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如何缓解 枯矾黄连塞耳
耳鸣如何缓解 枯矾黄连塞耳
准备枯矾、黄连各3克,香油25克。将前2味药研磨为末后与香油一起调成膏状,装入棉球里,每晚临睡前塞入耳朵里,次日去除换掉。适用于耳聋伴有分泌者使用。
12款食疗秘方缓解乳腺炎
1、粳米100克、蒲公英50克。将蒲公英煎水取汁,加粳米煮粥,每日分服。用于乳腺炎溃破后脓尽余热者未清者。
2、乳鸽1只、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将乳鸽洗净,黄芪、枸杞子用纱布包 好与乳鸽同炖,熟后去药渣,吃鸽肉饮汤。用于乳腺炎溃破后康复期。
3、白木耳与黑木耳各20克,青皮10克,鲜马齿苋3O克,通草3克。先把中药煎取药汁。白木耳与黑木耳先用水泡发,然后与药汁一起入锅,武火烧沸;移至文火炖熬2~3小时(若药液少,可适量加水),至双耳熟烂、汁稠为度,加红糖少量调匀食用。
4、马兰头适量,盐、醋各少许,共捣烂敷患处,日换2次。同时饮服马兰头鲜汁,或以马兰头汁,加水及甜酒煮沸温服,日2次。
5、鲫鱼1条,生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芍10克,陈皮5克。将鱼去除鳞及内脏,药物塞在腹中,用线缝好以水炖煮。
6、鲜金针菜、醋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日换2次。
7、鹿角片3O克,粳米150克。制法:将鹿角片用纱布包好,入粳米加水适量,文火煎煮成粥。用法:取出鹿角片包,放糖调味,食粥。以上为1日量,2-3次食完,连服1周。
8、甲鱼1只(约500克左右),炒山甲15克,炒皂刺10克,蒲公英15克,连翘10克。将甲鱼去除内脏、爪尾、头颈,切块放入大汤碗内。把以上4味药碾碎入纱布袋,码在甲鱼周围,再加入葱、姜、黄酒、盐、生板油等调味品,兑入清汤没过碗内诸物为度,上笼蒸2小时。待甲鱼烂熟,拣去药袋,分顿食用。适于乳腺炎脓肿期。
9、鲜葱,洗净捣烂,加入冷开水少量取汁,用纱布吸取葱汁,包敷乳房。外加热毛巾敷,经常更换。
10、葱须不限量、枯矾少许,将葱须洗净,切碎放入枯矾同捣为泥,捏成小丸如黄豆大,每服4丸,每日2-3次,服后微发汗。本方治乳疮,具有消肿散瘀、行气活血的作用。
11、鲜葱须不拘多少,枯矾用量斟酌与葱须能捣成丸即成,先将葱须洗净切碎,再和枯矾同捣如泥。捣时,枯矾须逐渐增入,以防湿干不匀。捣匀后抟为丸,如豆大。每次服4丸,白开水送下,每日服2-3次。服后微发汗。
12、猪蹄1只,黄花菜5O克。制法:将猪蹄去杂毛洗净,和黄花菜一同加水文火炖煮,至猪蹄熟后,放盐少许调味。用法:饮汤食蹄及黄花菜,分顿随意食用,不拘次数。l周为1疗程。
治中耳炎的有效偏方
处方一:白矾三份,食盐一份,樟脑二分,共为细末,装入瓶内备用。
用法:用药时先将耳孔中的脓液用干净棉花蘸净,再用药末撒入耳内,最后,用半寸长大葱塞住耳孔,每日一次,一般二,三次可愈。
处方二:治中耳炎效方。处方:苦参6,黄柏6,枯矾1.3,冰片1.5,家蚕壳一枚。
用法:纯香油四匙,将苦参黄柏放入油里,炸至变黑,滤药渣,再将家蚕壳烧黑.同枯矾冰片一起研细,兑入油里,方可应用;用时,先用双氧水将耳道冲洗干净,然后用羽毛将药液缓滴入耳中3-4滴,早晚各一次,一般三至四天即愈。注意:在用双氧水冲洗后,最好再用淡盐水或蒸馏水将双氧水洗净。
处方三:活蝎子两只,白矾一块〈花生仁大小〉
制法:将两药同时放在瓦上用火焙干,研成细末。
用法:先用棉花把耳朵里的脓腋粘净,用小竹筒把研成的药末吹入耳内,三或二天一次。一般而言,十次左右可愈。
如何快速缓解耳鸣 葱白塞耳法
将葱白切成数段,放入炭火中煨热,趁热放入耳中,每日更换3次。适用于耳鸣、耳聋者使用。
鼓膜粘连偏方
中耳炎偏方一:取猪苦胆一个,大尼片二角钱的量,白矾适量,芝麻油适量。
制作方法:首先将猪苦胆弄破,取出胆汁,然后将大尼片研成细末,最后将白矾枯熟,研成细末。将大尼片细末与胆汁混合,加白矾末搅拌成轧面条用的面穗样,凉干,研细,过筛,入瓶,备用。
治疗方法:在酒盅里加入5-6滴芝麻油,放入药粉,用火柴棒搅拌成粘稠糊状。将患者耳孔内滴入两滴双氧水消毒,然后用火柴棒沾药糊滴入患者耳底3-4滴即可,每天滴2次,连滴4天。过几天再滴2次,即可治愈。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和一般性中耳炎。
