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的分类
红细胞的分类
在所有的脊椎动物及若干无脊椎动物,其血红素(无脊椎动物也有时是蚯蚓红血朊)包含在特定的细胞中来进行其机能活动,这种血球称为红细胞。其它的血细胞,如白血球,则是免疫细胞。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中有铁元素,所以贫血的人宜多吃铁含量丰富的食物和蛋白质,来补血。血红蛋白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因此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而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一部分二氧化碳也通过红细胞运到肺部通过肺泡同体外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血红蛋白更易和一氧化碳相合,且血红蛋白一旦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就不易分离。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增高时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可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称为贫血。红细胞大量被破坏可引起溶血性黄疸。
红细胞描述: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故在血涂片标本上中央染色较浅、周围较深。新鲜单个红细胞为黄绿色,大量红细胞使血液呈深红色。成熟的红细胞(哺乳动物)没有细胞核和但有少量线粒体,富含血红蛋白。依靠葡萄糖合成能量,平均直径为7微米。
无脊椎动物
在无脊椎动物中具有红细胞,只限于海生动物,如螠虫、光裸星虫、绿纽虫、海豆芽、扫帚虫、魁蛤、海棒槌等。涉及到各门约有100种,但也有的和白血球并没有明显区别,不过和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则有明显的差异。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中哺乳类的红细胞,是中心部凹陷的圆板状,在造血组织中是有细胞核的,但在循环血中的红细胞,除骆驼和羊驼之外,可看到细胞核退化,向细胞外放出、消失。鸟类以下的动物的红细胞多数呈椭圆形,中心具核,中心部向两面突出。
脊椎动物红细胞的大小,可因动物种类不同而异,哺乳类的直径为4—8微米(人的为6—9微米),厚度以1.5—2.5微米者为多见。鸟类的长径为12—15微米,短径为7—9微米,在爬行类的长径为17—20微米,短径为10—14微米,两栖类的更大,长径为23—60微米,短径以13—35微米者较多。鱼类的红细胞的大小有明显变异。
红细胞数由于种的不同而异,但具有大形红细胞的,一般在单位体积中血球减少。处于冬眠期的动物,比活动期显著减少。
人类
人类的红细胞是双面凹的圆饼状。边缘较厚,而中间较薄,就好像是一个甜甜圈一样,只是当中没有一个洞而已。这种形状可以最大限度的从周围摄取氧气。同时它还具有柔韧性,这使得它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并释放氧分子,直径通常是6μm~8μm。
由于这种特别的形状而且体积比较小,所以表面积对体积的比值较大,使氧气以及二氧化碳能够快速地渗透细胞内外。红细胞的细胞膜含有特别的多糖类以及蛋白质,但是这种结构因人而异
光学显微镜下的红细胞(未染色) ,这些结构是构成血型的基本要素。
成人体内大约有2~3×10的13次方个红细胞(女性大约为4~5百万/微升血液,男性为5~6百万/微升血液)。女性比男性少的原因,是因为生理出血造成的现象。另外睾丸酮也具有刺激红细胞生成激素制造红细胞的功能。
在人的红细胞内所含的血红蛋白占血球总量的30%以上,是血液中最通常的一种血细胞,在干重9%时,占94%,随着氧分压的变化与氧结合或游离,但它的解离曲线和纯血红素的溶液不同,在氧分压低的组织,红细胞具有放出多量氧的能力。另外,在红细胞内,存在有碳酸脱氢酶,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的可逆反应中起触媒作用。因此红细胞运送血液二氧化碳的能力很强。
在人及其他哺乳动物中,成熟的红细胞是无核的。这意味着它们失去了DNA。红细胞有少量线粒体,它们通过糖酵解途径(无氧呼吸)合成能量。成熟的哺乳类红细胞是双凹圆盘状,如此可增加其表面积,使物质更容易通过其细胞膜。
血常规与血沉有什么区别
血常规主要是血液方面的问题,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这个要根据您的病情,结合血常规检查判断。。。 有: 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红蛋白测定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血小板计数 出血时间测定 凝血时间测定 血沉是指:新鲜的血液放在特制的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中,静置一定时间后,红细胞即从血浆中分离出来而下沉,红细胞下沉的速度叫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它的快慢与血浆粘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系。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因此,临床上常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
红斑狼疮血常规哪个指标不正常 血常规包括哪些检查
血常规检查的项目一般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其中白细胞分类计数又包括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
小儿红白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象 血象在早期可有贫血,血片中有幼红细胞,发展为红白血病时,血象中除幼红细胞外,还可见到幼粒细胞,部分幼粒细胞中可出现Auer小体。
2.骨髓象 在急性红血病骨髓象中,骨髓细胞分类中红系有核细胞一般超过50%,大部分为原、早幼红细胞:且常有形态学异常,如幼红细胞巨幼样变、核碎裂、多核、巨形核等。如分类中异形幼红细胞>10%,则虽红系有核细胞仅占骨髓细胞的30%,亦有诊断意义。在红白血病时,骨髓象中原粒和早幼粒细胞常在10%以上。
3.组织化学的特点 是幼红细胞的PAS反应常呈强阳性。
做胸部X线检查和B超检查,必要时做CT和造影检查。
贫血的检查
1.外周血
是小细胞低血色素贫血,Hb降低较红细胞减少更明显。红细胞平均容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8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少。
2.血清铁
