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怎么治疗好
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怎么治疗好
概 述去年儿子查出得了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把我和老公急的不行,很担心出留下什么后遗症。直接到省医院进行的治疗,幸好经过治疗儿子已经好转。现与大家一起分享!
步骤/方法:1到省医院后,医生主张采用交替遮盖合并眼球运动训练来消除患者的中和眼震,改善代偿头位。我们也不懂,只是让医生用最好的办法。医生说这种办法对孩子来说好,我们就认同了。
2医生告诉我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眼睛的状况, 什么不对就马上再到医院检查。
3医生建议就按平时吃饭就可以,加强眼睛保护,多吃些胡萝卜。
先天性白内障有什么危害
先天性白内障已经对眼睛造成了伤害,但是它仍然会雪上加霜,伴有并发症让眼睛遭受更多的伤害,有些患者甚至斜视,并且很有可能会恶化。此外,先天性白内障的患眼可有某些解剖异常(如小眼球)和某些眼内的疾病,也可导致斜视的发生,并且逐渐加重。某些系统性疾患可为先天性白内障合并斜视,如lowe综合征,stickler综合征,新生儿溶血症及某些染色体异常综合征。眼球震颤因先天性白内障视力受影响,不能注视而出现摆动性或是搜寻性眼球震颤,即继发性眼球震颤,在白内障术后可以减轻或消失。如果术后眼球震颤不能消除,势必影响视力的恢复。先天性白内障合并眼球震颤也可见于某些系统疾病,如下领一眼一面一头颅发育异常综合征,21号染色体长臂缺失。
先天性小眼球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先天性小眼球的思者,视力的恢复是不可能理想的,即便是在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亦有限。先天性小眼球的存在与先天性白内障的类型无关,有可能是在晶体不正常的发育过程中发生晶体混浊时而改变了眼球的大小,多与遗传有关。除小眼球外,还可合并某些眼内组织(如虹膜、脉络膜)缺损。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小眼球者,还可见于某些系统病,如norrie病,gruber病以及某些染色体畸变综合征。
眼球震颤怎样治疗
眼球震颤疾病如不及时的治疗,将有可能导致弱视以及斜视等并发症,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那么眼球震颤该怎么治疗呢?所以的患有眼球震颤的人都对这个问题特别关心。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种眼球震颤的治疗方法,希望可以给眼球震颤患者带来一些帮助。
眼球震颤怎样治疗:佩戴三棱镜。对于冲动性眼球震颤患者来说,他们可以用佩戴三棱镜的方式进行治疗。佩戴三棱镜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眼球震颤患者的视力,使患者的视力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止视力随意的发生病变,避免给眼球震颤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眼球震颤怎么治疗:手术治疗。对于眼球震颤患者来说 ,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转变眼位,减轻患者眼球震颤的症状,提高病人的视力。手术治疗通常是把慢相侧两眼外肌外后拉使其与快相侧一组的眼外肌相平衡,这样就能到达治疗眼球震颤的目的。
看上上面的介绍后,大家对眼球震颤的治疗方法相信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目前治疗眼球震颤的常用方法有佩戴三棱镜治疗,手术治疗等两种治疗方式。对于患有眼球震颤患者的病人来说,平时千万不能过于悲伤,要保持平稳的心情,只要积极的对眼球震颤进行治疗,就一定能是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与治疗,良好的情绪有助于眼球震颤的治疗,祝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先天性眼球震颤如何鉴别诊断
先天眼震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参照临床表现和诸项检查,多数病人都能确定诊断。但有些情况需要或必须进行鉴别,始可减少或避免错误诊断的发生。
1.锥细胞功能不全综合征(cone deficiency syndmme,CDS) 本综合征系视锥细胞功能先天发育不全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幼双眼震颤;严重畏光;全色盲;视力严重障碍(0.1或不足0.1)等;其次有的合并斜视等。锥细胞功能不全综合征最容易与先天眼震混淆,稍不注意即可造成误诊。因为锥细胞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眼球震颤也是自幼开始,而且是双眼震颤,其眼部检查一般也无其他明显异常发现。但其明显畏光和严重色觉障碍等,是与先天眼震的主要鉴别之点。