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栽培
西瓜的栽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而是产自于非洲,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另一种说法源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相传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被发现,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的瓜,但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西瓜。 [2]
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所以称之为“西瓜”。 [3]
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西瓜在中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过去,有人引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说:五代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周广顺三年(953)……峤归”。于是,西瓜从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乎成了定论。 [4] 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读物《衣食住行史话》中就有“西瓜始于五代”一节。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时人)注瓜蒂言永嘉(晋怀帝年号)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南史·滕昙恭传》说,昙恭“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遇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隐侯(沈约)的《行园》诗云:“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从诗中谈到寒瓜卧垅的时节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旧北京曾称先上市的西瓜为“水瓜”,后上市的为“寒瓜”;今访老农,也说晚西瓜确有“寒瓜”一称。看来,上述文献资料可以和李时珍的说法相印证。然而,李时珍的说法几百年来似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曾发现西瓜籽;1980年,江苏省扬州西郊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这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李时珍记载的可靠性。
拌香瓜条的食物相克甜瓜
拌香瓜条的食物相克甜瓜 甜瓜不宜与田螺、螃蟹、油饼等共同食用。
拌香瓜条
相关阅读:
有机甜瓜的食物相克
赛香瓜的食物相克
有机甜瓜的香瓜的热量
有机甜瓜的有机香瓜药理价值
有机甜瓜的有机香瓜营养分析
高产优质耐湿的厚皮甜瓜――嘉蜜洋香瓜
洋香瓜甜瓜栽培技术
香瓜鸡盅的食谱相克
火凤凰洋香瓜(甜瓜)
西瓜/香瓜/甜瓜增甜好方法
西瓜/香瓜/甜瓜增甜好方法
瓜果种植—洋香瓜甜瓜栽培新技术
拌香瓜条的制作材料
薄皮甜瓜香瓜大棚冬春季栽培技术
甜瓜
银辉香瓜(甜瓜)
拌香瓜条的做法
拌香瓜条的特色
花生拌黄瓜的食谱相克
有机甜瓜是什么
丝瓜的栽培
整地
由于夏季雨水多,夏丝瓜整地要深沟高畦;畦包沟宽1.6米,畦面宽1.2米。[3]
肥水
夏丝瓜苗期淋粪水2-3次,初花期重施追肥,每亩施50公斤复合肥或50公斤花生麸,每采收2-3次,再追肥一次,每次用复合肥15公斤,尿素10公斤,钾肥5公斤。
夏丝瓜苗期水分不能太多,太多了不利于根系生长。抽蔓开花期需水较多,晴天要早晚淋水,采收期除淋水外,沟内要保留10-20厘米的水层,雨天要及时排水。[3]
插竹引蔓
当蔓长30厘米时可插竹,插入字架,插架后,不要马上引蔓,要适当窝藤、压蔓,有雌花出现时再向上引蔓,并使蔓均匀分布。[3]
吊瓜
丝瓜瓜仔弯曲时,要吊瓜,用小包装绳一头绑瓜蒂一头绑一小石块,把瓜拉直,一般摘瓜后2-3天进行。[3]
搞除老叶
夏全丝瓜采收后期,下面的病叶、老叶影响通风,又易传播病害,要及时摘除。[3]
及时采收
夏丝瓜从种到初收35-45天,采收期50-60天,自花开放到采收商品约10-12天,采收要及时,否则,易纤维化,不能食用,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
西瓜的功效与作用
西瓜,(学名:Citrullus lanatus,英文:Watermelon),西瓜堪称“瓜中之王”,原产于非洲。唐代引入新疆,五代时期引入中土。属葫芦科,有多个种子。
中国南北皆有西瓜栽培,西瓜是一种双子叶开花植物,植株形状像藤蔓,叶子呈羽毛状。它所结出的果实是瓠果,为葫芦科瓜类所特有的一种肉质果,是由3个心皮具有侧膜胎座的下位子房发育而成的假果。西瓜主要的食用部分为发达的胎座。果实外皮光滑,呈绿色或黄色,果瓤多汁为红色或黄色,罕见白瓤。西瓜性寒,味甘甜;它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有助于治胸膈气壅,满闷不舒服,小便不利,口鼻生疮,暑热,中暑,解酒毒等症。皮还可以做菜、入药等。
世界上最小的西瓜产于南美洲,学名“佩普基诺”,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高档水果,外表与普通西瓜无异,3厘米长、直径2厘米。外皮柔滑细嫩,内瓤为青绿色。
什么西瓜最好吃
西瓜一般在6月-9月成熟。
西瓜堪称“瓜中之王”,原产于非洲。唐代引入新疆,五代时期引入中土。属葫芦科,有多个种子。
