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咳嗽刮痧哪个部位图解 咳嗽刮痧刮哪个部位

咳嗽刮痧哪个部位图解 咳嗽刮痧刮哪个部位

足太阳膀胱经上背俞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输于腰背部的穴位,可补虚泻实,调节各脏腑的机能;风门,肺俞又可祛风散邪,这些任脉穴位紧邻肺脏,可行气宽胸,化痰止咳;手太阴肺经各穴可疏通肺经气血,宣肺化痰,理气止咳;风热犯肺者加大椎,曲池清热祛风,痰湿阻肺者加足三里,丰隆化痰止咳,肝火犯肺者加鱼际,行间泻肝清火。

咳嗽刮痧哪里效果最快

外感咳嗽应该怎么刮痧一、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二、穴位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府: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问隙。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问隙的后方凹陷处。

三、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风门、肺俞、身柱,然后刮胸部中府、膻中,最后刮足背部太冲。

四、刮拭方法太冲、肺俞可放痧。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肺俞、太冲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内伤咳嗽应该怎么刮痧一、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他脏见证。

二、穴位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的风门、肺俞、身柱、肾俞,最后刮胸部中府、膻中。

四、刮拭方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再至肾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

咳嗽刮痧哪个部位图解 胸闷咳喘刮云门穴

定位:在胸外侧,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刮拭功效:清肺泻热,理气平喘。

主治疾病:胸中烦痛,咳嗽,气喘,肩背痛。

咳嗽刮痧哪个部位图解 刮痧治疗咳嗽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忌食油腻辛辣食物,忌烟酒,并注意背部保暖。

2.刮痧治疗本病的同时,可配合拔火罐,药物贴穴,中西药物对症治疗等方法,以提高疗效。

咳嗽刮痧哪个部位图解 利咽止咳刮鱼际穴

定位: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刮拭功效:清热消炎,利咽止痛。

主治疾病:咽喉肿痛,咳嗽,失声,发热,咯血。

刮痧对咳嗽有用吗

刮痧对咳嗽有用。

刮痧疗法是集穴位刺激,局部按摩,药物外治于一体,通过刮拭局部体表,达到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止咳平喘目的。其平喘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直咳嗽不止怎么办

刮痧疗法

对于咳嗽不止,想要对其进行治疗,也是要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样才对对症治疗,否则就很容易一起反作用,加重咳嗽的病情。

如果自身是因为风热或者风寒引起的呼吸道发炎,从而导致出现的咳嗽症状,这时就可以采用刮痧的治疗进行止咳,也不要进行药物的治疗,就能治疗好。

而采用刮痧止咳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对人体的颈部、胸部的相对应穴位进行刮痧即可。

在颈部选择廉泉穴的周围部位,胸部则选择天突穴周围的部位进行刮痧,而颈部的廉泉穴是位于喉结上方,舌骨上凹陷的位置,天突穴则是位于人体的胸骨窝心的正中位置。

对于这种因为风热或者风寒引起的咳嗽不止,比较严重的情况,可以选择每天刮痧一次,连续刮痧一周的时间,治疗效果就能很明显。

瑜伽缓解咳嗽

人体之所以会患上咳嗽的疾病症状,正常都是由于人体的呼吸道出现堵塞、发炎等异常的情况而引起的。而瑜伽的有些运动方式就能很好的帮助强化人体的呼吸道系统,所以对于咳嗽不止的情况也是具有一定的疗效的。

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下瑜伽加强呼吸道系统、提升血液循环的操作方法,首先跪坐下瑜伽垫上,挺直自身的腰部,收紧下巴,然后用鼻子吸气,身体微微向前倾,拱起自身的背部,双手张开,手指触摸地面,掌根则轻贴于双膝上。

然后张开嘴巴进行呼吸,尽量把舌尖吐出嘴外,保持大约30秒的时间,然后在缩回舌头。

做完这样一条瑜伽有利于增强呼吸道的动作,就能很好的缓解咳嗽的症状,大家都可以来试试,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

咳嗽刮痧哪个部位图解 咳喘咽痛刮经渠穴

定位:现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刮拭功效:降逆平喘,宣肺利咽。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胸痛,掌中热,手腕痛。

咳嗽可以刮痧吗

“肺主宣发,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在液为涕,肺主皮毛。”内经都说的非常具体了。

