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红细胞的分类

红细胞的分类

在所有的脊椎动物及若干无脊椎动物,其血红素(无脊椎动物也有时是蚯蚓红血朊)包含在特定的细胞中来进行其机能活动,这种血球称为红细胞。其它的血细胞,如白血球,则是免疫细胞。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中有铁元素,所以贫血的人宜多吃铁含量丰富的食物和蛋白质,来补血。血红蛋白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因此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而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一部分二氧化碳也通过红细胞运到肺部通过肺泡同体外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血红蛋白更易和一氧化碳相合,且血红蛋白一旦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就不易分离。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增高时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可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称为贫血。红细胞大量被破坏可引起溶血性黄疸。

红细胞描述: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故在血涂片标本上中央染色较浅、周围较深。新鲜单个红细胞为黄绿色,大量红细胞使血液呈深红色。成熟的红细胞(哺乳动物)没有细胞核和但有少量线粒体,富含血红蛋白。依靠葡萄糖合成能量,平均直径为7微米。

无脊椎动物

在无脊椎动物中具有红细胞,只限于海生动物,如螠虫、光裸星虫、绿纽虫、海豆芽、扫帚虫、魁蛤、海棒槌等。涉及到各门约有100种,但也有的和白血球并没有明显区别,不过和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则有明显的差异。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中哺乳类的红细胞,是中心部凹陷的圆板状,在造血组织中是有细胞核的,但在循环血中的红细胞,除骆驼和羊驼之外,可看到细胞核退化,向细胞外放出、消失。鸟类以下的动物的红细胞多数呈椭圆形,中心具核,中心部向两面突出。

脊椎动物红细胞的大小,可因动物种类不同而异,哺乳类的直径为4—8微米(人的为6—9微米),厚度以1.5—2.5微米者为多见。鸟类的长径为12—15微米,短径为7—9微米,在爬行类的长径为17—20微米,短径为10—14微米,两栖类的更大,长径为23—60微米,短径以13—35微米者较多。鱼类的红细胞的大小有明显变异。

红细胞数由于种的不同而异,但具有大形红细胞的,一般在单位体积中血球减少。处于冬眠期的动物,比活动期显著减少。

人类

人类的红细胞是双面凹的圆饼状。边缘较厚,而中间较薄,就好像是一个甜甜圈一样,只是当中没有一个洞而已。这种形状可以最大限度的从周围摄取氧气。同时它还具有柔韧性,这使得它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并释放氧分子,直径通常是6μm~8μm。

由于这种特别的形状而且体积比较小,所以表面积对体积的比值较大,使氧气以及二氧化碳能够快速地渗透细胞内外。红细胞的细胞膜含有特别的多糖类以及蛋白质,但是这种结构因人而异

光学显微镜下的红细胞(未染色) ,这些结构是构成血型的基本要素。

成人体内大约有2~3×10的13次方个红细胞(女性大约为4~5百万/微升血液,男性为5~6百万/微升血液)。女性比男性少的原因,是因为生理出血造成的现象。另外睾丸酮也具有刺激红细胞生成激素制造红细胞的功能。

在人的红细胞内所含的血红蛋白占血球总量的30%以上,是血液中最通常的一种血细胞,在干重9%时,占94%,随着氧分压的变化与氧结合或游离,但它的解离曲线和纯血红素的溶液不同,在氧分压低的组织,红细胞具有放出多量氧的能力。另外,在红细胞内,存在有碳酸脱氢酶,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的可逆反应中起触媒作用。因此红细胞运送血液二氧化碳的能力很强。

在人及其他哺乳动物中,成熟的红细胞是无核的。这意味着它们失去了DNA。红细胞有少量线粒体,它们通过糖酵解途径(无氧呼吸)合成能量。成熟的哺乳类红细胞是双凹圆盘状,如此可增加其表面积,使物质更容易通过其细胞膜。

血常规与血沉有什么区别

血常规主要是血液方面的问题,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这个要根据您的病情,结合血常规检查判断。。。 有: 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红蛋白测定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血小板计数 出血时间测定 凝血时间测定 血沉是指:新鲜的血液放在特制的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中,静置一定时间后,红细胞即从血浆中分离出来而下沉,红细胞下沉的速度叫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它的快慢与血浆粘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系。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因此,临床上常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

红斑狼疮血常规哪个指标不正常 血常规包括哪些检查

血常规检查的项目一般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其中白细胞分类计数又包括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

小儿红白血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象 血象在早期可有贫血,血片中有幼红细胞,发展为红白血病时,血象中除幼红细胞外,还可见到幼粒细胞,部分幼粒细胞中可出现Auer小体。

2.骨髓象 在急性红血病骨髓象中,骨髓细胞分类中红系有核细胞一般超过50%,大部分为原、早幼红细胞:且常有形态学异常,如幼红细胞巨幼样变、核碎裂、多核、巨形核等。如分类中异形幼红细胞>10%,则虽红系有核细胞仅占骨髓细胞的30%,亦有诊断意义。在红白血病时,骨髓象中原粒和早幼粒细胞常在10%以上。

