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外阴癌发病原因

外阴癌发病原因

1.由于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现在的人体质酸化,造成酸性体质,破坏到人的末梢神经,人体质免疫力下降,被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该病毒感染可造成外阴癌及其癌前期病变;

2.酸性体质造成慢性外阴营养障碍性疾病,外阴硬萎久治不愈,外阴溃疡不易愈合;

3.部分妇女外阴卫生不良,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导致细胞癌变;

4.体质酸化,造成女性过早绝经,内分泌失调,外阴癌的发病率要偏高;总之,体液酸化造成了很多妇科方面的疾病,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环境。

5.过早绝经,据统计外阴癌患者比一般妇女绝经早3~5年。

6.外阴白色病损

包括硬化性苔藓、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和其他皮肤病。

7.性病

尖锐湿疣或梅毒等疾病。

外阴癌的病理有哪些

外阴癌的病理有哪些?外阴癌是外阴恶性肿瘤以原发性的为主,约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4%,占妇女全身肿瘤的1%~2%。绝大多数外阴癌是鳞状上皮癌,约占外阴恶性肿瘤的90%,平均发病年龄为50~60岁,40岁以前也可能发病。腺癌较少。有时外阴癌局限于上皮内,在上皮内蔓延称原位癌,亦称外阴上皮癌,上皮癌有二种:①鳞状上皮原位癌(又称波文氏病);②湿疹样上皮内癌(又称派杰氏病)。此外尚有基底细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

外阴恶性肿瘤包括来自皮肤的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汗腺癌、黑色素瘤;来自特殊腺体的前庭大腺癌,尿道旁腺癌;来自皮下软组织的肉瘤。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占85%-90%;其次为黑色素瘤,占’5%-10%;肉瘤占1%-3%。浸润前病变包括:外阴营养不良,外阴派杰病(Paget disease),外阴Bowews 病,鳞状细胞的表皮内肿瘤。

外阴癌的病理有哪些?以下是有关专家对于外阴癌的病理的解析:

外阴癌的病理之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绝经年龄早的妇女易发生外阴癌。

外阴癌的病理之二:病毒可能在外阴癌发生中起作用,近10 年病理学研究发现外阴表皮内肿瘤(VLN)大都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并发浸润性外阴癌的VIN 中均有HPV 感染。还证实浸润性外阴癌灶中存在单纯疱疹病毒(II型)感染。

外阴癌的病理之三:外阴VLN,阴道上皮内病变(VALN)和宫颈上皮内病变(CLN)都可增加外阴癌发生的危险。

外阴癌的病理之四: 外阴鳞癌尚未显示从VLN 发展到原位癌到浸润癌的连续病变,约2%-4%VLN发展到浸润癌。50%以上的鳞癌有外阴瘙痒史和外阴皮肤营养不良史。外阴癌局部生长,晚期可累及阴道、尿道、膀胱、肛门及直肠。经淋巴结转移到腹股沟浅深淋巴结,再转移到盆腔腹膜后淋巴结、腹主动脉旁和远处淋巴结。血性转移发生在淋巴结转移后,患者多死于肺转移或恶液质。

外阴癌的病理之五:基底细胞癌和肉瘤,罕见。肉瘤多为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多见于年轻妇女,肉瘤淋巴结转移多于血性转移,局部复发先于远处转移,最常见肺转移。

外阴癌的病理之六:前庭大腺癌十分罕见,常发生于老年妇女,因此老年妇女前庭大腺肿大应怀疑癌瘤。

外阴癌的病理之七:外阴派杰病是浸润前病变,来自表皮生发层,研究发现病变常超过肉眼所见,约1%-2%派杰病与外阴腺癌有关,25%的病人外阴派杰病同其它生殖道派杰病同时发生。

外阴癌的病理之八:外阴恶黑占全身恶黑的5%,除淋巴结转移外更易血性转移,主张外阴色素瘤应预防性切除。

高度警惕久治不愈的外阴瘙痒

外阴瘙痒在妇科临床上极为常见,一般经过对症处理后可以痊愈,对于那些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外阴瘙痒,特别是处在更年期前后的病人,应高度警惕有外阴癌的可能。

