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保健之洗澡有讲究
老年人保健之洗澡有讲究
日本保健专家提出,老年人或心脏不好的人更宜洗“半身浴”。“半身浴”有三个要点:(1)水温在39℃左右;(2)浸泡至肚脐部位;(3)浸泡30分钟以上。
洗“半身浴”的好处在于:从心脏流出的血液1分钟里可在体内循环一次后回到心脏,在温水里浸泡30分钟,血液可在体内循环30次。这样,血液可以在体内反复循环,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心脏搏动及肺脏呼吸功能。
心脏不好的老年人不宜洗全身浴,因为当水浸泡到肩部,水压会给心脏带来负担,心脏是顶着水压输送血液,对心脏不利。加之肺部受到压迫,也易造成呼吸紊乱,从而出现意外。
研究证明,洗浴的水温应控制在37-39℃最好。在此温度中浸泡的人,血压和心跳几乎没有变化,副交感神经处于最佳状态,整个身心很容易得到放松。如果水温超过42℃,不仅容易导致交感神经活跃,心跳和血压变化增大,而且水温过热还可能改变血液状态,比如大量出汗,血液中水分减少时,会使血小板变得活跃,就容易形成血栓(如脑血栓、心肌梗塞等)。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的老年人,不要在42℃以上的水温中久浸泡。
洗澡有讲究用对方法更长寿
长寿“热冷浴”方法很简单,即每天就寝前用热水洗澡,洗澡水的温度以身体能够忍受为限。洗好后就在热水中“睡”15分钟。出浴后3~4分钟后,再进入冷水盆或用冷水淋浴。
热冷浴“先热后冷”有三大好处:用热水洗澡时,全身汗毛孔扩张,身体里面的脏东西随着汗排出体外;热水使血液通畅,促进新陈代谢,使人精神爽快;全身血管因洗热水澡而扩张,又因洗冷水澡而收缩。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增强了弹性,就不易硬化,血压不易高,老来可防止中风。
但值得注意的是,平时习惯于洗热水澡的人,洗热水浴后,不要一下子就洗冷水澡,要先洗温水澡,逐步把水的温度降低,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再采用“先热后冷”的长寿洗澡法。
老年人洗澡要注意
脱衣服不可提前脱
多数人会在洗澡前将衣服脱掉,然后冷嗖嗖的进入浴室,再调水的温度,这样易导致身体着凉,从而患上感冒。建议先调好浴室的温度然后再脱衣服。对于在澡堂洗澡的老年人,建议不要将衣服全部脱光进入浴室,可以穿着衬衣进入。
洗澡的时间有讲究
年纪较大的人群洗澡时间过长会出现头晕、胸闷的症状,严重的会晕倒,这主要是因为浴室是一个密闭的环境,空气流通性较差,使大脑供氧不足。建议洗澡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即可。
洗澡的温度也有讲究
洗澡的温度不可根据自身的喜好,如果水温太低会使人不舒服,从而使,末梢神经的功能减退;如果温度太高,会出现烫伤肌肤的现象,另外还会使人体出现肌肤供血不足的现象出现。建议洗澡的温度最好根据自身肌肤对于水温的感知为宜,或者将水温调节为接近人体的温度。
老年人保健晨练有讲究四个方面要注意
1、晨练不宜贪早 老年人晨练不能贪早。因为时间太早,光线不明,气温也比较低, 老年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容易摔倒或受凉,从而诱发感冒、心绞 痛、心肌梗塞或是脑卒中(中风)等疾病。尤其在冬天和初春时节,天气 寒冷,更不可提早出门锻炼。所以,老年人晨练应安排在太阳初升后, 并注意保暖。
2、老年人晨练要适度 老年人晨起后不宜进行剧烈的活动,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太极拳、 慢跑、气功、徒手操等柔和、缓慢的活动比较适合老年人早起锻炼。 活动应以略有心跳加快、略有气急感为度,千万不可逞能,还应避免 那些快速、旋转或低头过度的运动。有肺气肿、动脉硬化、冠心病、 糖尿病等。
3、切忌雾中晨练 老年人早晨在雾中运动有害无利,应该尽力避免。因为,雾天聚在 低空的废气不易消散,空气污染比平时更加严重。实验研究分析,雾 中有不少有害有毒元素和较多的病源微生物。在雾中进行锻炼,会大 量吸入有害物质,可引起气管炎、咽炎、角膜炎和过敏性疾病。
4、晨练不宜空腹 有些老年人习惯晨起空腹锻炼,认为这样既可呼吸新鲜空气,又有 利于减肥防胖。但是,空腹锻炼并不科学,很可能危害健康。这是因 为,空腹锻炼容易引起老年人低血糖,使人感到头晕、目眩,甚至是 发生昏厥,因而要严加注意。如果早晨要参加锻炼的话,应当先适量 进食,饭后休息片刻再去锻炼,以防发生不测。
冬季老人洗澡讲究多
冬季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洗浴时间不宜过长
一氧化碳中毒的早期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心慌、面部潮红、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此时如果能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可以很快恢复。如果继续在中毒环境中,会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昏迷等症状,常伴有脑水肿、肺水肿、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疾控专家提醒,如在使用煤炉、柴炉取暖或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有头晕、胸闷症状,要尽快打开门窗,脱离现场。