迟早分次服用。天天 1 剂,连服 1~5 剂。 肉豆蔻是多见的香料、药材,又叫肉果、玉果,具有温中涩肠、行气消食的成效,常用来治虚泻冷痢、脘腹冷痛、吐逆等。这个方剂能温中、燥湿、止泻,也适宜医治小孩夏天寒湿、风寒拉肚子。

皮肤过敏能吃豆蔻

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产岭南。高丈许,外形像芭蕉,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秋季结实,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可入药,有香味。可用于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生于山沟阴湿处,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海南、云南、广西有栽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 治寒性霍乱:肉豆蔻6克,将肉豆蔻研为细末,以温水送服,每日2次。 治郁热胃痛:草豆蔻、栀子各30克,姜汁适量。将草豆蔻和栀子共研细末,以姜汁糊成丸。每次服5克,每日2次,米汤送服。 治久泻虚

寒湿中草药

寒湿中草药 独活、木瓜、威灵仙、川乌、草乌、乌梢蛇、昆明山海棠、海风藤 兼有功效: 解表(独活) 化湿和胃(木瓜) 消食(木瓜) 舒筋活络(木瓜) 瘀通络(昆明山海棠) 生津止渴(木瓜) 止痛(独活) 通络止痛(威灵仙、海风藤) 温经止痛(川乌、草乌) 麻醉止痛(川乌、草乌) 续筋接骨(昆明山海棠) 止血(昆明山海棠) 止痉(乌梢蛇) 解毒杀虫(昆明山海棠) 攻毒(乌梢蛇) 消骨鲠(威灵仙) 消痰逐饮(威灵仙) 风湿热中草药 秦艽、防己、蕲蛇、雷公藤、络石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海桐皮 兼有功效

皮肤过敏能吃豆蔻

那么皮肤过敏的病人能不能吃豆蔻呢,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豆蔻以及豆蔻有什么样的营养成分和养生的功效,常吃豆蔻能带给我们怎样的保健效用。 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产岭南。高丈许,外形像芭蕉,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秋季结实,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可入药,有香味。可用于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生于山沟阴湿处,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海南、云南、广西有栽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 治寒性霍乱:肉豆蔻6克,将肉豆蔻研为细末,以温水送服,

豆蔻的简介

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产岭南。高丈许,外形像芭蕉,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秋季结实,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可入药,有香味。可用于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生于山沟阴湿处,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海南、云南、广西有栽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 豆蔻有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几种。草豆蔻又名草蔻、草蔻仁、假麻树、偶子,辛辣芳香,性质温和;白豆蔻又称多骨(《本草拾遗》)、壳蔻(《本经逢原》)、白蔻(《本草经解》),皮色黄白,具有油性,辣而香气

香砂养胃丸治疗胃炎服用注意事项

香砂养胃丸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气滞湿阻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面色萎黄、嗳气呕吐、大便溏泄等症状。 根据香砂养胃丸方药组成,具有湿作用,添加枳实、厚朴、香附、豆蔻、藿香等中药,加强了行气、温中、化湿的作用药性更温热一些,偏于醒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消化不良、胃部不适或隐痛、吐酸水,不思饮食等症状。 服用香砂养胃丸最好用温开水,服用期间不要吃生冷食物,因为生冷的东西能加重寒湿,不利于药效发挥。同时,因该药芳香温燥,如果出现胃部灼热、隐隐作痛、口干舌燥等热证表现,不宜服用本药。 另外,因脾胃虚寒引起恶

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豆蔻是一个制作佳肴和治疗疾病很好之选,豆蔻在制作美味佳肴上,也是有着很多不错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它红烧豆蔻是很多人最爱,但是对选择它的时候,也是需要对它进行一些了解,使得能够对人体不会伤害产生,而且也利于人体疾病治疗,那豆蔻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 对豆蔻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很多方面,它对改善脾胃问题上,有着很大帮助,所以对脾胃不好的人,都是可以多选择它,而且在制作上,也是可以根据自己喜爱进行。 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

春季湿雨天气 老人湿护关节的三大必杀技

湿雨天气,很多老人、病人都会出现腰酸腿痛、胳膊酸痛。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唐梁说,湿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按照中医理论,“热则腠理疏松;湿邪趁机袭表,导致经络不畅,出现关节、肌肉酸痛、酸胀、困沉等表现。”特别是有风湿宿疾的人,身体原本就有旧伤、慢性病和肌肉劳损,比如膝盖、肩膀、腰背等部位,经络本来就欠通畅,循环较差,邪气更容易留滞,从而引发疼痛、酸胀等症状。 那么针对湿气重的天气,如果湿护好关节呢?在生活上,湿可有三大必杀技哦。 煲汤湿:使用茯苓、莲子、芡实、薏米、扁豆、赤小豆、白术

豆蔻是什么

豆蔻是什么,很多朋友并不了解。其实白豆蔻是一种草本植物之一,不仅有辣辣的香味,食用之后还有强烈的清凉感,因而白豆蔻还被人们封为“香料之后”,可见白豆蔻不仅给人带来各种的愉悦感,而且还有极好的功效和作用。那么到底白豆蔻的功效和作用包括了哪些呢? 其实白豆蔻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多的,不仅有行气,止呕,甚至是暖胃,消食等功效和作用之外,还能够治疗孕吐的症状等。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白豆蔻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 白豆蔻是什么 白豆蔻茶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主治寒湿呕恶。改善消化不良所致的腹胀

豆蔻的食疗价值有哪些

1、肉豆蔻治疗水湿胀如鼓不食者 病可下:肉豆蔻、槟榔、轻粉各一分黑牵牛一两半(取头末).上为末 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 煎连翘汤下食后 日三服.(《宣明论方》肉豆蔻丸) 2、肉豆蔻治肾泄,上盛下虚,诸逆上冲,元阳上浮而头痛。《本草求原》 3、肉豆蔻,除寒燥湿,解结行气,专理脾胃,颇与草果相近,则辛温之功效本同,惟涩味较甚,并能固及大肠之滑脱,四神丸中有之。温脾即以温肾,是为中下两焦之药,与草果之专主中焦者微别。大明谓温中下气,开胃,解酒毒。甄权谓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李珣谓主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