外阴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2%~5%,其中的95%为鳞状细胞瘤,其它有恶性黑色素瘤、疣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腺癌等。外阴癌多发生于中老年妇女,常见发病部位是大阴唇,其次是小阴唇、阴道前庭及阴蒂。主要症状是外阴局部有结节,常伴有疼痛及瘙痒。多数病人先有长期外阴瘙痒,多年后局部出现丘疹、结节或小溃疡,经久不愈,有些病人伴有外阴白斑。

当肿瘤邻近或侵犯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烧灼感和排尿困难。晚期者表现为溃疡或不规则的乳头状或菜花样肿块,病变部位常有脓血性分泌物。病灶还可扩大累及肛门、直肠和膀胱,一侧或双侧腹股沟可摸到质硬且固定不活动的肿大淋巴结。确诊外阴癌要靠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因此,长期外阴瘙痒要及时就诊,对久治不愈的外阴溃疡要重视。通过检查仍不能排除外阴癌者,要及时取病灶活组织检查。确诊为外阴癌要积极治疗,早期者预后良好。

外阴癌的发病率虽然不算高,但本病的恶性程度大多很高,一旦确诊以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为了有效地预防外阴癌的发生,有必要了解一下本病的发病原因。经现代医学研究,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外阴白斑:此病与外阴癌关系密切。有人统计外阴癌发病前有外阴白斑者占30%~50%,外阴白色病变为增生性改变者,10%~20%可癌变,而呈萎缩性改变者一般不恶变。

2.外阴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部分妇女外阴卫生不良或洗涤不当,以致阴唇间污垢长期积存,可能成为致癌的一种慢性刺激。

3.梅毒性慢性外阴溃疡与外阴癌有密切关系。国外许多报道以及国内解放初期的资料表明外阴癌病人梅毒血清反应的阳性率以及有性病史者明显增加。

4.病毒感染:近年研究发现人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感染可能与外阴癌的发生有关。

5.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肥胖与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外阴癌。

肺癌发病原因的概述

肺癌是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疾病,对于肺癌的发病原因在临床上已经做过很深入的研究,总的来说导致肺癌发生的因素主要来自生活各个方面的小问题集聚的,下面描述下哪些生活细节会导致肺癌的发生。

发病原因

肺癌的高危因素有:

1、吸烟:1922年,Hampeln发现持续吸烟和吸入灰尘,可刺激支气管上皮诱发癌症,1924年,Moller用焦油涂在兔背部,发现其肺癌的发生率略有增加,目前认为吸烟是肺癌的最基本高危因素,烟草中有超过3000种化学物质,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如:苯并芘有很强的致癌活性,能作用于人体组织特别是肺组织内的某些特殊的酶,产生细胞分子结构如DNA的突变,可能有K-ras的突变。

2、职业和环境接触:估计有高达15%的肺癌患者有环境和职业接触史,有足够证据证实以下9种工业成分增加肺癌的发生率:铝制品的副产品,砷,石棉,bis-chloromethyl ether,铬化合物,焦炭炉,芥子气,含镍的杂质,氯乙烯,长期接触铍,镉,硅,福尔马林等物质也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另外,空气污染,特别是工业废气都是肺癌的高危因素。

3、放射:铀和氟石矿工接触惰性气体氡气,衰变的铀副产品等,较其他人的肺癌发生率明显要高,但是电离辐射的人员不会增加肺癌的发生。

4、肺部慢性感染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患者,支气管上皮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可能化生为鳞状上皮,终致癌变,但这类情况较为少见。

5、内在因素:家族,遗传和先天性因素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是肺癌的高危因素。

6、大气污染: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高,城市比农村高,厂矿区比居住区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和交通发达地区,石油,煤和内燃机等燃烧后和沥青公路尘埃产生的含有苯并芘致癌烃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有关,调查材料说明大气中苯并芘浓度高的地区,肺癌的发病率也增高,大气污染与吸纸烟对肺癌的发病率可能互相促进,起协同作用。

总之的话肺癌的患者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的下降,另外的话个人肺部细胞的损伤导致的,所以说我们要预防肺癌必须从这些根本的方面去着手的。

