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艾灸可以吗 月经量少的食疗方
月经期间艾灸可以吗 月经量少的食疗方
功效:益气,补肾,养血。用治肾虚所致的月经过少,症见经色鲜红或淡红,腰膝酸软,足跟痛等。
配方:杜仲15克,山药15克,熟地黄15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将前3味水煎取汁,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加水煮粥,熟后调入药汁即成。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益气补血。用治血虚所致的月经过少。
配方:羊肉250克,当归30克,生姜5片,桂皮少许,大米120克。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大米淘洗干净,备用。将当归、4姜、桂皮、水煎去渣,再人羊肉块、大米煮粥食用。每日1剂,2次分服。
配方:黑豆100克,苏木10克,红糖适量。
制法:1将黑豆、苏木洗净,加水炖至熟透,去苏木,加入红糖即成。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补肾活血。用治肾虚所致的月经后期,经血量少。
功效:活血化癌。用治血瘀所致的月经过少,症见经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等。
配方:丝瓜子9克,红糖20克,大米60克。
制法:将丝瓜子焙F,水煎取汁;大米洗净煮粥,熟后加人药计及红糖即成。每日1剂。
功效:有补气益血的功能。用于气血不足或贫血、疲倦乏力、头昏心悸、或月经量少、面色淡白无华。
配方:净鸡1只,人参15克(或用党参,加倍),当归30克,姜、葱、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法:加水一同炖熟食。
配方:糯米100克,阿胶5~6克。
制法:将糯米加水800毫升煮粥,待粥将熱时,取搞碎的阿胶,放人粥中,边煮边搅匀,视粥稠胶化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食,3天为1个疗程。
功效:此粥能滋阴补血,润肺止血。适用于热病伤阴,血虚阴亏,虚烦失眠,虚劳咳嗽,久咳喀血(包括支扩出血),吐血,衄血,大便出血和妇女月经过少或漏下不止,孕妇胎动不安,胎漏等。
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1、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四种。
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肾虚型: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2、月经量少怎么判断
月经量少(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均称为“月经过少”。属月经病。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常伴体重增加。该病发生于青春期和育龄期者可发展为闭经,发生于更年期者则往往进入绝经。
月经量少食疗
1、乌骨鸡汤
组成: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克。
用法:将鸡洗净,去脏杂,把药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砂锅内煮熟,去药渣,加入调味品后食肉喝汤,分2—3次服完。月经前每天l剂,连服3—5次。
作用:健脾养心,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不足而致月经过少,经色稀淡,头晕眼花,心悸怔仲,面色萎黄,少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
2、归地烧羊肉
材料:羊肉500克,当归、生地各15克,干姜10克。
用法:羊肉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并入洗净之药及酱油、盐、糖、黄酒,清水各适量,红烧至肉烂,可常服。
作用:温中补虚,益气摄血;适用于气虚所致月经量多,色淡质虚,面色无华,神疲气短,懒言,舌质淡,脉弱无力。
月经量少食疗方法
一:乌骨鸡汤
材料:乌骨鸡1只、当归9各、茯苓9克、黄芪9各。
方法:把乌骨鸡清洗干净去掉脏杂,把当归、茯苓和黄芪放进鸡肚子里,并用线缝好,用砂锅煮熟,之后过滤掉药渣,并加入适量调味料,吃肉喝汤,一只鸡分成2~3次食用,在经期前每天吃一次,连续吃3天。
功效:乌骨鸡汤可以起到健脾养心、益气养血的作用,适合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量少、经血稀淡、头晕眼花、舌质淡红、面色萎黄、心悸怔仲、少腹空坠、脉细。
二:归地烧羊肉
材料:羊肉500克、当归15克、干姜10克、生地各15克。
方法:把羊肉清洗干净切成块,之后放进砂锅中,再加入当归、干姜、生地和酱油、黄酒、清水,以及盐、糖,红烧至羊肉烂后即可服用。
功效:可以起到温中补虚,益气摄血。适合因气虚导致的月经量多、色淡质虚、神疲气短、面色无华、舌质淡、脉弱无力。
三:母鸡艾叶汤
材料:老母鸡1只、艾叶15克。
方法:把母鸡清洗干净切成块,和艾叶一起煮成汤,把做好的母鸡艾叶汤分成2~3次食用,在经期连续服用2~3剂。
