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产前检查误区多,新手妈妈要谨防上当

产前检查误区多,新手妈妈要谨防上当

误区1:早期不用去医院检查,用早孕试纸确认怀孕就行。

一些孕妈认为早期不用做检查,到3个月以后建档时再好好查就可以,还有些孕妈认为早期是胎儿生长的关键期,还是不要做B超了,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

研究表明,孕早期检查是筛选高危妊娠、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期死亡率的关键。因此,孕妈妈应提高对孕早期检查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误区2:产检一定要找大医院和主任医师。

这个误区在准爸妈中普遍存在。现在的小夫妻大部分都只能生一个孩子,一旦怀孕,就去最大的医院产检,还想方设法找最有名的主任医师。其实,孕妈妈们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大医院人满为患,主任医师又要等待很长时间。对于一般的正常产检,在专业的妇产医院就可以了也建议孕妈妈尽量在同一家医院做产前检查,这样能够方便医生全面地掌握病情,做出更好的处理。

误区3:不必在意产前检查的次数和间隔,有时间去就行。

大部分孕妈都身在职场,在孕育宝宝的同时还要兼顾工作,因此不一定完全按医生规定的时间去产检,也有些孕妈妈因为不想动、天气不好、产检没啥作用等理由擅自修改医生安排的产检计划。产前检查的次数和时间间隔是有科学依据的,这样的安排能更好地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亲的生理状况,从而判断是否适宜继续妊娠,评估妊娠的安全性。

误区4:B超一定要少做,对胎儿不利。

有些准妈妈认为B超有辐射,要尽量少做。事实上,超声波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声波一样,说话对人没有什么害处,超声波也一样,基本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所以说超声波比较安全、不存在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成为现代医学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误区5:B超发现胎儿异常就终止妊娠。

在临床中,当B超发现胎儿畸形时,无论情况如何,孕妈妈们的反应一律是:孩子还能要吗?有不少准爸妈认为一旦B超发现胎儿畸形就要终止妊娠。

发烧的定义是什么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6.5℃,小朋友的体温通常会高出一些,但若超过37.5℃,我们就可以“怀疑”宝宝发烧了。

很多新生儿会被妈妈连同四肢包裹的密不通风,然后抱来医院求诊说宝宝发烧了怎么办?其实,穿太多是许多新手妈妈的通病,提醒妈妈们,给宝宝穿衣服的准则是,比大人少一件。

发烧定义

临床上所指的体温超过37.5℃就是“发烧”,通常是指“口温”。因为可测量体温的地方很多,所以分别定义如下:口温37.5℃以上(含);耳温37.5℃以上(含);腋温37℃以上(含);背温36.8℃以上(含);肛温38℃以上(含)。

产后注意事项 月子就是一个月

很多新手妈妈认为月子就是一个月,其实正确来说产后的恢复周期应该是6-8周。所以新手妈妈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一定要坚持坐好42天,在这个时间段内切记不要碰凉水,防止自己的身体着凉。在42天的时候,一定要去医院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看看自己的身体恢复情况。

宝宝辅食怎么吃 宝宝辅食什么时候添加

当宝宝开始接触副食品,很多新手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4-6个月的宝宝,淀粉酶已几乎完成,所以建议妈妈可以让宝宝开始为“离乳”做准备。所谓的“离乳”就是以固态食物为主,而不是液态食物。当然这时期的宝宝还是应该喝奶,但除了奶的营养摄取外,也要摄取更多的食物营养。

新生婴儿情况多新手妈妈莫紧张

脐部总有点潮湿

Q:我的宝宝出生没几天,我发现他的脐部总有点潮湿,请问,我该怎么给宝宝做脐部护理?要不要带宝宝去看医生?

A:一般来说,只要妈妈每天给宝宝用酒精消毒脐部,是不会有问题的。即使有少量分泌物或渗血也没什么关系,新妈妈不必惊慌,但要注意不要包扎新生儿的脐部。如果宝宝的脐部出现红肿或有硬疖,属于异常情况,应带宝宝看医生,由医生来处理。

黄疸为何一直不退

 Q:我的宝宝一直用母乳喂养,平时吃得好,睡得也好,可就是黄疸一直不退,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观察过其他差不多大的宝宝,他们的黄疸早就退了,我很担心,我的宝宝会不会有问题?