中耳炎偏方二:黄连10克,冰片1克。
制作方法:先研黄连,然后加冰再研匀,装瓶。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或浓茶水清洗外耳道脓液和药痂,并用清洁药棉擦干)。
治疗方法: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日2—3次,一般3—5天见效。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炎偏方三:黄连15克(打碎),冰片1克,乙醇(75%)100毫升。
制作方法:先将黄连用适量乙醇浸泡1周后,用纱布过滤,冰片加入滤液中,溶解,再加乙醇至足量,摇匀即可。
治疗方法:用时,先按前法常规消毒,然后将本液滴耳,每次2滴,每日2次。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炎偏方四:银菊茶,银花10克,菊花10克。
制作方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方法:清热解毒。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肝胆火盛、邪热外侵型,起病较急,耳内疼痛,并见耳鸣,听力障碍,耳内胀闷感,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涕流。
中医治疗中耳炎的方法有哪些呢
1、鲜桑叶数片洗净后,捣烂取汁。每次将1~2滴桑叶汁滴入耳道内,每日3次,一般2~3天就可以恢复。
2、黄柏(生药),水煎为浓缩液20毫升。用此药液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一般2~5天中耳炎患者就能恢复。
3、中西医治疗中耳炎的方法分别是什么?蛇蜕烧灰研末,调以麻油。用时先以3%双氧水清洗耳中分泌物,擦干后用棉签蘸药涂于患部,每日或隔日一次对于中耳炎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4、先取3%双氧水清洗耳中分泌物,擦干后滴入地龙糖浸液3~4滴。治疗急慢性中耳炎,一般用药4~5天中耳炎患者就能缓解。
5、广郁金一枚,麻油少许,冰片少许。取广郁金蘸麻油少许,在清洁的玻璃片上磨取浓汁,再放冰片调匀,先用药棉拭净耳内脓液,再用此油滴耳。中耳炎患者每日3次,一般用一枚就能看见效果。
6、紫草,放入麻油内,置于火上煎炸,待油变紫后滤取油液,装瓶备用。用时洗净患处,拭干后滴入上药。每次2~3滴,每日2~3次对于中耳炎的缓解有很大作用。
7、冰片,枯矾,苦参、黄柏。将苦参、黄柏烤焦,研为细末,冰片、枯矾砸碎研细末。麻油(香油)62克,烧开冷却数分钟,把4味药入麻油中调匀,装瓶备用。使用时,先用双氧水洗净耳中脓液,擦干滴入药液2~3滴,每日两次。急性中耳炎3天显效,慢性中耳炎6~7天。
外耳道湿疹中药偏方
对于外耳道湿疹的治疗,有一些中药偏方的正确使用对其也有不错的疗效,大家要记牢。1、将适量的蒲公英和菊花加入水,放在锅内同煎煮,待冷却后用汤水清洗患者外耳道。
2、使用1000毫升甘油,120克黄连,45克枯矾,0.6克冰片。先把黄连煎水2次,浓缩成1000毫升,过滤,然后加入枯矾再过滤,最后加入冰片和甘油来拌匀,每次取适量来冲洗外耳道。
3、苦参,生地,蝉蜕、荆芥、细辛,羌活、赤芍,全虫,蜈蚣、桂枝、丹皮、当归、川芎、甘草各适量,加水煎服
4、苦参6克,苍术10克,盐黄柏10克,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蒲公英10克,车前子(包煎)15克,当归10克,柴胡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对治疗急性外耳道湿疹有不错的疗效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坚持治疗使用,正确使用中药偏方来缓解治疗病情,但偏方的使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除了使用一些中医偏方和配合医生治疗以外,患者还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这样才会更易于病情的康复。