膀胱癌发病原因

膀胱癌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混合、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形成的过程,异常基因型的积累加上外在环境的作用最终导致恶性表型的出现。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病毒或某些化学致癌物作用于人体,使原癌基因激活成癌基因,抑癌基因失活而致癌。80%以上的膀胱癌发病与致癌的危险因素相关。

吸烟和职业接触芳香胺是目前明确的膀胱癌危险因素。吸烟者患膀胱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2~4倍, 发病危险与吸烟数量、持续时间和吸入程度有关。西方国家约一半的膀胱癌与吸烟有关。烟草中能导致膀胱癌的特异性致癌物尚未被确定,研究显示烟雾中存在的亚硝胺、2-萘胺和对氨基联苯增加了吸烟者尿中色氨酸的代谢产物。某些职业,如从事芳香胺,染料,橡胶,铝,皮革生产的工人,油漆工和经常使用染料者可以增加膀胱癌患病的危险性,主要原因之一是接触了2-萘胺和联苯胺等芳香胺物质。

除了上述两大因素外,其他与膀胱癌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

①饮水中的致癌物,饮用经氯消毒并且含有氯化副产物的自来水,可使膀胱癌危险性增加;我国台湾和南美阿根廷的饮用水中的砷污染也与膀胱癌危险性增加有关。

②咖啡,饮咖啡者的膀胱癌危险性高于不饮者,但两者无剂量和时间趋势,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已排除咖啡与膀胱癌之间的强相关性,但不排除两者之间相关。

③尿道疾病,尿道上皮长期受到慢性刺激或人体代谢产物使尿中致癌物水平增高,可使尿路上皮增殖后癌变,例如膀胱鳞癌与埃及血吸虫感染或膀胱结石有关。

④药物,大量服用含非那西汀的止痛药可使膀胱癌危险性增加,目前该药已停售。用环磷酰胺治疗的淋巴瘤患者膀胱癌发病的危险性可增高几倍,且肿瘤常为浸润性。

子宫内膜癌发病原因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多数作者认为内膜癌有两种类型,可能有两种发病机制。一类较年轻些,在无孕酮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改变,最后导致癌变,但肿瘤分化较好;另一类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基因变异有关,多见于绝经后老年人,体型瘦,雌激素水平不高。在癌灶周围可以是萎缩的子宫内膜,肿瘤恶性度高,分化差,预后不良。

前一类占子宫内膜癌的大多数,长期的无孕酮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可能是主要发病因素。许多年前,人们就知道,给实验动物雌激素,观察到子宫内膜细胞有丝分裂增多,可引起子宫内膜由增生过长到内膜癌的演变,而给予孕激素则可减少内膜细胞的有丝分裂。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 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长期持续刺激、又无孕激素拮抗,可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症,也可癌变。体制因素 内膜癌易发生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或不育及绝经的妇女。遗传因素 约20%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目前,对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根据临床资料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可分为两类:雌激素依赖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以下高危因素:

1.无排卵 如伴有无排卵型或黄体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者,长期月经紊乱,使子宫内膜持续受雌激素刺激,无孕酮对抗或孕酮不足,子宫内膜缺少周期性改变,而长期处于增生状态。

2.不育 不育,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患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这些患者因不排卵或少排卵,导致孕酮缺乏或不足,使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持续性刺激。妊娠期间胎盘产生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相应的妊娠期改变;哺乳期,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使卵巢功能暂时处于抑制状态,使子宫内膜免于受雌激素刺激。而不孕者,尤其是因无排卵引起的不孕,使子宫内膜长期处于增生状态。

3.肥胖 肥胖,尤其是绝经后的肥胖,明显地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而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可在脂肪组织内经芳香化酶作用转化为雌酮,脂肪组织越多,转化能力越强,血浆中雌酮水平也越高。雌酮是绝经后妇女身体中主要的雌激素,子宫内膜是雌激素的靶器官,子宫内膜长期受到无孕激素拮抗的雌酮的影响,可导致内膜由增生到癌变。某些基础研究也指出,如增加了雄烯二酮到雌酮的转换,也就增加了内膜由增生到癌变的发生率。有人统计,按标准体重,超重9~23kg,患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了3倍,如超重>23kg,则危险性增加10倍。