先天眼震病人无明显畏光表现,而CDS病人因视锥细胞功能发育不全,故不能感强光,只能感弱光,因而CDS病人在日光下或普通亮度的情况下(如白天在室内)即表现明显畏光,睁不开眼睛或仅能轻微睁开一条细缝,但在暗光下,如到暗室或在夜晚,则双眼睁大如常,这一表现与先天眼震明显不同;再一点是先天眼震病人的色觉基本都是正常的,而CDS病人的色觉均严重障碍或为全色盲,因其视锥细胞功能障碍和发育不全,故不能感受色光刺激(锥细胞感强光和色光,视杆细胞仅能感受弱光刺激而无感受色光的功能),这又是一个重要鉴别之点。仅此两点,足以鉴别。至于其他方面,如眼底检查,因为CDS病人的眼球震颤多为高频小幅震颤,畏光又比较严重,所以很难检查满意,多数仅能看到视盘和血管往返经过检眼镜的照亮区,有的可以看到黄斑区较灰暗而且无中心凹反光等,但无鉴别意义;关于眼电生理 (ERG和VEP)的检查,虽然可以发现异常,但因为没有特异性,所以无鉴别诊断价值。区别CN和CDS的目的是关于二者的治疗问题,对于CN病人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而CDS则不适宜手术且目前尚无良好治疗方法,有些仅可考虑配戴变色眼镜,以减少亮光刺激,减轻过度畏光状态,改善症状而已。
2.后天眼震(acquired nystagmus,AN) 凡发病较晚的眼球震颤,均可称为后天眼震,这是一个笼统的诊断名称或者说是一个综合诊断名词,实际上这里面包括了很多种眼球震颤,特别是发病较晚的各种病理性眼球震颤,如中枢性眼球震颤、前庭性眼球震颤等等。后天眼震突出的共同特点是:发病较晚;发病时间明确;自觉症状和痛苦明显,如视物晃动(晃视感)、眩晕等; 经过神经科检查或其他特殊检查(CT、MRI等),多可发现原发病或病因,眼球震颤仅是其一个临床表现或症状之一。而先天眼震则与之相反,CN的发病早,发病时间不明确;CN病人除视力不良外均无明显自觉症状,无晃视感或眩晕等;CN系特发性疾病,就目前的临床检查技术来说,均查不出病因。区别CN和AN 的目的,仍然是关于二者的治疗问题。CN病人的检查和治疗基本都是眼科范畴,而对于AN病人则应着重检查和发现其原发病和病因,然后进行病因和原发病的治疗,这些不管是检查还是治疗,基本上都不是眼科范畴,而多属神经科或耳科。更明确地说,CN是眼科病,AN基本上都是神经科或耳科疾病。所以,对于CN和 AN必须进行鉴别,以免治疗上的错误,特别是不可将AN当作CN来进行手术处理。
3.视障性眼震(visual nystagmus,VN) 此种眼震主要见于双眼较重的先天白内障、先天性角膜白斑、先天玻璃体混浊,以及双眼视力严重障碍的先天性眼底异常等。这些眼病的共同特点是双眼先天性严重视力障碍,因其所合并的眼球震颤也是生后很早即出现的,故与先天眼震极易混淆。所幸在先天性白内障和角膜白斑患者,都很容易发现其眼部的先天异常,而不难区别于先天性特发性眼震即先天眼震,但在先天性玻璃体混浊和先天性眼底异常的患者,如果没有进行扩瞳裂隙灯和眼底检查,就很难发现这些内眼后部的异常,而将VN误诊为CN,特别是在不能合作检查的眼震患者,应当尽可能地进行眼底和内眼的检查,尽管这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视力在0.1以下和不会查视力表的幼小儿童,更应当设法检查内眼和眼底,不合作的幼小儿童可用水合氯醛或其他安眠药物安眠后扩瞳检查眼底,多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因为睡眠时眼球震颤停止,容易看清眼底。视障性眼震基本上都是钟摆型或混合型或规律性极差的眼球震颤,所以遇到这些情况时,应注意鉴别,避免发生误诊。鉴别CN和VN的目的也是关于它们的治疗问题。对于VN的治疗,关键是查找原发病并治疗原发病的问题,眼球震颤是其并发症。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眼球震颤也是极难消除的,即便在先天白内障的成功手术后,眼震仍然存在,一般认为先天白内障如能早期(2岁以前)手术,效果较好。
眼球震颤最新治疗方法
眼球震颤患者因临床表现不同,因此需要对症施治。对于眼源性眼球震颤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视力来防止导致视力随意的原发病变。对于眼球震颤患者来说 ,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转变眼位,减轻患者眼球震颤的症状,提高病人的视力。手术治疗通常是把慢相侧两眼外肌外后拉使其与快相侧一组的眼外肌相平衡,这样就能到达治疗眼球震颤的目的。
目前治疗眼球震颤的常用方法有佩戴三棱镜治疗,手术治疗等两种治疗方式。对于患有眼球震颤患者的病人来说,平时千万不能过于悲伤,要保持平稳的心情,只要积极的对眼球震颤进行治疗,就一定能是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与治疗,良好的情绪有助于眼球震颤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多多了解眼球震颤的只是,只有做好眼球震颤知识的了解,才能尽可能避免眼球震颤疾病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如果你怀疑自己已经患上了眼球震颤,请一定要尽早的到正规的五官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耽误了眼球震颤最佳的治疗时间。在平时生活里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多进行锻炼,做好眼球震颤的预防工作。此种震颤有快相和慢相之分。摆动型眼球震颤是指眼球的摆动犹如钟摆,没有快相和慢相之分。这种类型的患者多见于双眼黑蒙和弱视患者.