3.组织化学的特点 是幼红细胞的PAS反应常呈强阳性。

做胸部X线检查和B超检查,必要时做CT和造影检查。

贫血的检查

1.外周血

是小细胞低血色素贫血,Hb降低较红细胞减少更明显。红细胞平均容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8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少。

2.血清铁

血清铁<6.5μmol/L,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当血红蛋白降低不明显时,血清铁降低为缺铁性贫血的早期重要表现。

3.骨髓象

可染色铁质消失,骨髓象显示红细胞系统增生,细胞分类见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相对减少,说明骨髓储备铁下降,含铁血黄素及铁颗粒减少或消失。

4.其他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B超、心电图、生化全项等检查。

血常规的化验单要怎么看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

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多参数血常规项目、缩写、参考值和单位简表

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 参考值范围 单 位

白细胞 WBC (4~10 )×109/L

红细胞 RBC 3.5~5.5 ×1012/L

血红蛋白 HGB 110~170 g/L

红细胞压积 HCT 0.37~0.50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0~98 fL

平均红血红蛋白含量 MCH 27~31 pg

平均红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0~360 g/L

血小板 PLT (100~400)×109/L

淋巴细胞% LYM% 20~40 %

中间细胞% MXD % 3.5~15%

嗜中性粒细胞 NEUT% 50~70%

淋巴细胞绝对值 LYMPH (1.0~3.3)×109/L

中间细胞绝对值 MXD (0.2~1.5)×109/L

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NEUT (1.8~6.4)×109/L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RDW 小于0.15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6.0-11.0fL

大血小板比率 P-LCR 0.13~0.43

癌细胞的分类

癌的细胞学分类远较组织学分类简单,具体分类如下:

(1)鳞癌细胞:高分化,低分化。

(2)腺癌细胞:高分化,低分化。

(3)未分化癌细胞。

(4)癌细胞不能分类。

分类的形态学指征主要看胞浆的变化,某些排列(细胞间的关系)也有较强的特征性。在鳞癌细胞,要找见胞浆角化和/或角化珠样排列,则诊断非常可靠。在腺癌细胞,胞浆为粗细不等的粉染颗粒,若见细胞核偏位或胞浆内有粘液空泡(大空泡推挤细胞核呈新月状,即印戒状细胞),则诊断很可靠,有时也可见腺泡或腺腔样排列。

未分化癌细胞的特征是细胞核大小较一致、浓染,胞浆极少或看不见(裸核状)。若细胞浆较多(明显多于未分化癌细胞)又找不见向鳞癌和腺癌分化的证据,则统称癌细胞不能分类,常见于低分化癌。

儿童血常规

小宝宝最常见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一旦不及时治疗,就会发起烧来,这时候带宝宝到医院去,大夫就会让先验一下血。为什么要验血呢?因为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比如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就会产生变化;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加。 主要看哪些指标 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但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对于它们,我们不必去深究。

看血常规的化验单,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血常规的化验单的第一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血小板计数(PLT) :我们都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没有它,我们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流血不止,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了。

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如何治疗

您好一般考虑是贫血导致建议你口服复方阿胶浆治疗看看

孕妇血红蛋白低怎么办

孕妇血红蛋白低怎么办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数量的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偏食及吃素等不良饮食习惯所致的营养不良性贫血更较常见,一般需补充营养、铁剂及维生素B12等。我国正常成人的红细胞数量为:男性(4.5~5.5)×1012/升;女性(3.5~5.0)×1012/升。而血中血红蛋白的数量为:男性120~165克/升;女性为110~155克/升。临床上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数量上的增减往往相并行。成年女性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110g/l的话,就属于贫血。怀孕后血红蛋白正常值是在110-160g/l之间,但是孕妇通常低于110,因为孕妇在怀孕期间,孕期的反应或者二价铁离子补充不足而出现贫血的症状。孕妇若是出现脸色苍白、自觉黑朦、眩晕等症状的话,就得警惕了,这很可能是贫血的征兆。

大部分女性在怀孕开始时都没有储存足够的铁,来满足身体对铁需要量的增加。特别是到了孕中期和孕晚期,容易出现血红蛋白偏低的贫血现象。孕期的铁需求较高,如果孕妇血红蛋白低于100g/l,除了食补增加铁质来改善贫血外,可考虑补充铁剂服用孕妇贫血常用的铁,之缘片,补铁生血增加营养,一个月后血红蛋白就会明显提高了。

血常规检查内容血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见的一项化验,用于对病人身体状况的一般了解和对疾病的初步判断和对治疗疗效的观察。血常规一般应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但由于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常使用多参数血细胞计数,一次测定可以得到多达十几项参数,所测定的项目除上述四个参数外还包括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各项指数、白细胞分类结果等许多参数,甚至还有三个细胞分布直方图。所以血常规的概念可以扩大为含有多项红细胞参数,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等多达十余项指标的一组实验内容,较为常见的是含有16~18项参数的血常规化验结果。