一般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于1970~1991年共收治以手术为主要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3例,其中20%伴肥胖,44.4%患高血压,11.1%患糖尿病。其实,高血压与糖尿病与子宫内膜癌并无直接关系。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可能都是因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失调或代谢异常所造成的后果。同时,垂体促性腺功能也可能不正常,造成无排卵,无孕激素分泌,使子宫内膜长期受到雌激素的持续刺激。有人认为,绝经前的肥胖,尤其从年轻时就肥胖者也是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因为肥胖者常伴有相对的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同时伴有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4.晚绝经 据有关报道,绝经年龄>52岁者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是45岁以前绝经者的1.5~2.5倍。晚绝经者后几年并无排卵,只是延长了雌激素作用时间。

初潮晚(初潮延迟)对子宫内膜癌是个保护作用,尤其对绝经前的妇女。初潮晚可使内膜癌的危险性减少50%。初潮延迟可以减少雌激素对子宫内膜持续性的刺激作用。

5.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在40岁以下的内膜癌的患者中,大约19%~25%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卵巢滤泡持续时间长,但不能成熟而达到排卵,使子宫内膜处于持续的雌激素刺激之下,缺乏孕酮的调节和周期性内膜脱落,导致内膜发生增生改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也增高,比一般人约增高3~4倍,而雄激素可转化为雌酮,导致内膜增生或增殖症,进而可发生不典型增生甚至子宫内膜癌。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孩,以后发生内膜癌的可能性是正常月经同龄女孩的4倍。

6.卵巢肿瘤产生雌激素的卵巢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约25%的纯泡膜细胞瘤并发子宫内膜癌。

7.外源性雌激素 许多研究指出了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和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患内膜癌的机会是不用替代治疗的3~4倍,危险性大小与雌激素剂量,特别是用药时间有关。用较高剂量雌激素大于10年者,患内膜癌的机会较不用者提高了10倍。在无孕酮拮抗或孕酮量不足时,雌激素长期替代治疗会导致内膜增生,甚至癌变。在长期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性腺功能不全或Turner综合征的年轻患者就有内膜癌的报道。近年来,在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时,每个周期均加用至少10天孕激素,则又中和了雌激素长期应用的致癌作用,使其安全性明显增加。因此,雌激素加孕激素的(结合雌激素)的替代治疗,如果孕激素的保护作用足够的话,即使长期应用也是安全的。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即使是结合雌激素,如长期应用,对子宫内膜仍有不良影响。并建议对长期应用替代治疗者,应密切追踪子宫内膜的情况,必要时行内膜活检。

近年来,作为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他莫昔芬的应用已日渐增多。在FoRNAnder等的一篇报道里,对1800名患乳腺癌的瑞典妇女进行了调查,用他莫昔芬长达2年以上者,与无辅助治疗或只用化疗者相比,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前者是后者的2倍。而应用他莫昔芬长达5年者,内膜癌的发生率是不用者的5倍。

由于他莫昔芬的微弱雌激素样作用,在动物实验中也观察到了对小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

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Kurman等回顾性分析了17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刮宫标本,平均随访13.4年,其结果是:1%单纯增生发展为癌,3%复合增生发展为癌,8%非典型单纯增生发展为癌,29%非典型复合增生发展为癌,有非典型增生者,如手术切下子宫,有25%同时伴有分化较好的内膜癌。因此,不典型增生具有癌变倾向,属于癌前病变。

9.其他因素 家族史,有卵巢癌、肠癌或乳腺癌家族史者,患内膜癌的可能性较无家族史者高。经济条件较好,尤其高脂肪饮食者,也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在美国有人作过对照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在文化水平高,经济收入高的妇女中的发病率比文化水平低,经济收入少者明显的升高。但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前者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较普通,时间也长且肥胖之故。一般说来,子宫内膜癌在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不发达国家,在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

发病因素是否与种族不同有关尚无定论。Matthews等在1997年的一篇回顾性分析中指出,子宫内膜癌在白人妇女中发病率较黑人妇女高。但黑人妇女患内膜癌者,其存活率低,病死率高。子宫内膜的浆液性乳头状癌及透明细胞癌在黑人妇女较白人妇女多见,而子宫内膜癌的这两个亚型常表现为低分化及临床晚期,因此预后差。其原因尚不明确,已知突变的p53基因的过度表达在黑人妇女明显高于白人妇女。