血清铁<6.5μmol/L,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当血红蛋白降低不明显时,血清铁降低为缺铁性贫血的早期重要表现。
3.骨髓象
可染色铁质消失,骨髓象显示红细胞系统增生,细胞分类见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相对减少,说明骨髓储备铁下降,含铁血黄素及铁颗粒减少或消失。
4.其他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B超、心电图、生化全项等检查。
血常规的化验单要怎么看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
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多参数血常规项目、缩写、参考值和单位简表
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 参考值范围 单 位
白细胞 WBC (4~10 )×109/L
红细胞 RBC 3.5~5.5 ×1012/L
血红蛋白 HGB 110~170 g/L
红细胞压积 HCT 0.37~0.50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0~98 fL
平均红血红蛋白含量 MCH 27~31 pg
平均红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0~360 g/L
血小板 PLT (100~400)×109/L
淋巴细胞% LYM% 20~40 %
中间细胞% MXD % 3.5~15%
嗜中性粒细胞 NEUT% 50~70%
淋巴细胞绝对值 LYMPH (1.0~3.3)×109/L
中间细胞绝对值 MXD (0.2~1.5)×109/L
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NEUT (1.8~6.4)×109/L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RDW 小于0.15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6.0-11.0fL
大血小板比率 P-LCR 0.13~0.43
癌细胞的分类
癌的细胞学分类远较组织学分类简单,具体分类如下:
(1)鳞癌细胞:高分化,低分化。
(2)腺癌细胞:高分化,低分化。
(3)未分化癌细胞。
(4)癌细胞不能分类。
分类的形态学指征主要看胞浆的变化,某些排列(细胞间的关系)也有较强的特征性。在鳞癌细胞,要找见胞浆角化和/或角化珠样排列,则诊断非常可靠。在腺癌细胞,胞浆为粗细不等的粉染颗粒,若见细胞核偏位或胞浆内有粘液空泡(大空泡推挤细胞核呈新月状,即印戒状细胞),则诊断很可靠,有时也可见腺泡或腺腔样排列。
未分化癌细胞的特征是细胞核大小较一致、浓染,胞浆极少或看不见(裸核状)。若细胞浆较多(明显多于未分化癌细胞)又找不见向鳞癌和腺癌分化的证据,则统称癌细胞不能分类,常见于低分化癌。
儿童血常规
小宝宝最常见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一旦不及时治疗,就会发起烧来,这时候带宝宝到医院去,大夫就会让先验一下血。为什么要验血呢?因为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比如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就会产生变化;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加。 主要看哪些指标 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但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对于它们,我们不必去深究。
看血常规的化验单,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血常规的化验单的第一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血小板计数(PLT) :我们都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没有它,我们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流血不止,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了。
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如何治疗
您好一般考虑是贫血导致建议你口服复方阿胶浆治疗看看
孕妇血红蛋白低怎么办
孕妇血红蛋白低怎么办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数量的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偏食及吃素等不良饮食习惯所致的营养不良性贫血更较常见,一般需补充营养、铁剂及维生素B12等。我国正常成人的红细胞数量为:男性(4.5~5.5)×1012/升;女性(3.5~5.0)×1012/升。而血中血红蛋白的数量为:男性120~165克/升;女性为110~155克/升。临床上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数量上的增减往往相并行。成年女性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110g/l的话,就属于贫血。怀孕后血红蛋白正常值是在110-160g/l之间,但是孕妇通常低于110,因为孕妇在怀孕期间,孕期的反应或者二价铁离子补充不足而出现贫血的症状。孕妇若是出现脸色苍白、自觉黑朦、眩晕等症状的话,就得警惕了,这很可能是贫血的征兆。
大部分女性在怀孕开始时都没有储存足够的铁,来满足身体对铁需要量的增加。特别是到了孕中期和孕晚期,容易出现血红蛋白偏低的贫血现象。孕期的铁需求较高,如果孕妇血红蛋白低于100g/l,除了食补增加铁质来改善贫血外,可考虑补充铁剂服用孕妇贫血常用的铁,之缘片,补铁生血增加营养,一个月后血红蛋白就会明显提高了。
血常规检查内容血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见的一项化验,用于对病人身体状况的一般了解和对疾病的初步判断和对治疗疗效的观察。血常规一般应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但由于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常使用多参数血细胞计数,一次测定可以得到多达十几项参数,所测定的项目除上述四个参数外还包括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各项指数、白细胞分类结果等许多参数,甚至还有三个细胞分布直方图。所以血常规的概念可以扩大为含有多项红细胞参数,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等多达十余项指标的一组实验内容,较为常见的是含有16~18项参数的血常规化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