眼球震颤能否做激光近视手术
眼球震颤分:先天性眼球震颤,中枢性眼球震颤,生理性眼球震颤,迷路性眼球震颤等.
先天性眼球震颤又称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是一种表现复杂、危害较重、其病因尚待揭示和难以治疗的疾病。此病发病较早,临床上以眼球的规律性摆动为主要表现,可造成弱视、侧视及固视困难等,严重影响视功能。
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眼外肌的本体感受器及肌纤维本身均有明显的组织形态的超微结构及光镜下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本体感受器中出现大量的髓样体、脂褐素及线粒体数目减少、肿胀、内嵴断裂等现象,梭内肌纤维出现变性、紊乱及坏死,大量胶原纤维增生。感受器内出现感觉神经末梢变形及脱髓鞘现象。有些感受器结构完全紊乱,神经成分缺如,梭内肌纤维大量变性、溶解,肌节结构消失,均质化和空泡变。眼外肌本身也有改变,肌小节长度不等,肌浆网明显扩张,胞浆内出现较多的自噬体,以及由此形成的脂褐素、髓样体等残余小体。同时,胞浆内出现大量脂滴。
中枢性眼球震颤:为可能位于前庭核上联系脑干、小脑及脊髓等处的病变所引起。多为水平、旋转或垂直冲动性,极少摆动性。在眼向某一侧共转时出现。无眩晕听力障碍,常伴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生理性眼球震颤有几种类型:双眼向注视野极周边部注视时,50~70%的人能出现双眼节律不规则的冲动性眼球震颤,称为终位性眼球震颤;双眼追随一运动目标向侧方注视过程中,可出现两眼冲动性眼球震颤,称为视动性眼球震颤。
迷路性眼球震颤:为一侧迷路器、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的任何部位的损害,该侧可产生过高或过低的前庭神经反应所致。多为水平或旋转冲动性的。轻度刺激迷路器将引起向受累侧之眼球颤,破坏性损伤引起向健侧之眼球震颤。患者多伴有眩晕和听力障碍等。
上述是眼球震颤的分类以及病理.先天性的本身眼球伤害就大在做手术我觉的也行不通,生理性的没事.以我个人说见还是先治疗好再做激光近视手术
帕金森病的疾病诊断
1.与继发性震颤麻痹综合征相鉴别
(1)脑血管性震颤麻痹综合征:多发生在腔隙梗死或急性脑卒中之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表现以及锥体束征、假性球麻痹等,颅脑CT检查有助诊断。
(2)脑炎后震颤麻痹综合征:病前有脑炎历史,见于任何年龄,常见动眼危象(发作性双眼向上的不自主眼肌痉挛),皮脂溢出,流涎增多。
(3)药源性震颤麻痹综合征:有服用吩噻嗪类等抗精神病药或萝芙木类降压药等病史,在不同环节干扰了儿茶酚胺的代谢而引起的,停药后症状消失。
(4)中毒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主要依据中毒病诊断,如病前有一氧化碳中毒等病史。
2.与各种原因引起的震颤相鉴别
(1)特发性震颤:震颤虽与本病相似,但无肌强直与运动徐缓症状,可有家族遗传史,病程良性,少数或可演变成震颤麻痹。
(2)老年性震颤:见于老年人,震颤细而快,于随意运动时出现,无肌强直。
(3)癔症性震颤:病前有精神因素,震颤的形式、幅度及速度多变,注意力集中时加重,并有癔症的其他表现。
(4)脑炎后震颤麻痹综合征过去有脑炎病史,常见动眼危象,皮脂溢出及流涎增多。
(5)见于腔隙状态的血管性震颤麻痹综合征是由纹状体内的腔隙中风所引起。以步态障碍为突出,可有痴呆和锥体束征,而震颤、运动徐缓少见,可由MRI或CT扫描得以确诊。
(6)由颅脑损伤、肿瘤和中毒引起者,可根据有关病史及检查发现而做出诊断。
(7)有基底节钙化者须查明引起钙化的原因。基底节钙化者未必都出现震颤麻痹症状。
(8)酒精中毒、焦虑症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震颤,根据病史,不难识别。
3. 与伴有震颤麻痹症状的某些中枢神经多系统变性病相鉴别 如肝豆状核变性,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小脑脑桥橄榄萎缩症等。这些疾病除有震颤麻痹症状外,还具有各种疾病相应的其他神经症状,如小脑症状、锥体束征、眼肌麻痹、不自主动作、直立性低血压、运动神经元病及痴呆等。