若全身乏力不能站立,可在地上匍匐爬行,迅速逃生,因为一氧化碳比空气轻。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确保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专家提醒,煤炉要安装烟筒,烟筒要严密,排烟、排气良好。冬季阴天或雨雪天气,煤、柴燃烧不完全,加上室外气压低,室内的一氧化碳不易排出。因此,空气湿度大、气压低的天气应格外注意,室内门窗不要封闭过严。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不要密闭房间,保持良好的通风,洗浴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躺在车门车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汽车停驶时如开空调,车窗要留空隙;火锅店的就餐场所应做到通风换气。
老年人冬季洗澡注意5大事项
老年人由于各重要脏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在洗澡这个日常生活小事上,如不注意,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发生意外。所以洗澡时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
1.水温不要过高
有些老年人惟恐着凉,在冬季将水温调得过高,这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到皮肤表面,导致心血管急剧缺血,引起心血管痉挛。如果持续痉挛15分钟,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是大面积心肌梗死,就有猝死的危险(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高血压病患者还会因全身皮肤血管扩张而使血压骤然下降,出现低血压,导致头晕、心慌等症状。所以水温要不冷不热,一般以37℃左右最为适宜。
2.搓擦用力不宜太大
有的人洗澡时,喜欢用毛巾等用力搓擦,这样会损伤皮肤的鳞状上皮细胞,降低皮肤这个自然“防线”的功能,招至细菌、真菌从皮肤的微小破损处侵人体内引起疖肿、癣类等皮肤病。同时老年人的皮脂腺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不宜用含碱过多的肥皂,否则会降低皮肤的酸性,有利于细菌繁殖,对健康不利。
3.饭后不可立即洗澡
因为老年人牙口不好,加之胃肠消化功能不佳,多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在饭后洗澡,全身的血液较多地充盈于表皮毛细血管,使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常会加重消化不良,影响吸收,导致营养不良。饥饿时洗澡也不适宜,因这时易导致低血糖发生。
4.需提防自身疾病
有些老年人患有严重冠心病,洗澡前应服用药物预防,可选速效救心丸5~6粒,咬碎含于舌下(不要吞咽),很快就可生效。如出现胸前区憋气、闷痛,应再次含用速效救心丸,但一次用药数量要增加到10粒。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在洗澡前半小时服1片硝酸甘油或1片鲁南欣康,药效可维持4~5个小时。
5.避免直接使用自来水沐浴
自来水多用氯气消毒,而水中的余氯(漂白粉)容易被身体吸收,尤其是在洗盆浴的时候,肌肤接触水中的余氯面积更大,沐浴过程中大量被皮肤所吸收的氯气,轻者会伤害皮肤,使肤质粗糙甚至产生瘙痒。如果日积月累在人体中,到中年时致癌率会增加30%!同时,氯还会造成人的生理、生育机能衰退,从而导致生育能力降低。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经过经过高氧活化水生成器过滤的亲氧活水来沐浴,才能达到健康沐浴的效果。
不同年龄宝宝洗澡讲究不同
有一种老观念认为,不要经常给小宝宝洗澡,这可是不对的。宝宝的皮肤也会接触到外界的尘埃和细菌,除此之外,宝宝每1平方厘米的皮肤上,就有100~250个排汗的汗腺,这些汗腺排出的体内污垢也需要及时清除。
如果不及时清除体垢,就会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不利于宝宝体内的血液循环。 但是,给你的小宝宝洗澡可有许多讲究哦!给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洗澡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年龄宝宝洗澡讲究不同 (一)给哺乳期的宝宝洗澡 与其说给宝宝洗澡,不如说给宝宝“沐浴”更为贴切。这不是咬文嚼字,因为“洗澡”的重点在“洗”字上,要擦洗。
而“沐浴”的重点在于“浴”,要浸在水里泡。所以给哺乳期的宝宝沐浴时,切不可使劲地擦,一定要轻轻悠悠地抹。婴儿皮肤表层的角质还很柔软哟! 必备的沐浴用品:大浴巾、小毛巾(100%棉织软毛巾,干、湿用各1条),医用棉花球1筒,婴儿用沐浴露、洗发露各1瓶(不要用成人的),婴儿爽身粉、婴儿润肤露各1瓶(不要用成人的润肤化妆品)。 沐浴要点:小宝宝在进入浴盆前,先要清洗臀部。小屁股的周围、两腿间的皱褶处、大小便排便通道口,都要用温湿的棉花球蘸些润肤露轻拭轻抹。不要擦,棉花球用一处换一个。
