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的中医辨证治疗
白内障的中医辨证治疗
1、肝肾阴虚型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泽泻、茯苓、菟丝子、当归、白芍、楮实子。
2、脾肾阳虚型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明目大补汤加减,生熟地、白术、茯苓、党参、白芍、甘草、当归、黄芪、制附子、肉桂。
3、气血不足型
治法:益气补血。
方药:益气聪明汤加减。黄芪、党参、葛根、蔓荆子、炙甘草、当归、枸杞子。
4、肝热上扰型
治法:清热平肝。
方药:石决明散加减。石决明、草决明、赤芍、青葙子、木贼、荆芥、麦冬、栀子、羌活、大黄。
血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血热严重的人,可服用中药调理,或平时多喝点菊花水。必要时,可用生地10克、丹皮6克、槐花6克、菊花6克煎水喝,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表现选择牛黄解毒片、三黄片及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清血热方代表方剂清营汤和犀角地黄汤。
清营汤
犀角生地黄麦冬玄参丹参竹叶心银花黄连连翘
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
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犀角大青汤
犀角大青叶栀子淡豆豉
主治:热毒入血引起的高热神昏,斑疹颜色紫黑,舌绛起刺等。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透疹。
白内障患者治疗方法
白内障中的两种治疗方法,随着医疗科技中的不断发展,很多疾病都已经有了比较好中的治疗方法,可以彻底治愈。白内障也是可以治疗中的,通过手术治疗及后期中的护理,病因就可以恢复健康。可是很多人害怕手术不去治疗,结果常引发其他眼病。那么白内障中的两种治疗方法呢?
一、白内障的药物调节:白内障药物治疗没有确切的效果,目前国内外都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一些早期白内障,用药以后病惰可能会减慢发展,视力也稍有提高,但这不一定是药物治疗中的结果,因为白内障中的早期进展至成熟是一个较漫长中的过程,它有可能自然停止在某一发展阶段而不至于导致严重影响视力。一些中期白内障患者,用药后视力与晶状体混浊程度都还未改善。近成熟期中的白内障,药物治疗更无实际意义了。目前临床上常用中的药物不下几十种,有眼药水或者口服中的中西药,但都没有确切中的治疗效果。
二、白内障中的手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为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中的新型白内障手术。此手术目前主要集中在我国比较先进中的大中城市开展。可以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状,然后连同皮质一起吸出,术毕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可同时植入房型人工晶状体。老年性白内障发展到视力低于0、3、晶状体混浊在未成熟期、中心核部比较软,适合做超声乳化手术。其优点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
中医治疗白内障
白内障(Cataract)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临床主要分为内治与外治疗法,侧重中药外用滴剂的研制。多采用滋补肝肾、活血化瘀、退翳明目抗衰老方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珍珠、石决明。
外治法 国内已有多种中药复方或单体化合物制成滴眼制剂。此外还见中药膜剂、注射液治疗白内障的文献。但报告研究治疗机制的文献较少。
内治法 有汤剂、散剂、片剂。辨证分型可归纳为肝肾阴虚、脾胃气虚、肝脏积热等型进行论治。
辨证论治
本病病程较长,药物及其他外治法仅适用于病变早期。在早期病变时行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延缓白内障的发展,提高视力。但如白内障已严重影响视力,已发展至成熟期或近成熟期时,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①肝肾亏损、肝肾俱虚
症状:白内障初期,晶状体混浊,视物模糊,伴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或石斛夜光丸等加减、或生熟地黄丸合皂角丸等加减。
② 脾胃虚弱
症状:白内障初期,晶状体混浊,视物模糊,伴见体倦乏力,面色萎黄,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缓。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明目。
方药:益气聪明汤加减、补中益气汤。
③ 肝经风热、肝热上扰
症状:晶状体混浊,视物不清,伴见性急易怒,口苦咽干,头痛目涩,尿黄便秘,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清热兼以疏风,明目退翳。
方药:防风散、石决明散加减。
④阴虚湿热
治法:养阴清热,宽中利湿。
方药:甘露饮加减。
以上是治疗白内障的中医辩证疗法,了解了中医治疗白内障的原理和方法之后,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中医治疗的信心。中医治疗风险小,毒副作用小。只要有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药方,中医治疗白内障也是很好的选择。
疥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疥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病率非常高。老百姓俗称它为“疳疮”、“闹疮”。它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病,本病传播迅速。现在也有很多人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1、内服方
(1)当归、生地、酒炒白芍、黄芪、生甘草各2克,水二盅,煎八分,饭后2时服,每日一剂,早晚煎服。
(2)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酒蒸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每日二剂,水煎服。