饮食习惯,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摄入过多均可引起肥胖,而增加体育锻炼,绿色蔬菜和水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食管癌发病原因

对于食道癌它的诱发原因具有多样化特点,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导致食道癌的发生。过量摄入霉菌者、有遗传家族者、烟酒有瘾者、大量摄入亚硝胺者等都容易患食道癌疾病。食道癌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在同一家族可在同一代或隔几代内发生。临床医生也注意到家族性明显的患者具有症状重、疗效差、病程短的特点。

吸烟的伤害很多人都知道,然而一些朋友认为只是对肺部,其实不仅对肺有伤害,也会诱发食道癌。吸烟量的增加及吸烟时间延长,烟草中亚硝胺等致癌物在体内的积蓄也会增加,发病的危险也随之提高。饮酒与吸烟协同致癌作用。从高发区酸菜、窝窝头、玉米面中发现多种霉菌,粮食霉菌污染率明显高于低发区。粮食中分离的冬青匍柄霉、互隔交链孢霉有致癌变作用,所产生的毒素可致染色体畸变。霉菌与亚硝胺有协同致癌作用。碱液是工业的强力化学药品,用于许多清洁过程,甚至包括家庭的清洗剂都含这类物质。当误食或其他因素造成腐蚀性食道炎,也意味着增加了食道癌的机会。

第三种就有点让朋友有些陌生了,但也是常见原因,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很强的致癌物,很多食道癌患者都是因为饮食了过量含有亚硝胺的食品导致的,营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的人也比较的容易患食道癌,经常食用酸菜热食的人也比较溶液患食道癌,酸菜中就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和亚硝酸。

外阴癌如何检查出来 膀胱镜、直肠镜检查

膀胱镜、直肠镜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当外阴癌发展到了晚期时,是否已经累及到了膀胱、直肠等部位。

直肠癌发病原因

1、高脂肪:高脂肪和低纤维两者都是致癌物质或辅癌物质,因此增加直肠癌的病因的发生。

2、结直肠慢性炎症是导致直肠癌的病因之一。酸性体质造成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直肠癌的病因包括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20-40%。

3、直肠癌的病因与遗传因素也是有联系的。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在其他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又称Lynch综合征。这是直肠癌的病因之一。

4、憋大小便是属于直肠癌的病因之一,尿液中含有一种或几种致癌物质,均能刺激膀胱上皮使其癌变。粪便中的有害物更多,如硫化氢、粪臭素、胆固醇代谢产物和次级胆酸等致癌物,若经常刺激肠黏膜,也会导致直肠癌的癌变。

5、血清胆固醇过低也会导致直肠癌的发生,专家认为,血清胆固醇过低的,其直肠癌发生率较高。血清胆固醇低于110mg/dl的人,其患直肠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3倍以上。所以,这也是常见的导致直肠癌的原因的重要因素。

6、饮食与致癌物质在直肠癌变中也占有一定比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饮食结构与结直肠癌的病因有关系,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细菌分解产物以及由于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

7、其它起因:环境起因(天气、工作等)精神起因、年龄、性传播疾病、内分泌起因等有一定的联系,但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干发生直肠癌的病因。

8、胆囊切除术后病人和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病人大肠癌发病率增加。

认清了直肠癌的病因,就要做好预防的准备。在治疗上,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中医中药的“扶正化瘤整体疗法”治癌可减轻病人的症状和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9、遗传因素

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在其他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具体表现为:(1) 家庭成员中有三人以上患有结直肠癌,其中两人以上为同一代 (2) 至少相近的两代人均有发病;(3) 其中至少有一人是在50岁以前诊断为结直肠癌。

肝癌发病原因有哪些

虽然我们现在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我们在追求更好的生活的同时也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然而肝癌就成了我们健康的杀手,给很多家庭都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看一看肝癌发病原因有哪些。

1.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可以引起肝脏营养障碍,形成肝硬化。如果在此基础上再饮酒,则可促使肝硬化向肝癌转化。