用润肤露有利于抹去较难除去的油脂性排泄物和水溶性分泌物,优质的润肤露还有抵御细菌的作用。 洗好小屁股后,给宝宝包上尿布,再给宝宝脱衣服,裹上大浴巾进入浴盆。眼角、鼻梁、嘴巴、耳朵,这些地方都要用温湿的棉花球轻拭轻抹,每洗一个部位,换一两次棉花球。要注意的是,洗耳朵时,先要用一只干燥的棉花球轻轻塞入宝宝的耳孔,以防水渗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老年人泡澡的时间有何讲究
一般来说,洗澡时间应在餐后1-2小时。因为老年人胃肠消化功能较弱,多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如果餐后马上洗澡,全身血液会充盈表皮毛细血管,使腹腔血液供应量相对减少,加重消化不良。
有的老人洗澡时,喜欢用力搓擦。这样容易损伤鳞状上皮细胞,降低皮肤自然“防线”功能,招至细菌入侵,引起疖肿、癣类等皮肤病。
如果是体质较胖、皮脂腺分泌旺盛、出汗较多的老年人,洗澡次数可适当增多;体瘦的老人则可减少。每次洗澡时间应保持在15-20分钟,洗完澡后,需休息片刻后再离开。
老年人冬季洗澡时间有讲究
洗澡是日常生活中必须做的工作,但是很多人都没重视过,洗澡也有很多的禁忌与注意事项,稍有不慎,很可能洗出一身的病。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各重要脏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了许多变化,在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上,稍微不注意,都有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发生意外。
老人的很多意外都是在洗澡时发生的,专家表示,老年人饭后千万别马上洗澡,饿的时候也不要洗澡,避免发生意外,患有心血管病的老人尤其要注意。
刚吃完饭,人体消化系统开始工作,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其他器官处于相对缺血状态。这时候洗澡,全身血管扩张,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胃部没有充分的血液,会影响消化。很多老人都有心脑血管疾病,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很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甚至猝死。饿的时候洗澡就更危险了,血糖降低,很容易晕厥。
天冷了,不少人喜欢喝酒暖身。由于喝酒后头面部血管会急剧扩张,如果此时将水淋在头上,血管就会收缩,容易头晕、眼发黑或呕吐。目前正是心脑血管病高发时期,要特别注意头部保暖,喝完酒后不要到外面吹冷风,更不要马上洗澡洗头,洗完头要及时用吹风机吹干。
建议老年朋友,洗澡最好安排在饭后1-2个小时后进行,每次持续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老人冬季洗澡最好选在中午,因为这个时间浴室内外温度在一天中最为接近,这样不容易感冒。
老年人保健常识 老人散步有讲究
体弱的老人要柱根拐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会摔倒,尤其是在晚上散步时,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拐杖以250—350克、不锈钢材质的为好,拿在手里有沉稳感又不会太重,结实又不易变形。拐杖底端要有橡胶,增加其和地面的摩擦力。拐杖的高度应因人而异,上缘好与脐部或是脐上二指处平齐。每天散步时间依当天体力调整,多两次,每次30—45分钟。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好也用拐杖。
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散步的节奏不宜太快,可快慢结合,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 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两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 分钟,如此反复交替,再放松地正常走一会儿。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热量。
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患冠心病的老人应多留意心率。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如65岁的老人,170减65等于105,则他走路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左右,高别超过125次/分钟。因此,患冠心病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好在饭后30分钟或是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是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患高血压不要选早晨
心血管不好或是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压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好晚饭后散步。
以上呢就是小编介绍的老年人散步要注意的地方,温馨提示,做儿女的一定要在工作之余,多抽出时间来陪着自己的父母散散步、聊聊心!