2、外用方
(1)大枫子10克(去皮)、巴豆3克(去皮)、核桃仁七个、水银6克,共捣如泥状,外擦患处。
(2)硫磺20克,土槿皮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黄柏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土茯苓30克,苍耳子20克,白蒺藜30克。如果继发感染加金银花30克,野菊花20克,蒲公英30克,严重感染,并用青霉素。每日一剂,水煎2次混匀,分两次外用温洗。治疗前先用热水和肥皂洗澡,然后擦药,自颈部以下,先擦皮损,后擦全身,连续4天为一个疗程。
(3)苦参10克,白鲜皮10克,百部30克,川楝子10克,蛇床子10克,石榴皮10克,藜芦10克,皂角刺20克,羊蹄根30克,硫磺20克,白酒3斤。将上述各药锉粗末,浸于酒中,加盖密封1周,即可。每晚睡前用纱布蘸药酒擦全身,连用10天。
白内障针灸治疗方法
晶状体上任何一部分或全部变浑浊时,称为白内障。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发生于胎儿期的白内障,称为先天性白内障,多为静止性。后天性白内障中常见者有老年性、并发性和损伤性白内障,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白内障,多不能自行消退,其治疗有非手术疗法与手术疗法两类,前者适用于白内障未完全成熟时,此时进行针灸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而内障完全成熟后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中医学认为,白内障的发病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两亏,精血不足,或脾虚失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此外,肝经郁热或阴虚挟湿热上攻,也能引起本病。
辨证
白内障以早期自觉眼前有固定不移的黑点,或如蝇飞蚊舞,或如隔轻烟薄雾,或有视物弯曲、复视或单眼多视现象,随着晶体浑浊的进展,视力障碍逐渐加重,甚至失明。
治则
白内障肝肾亏损者宜补益肝肾;脾虚气弱者宜补脾益气。
针灸
主穴:攒竹、丝竹空、太阳、四白、合谷。 配穴:肝肾亏损加肝俞、肾俞、太溪、太冲;脾虚气弱加足三里、百会、丰隆。
关于白内障的治疗,小编提倡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倘若是白内障晚期后进行针灸或者手术,那么效果会大大减少。所以当大家一旦发现自己看东西比较模糊,或者发现自己眼球附近有浑浊的黄色,或者近视增加了,那么就要及时就医了。
中医辨证治疗斜视
斜视患者常见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的疾病,并会有眩晕、呕吐、步伐不稳等症状。多由于眼球位置不正或眼睛平衡失调所致。
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我2打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当这6条肌肉的作用不平衡时,便会导致斜视。
斜视的种类很多,包括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及下斜视。斜视的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的,对病因不明者,尚无一日三餐方法。中医学治疗斜视可利用针灸为主,同时配合内服药为辅的方法进行调理治疗。
(一)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
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
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
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脾气虚弱型
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
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
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痱子的中医辨证治疗
痱子患者的中医治疗原则应以消暑解热为主,方用消暑汤加减。痱子的中医外治疗法如下:
1、马齿苋煎水温洗后,外扑痱子粉;
2、痱子草30克、鲜丝瓜叶15克,水煎取汁,待冷湿敷或沐浴;
3、脓痱者选用玉露散、鹅黄散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涂;
4、六一散或滑石粉加入少量冰片外扑。
5、其他:绿豆适量,小火煮烂、频饮之;鲜冬瓜皮或鲜西瓜皮,外搽患处。
肝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肝病的中医治疗: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组成】
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用法】
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
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
弱视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弱视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养导致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越无能,视力低下。治疗采用辨证论治等综合疗法。
1、脾胃虚弱
视物不清或举睑无力,面色微黄无华,肌肉消瘦,食欲不振,身倦乏力,便糖,舌淡嫩苔薄白,脉缓弱。治以补气健脾和胃,方选参苓白术汤:党参、山药、白术、炙甘草、薏苡仁、砂仁、扁豆、焦三仙等。
2、气虚血瘀
视物不明,面色微白,身倦乏力,自汗,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治以补气活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当归、川芎、白芍、党参、黄芪、地龙、红花、桃仁等。
弱视治疗时间长,患者应配合医生治疗。小儿肺脾肾多不足,心肝多有余,故保护肺脾肾将有积极作用;饮食应合理起居应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