眼球震颤严重吗
患有眼球震颤的患者的其眼球的运动方向有水平型、垂直型和旋转型等类型,其中水平型的运动最为常见,该运功是以患者的眼球的快相方向的震颤,其震颤快向就是眼球震颤的方向,患者的快相为代偿性的恢复注视位的运动。
眼球真长也可以成为眼震。常由患者的视觉系统、眼外肌以及内耳迷路、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的疾病所引起。所以患者的眼球震颤往往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其他疾病的并发症,所以对于眼球震颤的治疗需要针对其原发病的治疗。
眼球震颤可以包括眼性眼球震颤,这是一种由于注视反射困难而导致的的疾病,包括斜性眼球震颤、视觉动力性眼球震颤和隐性眼球震颤在内的生理性注视性炎性震颤,包括盲性眼球震颤、弱视性眼球震颤、职业性眼球震颤等在内的病理性注视性眼球震颤,以及前庭性眼球震颤、中枢性眼球震颤以及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等。
患者的眼球的运动为明显的速度不同的往返运动,患者的眼球会缓慢地转向另一方向,当到达一定程度,会突然的急跳式运动返回原位置。患者的眼球运动的慢性为生理相,快相是慢相的矫正运动。患者的眼球的摆动有时也会像钟摆,没有明显的快相和慢相。其运动的速度和幅度的两是相等的。此症状在弱视患者中常见。
需要提醒患者的是,眼球震颤的治疗要针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对症的特殊治疗。患者也可以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对先天性的以及特发性的眼球震颤采取的手术治疗可以将患者的休止眼位移向正前方,正确的眼部位置可以增进患者的视力,并减少或抑制患者的眼球的震颤的情况的出现。
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如何治疗
眼球震颤(nystagmus),简称眼震。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常由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眼震可依病因、临床特征和有关的神经眼科情况分为二大类:①知觉缺陷型眼震(sensorydefectnystagmus)如注视性眼震;②运动缺陷型眼震(motordefectnystamgus)如注视麻痹性眼震。
1.跳动型:眼球呈明显速度不同的往返运动,当眼球缓慢地转向加一方向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又突然以急跳式运动返回。所以此型震颤有慢性和愉相的表现,慢性为生理相,快相是慢相的矫正运动,快相方向作为眼球震颤的方向,快相与病因有关。
2.摆动型:眼球的摆动犹如钟摆,没有快相和慢相。其速度和幅度两则相等。多见于双眼黑蒙和弱视患者。
一、一般检查
直接观察患者注视正前方或令患者追随检查者手指向某方向移动时的眼震情况。有些需单眼遮盖进行检查。为此,检查时应注意下列各点:
1.是隐性或潜伏性还是显性眼球震颤。
2.眼震是联合性—两侧眼球的运动彼此一致,还是分离性。
3.眼震的类型、方向、程度、频率、幅度等。
4.有无休止眼位。
二、特殊检查
眼震电流图等器械检查。
1.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2.增进视力:眼源性眼球震颤,重点是提高视力,防止导致视力随意的原发病变。亦可配制适当三棱镜以消除代偿头位,提高视力。
3.手术治疗:先天性冲动型者(即眼位性):可以进行手术,其目的根据“中间带”眼位矫正其代偿头位,转变眼位,减轻眼球震颤,提高视力。由于慢相侧运动的一组眼外肌肌力强,快相侧运动的一组眼外肌肌力弱。为此,可以将慢相侧两眼外肌后退,以减弱其张力,使与快相侧一组的眼外肌平衡。将“中间带”眼位从偏心注视位转到正前方注视位。