经渠穴治疗各种咳嗽都有效,使用方便,无需辨证。孔最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扁桃体炎效果也不错,若在少商、商阳点刺放血对于咳嗽、咽痛、扁桃体炎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然后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各种俞脉刮痧,从大椎穴开始直到腰俞结束。刮痧不仅仅是一点,它涉及面很广泛,在刮督脉的同时就业把膀胱经连带上了。可以说一石二鸟。刮痧不仅仅是治疗,同时也是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功能的一种方法和治疗手段。

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最多,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尤其是背部的俞穴,外络肢体,内联五脏六腑。它是连接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网络和桥梁。所以我们治疗去其毒素,培其正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膀胱经刮痧就不如在膀胱经拔走罐,用的气力小,而达到的效果还好。膀胱经面积较大,如果拔走罐运用得手,效果一定好。

小儿咳嗽刮痧刮哪里

从大椎开始到身柱结束,先是督脉刮痧,然后呈八字刮开这里不仅仅涉及到督脉,同时还涉及到膀胱经的几部穴位。大椎到大抒;陶道到风门;陶道下一寸到肺俞,这里可以排三版。 前面的云门和中府从云门往下刮到中府,然后从廉泉到天突下一点。这里可以排两版 刮痧期间,如果痧痕起的很明显,可以隔三天刮痧一次,如果痧痕不明显,可以每日刮痧一次,连续 刮痧一个星期,算是一个疗程。同时还要坚持你每天的艾灸。艾灸大椎,肺俞,风门。天突,神阙。试试吧,随着孩子,身体元气不断地注入,免疫力逐渐提高,正气逐渐充盈,疾病慢慢好转,这需要过程。

以上就是关于咳嗽可以刮痧吗的一个介绍,其实刮痧对于治疗咳嗽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不过我们在刮痧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病情来选择是否应该刮痧,刮痧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的素质和治疗疾病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可以好好的利用。

肺痨的刮痧疗法

一、肺阴亏虚

(一)症状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干咳、痰少黏白、舌红等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太渊及前臂,肺俞至膏肓、中府及前胸、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2)定位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肺俞至膏肓,再刮中府及前胸,然后刮前臂,重在太渊,最后刮下肢三阴交、足三里、太溪。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从肺俞穴一直到膏肓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然后由内向外横式刮,每一个肋间隙刮30次左右,中府穴加强。双上肢内侧肺经、心包经、心经,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重刮太渊。最后重刮三阴交、足三里、太溪3穴,各30次,不出痧。

二、阴虚火旺

(一)症状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咳呛气急,午后颧红,五心烦热等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太渊及前臂、肺俞、中府及前胸、鱼际、孔最至阴郄、太溪。

(2)定位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l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阴郄: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肺俞,再刮前胸中府,然后刮孔最至阴郄和整个鱼际,最后刮太溪。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重刮肺俞30次,出痧为度。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然后由内向外横向刮拭,每个肋间隙刮30次左右,中府穴加强。后用刮痧板角部从孔最刮至阴郄和整个鱼际,30次,可不出痧。最后重刮太溪穴,30次,不出痧。

三、气阴耗伤

(一)症状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咳嗽无力、气短声低,自汗与盗汗并见,面色白光白等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太渊及前臂、肺俞至膏肓、三阴交、足三里、膻中。

(2)定位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膻中: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肺俞至膏肓,再刮膻中,然后刮前臂重点太渊穴,最后刮下肢三阴交和足三里。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从肺俞穴一直到膏肓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膻中穴,出痧为度。双上肢内侧肺经、心包经、心经,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重刮太渊。最后重刮三阴交、足三里,各30次,不出痧。

四、阴阳两虚

(一)症状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咳嗽、咳逆喘息少气,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等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太渊及前臂、肺俞至膏肓至。肾俞、关元至气海、太溪、足三里。

(2)定位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气海: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肺俞至膏肓、肾俞,再刮腹部关元至气海,然后刮前臂及太渊,重在太渊,最后刮足三里、太溪。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用刮板角部从肺俞穴经膏肓穴一直到肾俞穴,应一次到位,中问不要停顿,出痧为度。然后刮腹部,从关元至气海,由上至下,刮30次,出痧为度。之后刮双上肢内侧肺经、心包经、心经,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重刮太渊。最后重刮太溪、足三里,各30次,不出痧。