2.饮用地表水

饮用污池塘水、宅沟水、灌溉区水的人肝癌发病率远远高于饮用井水或水库水者,水质越好,肝癌的发病率越低。

3.肝炎后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资料表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在人群中的流行率越高,肝癌的发生率就越高。关于肝癌与肝硬化的关系,有研究报告:肝细胞癌患者中70-100%并发肝硬化。

4.物理因素与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致肝癌的报道相对较多。黄曲霉毒素是诱发肝癌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B1是最强的动物致癌剂。在气候温暖潮湿地区,食物易霉变,其中主要粮食品种的黄曲霉素污染严重。在我国南方、东南沿海地区,玉米、花生等作物污染最为严重。

看过我们的介绍大家应该也知道了导致肝癌的原因非常的多,所以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远离肝癌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不过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个要远离喝酒,喝酒对于肝的伤害性是非常大的。

相关推荐

女性外阴炎会产生哪些影响

1.外阴炎可传染 霉菌性外阴炎以及滴虫性外阴炎有很强的传染性,当妇女与念珠菌培养阳性的男性有性接触时,其被感染率为80%;与患有霉菌性外阴炎以及滴虫性外阴炎的妇女有性接触的男性中,约1/2的人会被感染。因此,女方患有霉菌性外阴炎和滴虫性外阴炎后,其配偶也要同时接受治疗的原因。专家提醒,女性朋友患有外阴炎后一定要及时治疗,同时最好是夫妻同时治疗,否则很有可能传染给自己的伴侣。 2.外阴炎可影响怀孕 外阴炎会影响性交,并且会在阴道内造成不利于精子存活的环境。严重的外阴炎患者,性分泌物中大量白细胞可吞噬精子、消

宫颈癌发病原因有哪些

宫颈癌的发病率这几年越来越高,已经隐隐成为女性身体健康第一大威胁。有时候,我们要想将宫颈癌有效治愈,就必须要了解其原因有哪些,这样的话,才能够从根源上对其进行遏制。那么,宫颈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 1、 婚姻因素。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为已婚妇女。首次性生活过早及性伴侣过多均与宫颈癌关系密切。性伙伴越多,其宫颈癌发生的相对危险性越高,在娼妓中其发病率为正常人的4倍。因此,性生活及婚姻与宫颈癌关系密切。 2、 生育因素。初产年龄早,宫颈癌发病率高。未婚及未产妇女患宫颈癌的机会极少,多次结婚宫颈癌的发病率也较高。

外阴癌多久复发

外阴癌多久复发?在生活中,外阴癌的发生让人恐惧,虽然外阴癌不太常见,但是我们仍不能轻视,我们要做到外阴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必须重视外阴的癌前病变。女性朋友如果发现外阴部结节,外阴部肿块等相关症状,就要及时就诊。专家指出,在生活中,预防外阴癌的发生很重要,事实上,在饮食上,也可以在预防上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下面一起来看下吧。 外阴癌诱发与这些因素有关联: 1.由于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现在的人体质酸化,造成酸性体质,破坏到人的末梢神经,人体质免疫力下降,被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该病毒感染

诱发淋巴瘤的因素有哪些

1、饮食因素:随着现代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长期的酸性体质是淋巴癌发病原因之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搭配合理的饮食结构,尤其是具有家族集聚性淋巴癌的人,更应远离淋巴癌致病原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淋巴癌发病几率。 2、化学因素:化学致癌物包括烷化剂、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芳香胺类化合物等种类,是淋巴癌发病的一定原因,如女性过多使用染发剂会导致淋巴细胞癌变。 3、辐射因素:淋巴癌发病原因不仅与吸收辐射的剂量有关,还与受辐射时的年龄有关,25岁以下受辐射的人群,淋巴癌的发病率比其他人群高。医用辐射

