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体温多少正常
败血症体温多少正常
败血症体温在37~38.5都属于正常体温。
败血症是一种病毒、菌类等感染引起的疾病,在出现病症的阶段就是机体免疫应答的时间,体温升高是第一症状,因此,败血症患者的体温一般都相对较高,只要不超过38.5就属于正常体温,不会因为高温对身体造成危害。
人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简介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
致病菌的变迁及常见的败血症致病菌: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由于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传入途径以及年龄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败血症的细菌也不同。
抗菌药物应用原则①及时应用 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是治疗败血症的关键,结合临床表现及前期治疗反应予以调整。②对病情危重者 宜选取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三联或四联应用的必要性不大)。③致病菌 应是杀灭,而不是一时抑制,故抗菌药物的使用应足量,开始时剂量应偏大,分次静脉点滴投予,疗效宜长,一般3周以上,或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再继续用药数天。有迁徙性病灶者,除局部治疗外,全身用药也应酌情延长。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人葡萄球菌败血症这种疾病对人体的影响应该是非常巨大的,在过去的岁月里面,人葡萄球菌败血症几乎是不能被战胜的疾病,而现在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医疗技术水平极大提高,许多疾病被人们攻克了,但是这样也不能放松警惕。
败血症体温多少正常 败血症发烧的注意事项
1.败血症在出现体温升高时需尽快的进行针对性治疗,可最大相对减低风险,减少对机体的损伤,需及时就医。
2.败血症的患者在体温低于38.5时不建议降温,以免影响体内的免疫蛋白活性,对疾病的治疗有一定抑制作用。
3.败血症患者需时刻做体温监测,避免出现体温过高损伤大脑。
识别新生儿败血症7大症状
1.吃奶减少吸吮无力
新生儿吃奶明显减少,似乎不知饥饿,吮乳时间短且无力,吃奶时易呛奶。
2.哭声低微如“猫叫”
败血症的宝宝常不哭闹,或只哭几声就不哭了,而且哭声低微。
3.体温不升,手足发凉
新生儿患败血症时,不是体温高,而是体温低,测体温时在35.5℃以下,宝宝手足发冷。
4.全身软弱四肢少动
新生儿屈肌张力高,四肢屈曲,或不停地活动,小手会紧紧抓住你的手指;而败血症的宝宝四肢及全身软弱,你拉他的上肢,也无明显的屈曲反应,你松手,他的上肢会自然坠落下来,手也不会抓紧你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动。
5.反应低下、昏昏欲睡
正常新生儿在受到刺激时可做出适当反应,如惊醒、注视、微笑等;而败血症的宝宝则表现为反应能力低下,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
6.黄疸不退或退而复现
正常生理性黄疸应该逐步消退,新生儿败血症时生理性黄疸持续不消退,反而加剧,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
7.体重不增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有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的时间在生后3~4天最明显,下降的幅度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以后逐渐恢复,在生后7~10天恢复到出生体重,以后宝宝每天体重增加约50克,满月时体重增长在750克以上。而败血症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超过正常范围,在体重增长期体重不增加。
哪些食物吃了中毒 菜豆
菜豆又称扁豆或芸豆,是夏秋季普遍食用的蔬菜,可因烹饪时未熟透,如水焯后做凉拌,面码,炒食,都易导致食用后发生中毒现象。
菜豆中的含毒承恩可能与皂甙有关,皂甙对胃肠粘膜呈现刺激作用,引致唾液,胃液过多分泌,同时流动性增强,造成恶心,呕吐,腹泻。发病潜伏期一般多为2-4小时,短为1小时,长者可达15小时。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症,体温正常,大多数病人在24小时内恢复。
败血症的体温曲线 败血症体温过高怎么办
败血症患者体温过高,表明体温超过了38.5度,这种高温已经可对人体的大脑和其他器官造成损害,需第一时间的进行降温处理,物理降温效果比较明显。但治标不治本,病毒或病菌的针对性治疗是降温的根本。
新生儿体温正常情况
新生儿体温多少算正常?新生儿体温正常值跟测量部位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不同部位体温会有一些小小的差距,常见的测量体温部位包括口腔、腋窝及肛门。
新生儿体温在口腔处的正常值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当测量结果超过正常范围的0.5℃,就可以判定宝宝有轻微发热的新鲜,不超过38℃称为低热,超过39℃者为高热。
在给宝宝量体温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同时候宝宝的体温也不一样,时而偏高时而偏低,这也使得我们的心也一上一下的悬着,生怕宝宝有个万一,丝毫不敢放松。
这时候麻麻们也不要太过担忧,这是正常的,当宝宝在安静的时候体温是比较低的,如夜间睡觉的时候;而当宝宝活动时,体温是偏高的,如下午白天走动时。
不过一定要注意的时,我们所说的正常,是宝宝体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麻麻们可以通过查看宝宝体温的记录曲线来看宝宝体温波动情况是否正常。
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并发症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早产儿尤其如此。表现为进奶量减少或拒乳,溢乳、嗜睡或烦躁不安、哭声低、发热或体温不升,也可表现为体温正常、反应低下、面色苍白或灰暗、神萎、体重不增等非特异性症状。
新生儿时期该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随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的深入,败血症的定义也在不断的扩大,包括内源性感染因子(如肠道菌丛)启动以后所引起的全身炎症与感染,新生儿败血症一般主要是指血液中有细菌存在并持续繁殖,通过血培养可获得阳性细菌结果的一种病理过程,在具有细菌-免疫学诊断方面的证据,而并未获得阳性血培养结果时也可做出诊断,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
败血症的抗菌治疗
败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发生迁徙病灶;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合并感染性休克。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时称为脓毒败血症。