功效:可以起到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合因体虚不能摄血导致的月经量多、失眠多梦、少腹冷痛、心悸怔仲、舌淡脉细。
四:地黄煮酒
材料:生地黄6克、益母草10克、黄酒200毫升。
方法:把黄酒倒在瓷瓶中,并加入生地和益母草,在锅中蒸20分钟左右,一次服用50毫升,一天服用2次。
功效:可以起到活血止血的作用,适合血淤导致的月经量多、颜色发黑、有血块、小腹疼痛、石质紫暗或有瘀点。
五:枸杞炖羊肉
材料:羊腿肉1000克、枸杞50克、调料适量。
方法:把羊肉用开水煮透,之后放在冷水中洗掉血沫,并切成块状。在锅中加入适量油并烧热,再把切好的羊肉下入锅中,开水煮,姜片翻炒,再加入料酒炝锅,翻炒下后加入枸杞和清汤、盐、葱,并去掉浮沫,换文火再烧1~1.5小时,等羊肉烂后去掉 葱和姜,加入味精即可。
功效:可以起到补肾养血的作用。适合因肾阳亏虚导致的月经量少、点滴不净、暗红、色淡红、质稀、腹冷、夜尿多、腰膝酸软、脉沉迟。
月经量少食谱
中医也认为,非病理性的月经量少有其体质问题,辩证来看,主要有四大因素影响:气血虚弱、肾气不足、肝气郁结、痰湿内阻,通过饮食及日常生活的调理可获得改善。
1、气血虚弱
症状:月经少,头晕头痛,乏力,精神疲倦,睡眠不好。
食疗方:当归大枣鸡蛋汤
当归10克,大枣3枚,带壳鸡蛋1个,一同煮15-20分钟即可,喝汤、吃鸡蛋,有养血活血、健脾益气生血的功效。如不觉得燥热,可以每天或隔天吃一次。若吃完后觉得喉咙痛,可以将大枣的核去掉,加点麦冬、莲子、百合,能养阴安神,防燥热,对睡眠亦有帮助。
2、肾气不足
症状:月经少,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腹隐痛,夜尿多,阴道分泌物少。
食疗方:海马乌鸡汤
雌雄海马各一只,弄碎,搅匀,每次用5-10克煲半只乌鸡,有补益肾气、填精益髓的作用。
3、肝气郁结
症状:月经少,血块明显,胸胁胀痛,烦躁易怒,情绪抑郁。
食疗方:玫瑰花鸡蛋茶
玫瑰花5-10克,橘皮5-10克,带壳鸡蛋1个,一同煮15-50分钟,然后喝茶、吃鸡蛋,有疏肝理气之效。
4、痰湿内阻
症状:月经少,白带多,疲倦,肥胖,舌体肥胖,舌苔厚腻。
食疗方:
(1)绵茵陈瘦肉汤
绵茵陈5-10克,和瘦肉一起煲汤,可清热化湿。
(2)荷叶决明子山楂茶
决明子10克、荷叶5克、山楂3克一起泡水当茶饮,可起到清肝明目、消脂化淤、调经的作用。
(3)淮山薏米芡实扁豆粥
薏米15克,其他各10克,一同煮粥。适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的患者,有健脾和胃化湿之效。
艾灸可以治疗月经量少吗
可以。
对于月经量少的女性来说,生活中适当进行艾灸是可以缓解这种症状,因为艾灸主要起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女性进行艾灸可以帮助够增加子宫的血液循环,从而具有一定辅助治疗月经量少的症状,使月经量增多。
但用艾灸来治疗月经量减少,只是一个辅助方法,要知道引起月经量减少的原因是很多的,主要是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以及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建议去医院进行系统治疗比较好。
月经期间艾灸可以吗 经量少可以艾灸
艾灸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月经期间尽量较少,可以考虑艾灸,这样可以促进月经量,帮助排除体内淤阻的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所以,对于经量少的女性可以艾灸。
人流后月经量少怎么调理 流产后月经量少食疗
自然流产或者人流后,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可以根据自身的病症,对症调理,这样更有利于快速恢复正常经期。
适用症:流产后因失血过多,血虚引起的经血量少,症状为颜色淡红,经期短,点滴即净。
食材:瘦羊肉250克,当归30克,生姜15克,调料、桂皮适量。
做法:将羊肉洗干净切块,加桂皮、生姜及适量调料,文火焖煮至羊肉烂熟。经期前服用,每天服用一次,连续吃3天。
适用症:流产后,因为子宫受寒血瘀引起的月经量少,症状为经血颜色较深,量较少,且伴有痛经症状者。
食材:益母草60克,红糖50克
做法:用益母草煎水取汁液200毫升,向汁液中添加适量红糖即可服用。经期干净后,每天服用1剂,连续服用3-5剂即可。服用后用热水袋热敷腹部。
食材:猪蹄250克,白酒300毫升
做法:洗干净砂锅,将猪蹄炖至烂熟,趁热加少量米酒(30毫升左右)即可。每天服用1次,连续服用5天。
月经量少艾灸哪些穴位
月经量少,中医里叫血虚,它同样是月经不调的一种症状,而不是病。中医里有句话:肾主骨生髓造血,也就是说肾负责管理骨,然后骨生髓造血。中医告诉大家其实是肾在造血,肾在造血的过程当中,其实你的血少了,用老百姓的话就是肾虚。其实,月经量少就是女人肾虚的表现。
月经量少如不及时调理,会引发更严重的妇科问题。中医针对月经量少的调理,是从病根抓起,通过调和气血,使气血顺畅、气血充足、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从根本上调理月经量少的问题。
如何调理血虚?中医所谓血虚,与贫血不完全一样,但血虚是造成贫血的重要原因。血虚贫血一般表现为面白无华、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等。