A: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会出现母乳性黄疸,黄疸的持续时间较长,有的会持续卜2个月。这种情况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一般不要作处理。新妈妈请注意:不要随便给宝宝断母乳,而应该多喂母乳,使宝宝增加排便的次数,有利于黄疸的排出。

一般生理性黄疸在宝宝出生后3~5天出现,如果宝宝一生下来皮肤就很黄或者黄疸一直不退,颜色反而越来越深,这两种情况新妈妈就要重视了,应及时带宝宝看医生,作一些必要的检查,以查出原因。

产后掉头发的原因 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与头发的关系很密切。很多新手妈妈一开始接受不了身份的转变,或是承受了较多的压力,则更是容易产生掉发的现象,而如此循环下去,只会让掉发情况更加严重。

新手妈妈谨防母乳喂养误区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其实,在无形中便产生了许多的误区。

哺乳期的妈妈要不要忌口呢?老人可能会告诉你,不能吃凉水果,不能吃油腻,甚至做菜不能放酱油。这些说法有些有道理,有些则过于小心了。

其实,哺乳期的妈妈饮食应该营养全面,鸡、鸭、鱼、肉、水果、蔬菜都可以放心大胆地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烹调方法。此时妈妈吃东西一定要考虑到宝宝的需要,比如不能吃辛辣的食品、未完全煮透的半生食品,也不要吃含有防腐剂的食品或饮料。尽量少吃或不吃食性燥热之物,如大蒜、韭菜、茴香等,这些食品易上火,造成母体内热,进而影响宝宝。

特别注意要远离烟酒,咖啡、可乐等饮料也最好不要饮用。另外乳母的饮食即要营养丰富,又不能过于油腻,母乳中脂肪过多也不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

哺乳期的妈妈应该多吃些水果,如果是冬季,水果从室外拿进来时太凉,可以在温暖的室内多放一段时间再吃,以免刺激肠胃。夏季乳母吃冷饮也应适当有所控制,不可像平时那样随心所欲。

婴儿辅食机

光吃母乳,无法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因此很多新手妈妈都会为婴儿准备辅食,如:婴儿米粉、米糊、肉松、果汁、面条、淡黄等。想给婴儿补充营养,可是这些辅食做起来比较麻烦,因此针对新手妈妈的烦恼,推出了辅食机。

辅食机,用来给宝宝制作辅食的机器。因为婴儿没有牙齿,进食的东西都是非常细腻的,方便婴儿进食。市场上很多辅食机都设置了自动断电、触发式的保护装置,这是为了确保安全。同时带有分机的设计,便于清洗,便于使用。

辅食机的作用是为了制作婴儿的辅食。新手妈妈在给婴儿添加辅食时要注意,一定要根据婴儿的健康、消化情况来制作辅食。首先要确认婴儿健康良好才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否则会适得其反。

产后奶水少是什么原因 多喂宝宝

不管有奶没奶,多让宝宝吸吮乳头,尽量每两个小时一次。每次宝宝吃完奶后最好把乳房的奶水挤空。最后,新手妈妈要保持心情的舒畅,不要生气,相信自己奶水一定会多起来。

新手妈妈的催乳妙食新手妈妈

1 、蒸酿豆腐角

原料:豆腐、虾肉、鸡蛋、盐、糖、生粉、葱姜等调味料。

制作:

1.先将豆腐切1-2厘米厚的片,炸熟后剖开一侧,挖出少许瓤,做成酿豆腐;

2.虾肉切碎,用蛋清、生粉、盐、糖等调制后塞入豆腐中;

3.将酿豆腐蒸10分钟,而后勾芡汁淋在上面。

营养小特色:

虾肉具有通乳功效,是因为它和豆腐一样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钙。蒸酿豆腐角口味软嫩、鲜香,还含有适量脂肪,非常适合新妈妈产后补养的需要。

2、酸菜猪手煲

原料:猪手一只、川酸菜、花生及调味料适量。

制作:

1.先将猪手斩开,放入开水中汆烫5分钟,捞出沥干;

2.在煲中加冷水和各种原料,用大火煮30分钟后改小火慢炖1小时,最后加盐调味。

营养小特色:

