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辅食要不要加盐
婴儿辅食要不要加盐
很多的家长在宝宝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给宝宝添加辅食,但是由于很多的家长对于添加辅食都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婴儿辅食要不要加盐。这样的一个问题。
婴儿辅食要不要加盐
市妇儿保健中心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刘冬冬说,婴儿6个月大时,每餐的安排可逐渐开始尝试搭配谷类、蔬菜、动物性食物,每天应安排有水果。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制作辅食时应尽可能少放糖,不放盐、不加调味品,但可添加少量食用油。这是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建议。
她解释说,我国居民高血压的高发与食盐的高摄入量有关,要控制和降低成人的盐摄入量,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而且控制越早收到的效果越好。婴儿的肾脏功能发育还不健全,过早地添加盐会增加肾脏负担。婴儿的味觉正处于发育过程中,对外来调味品的刺激比较敏感,加调味品容易造成婴儿挑食或厌食,给婴儿的食物中少放糖的目的则是预防龋齿。
宝宝多大可以加盐
儿童保健方面一直倡导儿童要“低盐饮食”,但并没有对儿童摄入的盐量进行明确规定。中国营养学会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钠的推荐量是200毫克,完全换算成食盐才0.5克,而食物中其他成分也含有一定量的钠。因此,6个月内的宝宝,完全没有必要在辅食中添加食盐。
宝宝辅食要不要加盐 宝宝每天吃多少盐好
家长如果不注意食盐添加量,很容易养成重口味的宝宝。下面是育婴专家建议的,不同年龄宝宝食盐摄取量:
6-12个月宝宝:1克以内;通常母乳和配方奶中所含的盐分足够满足宝宝的需求量了,不需要额外添加。
1-2岁宝宝:2克左右;
3-4岁宝宝:3克左右;
注意!3岁前不给宝宝吃味精。若加了味精,盐就要减量。如果选择婴幼儿酱油,换算方法是,每15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
婴儿辅食能放盐吗
婴儿辅食能适量加盐,但3个月以内宝宝禁盐。
因为3个月之后,宝宝的肾功能才慢慢发育,逐渐变得健全。而婴儿辅食也需要4-6个月才开始添加,所以这时候,家长可以在宝宝的辅食中加少量的盐调味,特别是在天气炎热宝宝出汗比较多的时候,更应该在婴幼儿辅食中加少许盐。
宝宝辅食应避免5类食物
婴儿辅食黑名单1:豆类
豆类含有能致甲状腺肿的因子,宝宝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更易受损害。此外,豆类较难煮熟透,容易引起过敏和中毒反应。
婴儿辅食黑名单2:不易消化的蔬菜
婴儿的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全,所以竹笋和牛蒡等较难消化的蔬菜最好等宝宝大些才喂给他吃,此外,纤维素太多的菜梗也不要喂给宝宝吃。
婴儿辅食黑名单3:含大量草酸的蔬菜
菠菜、韭菜、苋菜等蔬菜含有的大量草酸,在人体内不易吸收,并且会影响食物中钙的吸收,可导致儿童骨骼、牙齿发育不良。
婴儿辅食黑名单4:汞含量较高的鱼
汞主要以甲基汞的有机形态积聚于食物链内的生物体,特别是鱼类,而甲基汞可能会影响人类神经系统,孕妇、胎儿和婴儿更容易受到影响。在选择鱼类时,应避免进食体型较大的鱼类或其他汞含量较高的鱼类,包括鲨鱼、剑鱼、旗鱼、鲶鱼、罗非鱼金目鲷及吞拿鱼,特别是大眼吞拿鱼、蓝鳍吞拿鱼等。
婴儿辅食黑名单5:带壳海鲜
螃蟹、虾等带壳类海鲜会引发婴儿的过敏症状,也建议不宜在1岁以前喂食。宝宝3 个月之后,就可以给宝宝添加一些蔬菜汁,再大一些就可以添加蔬菜泥。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好处多多,但也要注意有些蔬菜,还是不宜过早出现在辅食中的。
牛油果做辅食需要蒸吗
不需要蒸。
牛油果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还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及钠、钾、镁、钙等矿物元素,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牛油果营养成分与母乳相似,适量食用还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因此常作为婴儿辅食。牛油果做辅食不需要加热,以免高温造成营养成分的流失。
宝宝辅食要加盐吗
从前述数据看来,盐并不是必须完全排除在宝宝的饮食中的,而且盐的摄取通常也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高。以实际的例子来说,妈妈们经常会熬高汤来作为宝宝的粥底,然而让大人尝得出一点点咸味的汤,如果是以8~10人份左右的电锅容量来计算的话,汤中所添加的盐仅约4克左右,如果以这样的一锅汤来帮宝宝熬粥,每餐平均分摊下来的盐含量其实并不高。