鼻腔肿瘤的中药改善
1、内服方:辛夷15g,黄柏15g,生地15g,苍耳子15g,自芷9g,细辛3g,葱白30g,刺桐树寄生30g,猪鼻1个。
2、外用方:葱白3个,皂角3个,麝香0.15—0.2g,鲜鹅不食草6—9g。1方加水制戚煎剂,每日1剂,连服7—8天后加入黄皮树寄生,苦楝树寄生,再隔日服1剂,连服5—7剂,海棠果,花生壳及水母蟹壳晒干研末,随主方冲服,隔3日1剂,连服6—12剂。2方以棉花蘸药汁塞耳,如鼻耳出血,可将药液滴入。
加减:内服方加黄皮树寄生30g,苦楝树寄生30g;鼻血鼻阻及耳聋加海棠果(去外皮)7个,花生壳20个,水母蟹壳3—5个;耳边有肿块及耳聋加剌桐树寄生30g,鹅不食草30g。
疗效:共治疗4例,3例显著缓解,1例服用本方21剂,获痊愈,至今未复发。方源:广东文昌县城农村王山大队。
3、取牛黄0.3g,夏枯草30g,每日1剂,夏枯草水煎服,牛黄冲服(本方治疗后存活最长者为11年)。
小儿中耳炎的食疗偏方
起病较急,耳内疼痛,并见耳鸣,听力下降,或耳道流黄稠脓,可有发热,怕冷,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利肝胆,泻火解毒。
(1)夏桑菊茶:夏枯草15克,桑叶12克,野菊花15克,水煎去渣加红糖适量,代茶饮用。
(2)苦瓜汁:生苦瓜一条,捣烂如泥,加红糖30克,捣匀,1小时后将汁滤出饮服。
(3)银花苡米粥:银花15克,柴胡9克,鳖甲15克,苡米20克,红糖适量。前三味煎汤后去渣,入苡米、红糖煮粥服用。
(4)外治方:
①猪胆一个,白矾9克,将白矾捣碎放入猪胆内,阴干或烘干,研成细末。用时先将耳用3%双氧水洗净拭干脓液,然后将药粉吹入耳内,每天一次。
②石榴花,晒干,加冰片少许,共研细末,用法同上,每天3次。
③鲜虎耳草适量洗净捣汁,或用入地金牛根加醋磨,滴患耳,每次3~5滴,每日4~6次。
④鲜鲤鱼胆汁滴患耳,每次3~5滴,每日2次。
⑤泥鳅鱼2条,红糖适量共捣烂,贴敷患耳周围,每天更换一次。
中耳炎流脓验方
氯冰散
组成:氯霉素粉(可用口服氯霉素片剂去掉糖衣)20g 冰片2g
制用法:二药混合研成极细粉末,装于喷粉器中备用。用时先以双氧水洗净耳内脓液,再吹入鼓室一薄层,每日1~2次。5次为1疗程。
功能主治: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用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中、大穿孔者。
对氯冰散吹耳之法,经数百例观察,干耳时间平均为6天左右。曾有两例对氯霉素过敏,一例为即刻反应,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欲呕,心中不适等,立即予以清除药粉,平卧一刻钟后自行缓解。另一例为药后皮肤发痒,次日自行缓解,并避免再次使用。
耳疳散
组成:黄连 五倍子 黄丹(铅丹) 枯矾 龙骨 海螵蛸 麝香 冰片
制用法:研粉和匀,用喷粉器吹患处。
功能主治:解毒敛湿,通窍聪耳。治疗复杂型中耳炎,病久不愈,耳聋较重者。
方解:方中黄连解毒燥湿;五倍子、黄丹解毒敛疮生新;枯矾、龙骨、海螵蛸敛湿生新;麝香、冰片散瘀通窍聪耳。
枯轻散
组成:枯矾 雄黄各10g 轻粉2g
制用法:上三味,研粉,过100目筛,装瓶备用。先洗净外耳道及鼓室内脓液后,用喷粉器吹入一薄层。
功能主治:收敛燥湿,解毒祛痰,逐水消肿。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或外耳道有息肉者。
方解:枯矾收敛燥湿,祛痰解毒;雄黄解毒祛痰;轻粉逐水消肿。合用共奏收敛燥湿,解毒祛痰,逐水消肿之功。
重连乙醇
组成:七叶一枝花(重楼)15g 黄连 五倍子 苦参 黄柏 生大黄各10g 冰片3g