中医认为血的生成和调节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脏腑功能充分发挥,则气旺血足,所以治疗血虚最重要的还是调理腑脏,做到生血调血,引血归经。
——膈俞穴——
膈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八会穴之一,为血会。诸经之血皆从膈膜而上下,又心主血,肝藏血,心位膈上,肝位膈下,交通于膈膜,因此血会于膈俞。故此穴可调理血分,治疗血证。
● 方法:按揉膈俞穴
● 取法: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 按法:用拇指指端按揉穴位,每次2分钟,每天1~2次。
——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按摩足三里穴可调节身体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强健,阴阳调和,气血才能旺盛。
● 方法:按揉足三里穴30~40下
● 取法: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 按法:用拇指用力按压穴位,并顺时针揉动15~20下,再逆时针揉动15~20下,双腿交替按摩,每天2~3次。
——血海穴——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屈膝时位于大腿内侧,用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下面便是此穴。血海穴为治疗血证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
●方法:按揉血海穴
● 取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 按法:拇指弯曲,用拇指指尖按揉穴位,每天早晚各1次,每侧按揉3分钟。力量不要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每天上午9~11点刺激血海穴最好,因为这段时间是脾经经气的旺时,人体阳气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按揉就可以了。
膈俞穴调理血分,足三里穴调和气血,血海穴引血归经。诸穴相配,可生血调血,是治疗血虚诸症的最佳组合。
——三阴交穴——
除了以上介绍到的三个穴位,我们还可以按摩三阴交。三阴交穴的功能有健脾补血、舒肝补肾,凡血虚经少、气滞经痛、经前郁火、带下不孕等妇科诸疾,莫不能治,敌三阴交在临床上是妇科的治疗、保健首选要穴。所谓“妇女三阴交”,亦为四总穴之一。
● 取法:三阴交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约一手掌宽或 10公分左右),胫骨后缘。左右脚各一穴,属太阴脾经,与厥阴肝经、少阴肾经交会,故名三阴交。
● 按法:每天睡觉前坚持按揉三阴交穴 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月经量少食疗方
黑木耳大枣汤
大枣20枚,黑木耳10克,红糖10克,加水炖饮汤,每日早晚各1次。适宜于经期受寒所致月经后延,月经量少等症。
益母草乌骨鸡汤
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克,益母草30克,将鸡洗净,去脏杂,把药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砂锅内煮熟,去药渣,加入调味品后食肉喝汤,分2—3次服完。月经前每天l剂,连服3—5次。适宜于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量少,月经不来,月经后延症。
羊肉生姜当归汤
当归、生姜各10克,羊肉片100克,加水同煮,熟后加盐,饮汤食肉。适宜于月经量少、后延、腹冷痛等症。
月经不调怎么办 月经推迟
再看月经后期。月经后期多见于血虚、血瘀和血寒。月经后期血虚者,多表现为月经错后、量少、色淡红、质稀,及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唇口色淡,甚者手足发麻等全身表现。调理要补血调经,穴位多选膈俞、脾俞、气海、归来、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艾灸刮痧。
月经后期气滞血瘀者,多见月经错后、量多或量少、经色黯红、质稠或夹瘀血块,及乳房、胸胁、小腹胀痛,神情抑郁,烦闷不乐,喜欢叹气等全身表现。调理易疏肝解郁,活血调经。艾灸刮痧的话多选肝俞、期门、中极、三阴交、行间、太冲等穴位。
月经后期血寒者,可见虚寒和实寒。血寒虚寒者表现为,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清稀无血块,及小腹隐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等阳虚全身表现。调理应温阳散寒调经,多选气海、血海、三阴交、命门、关元等穴位艾灸刮痧。血寒实寒者,则见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及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等全身表现。以温经散寒活血为调理原则,艾灸刮痧多选气海、血海、三阴交、天枢、归来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