宝宝养生添加辅食常见误区
1.母乳喂养的宝宝无需定时喂水
世界卫生组织在《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中,建议6个月以内的宝宝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就是除母乳之外,不喂给其他任何食物或饮料,甚至不喂水。母乳含有丰富的水分,可以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无需定时喂水。
中国卫生部《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亦指出,“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
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也可以通过合理稀释的配方奶获得所需水分,一般也无需定时喂水。
当然,如果宝宝出汗较多,比如天气炎热、发烧或其他原因,喂给适量的水也是必要的。
2.母乳喂养的宝宝无需补充维生素D
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的定义中指出,“允许婴儿服用滴剂和糖浆(维生素、矿物质和药物)”。可见,补充维生素D与纯母乳喂养并不矛盾,因坚持纯母乳喂养而拒绝维生素D补充是错误的。
母乳含维生素D极少,所以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母乳喂养婴儿自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800IU(北方)或400-600IU(南方)。为何北方与南方有所不同呢?因为维生素D主要是在阳光照射下由皮肤合成,南方的光照普遍多于北方。
配方奶粉中添加一些维生素D,但其剂量不能完全满足婴儿需要,所以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也需要补充维生素D。补充多少呢?理论上,应先计算并扣除每日配方奶粉提供的维生素D,不足的部分再口服补充。但这未免过于繁琐,故卫生部《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建议,婴儿(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生后数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与之类似,美国儿科学会《佝偻病和维生素D缺乏防治指南2008》,建议所有的婴幼儿(包括母乳喂养)自出生后不久起每日至少补充400IU维生素D。
最常见的维生素D是鱼肝油制剂,不但含有维生素D,还含有维生素A,故也称为维生素AD。维生素A也是婴儿所需重要维生素,与维生素D一起补充是较好的选择。
3.婴儿开始添加辅食 适宜时间是满6个月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也就是说,婴儿开始添加辅食适宜时间是满6个月。过去国内建议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是误区,应该纠正。
除月龄外,宝宝体重达到出生时2倍,24小时奶量达到800-1000毫升,也可以作为添加辅食的参考。考虑到宝宝发育的具体情况,少数宝宝添加辅食时间略有提前也是允许的,但是有些家庭从3个月开始就给宝宝吃果汁、米汤等,更有甚者,在宝宝出生后不久喂黄连水、黄芩水等,这都非常错误。果汁、米汤、水等营养价值远不及母乳,过早添加会降低宝宝的营养摄入;黄连、黄芩等药物还可能有副作用。
4.第1次辅食不应包括蛋黄
过去蛋黄多作为首选的辅食推荐,但蛋黄中铁很难吸收,吸收率仅3%,远低于瘦肉和动物肝脏(铁吸收率20%),而且蛋黄是最容易导致宝宝食物过敏的食材之一。因此,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不应包括蛋黄,蛋黄应在7-9个月开始添加,每日自1/4个逐渐增加至1个(卫生部《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第1次正规的辅食应该是婴儿米粉。婴儿米粉强化了铁、锌、维生素等,又不容易引起过敏,是宝宝首选的辅食。果汁、菜汁等也可以早期添加,但一般不作为正规的最初辅食。肉泥、肝泥也可以在早期尝试添加(卫生部《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5.米粥不能代替婴儿米粉
家庭自制米粥是一种不错的食品,但不应作为最初的辅食,也不能代替婴儿米粉。添加辅食的早期,应选用婴儿米粉,不用米粥;后期也应以婴儿米粉为主,仅辅以少量米粥。
婴儿米粉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配方食品,专门为婴儿设计,在大米的基础上,根据婴儿需要添加了铁、锌、钙、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B族、DHA等多种营养素,故营养价值更高,与自家熬制的米粥完全不是一回事!