制用法:前六味用谷酒浸两周(酒浸过药面),过滤,滤液加冰片,低度白酒加至400ml,瓶装备用。滴耳,每日3次。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燥湿。用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方解:方中重楼、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清热解毒;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五倍子解毒敛疮;冰片清热消肿止痛,引药深透黏膜。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收敛燥湿,消肿止痛之功。
倍连滴耳液
组成:五倍子10g 黄连5g 冰片3g 白酒100ml
制用法:将五倍子洗净、晒干、打碎,黄连切片,三药均置白酒中浸泡2~3周即可。用时以双氧水洗净耳内脓液后,滴药2~3滴,每日3次。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燥湿。用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方解:方中黄连清热解毒燥湿,五倍子收敛解毒,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并能引药直透黏膜。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收敛燥湿之功。
化脓性中耳炎偏方
化脓性中耳炎
1海参2白术3知母 4枯矾 5 败酱草6蚯蚓膏 7夏枯草8露蜂房 99连冰片10桃仁冰片 11花柴胡 12花藤
1.海参)
来源食疗方 原料海参20—30克,猪脚(蹄)500—700克。
制法 同置砂罐内,加水文火炖烂,再加食盐少许食用。连用2—3剂。
2. 白术)
来源原料 白术50克,泽泻30克,柴胡15克。
制法 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或2日1剂。忌食辛辣香燥及过于油腻食物。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化脓性中耳炎35例,其中痊愈29例,好转6例。
3. 知母)
来外治方 原料 知母30克(酒炒)。
制法 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小儿减半。每日1剂。
4. 枯矾)
来源外治方原料 枯矾6克,冰片1.2克,五倍子1.5克。
制法共研细末。用时,先按前法常规消毒后,再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日3次。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0例,大部分治愈,疗程较短,未愈者,也有好转。
5.败酱草)
来源单验方原料 金银花25克,败酱草25克,白芷7.5克,防风10克。
制法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小儿用量酌减。
6.蚯蚓膏)
来源外治原料蚯蚓数条。
制法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小儿用量酌减。
用法先放清水内游15分钟,捞出放在茶杯内,加食盐少许,浸10分钟,蚯蚓自吐出水液。用时,先按常规消毒(见本证外治方一),然后用蚯蚓吐出之水液滴耳,每日2—3次。一般1—2天见效。或取蚯蚓30—40条,清水洗净后放茶杯内,加白糖30克,搅拌约30分钟后,用纱布滤出清液,装入洁净瓶内。用时,先按前法常规消毒后,再滴入本液3—4滴,每日2—3次,滴药后在外耳道塞入棉球,一般4—5日可痊愈。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化脓性中耳炎50例(急性31例,慢性19例),1周内全部治愈。宜忌
7.夏枯草)
来源单验方原料 夏枯草15克,柴胡9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3克。
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用法
8.露蜂房)
来源外治方原料 露蜂房30克,黄柏15克,枯矾6克,冰片3克。
制法前二味放瓦上焙黄,研末,再加后二味,共研细末,装瓶。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或用麻油调匀,滴入耳内3—5滴,均每日2次,一般用药后2—3天可痊愈,慢性者5—10天治愈。