湿疹防止复发洗澡有讲究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患者患病后通常瘙痒难受,想要尽一切心力来止痒。
患有湿疹的人在无法止痒的情况下,常常选择用热水来清洗。采取热水清洗会感觉舒服,不再瘙痒,殊不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会洗去肌肤表面的油脂保护层,使皮肤变得肥厚、粗糙,加重病情。
湿疹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中医认为是因为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受到风湿热邪侵袭,而导致湿疹的发生。患者一般以体内有湿热为主,有的偏热、有的偏湿,也有的以脾虚为主,日久则可致血虚风燥。湿疹容易反复发作,因此治疗起来不能着急,如果频繁换医生,导致治疗中途而废,可能会使病情愈发复杂难治。
因此,治疗湿疹找到过敏原是关键,一方面可以到医院做过敏原检测,另一方面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积极寻找可能引起发病或加重病情的原因,并注意避开这些因素。西医治疗湿疹有很多方法,可以内外兼治,比如口服抗组织胺药,局部外用润肤剂、糖皮质激素软膏,以及非激素的局部免疫调节剂等,还可以结合中药进行治疗。
有些患者因为瘙痒难受,就急病乱投医,轻信一些小诊所的广告或民间偏方。当然偏方治湿疹不能完全否定,但有些也不宜随便尝试,偏方治病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用了刚好对症,也许病情就有好转,但另外一些人用了甚至可能加重病情,要注意的是一些刺激性的方法要慎用。
湿疹发作热水烫洗反而加重病情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性病,以皮疹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而得名。对于湿疹,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接触引发湿疹的一切外界因素,接触肥皂、油漆等刺激物后要彻底清洗。湿疹患者尽量穿纯棉衣物,洗浴时避免使用肥皂和浴液。
湿疹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刺激患部,不要用手搔抓局部,患了湿疹,可以用生理盐水、冷水来敷,一般是把毛巾在水里浸湿后提起,毛巾湿润但不滴水,放在患处敷就可以了,但是不要用热水清洗患处。
用热水烫洗由于毛孔被扩张后,湿疹不但不会减轻反而会越来越严重,也不要用肥皂水清洗患部,更不能随意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和激素类药物。
过度洗澡导致湿疹复发或是加重
部分湿疹患者是由于过度洗澡或泡澡导致湿疹复发或是加重。尤其在冬季,皮肤分泌的油脂减少,原就皮肤干者就更甚了,皮肤干少油脂就会出现肉眼看不见的细小裂纹,致使神经末梢暴露而发痒诱发干燥型湿疹。
湿疹尤以老人和婴幼儿为主,原因与洗澡次数过多有关。
对于刚出生的婴幼儿,不少父母或长辈有每天给孩子洗澡的习惯。婴幼儿洗澡的频率与季节息息相关,夏天湿度大,皮肤出汗多,天天洗澡也无妨。冬季天冷、室内外温差大,北方室内供暖更加剧了空气干燥,婴幼儿的皮脂腺本就未发育成熟,天天洗澡会使表皮越来越干燥,失去“保水”的能力,水分流失以后便出现湿疹。
老年人受激素水平降低、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减退等因素影响,皮肤含水量减少,易粗糙、缺水。老年人更加要改掉频繁洗热水澡、搓澡等习惯。
因此,湿疹患者尽量减少洗澡,特别是泡澡,不能天天洗澡,一般一周一到两次即可。泡澡时可在洗澡水内加浴液,洗澡后适当外用一些硅霜、甘油、参黄霜、维生素E霜等(任选一种)。皮肤已经不好者一定要选用适合自身情况的滋润护肤品保养,如硅油乳膏、尿囊素乳膏,而且使用要足量。选择贴身的衣服时应尽量挑选软的纯棉制品,以防化纤制品刺激皮肤。
夏季洗澡有讲究
适合早上洗澡的人
1、油性皮肤的人:油脂会在夜间堆积,而早上洗澡能很好地清理毛孔。
2、早上需要剃须的人:对于男性来说,早上洗澡能软化胡须,让剃须变得更顺畅。
3、习惯早起的人:早上起床后洗个澡,能让人神清气爽、精神饱满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4、没有接触到过多病菌的人:晚上洗澡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能清除一整天堆积在身体上的污垢,而如果开车上下班,办公室又有中央空调,就不需要在晚上做太多清洗工作,只需彻底洗手和脸,换身衣服就行了。
适合晚上洗澡的人
1、上床睡觉前需要冷静放松的人:睡前洗澡能舒缓、松弛身心,有助于睡眠。
2、白天化妆的人:如果白天化妆,晚上洗澡就显得格外重要,洗澡时的热气和持续的水流能更好地清除残留物。
3、干性皮肤的人:对于湿疹患者和干性皮肤的人来说,其皮肤上的神经在夜间较为镇静,此时洗澡最为适宜。