花生与猪手都能够补血和通乳,是新妈妈产后补身的上品。如果加一些川酸菜,就会使这道菜的口感鲜美异常,有助于提高产后体弱妈咪的食欲。

婴儿口腔护理误区

误区1:画蛇添足

很多妈妈会用新纱布蘸水给宝宝擦拭口腔黏膜,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专家指导: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细嫩,稍不留意,纱布就会损伤宝宝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损伤。细菌、霉菌随着侵入繁殖,引起霉菌性口腔炎,俗称“雪口”,霉菌在受损的黏膜上繁殖生长,出现一片片的白斑,又称为“鹅口疮”。

正确做法:

宝宝睡醒后,先让他喝些温开水,起到滋润和清洁口腔的作用。如果宝宝吃奶后睡着了,难以喂水,妈妈可用消毒棉签沾水,轻轻地给宝宝口腔清理一下。

误区2:自找麻烦

细心的妈妈,经常会观察宝宝的口腔,生怕有异常情况没有及时发现。很多新手妈妈并不知道,口腔中的

“马牙”及“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听从别人的经验之谈,用尽各种方法去除异常情况,结果反而给宝宝增添了痛苦。

宝宝夜里总是醒怎么回事 纸尿裤太湿不舒服

很多新手妈妈没经验,宝宝每次夜醒就直接喂奶,总觉得孩子饿了。如果离上一次喂奶间隔时间较短,可以先检查下,是不是拉臭臭了或纸尿裤太湿不舒服。建议晚上给宝宝选用透气吸水性好的薄款纸尿裤,这样整夜都不用担心。

相关推荐

孕妇产检最常见的6大误区

误区1:早期不用去医院检查,用早孕试纸确认 怀孕 就行。 医生解读:调查显示,孕妇对孕早期检查不够重视,早期产检率仅为48.59%,有51.41%的女性做第一次产前检查的时间是在怀孕12周之后。一些孕妇认为早期不用做检查,到3个月以后建档时再好好查就可以,还有些孕妇认为早期是胎儿生长的关键期,还是不做B超了,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研究表明,孕早期检查是筛选高危妊娠、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期死亡率的关键。因此,孕妈妈应提高对孕早期检查性和必性的认识。怀孕早期到医院做的检查

宝宝拉稀水怎么办

1、 保证喂水及时 当发现宝宝脱水、腹泻严重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发烧、口干舌燥、没尿的现象出现。但是我们都知道排尿有时还可以排出身体的毒素减轻身体的负担,所以这时候妈妈们应该及时喂水病情严重的时候应该及时送到医院检查治疗。 2、严禁禁食 很多妈妈们有一个误区就是宝宝拉稀水的时候怕宝宝拉稀严重或者出现多次会禁止宝宝吃东西。但是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当宝宝肚子拉稀的时候消化功能虽然有被削弱但是还是可以接受部分营养,所以这时候婴幼儿的妈妈们可以继续喂养母乳,或者习惯吃牛奶的妈妈们可以喂养牛奶,但是都需根据自身宝宝的

乳腺炎需注意什么

1、不过早催乳,宝宝在1周以前的食量非常小,妈妈现有的奶水已足够其食用。 2、哺乳时让宝宝把乳头及整个乳晕都含住,吸空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不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以免过度地用力吮吸,使乳头皲裂、细菌入侵。 3、宝宝如果吸不完妈妈的乳汁时,在哺乳后,可以用吸奶器把残留的奶水吸干,避免瘀积。 4、当晚上宝宝较长时间不吃奶时,妈妈定时起来挤奶,消除乳胀(很多新手妈妈,都是一夜之间患上乳腺炎的)。 5、保持乳房清洁、舒适,哺乳前,用清水仔细清洁乳房,然后用毛巾对乳房热敷,这样可以帮助乳腺管畅通。 6、内衣

孕期美容学问

孕期产检误区: 孕期产检误区1:早期不用去医院检查,用早孕试纸确认怀孕就行。 一些孕妇认为早期不用做检查,到3个月以后建档时再好好查就可以,还有些孕妇认为早期是胎儿生长的关键期,还是不做B超了,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研究表明,孕早期检查是筛选高危妊娠、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期死亡率的关键。因此,孕妈妈应提高对孕早期检查性和必性的认识。 孕期产检误区2:产检一定找大医院和主任医师。 医生解读:这个误区在准爸妈中普遍存在。现在的小夫妻大部分都只能生一个孩子,一旦怀孕,就去最大