9.黄连冰片)
来源外治方原料黄连10克,冰片1克。
制法 先研黄连,然后加冰再研匀,装瓶。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
或浓茶水清洗外耳道脓液和药痂,并用清洁药棉擦干)。然后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日2—3次,
一般3—5天见效。据报道, 应用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经重复验证15例,治愈13例,2例(慢性者)
用药5天无效后,于本方中加青黛5克,获良效。或用黄连15克(打碎),冰片1克,乙醇(75%)100毫升。先将黄连
用适量乙醇浸泡1周后,用纱布过滤,冰片加入滤液中,溶解,再加乙醇至足量,摇匀即可。用时,先按前法常规消毒,
然后将本液滴耳,每次2滴,每日2次。据报道,用本方治疗中耳炎53例,治愈率达92.5%。一般7天痊愈。
10.核桃仁冰片
来源原料核桃仁适量,冰片少许。
制法核桃仁适量,冰片少许。将核桃仁捣烂(或蒸熟),用洁净纱布包好加压挤油约15毫升,加入冰片(1—1.5克),
不断搅和,使其溶解。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滴入药液2—3滴,再用棉球将外耳孔堵住,每日3次,连用5—10日。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7例,一般5日痊愈,慢性患者8—10治愈。宜忌
11金银花柴胡)
来源食疗方原料 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薏米18克,红糖适量。
制法前三味煎汤取汁,与后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4—5剂。 用法
12.金银花藤汁)
来源单验方原料金银花藤30克,连翘15克,蒲公英15克,菊花10克,薄荷6克(后下)。
制法 水煎2次,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枯矾附方
1、枯矾治中风痰厥,四肢不收,气闭膈塞者:白矾一两,牙皂角五钱。为末,每服一钱,温水调下,吐痰为度。(《纲目》)
2、枯矾治初中风失音不语,昏冒不知人,先宜吐风痰,令省觉:白矾二两(生用),生姜一两(连皮擦碎,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上二味,先细研白矾为末,入浓煎生姜汤研滤。分三服,旋旋灌,须臾吐出痰毒,眼开风退,方可救治。若气衰力弱,不宜用猛性药吐之,设吐得痰毒,别增疾。(《圣济总录》白矾散)
3、枯矾治癫狂因忧郁而得,痰涎阻塞包络心窍者:白矾三两,川郁金七两。二药共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温汤下。(《本事方》白金丸)
4、枯矾治风痰痫病:生白矾一两,细茶五钱,为未,炼蜜丸如梧子大。一岁十丸,茶汤下。大人五十九,久服痰自大便中出。(《卫生杂兴》化痰丸)
5、枯矾治喉痹、乳蛾、喉风:明矾二两,胆矾五钱。上研为极细,吹患处。(《普济方》吹喉散)
6、枯矾治急喉闭:白矾三钱,巴豆三个(去壳,作六瓣)。上将矾于铫内,慢火熬化为水,置巴豆其内,候干去巴豆,取矾研为末,每用少许,吹入喉中。(《玉机微义》白矾散)
7、枯矾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明矾九份,淀粉一份。用冷水做丸,如黄豆粒大小。每日服三次,每次二至三钱。(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8、枯矾治肺壅热,止喘嗽,化痰涎,利胸膈,定烦渴:白矾(枯)、熟干地黄(焙)、玄参,知母(焙)、贝母(炒)、诃黎勒皮各一两。上六味,捣罗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煎生姜、枣汤下,食后临卧时服。(《圣济总录》白矾丸)