如左方为中间带静止眼位性眼球震颤,可将左眼外直肌及右眼内直肌徙后6mm,左眼内直肌缩短6mm,右眼外直肌缩短7mm(一般外直肌比内直肌多徙后2毫米),使静止眼位移向前方。
哪些眼球震颤适合手术
1)共有9种眼球震颤的手术方式
眼球震颤专家认为本体感受器切除对于没有中间带的眼球震颤有着比较好的手术效果,手术后大部分患儿眼球震颤都能够减轻。手术的目的主要有四个:减轻眼球震颤的强度;改善头位;治疗同时合并的斜视;一定程度上提高视觉质量。9种情况包括:没有代偿头位的手术治疗;伴随仰头视物头位的眼球震颤手术治疗;伴有低头视物的头位的手术治疗;有水平头位的手术治疗;有旋转头位的手术治疗;合并斜视的眼球震颤手术治疗;合并头位及斜视的眼球震颤手术治疗;伴集合阻滞者;存在复合头位者。
2)眼球震颤手术的目的
目前眼球震颤的一种主要的手术方式是本体感受器切除,那么什么是本体感受器?为什么切除本体感受器可以改善眼球震颤呢?本体感受器指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感受身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 支配眼球运动的眼外肌中就存在本体感受器,当眼球运动的时候,肌肉及肌腱的机械伸展就成为了本体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并将伸展的程度传导至中枢,学者认为尽管眼外肌本体感受器所传入冲动的具体功能目前尚不清楚,但它在反馈环中对眼球位置和运动速度都有影响,先天性眼球震颤可能是由于这些反馈环的周边部的不稳定所致。通过目前国际基础及临床研究发现,切除本体感受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眼球震颤的频率及振幅,同时不会引起任何严重并发症,已成为治疗眼球震颤的一种主流手术方式。
眼球震颤最新治疗方法
眼球震颤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跳动型和摆动型两种。所谓跳动型眼球震颤,是指眼球呈明显速度不同的往返运动,当眼球缓慢地转向加一方向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又突然以急跳式运动返回。此种震颤有快相和慢相之分。摆动型眼球震颤是指眼球的摆动犹如钟摆,没有快相和慢相之分。这种类型的患者多见于双眼黑蒙和弱视患者.
眼球震颤患者因临床表现不同,因此需要对症施治。对于眼源性眼球震颤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视力来防止导致视力随意的原发病变。对于眼球震颤患者来说 ,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转变眼位,减轻患者眼球震颤的症状,提高病人的视力。手术治疗通常是把慢相侧两眼外肌外后拉使其与快相侧一组的眼外肌相平衡,这样就能到达治疗眼球震颤的目的。
目前治疗眼球震颤的常用方法有佩戴三棱镜治疗,手术治疗等两种治疗方式。对于患有眼球震颤患者的病人来说,平时千万不能过于悲伤,要保持平稳的心情,只要积极的对眼球震颤进行治疗,就一定能是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与治疗,良好的情绪有助于眼球震颤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多多了解眼球震颤的只是,只有做好眼球震颤知识的了解,才能尽可能避免眼球震颤疾病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如果你怀疑自己已经患上了眼球震颤,请一定要尽早的到正规的五官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耽误了眼球震颤最佳的治疗时间。在平时生活里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多进行锻炼,做好眼球震颤的预防工作。此种震颤有快相和慢相之分。摆动型眼球震颤是指眼球的摆动犹如钟摆,没有快相和慢相之分。这种类型的患者多见于双眼黑蒙和弱视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