新手妈妈带宝宝一定避开4个误区

1、宝宝奶粉冲泡过浓或过淡 宝宝经常哭闹,担心是没吃饱,吸收不到更多营养!同时认为自己按照说明书冲泡的奶粉,颜色太淡了,其实奶粉不宜过浓或过淡!奶粉浓度越高,钠离子含量就越多,宝宝的肠胃无法负担,便会出现上火、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而奶粉太淡,也会导致宝宝蛋白质摄入不足,从而出现营养不良。小编建议在给宝宝冲泡奶粉时,一定按照包装上标明的配比,不能想放多少就放多少。6个月内的宝宝母乳才是最好的哦。 2、带宝宝开灯睡觉 许多宝妈觉得开灯睡觉既方便了自己,也让宝宝有安全感,其实开灯睡易增加罹患近视的几率,如果

防辐射服有用吗

防辐射服有用吗 据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关于防辐射服有用吗这一问题,有90%的准妈妈陷入了以下几个误区。 防辐射服误区 误区1、防辐射服没有用 真相揭秘:鉴于消费者对防辐射服有用吗的质疑声越来越高,2016年中国消费者协会随机从互联网和实体店选购了21款主流防辐射服,涉及金属纤维和银纤维两大材质。经过比较试验检测发现,中消协选购的大部分防辐射服样品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电磁辐射具有很好的屏蔽作用,因此,防辐射服有用。 误区2、防辐射服穿上之后会“辐射叠加”,穿上有害无益 真相揭秘:为了验证防辐射服在多个辐射源的环境

剖宫产前注意事项

1.谨遵医嘱,适时做些该做的检查,如验B超、胎心监护等,及时探知胎儿各方面状况。准妈妈不得随意离开病房、监护区,以便随时配合医生、护士的检查及准备工作,如验血、配血等。 2.术前签署手术、麻醉同意书。不管是什么手术,都会发生手术并发症,都存在一定的危险系数,例如麻醉意外、术中大出血、损坏到五脏六腑、伤口不易痊愈等等。 3.准备手术前,准妈妈最好不涂抹化妆品及指甲油等。以免术中发生意外,产妇大出血休克,涂抹化妆品及指甲油后,不利于主刀医师观察产妇脸色和甲床,更无法通过查看其颜色变化来判断休克的严重程度,耽

产检地点和生产地点不一样有影响吗

【准妈咪的疑虑】 “公司附近有一家妇产科诊所,之前我为了方便,就近在诊所做产检,不过公婆还是希望我到大医院生产,老公也帮我打听到比较好的医院,但是我很担心,如果中途更换医师,产检资料的转移会不会有问题?需重新做检查吗? 【准妈咪该知道的正确观念】 对准妈咪来说,妈妈手册是一份专属的产检记录,藉由妈妈手册中所详列的相关资料,妇产科医师即可了解准妈咪及胎儿在孕期的生理变化;因此,如果准妈咪在怀孕期间必须更换产检医师,只提供妈妈手册,就能让医师获得清楚的产检资料,不需重复进行特定的检查。 确实填写避免遗漏

怀孕二个月注意什么

1、用药谨慎 孕妈妈在怀孕初期吃药的时候一定特别的小心,因为是药都有三分毒,对于胎儿的影响不容易被察觉,时间一长就会慢慢的有反应,是怀孕初期孕妈妈自己乱吃药的话,就会严重的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孕妈妈一定到正规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治病。 2、避免接触辐射物 孕妈妈在怀孕初期,应避免做放射性检查和远离辐射物品,目前研究发现,照X光片会导致畸形的胎儿,所以孕妈妈一定记住,照的次数愈多影响愈大。另外就是远离电脑,少用手机,是工作存在辐射也注意,可以穿防辐射服。 3、谨慎出血症状 孕妈妈在怀

妈妈避开的营养误区

误区1:让孩子失去饥饿权 儿童应该按需喂养,而不是家长觉得孩子饿了就必须让他们吃。因为人体在饥饿时,胃液、消化液分泌旺盛,这时吃东西才能达到消化、吸收的最佳效果。孩子自己最清楚什么时候饿,所以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应该由孩子来决定,饿了自然就吃得好。 误区2:放弃 “管理权” 不少家长不懂主动选择最有营养的食品、最好的食物搭配以及科学的烹调方式,而总问孩子想吃什么。其实孩子并不知道应该吃什么、怎么吃才对自己有益,但他们与生俱来地就会对食物挑来选去。 误区3:吃得精细,营养就好 一些家长把“好营养”等同为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