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皮试反应
卡介苗皮试反应
卡介苗皮试的反应是接种卡介苗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密切观察,一般是在48-96小时内检测反应,卡介苗皮试的反应一般是局部出现硬结,测试的主要方法就是观察硬结的横径和纵径。除了硬结,可能出现的反应还有水泡、坏死或淋巴结炎等,这些都是进行卡介苗皮试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医生会根据这些反应做出结论。
卡介苗是什么疫苗
卡介苗按照国家疫苗接种计划是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属于免费接种的一类疫苗,它主要是预防结核杆菌的感染。卡介苗的防护作用是主要通过诱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完成,接种卡介苗后形成初次的感染,通过巨噬细胞加工处理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免疫活性细胞,使T细胞分化增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时,巨噬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被激活,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一般接种卡介苗以后四到八周产生免疫力,免疫力一般可以持续三年以上,卡介苗接种以后是可以预防结核杆菌的感染,有研究报道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50%的结核病。
婴儿打卡介疫苗应该注意什么
当前做结核菌素试验多采用“人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进行试验,故称做PPD试验。具体的做法是在小儿的前臂掌侧中部,进行皮内注射PPD,就像做青霉素皮试那样,所不相同之处是观察结果的时间不同,在注射PPD后48~72小时后,再检查注射部位的反应。
如果注射部位只有针眼大 小的痕迹,无硬结,则为阴性反应,此时应请医生做进一步检查,以探明其原因,看看是否与小儿机体本身免疫功能不足有关,还是与卡介苗接种过程技术操作有关,然后再做处理。如果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并有直径5~10毫米大小的硬结,则呈阳性反应,大约95%以上的小儿为阳性反应,这说明卡介苗接种后已产生了对 抗结核病的免疫力。如果注射部位的硬结超过20毫米,或在红肿、硬结上出现水疱、坏死或有淋巴管炎,均属于强阳性反应,这时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结核感染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
1、早产、难产、伴有明显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
2、发热、腹泻等急性传染病的患儿。
3、心、肺、肾等慢性疾病、严重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映者。
4、有免疫缺陷病的宝宝不能接种卡介苗。
如经常发生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或者发生感染性疾病后长时间不愈,或宝宝生长不好,这时应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如果确诊为免疫缺陷病后,就不可接种卡介苗。这是因为接种后可以使结核播散,也有的出现卡介苗菌血症等。
5、是患有活动性结核病的宝宝,或者曾经患过结核病、做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的宝宝,都不需要再接种卡介苗。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患儿出现了上述的问题,那么婴儿就需要注意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方法来保证婴儿的身体的健康,避免因为上述的问题导致婴儿的身体出现危险的情况发生,要注意及时的咨询我来进行了解。
卡介苗没打有什么影响 卡介苗皮试结果怎么看
卡介苗如果是要看他有没有接种成功,最有效的一个检验标准就是做PPD实验,看他的皮试情况。一般是在皮下注射结核菌素的溶液,七十二小时内观察反应情况,如果是注射部位有针眼大的红点或稍有红肿,硬结直径小于0.5厘米,则为阴性反应。若注射部位硬结直径超过0.5厘米,但在1.5厘米以下为阳性反应。若注射部位反应较为强烈,或硬节直径超过1.5厘米以上,为强阳性反应。一般阳性反应是表明机体有对结核杆菌有变态反应,过去曾经感染过结核,但并不表示有病,如果是接种了卡介苗,接种成功以后也是呈阳性反应的。
哪些宝宝不能打卡介苗
在国家相关规定中,所有的宝宝在出生后就要打卡介苗,因此卡介苗又被称为出生后的第一针。但是有些宝宝因为情况特殊,是不能打卡介苗的。
1、有免疫缺陷的宝宝不能接种卡介苗。当新生儿确诊为有免疫缺陷时,是不宜接种卡介苗的,这样有可能使得结核播散,有的还会出现卡介苗菌血症。
