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敷治疗痛经方法
中医热敷治疗痛经方法
寒凝血瘀证
主要表现为月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痛感遇热(热敷)后有所缓解,月经颜色暗,或夹有血块,身体怕冷,双手或脚时常感觉到冷。
敷药方案:用吴茱萸药包热敷于下腹部。先将吴茱萸(150~300克)研成细末,以瓶封装备用。痛经发作时,取药末约30克,与适量凡士林一同放入微波炉或其他可加热器皿内加热,待凡士林熔化后,将吴茱萸粉末与凡士林充分搅拌混匀成膏状。然后取两块适当大小的卫生纱布,将混匀的吴茱萸凡士林药膏夹于两块纱布中,做成夹心面包状,外以塑料袋或保鲜膜包装。待吴茱萸药包温度适宜后,敷于小腹部,以疼痛最明显处效果尤佳。热敷时间以疼痛有所缓解为适度。另外,也可以用干姜粉或艾叶粉制成药包外敷,制作及热敷方法同上。
气滞血瘀证
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还可伴有抑郁或易怒等情绪症状。
敷药方案:云南白药膏贴脐治疗。取适量的云南白药粉剂,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在肚脐处,再用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敷料,敷料上加放热水袋,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一换,连续3~5天。此法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缓解女性痛经的简单泡脚偏方
1、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
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青皮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再煎煮半个小时,之后把煮好的药放凉,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药水量以浸泡过脚踝为宜,如果药水不够可多加一点温清水。
2、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3、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在中医中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中医药材要以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可适量添加引经药甜水。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
痛经可以泡泡脚
泡脚治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
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泡脚治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在中医中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中医药材要以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可适量添加引经药甜水。
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
泡脚治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
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青皮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再煎煮半个小时,之后把煮好的药放凉,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药水量以浸泡过脚踝为宜,如果药水不够可多加一点温清水。
痛经中医治疗
(1) 气滞血淤: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坐卧不宁,月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平时烦躁易怒,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黯或舌边有淤斑淤点,脉弦或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淤止痛。方药:枳壳、元胡、乌药、制香附、当归、川芎、红花、丹皮、炒五灵脂各,O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炙甘草6克。
中成药:调经姐妹丸。
2)寒凝血淤: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或绞痛,得热痛减,拒按,经量少,色紫黯,有血块,块下痛减,畏寒肢冷,舌质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白滑,脉沉弦或沉紧。治法: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方药:炒小茴香、干姜、肉桂、川芎、生蒲黄(包)、五灵脂、元胡、制没药各10克,当归、赤芍各15克。
治疗痛经的小方法 外敷治痛经
中医认为川乌、草乌具有缓解痛经的作用。取适量的川乌、草乌研磨至碗中,加入葱汁、蜂蜜搅匀。将搅匀的浆液敷于腹痛处,隔2~3个小时取下,经常敷会有缓解痛经的作用。
中医热敷缓解眼疲劳
中医认为"温则通,通则不痛"。当身体出现小疼痛时,可以采用热敷,热敷是一项很好的保健疗法,热敷的功效也有很多。热敷我们一般选择毛巾热敷(热水袋,暖宝宝都可以),选择洁净的毛巾, 浸泡在40-45摄氏度的热水中,拧干后敷于患病部位。
中医热敷的常见十大功效
1、改善头晕
将热毛巾放在后脑勺,每次数分钟,这样可刺激后脑勺的穴位,可改善部分患者的头晕症状,还可提高反应力和思维能力。
2、治落枕
轻微落枕可用热毛巾敷患处,并配以颈部活动。头部慢慢向前弯,轻轻向前后左右侧转动。
3、缓解眼疲劳
用毛巾热敷可促进眼周的血液循环,减轻眼睛疲劳,能部分缓解干眼症的症状,还有明目健脑的功效。
4、预防耳聋
用毛巾敷在耳上或轻轻擦揉,可改善耳部血液循环,预防因缺血引起的功能性耳聋。
5、防治颈椎病
早期颈椎病症状,如脖子发硬、酸痛或受凉后出现轻微疼痛,可用毛巾热敷改善症状,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预防颈椎病。
6、缓解慢性腰椎疼痛
腰椎疼痛用毛巾热敷,可缓解局部症状,如病情严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7、缓解臀部疼痛
臀部肌肉僵硬伴有轻微钝痛、酸胀痛,平躺用毛巾热敷疼痛部位,可缓解症状。
8、治疗痛经或寒性腹痛
女性痛经或因受凉导致的腹痛,可用毛巾热敷,能起到化淤、理气止痛的功效。
9、跌打损伤
运动损伤应激期不能进行热敷,可在损伤发生2-3天后,如不出血也无肿胀,就可用热毛巾热敷缓解症状。
10、去打针造成的硬结
轻轻敷在打针后起硬结的部位,每次30分钟,边热敷边揉,以促进硬结部位血液循环,加速药液的吸收。
热敷的两种方法
方式上,主要分为两类,即干热法和湿热法。
1、干热法
常用热水袋。用热水袋装入1/2-2/3的热水,将其中的空气排出,拧紧塞子,用布或毛巾包好,放在需要热敷的部位。干热法的穿透力不如湿热法。
2、湿热法
将小毛巾放在热水中(或中药煎出液)浸湿后拧干,放在患部,然后盖上干毛巾或棉垫。也可以用热湿毛巾上放热水袋的方法。湿热敷每次可持续20-30分钟。
具体方法:
(1)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方剂。
(2)将中草药置于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加热煮沸数分钟。
(3)医者趁热将毛巾在药液中浸透后拧干。根据治疗部位的需要,折成方形或长条形,外敷于患部。待毛巾不太热时,即用另一块毛巾换上(也可放在上一块毛巾的夹层中)。一般换2-4次即可。
(4)患者也可自我治疗。将药袋从锅中取出,滤水片刻,然后将药袋放在治疗的部位上。
湿热敷注意事项:
(1)热敷的部位主要是项背、四肢和腰部。
(2)毛巾必须折叠平整,这样不易烫伤皮肤,并可使热量均匀传递。
(3)热敷时可隔着毛巾使用拍法,但切勿在热敷时或刚热敷后使用其他手法,否则容易破皮。