9、枯矾治妇人遗尿不知:矾石(熬)、牡蛎(熬)各三两,上二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亦治丈夫。(《千金翼方》)
10、枯矾治肠炎:明矾研末,装入胶囊。每天服二次,每次两个胶囊,温开水送下。(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济科选编》)
11、枯矾治黄肿水肿:明矾二两,青矾一两,白面半斤。三味同炒令赤色,醋煮米糊丸,枣汤下三十丸。(《急救仙方》推车丸)
12、枯矾治妇人经水闭不利,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三分(烧),杏仁一分。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藏中,剧者再内之。(《金匮要略》矾石丸)
13、枯矾治休息痢久不止,日渐黄瘦:白矾四两(烧令汁尽),硫黄二两,消石一两。上药同研,于铫子内,火上溶成汁,侯冷,研令极细,用软饭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白矾丸)
14、枯矾治蛔虫病、蛲虫病:白矾五分,红葱三寸,花椒二十一粒。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5、枯矾治婴孩小儿伏暑泄泻:矾(净瓦盆合定,用火煅过)八两,为极细末,煮醋面和丸,如黍米大,用木瓜煎汤,食后服。(《补要袖珍小儿方论》玉华丹)
16、枯矾治老人久泻不止:诃黎勒三分(煨,用皮),白矾一两(烧灰)。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诃黎勒散)
17、枯矾治齿龂间津液、血出不止:矾石一两(烧),水三升,煮取一升,先拭血,乃含之。已后不用,朽人牙根。(《千金方》)
18、枯矾治小儿重舌舌强:白矾半两,桂心一分。上药,捣罗为末。每用少许,干敷舌下,日三上。(《圣惠方》)
19、枯矾治心气疼痛:醋一盏,加生白矾一小块,如皂子大,同煎至七分,温服。(《儒门事亲》)
20、枯矾治反胃呕吐:枯白矾三两,蒸饼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服十五丸。(《普济方》)
21、枯矾治目翳及胬肉:矾石上上白者,纳如黍米大于翳上及胬肉上,即令泪出,以绵拭之,令得恶汁尽,日一,其疾逐恶汁尽,日日渐自薄。好上上矾石,无过绛矾色明净者,慎如疗眼常法。(《千金翼方》矾石散)
22、枯矾治赤目风肿:甘草水磨明矾敷眼胞上效,或用枯矾频擦眉心。(《濒湖集简方》)
23、枯矾治烂弦风眼:白矾(煅)一两,铜青三钱,研末,汤泡澄清,点洗。(《永类钤方》)
24、枯矾治小儿鹅口并噤:白矾-分(烧灰),朱砂末一分。上药,和研极细。敷儿舌上,日三上,以乱发洗舌上垢,频令净,(《圣惠方》白矾散)
25、枯矾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枯矾二钱,冰片四分,五倍子五分。共研细末。将外耳道脓性分泌物用棉棒擦干后,吹入上药,一日三次。(《全展选编•五官科》)
26、枯矾治瘰疬已取下:五倍子一两,矾石半两。上二味,为末。每用二钱匕,沸汤一碗,调匀令洗,汤温即止,每淋洗了,用软帛裹干,用生肌药掺于疮口上。(《圣济总录》)
27、枯矾治刀斧金疮:白矾,黄丹等分。为末敷之。(《急救仙方》)
28、枯矾治小儿脐中汁出不止兼赤肿:白矾烧灰,细研敷之。(《圣惠方》)
29、枯矾治一切疮痈恶毒(先服此丸护膜托里,使毒不攻心),或为毒虫蛇犬所伤:黄蜡二两,白矾一两。先将蜡溶化,侯少冷,入矾和匀,为丸。酒下,每服十丸、二十丸,渐加至百丸则有力。疮愈后服之亦佳。加雄黄名雄矾丸,治蛇、犬、虫咬毒。(《医方集解》蜡矾丸•一名黄矾丸)
30、枯矾治疔肿恶疮:白矾(生用)、黄丹各等分。上各另研,临用时各抄少许和匀,三棱针刺疮见血,待血尽上药,膏药盖之。(《卫生宝鉴》二仙散)
31、枯矾治黄水疮:枯白矾、熟松香、黄丹。三味等分,研极细末,真芝麻油调涂患处。(《本草原始》)
32、枯矾治疥:白矾(烧灰)一两,硫黄一两(细研),胡粉一两,黄连一两,雌黄一两(细研),蛇床子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以猪膏和如稀面糊,每以盐浆水洗,拭干涂之。(《圣惠方》白矾散)