4、周围环境并不完全无菌的人:在从事建筑行业或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城市的人,最好晚上洗澡。
通过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什么时间段洗澡最佳已经有所了解了。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洗澡时间。
老年人散步有讲究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在茶余饭后散步,但对体质虚弱和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散步就有讲究了。
体质虚弱者在散步时,最好拄拐杖,以保持身体平衡。拐杖的高度要与手的位置相符,拐杖的底部和把手都要防滑。一般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时左右。
体型较胖者散步时,可适当将散步的时间、距离拉长,并将运动量加大。最好每天坚持散步2次,每次1个半小时,以使体内多余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冠心病患者散步时,最好慢速行走,以免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餐后半小时后散步为宜,每天两三次,每次半小时。
糖尿病患者散步时,要先吃点东西,不能空腹。因为空腹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可能摔倒。散步时,步幅可以适当加大,挺起胸脯,甩开手臂。每次散步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老年人在散步时要量力而行,根据身体的承受能力,加快或减慢行走速度。如果在散步时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下来休息。
老人养生保健要讲究“慢”
慢进餐
老人牙齿残缺不全,加上唾液、胃液、胰液及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量减少,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因此,老人进餐应细嚼慢咽以助消化。
慢排便
不少老年人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当蹲下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力增高,人体下部血管受到挤压,使流向脑部的血液猛增,就会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可能会诱发脑溢血或冠心病。因此,老人排便宜慢,取坐位为佳。
慢起身
老人由卧位改为立位或由蹲位、坐位改为立位时,动作宜慢不宜快,避免发生眩晕至晕倒或引发其他问题。
老人养生保健要讲究“慢”
慢进餐
老人牙齿残缺不全,加上唾液、胃液、胰液及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量减少,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因此,老人进餐应细嚼慢咽以助消化。
慢排便
不少老年人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当蹲下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力增高,人体下部血管受到挤压,使流向脑部的血液猛增,就会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可能会诱发脑溢血或冠心病。因此,老人排便宜慢,取坐位为佳。
慢起身
老人由卧位改为立位或由蹲位、坐位改为立位时,动作宜慢不宜快,避免发生眩晕至晕倒或引发其他问题。
慢走路
人到老年以后,骨关节呈现退化改变,韧带僵硬,常出现腰腿疼痛,加上视力衰退,大脑中枢神经对外界的反应迟钝,遇有紧急情况出现,难以保持身体平衡与稳定。
知道了老人养生要讲究“慢”,因此,老人走路要慢步缓行。
老人养生保健的方法
1、睡:即睡好觉,保证睡眠充足。老年人要学会有规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一天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
2、保:即保持大脑的活力。用进废退,故老年人要多用脑,如坚持读报看书,绘画下棋,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研究表明,一个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并不比不爱动脑的35岁的青年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