购买婴儿米粉时要注意选择强化铁的米粉,大部分米粉都是强化铁的,但偶尔也有例外。婴儿米粉既可以用水调配,也可以用奶调配(卫生部《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6.婴儿辅食市场鱼龙混杂
宝宝店、育婴店出售各种各样做成奶豆形状、小动物形状,或带有儿童图案的小食品,但很多并不是婴儿辅食。
婴儿辅食类产品有专门的国家标准,主要有GB 10769—2010(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和GB 10770—2010(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两大类。购买时,一定要认准产品标准号,只有标有GB 10769—2010或GB 10770—2010的才是正宗辅助食品,否则不应用于婴儿辅食。
购买婴儿辅食时,不要购买加香精、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的食品。有些婴儿食品加了食盐或白砂糖,要注意该食品的产品标准号,如果符合GB 10769—2010或GB 10769—2010就可以选购,如果不是这两个标准,就不行。
此外,婴儿不要食用蜂蜜水或糖水,尽量不喝果汁(卫生部《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7.婴儿辅食不能一味追求软、烂、糊、汁状
早期添加辅食时,必须是汁状或糊状,以适应宝宝的胃肠道。但随着月龄的增长,应该逐渐过渡到较软的固体(如煮蔬菜)、硬固体食物(如水果、饼干等),这样有助于锻炼宝宝咀嚼能力、胃肠消化能力等。倘若一味坚持软、烂、糊、汁,孩子吃起来固然省力,但却会使宝宝咀嚼、消化能力发育落后,迟迟不能接受固体食物,并进而影响营养素摄取。我在咨询中遇到不少这样的情况,宝宝都2岁了,还只能吃米粥、果泥,而不能吃米饭、苹果块等纯固体食物。
辅食添加不仅为了补充宝宝所需营养,还要训练宝宝咀嚼、口手动作、消化吸收,促进其神经协调活动。这是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应根据月龄主动锻炼宝宝吃更大块(菜泥→碎菜,果泥→小果块→大果块,肉末→肉丸肉丝)、更硬(米糊→软米饭→米饭)、更固体(蛋羹→煮鸡蛋)的食物。
8.婴儿进食不要全部由大人代劳
添加辅食不但要能补充营养,还应有助于婴儿神经心理发育,所以在添加过程中应注意食物质地和培养儿童进食技能,如用勺、杯进食可促进口腔动作协调,学习吞咽;从泥糊状食物过渡到碎末状食物可帮助学习咀嚼,并可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用手抓食物,既可增加婴儿进食兴趣,又有利于促进手眼协调和培养儿童独立进食能力(卫生部《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因此,10个月-12个月婴儿可以培养自己用勺进食。(卫生部《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为了促进婴儿神经心理发育,辅食还应注重让宝宝尝各种味道,闻各种气味,看各种颜色,听不同声音,手眼协调使用工具,精细动作训练本体感觉等。进食带来的喜怒哀乐、满足感、反抗等对宝宝都是难得的体验。
9.烹制辅食不要加盐、加糖但可适当放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烹制婴儿辅食时不要加盐,不加调味品,少放糖。这是因为盐、调味品和糖几乎不能为宝宝提供营养成分,还破坏宝宝稚嫩的味觉。但植物油例外,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亚麻油、核桃油等植物油能为宝宝提供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因此,烹制辅食时应使用植物油,每天大约5-10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6-12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
10.婴儿吃水果应该限量
很多家长误以为水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加之宝宝爱吃酸甜可口的水果,所以每天给宝宝吃很多水果,又吃香蕉又吃苹果。其实,宝宝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水果,而且宝宝胃容量十分有限,吃较多水果势必影响其他食物摄入,得不偿失。我咨询过多例因水果吃太多而影响体重增长的孩子。
满1周岁时,每天蔬菜、水果各25-50克即可,不到周岁宜更少一些。50克(1两)是啥概念?大约是一根香蕉的1/3,一个大苹果的1/5。
一岁内宝宝吃盐的危害 宝宝吃盐多少合适
宝宝快6个月了,到了该添辅食的时候,宝妈在是否应当给宝宝的辅食里添加盐的问题上犯了难。如果让宝宝吃一点也不带“咸味”的辅食,宝宝会爱吃吗?宝宝不吃盐,是否还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辅食不需要额外加盐,因为天然食品中存在的盐已能满足宝宝需要。
对于1~3岁的宝宝,每天做菜时也要尽可能地少放盐。一般1~6岁的幼童每天食盐不应超过2克。
其实,对于宝宝非常敏感的味蕾来说,蔬菜和水果中的天然味道就很鲜美,而这些食物也含有足够的盐。
六个月宝宝添加辅食原则
1、由少量开始,逐渐增多
当孩子愿意吃并能正常消化时,再逐渐增多。如孩子不肯吃,就不要勉强地喂,可以过2—3天再喂。强迫让孩子吃,只会适得其反。
2、辅食要由稀到干,由细到粗
辅食要由稀到干,由细到粗,由软到硬,由淡到浓,循序渐进逐步增加,使孩子有一段逐渐适应的过程,切勿一步到位,孩子会适应不了。
3、要根据季节和孩子身体状态来添加辅食
要根据季节和孩子身体状态来添加辅食,并要一样一样地增加,逐渐到多种。如孩子大便变稀不正常,要暂停增加,待恢复正常后再增加。另外,在炎热的夏季和身体不好的情况下,不要添加辅食,以免孩子产生不适,好等到入秋,天气凉爽时再添加。
4、宝宝吃奶前饥饿时添加
辅食宜在孩子吃奶前饥饿时添加,这样孩子容易接受。随着辅食的逐渐增加,可由每天代替半顿奶逐步过渡到代替一顿奶。
5、宝宝餐具要固定专用
要注意卫生,婴儿餐具要固定专用,除注意认真洗刷外,还要每日消毒。喂饭时,家长不用用嘴边吹边喂,更不要先在自己的嘴里咀嚼后再吐喂给婴儿。这种做法极不卫生,很容易把疾病传染给孩子。
6、锻炼孩子适应使用餐具
喂辅食时,要锻炼孩子逐步适应使用餐具,为以后独立用餐具做好准备,一般6个月的婴儿就可以自己拿勺往嘴里放,7个月就可以用杯子或碗喝水了。
7、爸妈喂孩子辅食要有耐心
家长在喂婴儿辅食时,要有耐心,还要想办法让孩子对食物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