33、枯矾治腋下胡臭:矾石绢袋盛之,常粉腋下。(《纲目》)
34、枯矾治妇人阴痒脱:矾石,熬,末之。每日空腹酒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翼方》)
35、枯矾治烧伤:明矾、五倍子等量,芝麻油适量。将明矾、五倍子研成细末,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36、枯矾治鼻中患肉,不闻香臭:烧矾石末,以面脂和,绵裹着鼻中,数日息肉随药消落。(《千金方》)
37、枯矾治鼻痔臭不可近,痛不可摇:白矾(煅枯)二钱,硇砂五分。共为细末,每用少许点上。(《医学心悟》白矾散)
38、枯矾《纲目》: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痢,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痈疽,蛇虫伤螫,取其解毒也。
化脓性中耳炎偏方
中耳炎偏方1
核桃仁适量,冰片少许。
将核桃仁捣烂(或蒸熟),用洁净纱布包好加压挤油约15毫升,加入冰片(1-1.5克),不断搅和,使其溶解。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滴入药液2-3滴,再用棉球将外耳孔堵住,每日3次,连用5-10日。
中耳炎偏方2
露蜂房30克,黄柏15克,枯矾6克,冰片3克。
前二味放瓦上焙黄,研末,再加后二味,共研细末,装瓶。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或用麻油调匀,滴入耳内3-5滴,均每日2次,一般用药后2-3天可痊愈,慢性者5-10天治愈。
中耳炎偏方3
鲜蒲公英全草。上药洗净凉干捣成糊状取汁。将耳道污物清洗干净滴入药汁,每天3次。3~5岁每天用蒲公英3株,6~10岁每天用5株,10岁以上每天用7株。主治各中耳炎。
中耳炎偏方4
冰片9克,麝香0.5克,樟丹12克,枯矾9克,龙骨15克。共研极细末,装瓷瓶内密封备用。用时先取双氧水洗净患耳脓汁,拭干后吹上冰麝散Ⅱ号少许,每日用药1次。主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炎偏方5
丹皮6克,山栀子1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车前子10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党参15克,滑石15克,苍术10克,木瓜15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炒谷、麦芽各10克,连翘15克。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疗程,一般连续服用2个疗程。
说明:此方适用于脾胃湿热,肝郁化火者,以耳内流黄水,耳鸣疼痛,口干口苦,舌红苔黄为辨证要点。本病治疗抓住肝、胆、脾三者的辨证关系,以清肝泻火,健脾渗湿,清热解毒为治疗之基本法则。头痛者加白芷、细辛、羌活疏风止痛;口苦加黄连、山栀子清泻胃火;牙痛加生石膏、升麻升散脾胃伏火;口舌糜烂者加大黄、黄芩、黄连清胃泻火;泻泄加炒山药、炒白扁豆健脾化湿。
中耳炎患者宜吃食物
1、鲜柚叶捣烂取汁,滴入耳内,治急、慢性中耳炎。
2、石榴花晒干研末,吹鼻孔,一日数次,治鼻出血,若加冰片少许吹耳内,则治中耳发炎。
3、田螺内塞入冰片0.5克,取其分泌液滴入耳内,可治中耳发炎、耳内生疮或肿痛。
4、青鱼胆焙干6克,枯矾6克,黄连3克,冰片2克,共研极细末,每日吹入耳内一次,治慢性中耳炎。
5、鱼脑石30克,青黛2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吹入鼻中,每日一次。适用于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萎缩性鼻炎等症。
6、鳝鱼剪尾滴血于耳内,每次三滴,侧卧二十分钟,每日两次。
7、鲜柚叶,捣烂取汁,滴入耳内,治急、慢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