(一)抗菌治疗 应尽早使用抗生素。当病原菌不明时,可根据细菌人侵途径、患儿年龄、临床表现等选择药物,通常应用广谱抗生素,或针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联合用药,而后可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宜用苯唑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药物,常联合2种以上静脉给药,体温正常后继续应用10天;②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感染可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与氨基糖糖甙类联合应用,绿脓杆菌感染者选用头孢噻甲羧肟与氨基糖甙类或羧苄青霉素联用;③厌氧菌感染首选甲硝唑与氯霉素合用。
如有化脓病灶,则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还应进行外科切开引流或穿刺排脓等处理。
(二)其他治疗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保障营养。可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或少量多次输人血浆、全血或白蛋白。感染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在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程(3~5天)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
1、吃奶减少吸吮无力:新生宝宝吃奶量明显减少,吮乳时间短而且无力,吃奶时容易呛奶,好像不懂得饥饿。
2、哭声低微如“猫叫”:败血症的宝宝常不哭闹,或只哭几声就不哭了,而且哭声低微。
3、体温不升,手足发凉:新生儿患败血症时,体温很低,测体温时在35.5℃以下,宝宝手足会发冷。
4、全身软弱四肢少动:败血症的宝宝四肢及全身软弱,拉伸上肢,也没有明显的屈曲反应,一松开宝宝的手,他的上肢会自然坠落下来,也不会抓紧妈妈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动。
5、反应低下、昏昏欲睡:败血症的宝宝在受到刺激时,反应能力低下,不会做出适当反应,例如惊醒、注视、微笑等,会表现得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
6、黄疸不退或退而复现:正常生理性黄疸应该逐步消退,新生儿败血症时生理性黄疸持续不消退,反而加剧,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
7、体重不增:败血症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会超过正常范围,在体重增长期体重也不增加。
8、休克:面色苍灰,皮肤花纹,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
体温正常值及测量方法
体温正常值及测量方法
1.口测法:
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来读数,正常值为36.3~37.2℃.
2.腋测法:
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3.肛测法:
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病人仰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1/2为止,放置3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 体温的异常 37.4~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
新生儿败血症可分为几种类型
新生儿败血症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多在出生后 7天内起病,感染多发生于出生前或出生时,病原菌以大肠埃希 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系统受累、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晚发型在出生7天后起病,感染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病原体 以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常见,常有脐炎、肺炎等局部感 染病灶,病死率较早发型相对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临床表 现常不典型,早产儿尤其如此,表现为进奶量减少或拒乳、溢 乳、嗜睡或烦躁不安、哭声低、发热或体温不升;也可表现为 体温正常、反应低下、面色苍白或灰暗、精神萎靡、体重不增 等非特异性症状。
新生儿体温正常值
新生儿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的时候最正常。这个温度,耗氧量最低,又能保证宝宝正常代谢。当宝宝的体温达到或高于37.7度时,妈妈就要注意宝宝是不是发烧了。低于35℃,就是低温过低了,应注意保暖。
宝宝脐部护理不当易得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高、危害大,部分患儿将发展成化脓性脑膜炎,引起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患儿抽搐、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落后等。
而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常有少吃、少哭、少动、面色不好、精神反应差等表现,如为体壮儿常见发热,可早产儿、体弱儿又大多体温正常。有的宝宝还会有黄疸迅速加重、呼吸急促、心率加速,甚至惊厥等表现。
虽然,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缺乏特异性,但临床诊断该病并不困难,治疗效果绝大多数也是良好的,关键是尽量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且抗生素的剂量疗程要足够。为了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避免产生休克、脑膜炎等不良后果,
建议新生儿父母有以下几点需注意:
1、保护和护理好宝宝的脐部,预防感染的发生。每日用碘伏清洁脐部,保持干燥直至脐部残端脱落。
2、摒弃挑马牙、刮猪毛风、挤乳头等不良民俗。
3、若宝宝有皮肤软组织感染,请及时就诊!该病进展迅速,极易引起全身感染。
4、平素健康的宝宝如果出现不吃、不哭、不动、面色不好(可能伴发热或体温不升)时了,请及时就诊。
5、母亲妊娠后期如有感染,或是出生时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需警惕;接生物品需严格消毒。
6、在亲属探望摸宝宝前,要求其洗手,少亲吻;大人感冒需与宝宝相对隔离。
7、勤洗澡、勤换衣、常消毒奶具、讲究个人卫生,做到有问题早发现。
孩子发烧的原因
创面感染:常表现局部潮湿、积脓或有臭味等,早期创缘峰窝组织炎明显,严重的表现为创面脓毒症。
败血症:体温骤升或持续高烧常常是败血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应予注意。除高热外,一般多有败血症的其它症状。
创面包扎过多过厚:致散热不良,特别是夏天。一般改为暴露疗法后,体温可迅速下降。
换药热:常因换药面积太大,致使毒素吸收较多所致。这种高烧多为一次性,与换药有明显的因素关系。
环境温度过高:多见于夏天或冬季保暖温度过高时。常见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但有时也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
合并肺部感染者:常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急、肺部有湿罗音等。x线透视多可证实。
合并颅脑损伤:是指影响到体温调节中枢引起的中枢性高热。
输液输血反应:多为一过性,持续4~6小时。若是严重血液污染所致,则可能有持续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