2、患有活动性结核病、或者曾经换过结核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宝宝,都无需接种卡介苗,这类宝宝体内自带抗体,如果再打卡介苗,就会发生很严重的异常反应。
3、早产儿、患有急慢性疾病、皮肤病以及过敏反应的宝宝,需要在接种前先咨询医生。
卡介苗接种反应
接种卡介苗后约一至二周局部会呈现红色小节结,以后逐渐长大,微有痛痒,但不会发烧;六至八周会形成脓泡或溃烂,可用1%龙胆子涂抹,以防感染;平均约两至三个月自然会愈合结痂,痂皮要等它自然脱落,不可提早把它抠去,痂皮脱落后留下一个微红色的小疤痕,以后红色逐渐变成肤色,这都是正常反应。另外,接种中偶有发生下列反应:
1、淋巴结炎症:接种后1-2个月左右,颈部、腋下、锁骨上下等淋巴结肿大(大于1.0cm),可用热敷处理。反应过强者,淋巴结肿大明显,可形成脓疡或破溃,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以到结核病防治所就诊。
2、类狼疮反应:与结核菌菌株剩余毒力有关。
3、疤痕:因丰富的肉芽组织形成疤痕突起,有时呈疤痕瘤,多见于不做OT试验而直接皮上划痕接种者。
卡介苗复查结果
卡介苗是宝宝出生后的第一针。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后2~3个月就可以产生有效地免疫力。大约到小学一年级时可进行一次结核菌素(OT)试验,若结果呈阴性可以再接种一次卡介苗,以后就不用再接种了。
宝宝接种卡介苗后的局部反应与其他疫苗有所不同,绝大多数的宝宝接种卡介苗后3~4周(初种)或1~2周(复种)会出现局部反应,经过红肿浸润、脓疱形成、破溃、结痂这样一个过程,一般在3个月左右脱痂,局部形成疤痕。这是卡介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过程,是有效接种的标志,如不出现此反应,反而提示接种失败,应考虑补种。
判断卡介苗接种成功与否,可在接种后8~14周到当地所属区结核病防治所进行结核菌素(OT)试验,局部出现红肿0.5~1.0厘米为正常。
婴儿接种卡介苗3个月后应该到当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做卡介苗复查结果的检查。当前采用的是“人型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进行效果检查。
具体检查方法就象做青霉素皮试那样,在宝宝的前臂,掌侧中部,将PPD进行皮内注射。所不同的是观察结果的时间不同。注射PPD后,经48-72小时进行复查。复查结果有三种可能性。
1、如果宝宝接种卡介苗的部位只有针眼大小的痕迹,无硬结,则为阴性反应,说明卡介苗接种后无效果,此时应请医生做进一步检查,判断是否与婴儿自身免疫功能不足有关,还是可能与接种卡介苗过程技术操作有关,探明其中原因后再做处理。
2、如果宝宝接种卡介苗的部位出现红肿,并有直径约为5-10毫米大小的硬结,则为阳性反应,大约95%的婴儿是阳性反应,这说明接种卡介苗后在体内又产生了对结核菌的抵抗力。
3、如果宝宝接种卡介苗的部位的硬结直径超过20毫米,或在红肿,硬结上有水泡、坏死出现,伴有淋巴管县,此均属于强阳性反应,这时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婴儿体内结核菌感染情况,以便做出相应的处理。
TB-PPD试验的临床意义:
对婴幼儿来说:常用于接种卡介苗的选择和监测。阳性时常表示已感染结核菌并产生抗体而不需要接种卡介苗;阴性时则应该及时接种卡介苗。未接种卡介苗的宝宝,如果皮试呈强阳性时常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灶,应及时进行结核菌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沉等检查以确定诊断和治疗。
另外,在临床上有感染结核的确切依据而患者PPD试验却阴性,这种情况常见于以下疾病:初次感染结核菌4~8周以内、重度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机体免疫缺陷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等,个别老年人因机体变态反应功能低下也常呈阴性反应。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宝宝不是一出生就在医院接种的卡介苗,那么在接种后要在接种点静候半个小时左右,仔细观察宝宝的反应,确保正常后再离开。
宝宝在接种卡介苗后2-3周,会出现局部红肿,最好形成小溃疡,这是接种卡介苗的正常反应,爸爸妈妈只需要注意不要去碰触它,但是注意做好清洁。
接种3个月后到接种卡介苗的医疗机构复查,做结核菌素试验。如果试验阳性,说明接种成功,体内已产生了免疫力;如果试验阴性,则说明接种未成功,还需要重新接种。
另外,如果疑似有结核菌感染的宝宝,或有急慢性病症、发烧、严重湿疹的宝宝需要暂缓接种卡介苗的时间。早产儿或体重在2500克以下的新生儿也不宜在出生的时候就接种。
先天及后天免疫不全的宝宝以及伴有明显先天畸形的宝宝不宜接种卡介苗。
卡介苗需要复查吗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后可以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病。那么,卡介苗需要复查吗?