(4)热敷的温度应以病人能忍受为度,要避免发生烫伤。对皮肤感觉迟钝的病人尤需注意。
热敷注意事项
第一,温度不能太高,只需略高于体温即可,以40—43摄氏度为宜。
第二,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结束后千万别急于起身,应该慢慢起来后坐一会儿再活动,否则容易出现脑部供血不足甚至昏迷等严重问题。
而对于疼痛类疾病,有针对性的热水擦洗效果也很不错。具体的方法是,将多条毛巾浸泡于温度在40—43摄氏度的大水桶中,不断地换毛巾敷在患处(如颈椎、腰椎等),或像洗脸一样擦洗,感觉到毛巾温度不那么热了就更换一条,每天一到两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注意如果患处出现皮肤破损不能进行热敷,这可能会导致感染的发生。扭伤急性期仍有出血、肿胀时更不宜热敷,否则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出血更多更快,应等到已止血、消肿至少48小时后再进行热敷。
泡脚有好处能帮女性缓解痛经症状
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在中医中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中医药材要以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可适量添加引经药甜水。
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
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
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青皮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再煎煮半个小时,之后把煮好的药放凉,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药水量以浸泡过脚踝为宜,如果药水不够可多加一点温清水。
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
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中药治疗痛经的优势
对于痛经治疗,西药治疗的特点是快速止痛,而中药治疗痛经的优势则在于标本兼治,副作用更小。总的来说,中医治疗痛经的优势主要在两个方面有所体现。
1、中医治疗痛经从肌体全面调理调节入手,由内而外,促进血液循环,令气血通畅,使精血滋养全身。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对功能亢进者多养阴治疗,而对于功能减退者往往表现有气血两虚、肾虚等,给予补血益气,补肾等治疗,使情况得以改善。不同体质的人服用的中药也有所不同,中药治疗相对更有针对性。
2、中药治疗痛经几乎无副作用,无并发症,是痛经患者的首选疗法。大部分的年轻女性在治疗痛经时都更注重见效快、方便,长期服用西药,久而久之给身体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但中药治疗却能从根本上改善人的体质,从而缓解痛经的症状。
痛经用什么泡脚好
1.1、泡脚治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
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1.2、泡脚治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
在中医中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中医药材要以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可适量添加引经药甜水。
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
2、痛经的误区
2,1、痛经会自动痊愈
痛经会自动痊愈吗?痛经需要治疗吗?如果女性的痛经并不存在器质性的病变,则大部分人可能会自动痊愈。但如果女性是由于存在器质性的病变的话,就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找出引起痛经的原因,避免拖延病情,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2.2、温热疗法治疗痛经
很多女子痛经了,就抱着一个热水袋。其实,温热疗法治疗痛经并非适合所有人,因为我们正常人的体质是分为虚、实、寒、热的,对于虚寒型体质采用温热疗法治疗才有功效,而对于其他体质的女性则不宜采用这种方法治疗痛经。
3、痛经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太冲穴:位置在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
三阴交穴: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子宫穴:它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处左右,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一点。按摩时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有酸胀感为度。
痛经可以热敷吗
中医养生大法:中药外敷治痛经
1、气滞血淤型痛经
症状表现: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怕按,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血块,可伴有抑郁或易怒等情绪症状。
中药外敷治痛经:云南白药膏贴脐治疗。
痛经时取适量的云南白药粉剂,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在肚脐处,再用棉纱布包扎,胶布固定,棉纱布外加放热水袋,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换,连续3~5天。此法可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2、寒凝血淤型痛经
症状表现:月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热敷后痛感有所缓解,月经颜色暗,或夹有血块,身体怕冷。
中药外敷治痛经:用吴茱萸热奄包热敷小腹。
先将吴茱萸(150~300克)研成细末,以储藏罐封装备用。痛经发作需使用时,取药末约30克,与适量凡士林一同放入微波炉或其他可加热器皿内加 热,待凡士林熔化后,将吴茱萸粉末与凡士林充分搅拌混匀成膏状。
然后取两块适当大小的卫生纱布,将混匀的吴茱萸、凡士林药膏夹于两块纱布中,做成夹心面包 状。纱布外以塑料袋或保鲜膜包装,即做成了茱萸热奄包。待吴茱萸热奄包温度适宜后,敷于小腹部疼痛最明显处,效果尤佳。热敷时间以疼痛有所缓解为适度。
另外,也可以用干姜粉或艾叶粉制成热奄包外敷小腹,制作及热敷方法同上。
中药泡脚可有效缓解痛经
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
泡脚所用的中药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
在中医中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中医药材要以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可适量添加引经药甜水。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
气滞血瘀型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
常言道“女子以肝为本”,因此,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青皮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再煎煮半个小时,之后把煮好的药放凉,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药水量以浸泡过脚踝为宜,如果药水不够可多加一点温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