相关推荐

血常规指标正常值是多少

血红蛋白(Hb):男性 120~160 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红细胞(RBC):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 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 (11.0~12.0)×10*9/L. 血小板:(100~300)×10*9/L 网织红细胞计数: 0.5%-1.5%. 白细胞分类计数:

怎么看血常规检查单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常做的一项血液检查,它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计数。 当出现发热、腹痛、贫血、出血等症状时,需要做血常规检查,看一看各项指标数据是否正常,有无增高、减低或出现异常细胞,来判断所患疾病及其发展情况。 红细胞(血红蛋白)——人体组织器官“输氧员” 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120~160克/升 红细胞数4.0~5.5×1012/升 正常成年女性 血红蛋白浓度110~150克/升 红细胞数3.5~5.0×1012/升 婴幼儿和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急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临床意义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时白细胞为止5000~10000个。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为: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1~4%;嗜好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为1~7%。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粪便中的白细胞当肠道有炎症时增多其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偑晩鄌回閳呀。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丂毡鞔蹑雉鞙,均匀

尿里红细胞高是什么原因

人体正常尿液里没有红细胞红细胞数量极其稀少,由于肾脏、膀胱或输尿管等原因可导致血红细胞进入尿液,使尿液里的血红细胞数量增加。轻者形成尿潜血,重者形成肉眼血尿。 红细胞,即尿液中出现的红细胞。尿红细胞增多是泌尿系统(肾脏,膀胱或输尿管)出血,血液进入尿液导致。这种尿标本也被称作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显微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即肉眼就可以看出为血色的尿液。当每高倍视野>3个时,但尿外观并无血色,称为显微镜下血尿。 因此肉眼血尿比镜下血尿出血要多,更加严重。正常范围:每高倍视野10时,尿潜血会体现出阳性(+)。临床

红细胞压积偏低贫血的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溶血器官也就是骨髓为什么会生成细胞减少呢?如果把骨髓比喻为一个造血工厂的话,我们就容易理解和分析了。 第一个可能是造血原料,造血原料包括铁、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维生素B6和蛋白;第二种可能是造血工厂瘫痪、停产了,如骨髓因感染、中毒、辐射损伤、或是其他细胞如肿瘤细胞占据等;三可能是缺乏工厂机器运行的“润滑剂”,从而调整因素缺乏红细胞的形成,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这类贫血中常见的类型有 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性巨幼红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性贫血、铅中毒性贫血

hb的简介

1.血常规简介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a.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 170-200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b.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

畸形红细胞血尿的原因是什么

常见的血尿原因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外伤等。如单纯出现大量血尿则结石的可能性最大。 1.畸形红细胞标准 Birech报告畸形红细胞分类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异常多样,归为以下7种[6]:①酵母菌样红细胞:在红细胞外膜有小泡突出或细胞呈霉菌孢子样改变。②炸面包卷样红细胞:红细胞膜呈明显的内外两圈、四周肥厚、形似炸面包卷。③古钱样红细胞:形似中国古钱币。④膜缺损红细胞:红细胞膜不完整,部分血红蛋白(Hb)丢失。⑤大红细胞:细胞体增大,中心淡,无双盘凹陷感。⑥小红细胞:

贫血的检查与诊断

一、体检方法: (1)生长发育:慢性贫血往往有生长发育障碍。某些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特别是重型p地中海贫血,除发育障碍外还表现有特殊面貌。如双颧、额较突出,眼距宽,鼻梁低,下颌骨较大等。 (2)营养不良患儿常伴有营养性贫血。 (3)皮肤、粘膜皮肤和粘膜苍白程度一般与贫血的程度成正比。 (4)小儿因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故面颊潮红与苍白有时不一定能正确反映有无贫血,观察甲床、结合膜及唇粘膜的颜色比较可靠。如贫血伴有皮肤、粘膜出血点或瘀斑,要注意排除白血病和出血性疾病,伴有黄疸时提示溶血性贫血。 (5)指甲和毛发

癌细胞的主要分类

癌细胞大致可分为三大类:鳞癌、腺癌、未分化癌。 1.鳞癌 一般起源于鳞状上皮,也可起源于已经发生鳞化的柱状上皮。根据大多数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可把鳞癌分为分化好和分化差两大类。 高分化(角化型)鳞癌 以类似表层细胞的癌细胞为主,并可见少量中层癌细胞,这些癌细胞分化比较成熟,表现多形性,如纤维形、蝌蚪形、蛇形等癌细胞,常散在分布。癌细胞胞质角化明显,故称角化型鳞癌。 低分化(非角化型)鳞癌 癌细胞形态类似底层鳞状上皮细胞,少数类似中层鳞状上皮细胞,不出现或很少出现表层癌细胞。癌细胞形态主要为圆形、卵圆形,多数

贫血诊断标准都有哪些

一、诊断标准 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其红细胞比容分别低于0.42、0.37,可诊断为贫血。 二、分类 1.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 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 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引起的贫血。 ②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代谢缺陷(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缺陷: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