刮痧可以治咳嗽吗

咳嗽能刮痧吗

咳嗽是常见的生活疾病,那么咳嗽到底能不能用刮痧来治疗么?中医专家表示,经渠穴治疗各种咳嗽都有效,使用方便,无需辨证。孔最穴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扁桃体炎效果也不错,若在少商、商阳点刺放血对于咳嗽、咽痛、扁桃体炎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专家认为,咳嗽可以刮痧。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各种俞脉刮痧,从大椎穴开始直到腰俞结束。刮痧不仅仅是一点,它涉及面很广泛,在刮督脉的同时就业把膀胱经连带上了。可以说一石二鸟。刮痧不仅仅是治疗,同时也是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功能的一种方法和治疗手段。

咳嗽刮痧的方法

从大椎开始到身柱结束,先是督脉刮痧,然后呈八字刮开这里不仅仅涉及到督脉,同时还涉及到膀胱经的几部穴位。

大椎到大抒;陶道到风门;陶道下一寸到肺俞,这里可以排三版。 前面的云门和中府从云门往下刮到中府,然后从廉泉到天突下一点。这里可以排两版 刮痧期间,如果痧痕起的很明显,可以隔三天刮痧一次,如果痧痕不明显,可以每日刮痧一次,连续 刮痧一个星期,算是一个疗程。

同时还要坚持你每天的艾灸。艾灸大椎,肺俞,风门,天突,神阙。

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咳嗽是否能刮痧以及咳嗽如何刮痧的内容,如果你在秋季经常出现感冒、咳嗽,那么不如试试刮痧,相信它一定能改善你的病症。

一直咳嗽不止怎么办

对于咳嗽不止,想要对其进行治疗,也是要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样才对对症治疗,否则就很容易一起反作用,加重咳嗽的病情。

如果自身是因为风热或者风寒引起的呼吸道发炎,从而导致出现的咳嗽症状,这时就可以采用刮痧的治疗进行止咳,也不要进行药物的治疗,就能治疗好。

而采用刮痧止咳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对人体的颈部、胸部的相对应穴位进行刮痧即可。

在颈部选择廉泉穴的周围部位,胸部则选择天突穴周围的部位进行刮痧,而颈部的廉泉穴是位于喉结上方,舌骨上凹陷的位置,天突穴则是位于人体的胸骨窝心的正中位置。

对于这种因为风热或者风寒引起的咳嗽不止,比较严重的情况,可以选择每天刮痧一次,连续刮痧一周的时间,治疗效果就能很明显。

相关推荐

的预防保健作用

1、感冒疗法 采用穴位(风池、太阳、大椎、风门、肺俞、夹脊等穴)法,将红花油或万花油涂擦于穴位局部皮肤上,操作者用手紧握板从上至下拭,用力宜均匀柔和,痛甚处应反复重,每次治疗时间约15分钟。拭出痧后再给饮温开水或生姜汁糖水以发汗解表。隔日治疗1次。 2、黄褐斑疗法 先清洁皮肤,再均匀涂抹润肤乳,按照额头、眼周、面颊、口周、鼻部、下颌的顺序,用面部板依次从面部中间向两侧沿肌肉纹理走向或顺应骨骼形态单方向拭,在色斑、痛点处采用压力大速度慢的手法。然后按揉太阳、印堂、迎香、颧髎、承泣

嗓子疼哪里图示

1.胸部:天突、中府(在穴位及其周围点穴、按揉等拭)。 2.背部:风池、大椎、风门、肺俞。 3.双上肢:手太阴肺经(前臂内侧)、曲池、尺泽、太渊、合谷。 4.双下肢:足三里、丰隆。 局部涂抹少量油,以竖法反复拭足上述部位30次,或以局部出痧为度。重点拭板下不光滑、凸凹及沙砾、结节处。 适合扁桃体炎、咽喉炎等引起的嗓子疼,有反复发作的咽痛,常有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发痒等感觉,并伴有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症状。部分儿童慢性扁桃体炎可使患儿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呼吸不畅或睡眠时打鼾。

疗法的适应范围

所谓“痧”是指多发于夏秋两季的中暑、外感等急性病症,现在扩展到呼吸、消化等系统病症,比如感冒、发烧、咳嗽、咽痛、恶心、呕吐、厌食、风湿痹症等。 疗法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治疗的主要病证有:感冒咳嗽、体虚易感、自汗盗汗、发热中暑、头晕头痛、纳差不寐、牙痛口疮、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厌食、遗尿流涎等。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病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但是,不能太随便,要有较深的中医理论和经络知识。凡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