中国南北皆有西瓜栽培,西瓜是一种双子叶开花植物,植株形状像藤蔓,叶子呈羽毛状。它所结出的果实是瓠果,为葫芦科瓜类所特有的一种肉质果,是由3个心皮具有侧膜胎座的下位子房发育而成的假果。西瓜主要的食用部分为发达的胎座。果实外皮光滑,呈绿色或黄色,果瓤多汁为红色或黄色,罕见白瓤。西瓜性寒,味甘甜;它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有助于治胸膈气壅,满闷不舒服,小便不利,口鼻生疮,暑热,中暑,解酒毒等症。皮还可以做菜、入药等。
甜瓜最栽培历史
根据甜瓜近缘野生种和近缘栽培种的分布,一般认为,甜瓜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地区,经一占埃及传人中东、中亚(包括新疆)和印度。在中亚演化为厚皮甜瓜,大约在北魏时期传到中闲,明朝开始广泛种植。中国按常用的农业生物学分类法,把甜瓜分为厚皮和薄皮两大系统。甜瓜种的初生起源地为非洲中部,不同系统的次生起源地不同。厚皮系统起源于西亚、中亚大陆性气候下的干早草原,然后向外传播;薄皮甜瓜系统亦称中国甜瓜,起源于我国黄、淮流域及长江中下游温暖潮湿的地区。目前,世界上约有3000多个甜瓜栽培品种,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中国、西欧、北美、北非和日本等地。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甜瓜最早的国家之一,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有关甜瓜栽培的史实,已有许多文献和实物考证,源远流长。根据这些史料判断,最早栽培的甜瓜是薄皮甜瓜,厚皮甜瓜的栽培历史较晚。“甜瓜”一词最早见于公元前7-8世纪的(诗经)。(齐民要术》(公元534-544年)、(王祯农书)(公元1295年)、(农政全书)(公元1639年)、(本草纲目)等历代典籍中,都有十分丰富关于甜瓜具体的记载。
甜瓜在中国的传播,据史料记载,薄皮甜瓜的分布比较广。陕西、河南、辽宁、安徽、山东、四川、湖南、福建等地都曾是薄皮甜瓜的主要产地。现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薄皮甜瓜栽培,西部少雨干燥地区是厚皮甜瓜产区,驰名中外的新疆哈密瓜、兰州白兰瓜、内蒙古的河套蜜瓜都产于本区。
西州蜜瓜的栽培技术
一、选地:应选择五年以上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地,最好选择中上等肥力的土地,下湿地盐碱地不能种植。
二、整地施肥:结合整地每亩深种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至60公斤。土地达到细碎无坷拉。
三、选种:应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高产、抗病、耐贮运的品种,新生蜜宝、克奇蜜宝、丰田蜜宝等。
四、田间管理:
(一)出苗后两片真叶定苗,多锄松土,灭草,熟化土壤。
(二)整枝:主蔓1至7节子蔓去除,在8至10节的子蔓上留瓜,结瓜子蔓后2叶摘心,当瓜长到拳头大时留瓜,每株一个瓜;主蔓上11至18节上发出的子蔓去除18节后不再整枝。
五、浇水:根据降雨情况可在打截完后浇头水。瓜在鸡蛋大时浇二水,同时每亩施硫酸钾复合肥15公斤加尿素10公斤,浇水深度以打倒土山即可,防止大水漫灌。
六、病虫防治喷叶面肥:蜜瓜刚出上容易得猝倒病,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喷雾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粉锈片)乳油2000倍喷雾;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混发时可喷洒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兼治两病有效。座瓜后结合防病加0.2%至0.3%磷酸二氢钾。
西瓜和打瓜有什么区别
打瓜-西瓜的一种品种,果实小,种子多而大,吃时多用手打开,所以叫打瓜。栽培这种瓜主要是为收瓜子儿。
西瓜主要食用部分为果实部分。西瓜性寒,味甘甜;它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
西瓜是以鲜食为主的一种水果。而打瓜是一种以收获瓜子为主的西瓜品种。打瓜的口味口感和含糖量都不如鲜食西瓜好。
西瓜的介绍
Watermelon西瓜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果实。我国南北皆有西瓜栽培。瓜呈圆形或椭圆形,皮色有浓绿、绿、白或绿色夹蛇纹等。瓤多汁而甜,呈浓红、淡红、黄或白色。
西瓜堪称“瓜中之王”,因是在汉代从西域引入,故称“西瓜”。西瓜味道甘味多汁,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西瓜除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外,含有大量葡萄糖、苹果酸、果糖、蛋白氨基酸、番茄素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物质,是一种富有营养、纯净、食用安全的食品。
西瓜 栽培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而是产自于非洲,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另一种说法源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相传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被发现,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的瓜,但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西瓜。[2]
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所以称之为“西瓜”。[3]