外因瘙痒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外阴瘙痒是外阴各种不同病变所引起的一种症状,但也可发生于外阴完全正常者,当瘙痒加重时,患者多坐卧不安,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外阴瘙痒如何不及时治疗容易发展成外阴癌,更年期的妇女尤其要注意外阴癌外阴癌发病率虽然不算高,但外阴癌的恶性程度大多很高。 外阴瘙痒在妇科临床上极为常见的阴道炎症状,一般经过对症处理后可以痊愈,对于那些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外阴瘙痒,特别是处在更年期前后的病人,应高度警惕有外阴癌的可能。外阴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2%~5%,其中的95%为鳞状细胞瘤,其它有恶性黑色

胰腺癌病人有哪些死因

胰腺癌现在是治疗效果很不好的恶性肿瘤,早期胰腺癌治疗效果尚好,而中晚期病人经常一年不到就死亡,死因的原因当然也都是胰腺癌导致的,今天我们来说说胰腺癌发病原因有哪些。 胰腺癌发病原因:恐惧致死 当胰腺癌病人被确诊,绝大多数病人表示难以接受,感觉到离死不远,还有些病人甚至放弃积极治疗。这种的消极心态甚至很多医生都有。 胰腺癌发病原因:多器官衰竭 很多中晚期胰腺癌病人的给人第一眼就是觉得很消瘦,癌症细胞大肆占用人体里的能量,而胰腺癌已经导致胰酶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低,加上进食少,病人体重迅速下降,最终导致恶液质

阴道鳞状腺癌如何应对

第一:发病原因,女性朋友在生活中患有外阴鳞状细胞癌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外阴癌患者常并发外阴色素减遇疾病.其中仅5%~10%伴不典型增生者可能发展为外阴癌;其他如外阴受慢性长期刺激如乳头瘤、尖锐湿疵、慢性溃疡等也可发生癌变;外阴癌可与宫颈癌、阴道癌合并存在。现已公认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乳头瘤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与外阴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第二:女性朋友在生活中患有外阴鳞状细胞癌的症状是: 1.症状主要为不易治愈的外阴瘙痒和各种不同形态的肿物,如结节状、菜花状、溃疡状。肿物合并感染或较晚期癌可出现疼痛、罄液和出血

外阴瘙痒久治不愈小心癌

外阴瘙痒在妇科临床上极为常见,一般经过对症处理后可以痊愈,对于那些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外阴瘙痒,特别是处在更年期前后的病人,专家提醒,应高度警惕有外阴癌的可能。 外阴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2%~5%,其中的95%为鳞状细胞瘤,其它有恶性黑色素瘤、疣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腺癌等。外阴癌多发生于中老年妇女,常见发病部位是大阴唇,其次是小阴唇、阴道前庭及阴蒂。主要症状是外阴局部有结节,常伴有疼痛及瘙痒。多数病人先有长期外阴瘙痒,多年后局部出现丘疹、结节或小溃疡,经久不愈,有些病人伴有外阴白

外阴癌的主要表现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外阴癌是外阴的恶性肿瘤,并不太少见,约为全身恶性肿瘤的1%,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5%。其中以原发性鳞状上皮癌为主,继发性恶性肿瘤少见。持续的外阴瘙痒是外阴癌最常见的症状,但瘙痒常常并非由于外阴本身所引起,而是与其前驱病变有关或同时合并其他皮肤病。外阴癌早期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能完全治愈,而晚期患者预后极差。 女性外阴癌的症状一般有四种: 白斑:外阴部有微小、光润的白色斑点或条纹,后相互融合成肥厚而有光泽的乳白色斑,触摸时有硬结、粗糙之感。 结节:外阴部有黄豆大小的结节或乳头样肿物,同时其周围伴有瘙痒。 溃疡

外阴瘙痒红肿怎么回事

1、外阴癌的前期症状也有皮肤瘙痒,有的人于瘙痒多年后,发生了外阴癌。 2、外阴瘙痒是怎么引发的?有的人经常用碱性较强的肥皂或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致使外阴皮肤干燥,缺少油脂而发痒。 3、患有蛲虫病的人,蛲虫常常由肛门爬出,并刺激肛门周围及外阴部,而引起瘙痒,尤以夜间为重,甚至影响睡眠,也是引起外阴瘙痒的原因。 4、引起外阴瘙痒的原因最常见的是白带增多,尤其是由滴虫或霉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所排出的大量的异常的白带刺激外阴部,使外阴发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