人迎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人迎对症养生疗法

1.按摩治疗高血压:(配曲池,太冲),以拇指指腹按揉穴位3-5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因此处有颈静脉窦,刺激过强可能引起颈动脉窦反射亢进,出现眩晕,面色苍白,出汗,血压降低等虚脱症状。 2.艾灸治疗咳嗽喘息(配肺俞,太渊):采用艾条悬灸穴位5-1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舒服的感觉为度。 3.治疗眩晕(配风池):用板自上而下拭穴位,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不可过强刺激。

去火吗

”或“揪痧”后,皮肤上出现的紫色瘀斑叫做“痧斑”,而拔罐后出现的那做“罐斑”。不管是“痧斑”还是“罐斑”,都多多少少,能反应患者的身体状况,一般来说,出现“痧斑”和“罐斑”,说明患者体内经络淤堵,受寒凉比较严重。 去火关键要看是哪里的“火”,部位不同,“火”的表现不同,要的穴位也不同,例如: 胃火主要表现出口干、口苦、口臭,肺火则浮现咽痛、咳嗽等咽喉不适,肝火表现为情绪烦躁、眼球充血,心火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 眼花加上眼红、烦躁易怒、舌红、脉弦,才是肝火大。吃退火的中药时间

暑夏细节要注意

我们中医养生的方法有非常多种,我们既可以采用气功来起到养生的功效,也可以采用泡脚来养生,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推拿按摩以及针灸等中医的方法来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呢,我们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里面有一种方法就是了,有非常大的好处,但是也有很多禁忌需要我们注意。 夏季是我们最容易出现中暑的季节,在夏季很多人都喜欢采用的方法来治疗中暑以及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的作用,但是有很多细节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夏季人体阳气升发,正是治病祛寒的好时机,不少医院和中医诊所都打出“冬病夏治”的特色服务来招揽生意。疗法

起什么作用

手是人体的缩影,我们全身的五脏六腑在手上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位置。那么针对“秋燥”中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我们该哪里来缓解和预防呢? 这时候我们大拇指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这个大拇指走的是肺经,那也就是说大拇指跟肺脏相连,所以要保护我们的肺脏可以大拇指。 肺经上的穴位,主治呼吸系统的毛病,比如:咳嗽、喘息、咽喉肿痛、外感风寒等。所以呼吸道有炎症或者感冒的人都应该大拇指。 手部主要在第二掌骨部位,也就是是食指与手背连接的那一段骨骼。这段骨骼代表我们的整个身体器官。手持板,垂直按压在第二掌

鼻衄的疗法

一、肺热 (一)症状 鼻衄伴有鼻塞,口鼻干燥,咳嗽发热等症。 (二)治法 (1)选穴迎香、风池、合谷、孔最。 放痧。 (2)定位少商,距指甲角O.1寸(指寸)处。 迎香0.5寸,当鼻唇沟中。 风池,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合谷,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3)拭顺序先后头部风池,再面部迎香,然后孔最,最后手部合谷,放痧少商。 (4)拭方法泻法。在需部位涂抹适量油。先颈后部风池穴,重

慢性支气管炎图解 慢性支气管炎方法一

脊柱两侧(从颈7至骶4),肩上区,胸锁骨上下区胸骨柄区,肘弯区,并重点在颈7至胸1~3或胸8至腰2及其两侧和异常反应点。 用法。先脊柱两侧(从颈7至骶4)正中线(督脉),再脊柱旁开0.5寸,共3行,自上到下,至皮肤微红为度,然后肩上区,从内到外,至皮肤微红为止,再重点治。急性咳嗽在颈7至胸3及其两侧和异常反应部位;慢性咳嗽在胸8至腰2及其两侧和异常反应部位。在上述3行脊柱旁1.5寸,共5行,自上到下,自内到外,从左到右,均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急性用泻法,慢性用平泻平补法,由轻到重进行操

感冒头疼哪里

一、部位 1.风寒感冒头疼 选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可宣肺解表;选足太阳膀胱经的风门、肺俞穴,可散风寒;选风池、合谷穴,可疏风解表。 2.风热感冒头疼 选大椎穴,解热邪;选曲池、外关、阳溪穴,可泻肺火。 二、方法 1.后头部与项部 用板较厚的边由上而下拭后头部与项部,并由风池穴沿颈项部肌肉至肩背部,重点加强大椎、风池穴的拭。 2.背部 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由上而下拭,重点拭风门、肺俞穴。 3.上肢内侧 沿手太阴肺经走行,重点拭列缺穴。 4.上肢外侧 沿手阳明大肠经走行,由肘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