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西瓜在中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过去,有人引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说:五代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周广顺三年(953)……峤归”。于是,西瓜从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乎成了定论。[4] 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读物《衣食住行史话》中就有“西瓜始于五代”一节。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时人)注瓜蒂言永嘉(晋怀帝年号)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南史·滕昙恭传》说,昙恭“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遇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隐侯(沈约)的《行园》诗云:“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从诗中谈到寒瓜卧垅的时节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旧北京曾称先上市的西瓜为“水瓜”,后上市的为“寒瓜”;今访老农,也说晚西瓜确有“寒瓜”一称。看来,上述文献资料可以和李时珍的说法相印证。然而,李时珍的说法几百年来似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曾发现西瓜籽;1980年,江苏省扬州西郊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这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李时珍记载的可靠性。
西葫芦的介绍
西葫芦又名美洲南瓜、茭瓜,是南瓜的变种。西葫芦以皮薄、肉厚、汁多、可荤可素、可菜可馅而深受人们喜爱。西葫芦是南瓜的变种,葫芦科南瓜属的一种,原产北美洲南部,今广泛栽培。
西葫芦在河南很多地方有栽培,例如平顶山,周口,濮阳,安阳,可以叫做松瓜;在东北,常被称为角瓜。果实呈圆筒形,果形较小,果面平滑,以采摘嫩果供菜用。
西葫芦以皮薄、肉厚、汁多、可荤可素、可菜可馅而深受人们喜爱,过去西葫芦一般要在5、6月份才能上市,近年来不少地方采用地膜加天膜栽培,因而目前四季都有上市。
什么是籽瓜
籽瓜即以种子为主要食用部分的西瓜称籽瓜,包括黑籽瓜和红籽瓜。 籽瓜的分布较广,栽培历史悠久,江西省吴城大板传说早在唐代、 宋代年间就有种植。江西省信丰县志记载,1536年就有红籽瓜栽 培,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甘肃省兰州籽瓜,在皋兰县志载,“又 有一种籽瓜,籽黑而大且多,瓤不堪食,专取其子收之。”以上记载 证明,早在200多年以前就有籽瓜种植。
黄瓜的类型和品种
黄瓜属 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茎细长,有纵棱,被短刚毛。黄瓜,也叫青瓜、剌瓜,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瓜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是世界性蔬菜。广州市黄瓜栽培季节较长,露地栽培可达9个月以上,利用设施栽培可达到周年生产与供应,年种植面积5-10万亩,是市销和出口的重要蔬菜之一。
黄瓜的类型和品种:
根据品种的分布区域及其生态学性状分下列类型:
南亚型黄瓜:分布于南亚各地。
华南型黄瓜: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及日本各地。
欧美型露地黄瓜:分布于欧洲及北美洲各地。
北欧型温室黄瓜:分布于英国、荷兰。
小型黄瓜:分布于亚洲及欧美各地。
黄瓜的营养价值不高但很受欢迎,常用做沙拉和配菜。新鲜黄瓜结实,形状美观,鲜绿色,
在冰箱内约可存放两周。
西葫芦和瓠瓜和葫芦的关系区别
瓠瓜,为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蔓性草本。瓠瓜幼果味清淡,品质柔嫩,适于煮食。 在河北一带的某些地区,“瓠瓜”专指西葫芦,“瓠子”则用来专指瓠瓜。 中国古时以其老熟干燥果壳作容器,也作药用。《诗经》中已有记载。瓠瓜是可消肿结、润肌肤的药用瓜菜。中国自古就有栽培,嫩果可供食用,老后不能食用,是民间夏令常吃的佳肴。相对其他果蔬,营养价值较低。其食用部分为嫩果。瓠瓜品质细嫩柔软,稍有甜味,去皮后全可食用。可炒食或煨汤。瓠瓜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南方栽培普遍,近几年北方也开始引种栽培。
西葫芦,别名茄瓜、熊(雄)瓜、白瓜、窝瓜、小瓜、番瓜、角瓜、荀瓜等。西葫芦为一年生蔓生草本,有矮生、半蔓生、蔓生三大品系。
孕妇可以吃金丝瓜吗
孕妇可以吃金丝瓜吗?金丝瓜的功效和作用。金丝瓜又名金瓜,中国早年引自美洲,明朝始见栽培。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已推广中国各地,受到种植户的喜爱,消费者的好评,已达到一定经济效益。该瓜适应广,凡能种植西葫芦地区均能种植。金丝瓜适应性广,长势旺,喜肥和阳光。凡是能种植西瓜、甜瓜、南瓜的地方,都可种植并获丰收。除了田间、山坡、荒地种植作伏地爬蔓今长外,还可引蔓上:树、上屋、上架,都能生长和丰产,而且抗病性强,经长期种植,未发现严重病害。在上海崇明岛普遍栽培,历史悠久,中国北方地区也有种植。金丝瓜易栽培,而且产品好保管;冷冻后不怕磕、不怕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