卡介苗一般接种时间是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接种,如果没有及时接种,也要在宝宝2个月内补种。但是为了确保宝宝成功接种到卡介苗,需要进行卡介苗复查。卡介苗复查时间不管你的宝宝是什么时候接种的卡介苗,3个月后你都应该带他到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进行卡介苗接种后的效果检查,确保卡介苗已经种上。
宝宝接种卡介苗后可能发生的反应:接种部位的局部会发生红肿、脓包、最后结痂。有的孩子可能出现低热,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过些时间可自然恢复正常。待接种部位结痂脱落后,皮肤会留下一个卡痕。个别情况会发生局部反应过于严重,如长期流脓、或伤口感染、腋下淋巴结肿大、破溃等,有时可能造成高热等全身反应,此时应当立即带孩子去专科医院进行检查。
卡介苗复查怎么做
卡介苗复查就是检查体内是否接种卡介苗成功,现在一般是采用“人型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进行效果检查,具体的做法是在婴儿前臂,掌侧中部,将PPD进行皮内注射,就象做青霉素皮试那样,这样注射之后,经过48-72小时进行复查,看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通过这些反应来判断卡介苗是否接种成功,如果没有成功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接种卡介苗引发的不良反应
一、淋巴结炎:卡介苗接种后同侧局部淋巴结肿大超过1cm或发生脓疡破溃,淋巴结可一个或数个肿大。分泌物涂片检查可发现抗酸杆菌,培养可阳性,菌型鉴定为卡介苗株,淋巴结组织病例检查为结核病变。
二、骨髓炎:卡介苗骨髓炎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世界范围估计为0.39/100万。
三、卡介苗接种差错,接种卡介苗时将皮内接种误种皮下或肌肉事故,以及超剂量接种引起的反应最为多见。
四、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是卡介苗接种极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在世界范围估计为0.18/100万。在国内外报道的因播散性卡介苗病死亡的患者中,绝大多数有先天性的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及细胞免疫缺陷病,极少数免疫功能正常,称特发性播散性卡介苗感染,可能存在潜在的免疫疾患。
淋巴结核的三大诊断方式
1、B超检查
淋巴结核的B超特征为多发、增大、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淋巴结聚集成团。初期表现为低回声,后壁回声增强,轮廓清楚。干酪化时轮廓不清楚。出现寒性脓疡时则质地不匀,呈现出不均匀的低回声暗区。
2、结核菌素实验
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有皮上划痕法、皮内注射法、多刺法等多种方法。我国常用的是国际通用的皮内注射法,其法剂量准确,结果灵敏,具体方法是取1ml注射器,针头4~5号,将50U/mlPPD0.1ml,缓缓注入左前臂掌侧前1/3的中央皮肤内,注射深度要适合,剂量要准确,使皮肤出现6~8mm大小的圆形橘皮样皮丘。
3、结核菌素皮试反应的判断与意义:皮试反应以硬结大小作为判断标准,规定72小时观察结果,记录硬结平均值(平均直径=〈横径+纵径〉/2)。
(1)阴性反应:注射部位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5mm者。表示机体未受结核菌(结核菌【译】: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感染,或曾感染但已获得生物学痊愈。但有些严重结核病病人也可出现阴性反应,这与免疫功能受到干扰有关,属于假阴性反应。
(2)阳性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mm者为阳性。5~9mm为一般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儿童≥15mm)为强阳性。如果硬结平均直径<20mm,但有水泡或溃破、坏死及淋巴管炎均为强阳性。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菌或接种过卡介苗,并不说明有结核病存在。强阳性反应表示体内受到严重感染,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病灶,见于结核病患者;感染结核但未发病;14岁以内的儿童结核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