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选蚬子 蚬子怎么保存
如何挑选蚬子 蚬子怎么保存
晾干或冷冻保存。
活蚬只能在短时间放水中养着,很难长时间储存。焯水后可晾干保存,或放冰箱中冷冻。
河蚬的选购技巧
挑蚬子 记住“一看二碰三掂四闻” 挑选蚬子看是否新鲜是一方面,蚬肉的肥瘦也很关键。
一看,先看蚬子的外壳,壳面是否有光泽,如果色泽正,有光泽,说明新鲜,如果颜色偏暗就不要购买了;
二碰,轻轻触碰张口的蚬子,如果能迅速闭口,说明蚬子新鲜,如果蚬子“感应”较慢,也说明不太新鲜。另外,蚬子通常大都是闭口的,如果在蚬子摊位前看大量蚬子都是张着口的,也可能说明不太新鲜;
三掂,捞几个蚬子掂一掂,如果拿在手里有重量,说明蚬子肉质肥厚,如果掂起来轻飘飘的,就说明蚬肉偏瘦,吃起来口感不好,就不要买了;
四闻,闻一闻蚬子的鲜味是否自然,如果有腥臭味,即使很淡也说明蚬子不是太新鲜,起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不新鲜,这样的一定不要购买。
蚬壳粉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补充体力
蚬壳粉是面食的一种,能起到补充体力的作用。
选购技巧
超市中有散装也有一整包的蚬壳粉出售,选购时尽量选择粉身完整,没有出现霉点的,蚬壳粉闻起来是淡淡的米面香味。
挑选优质意大利面的小技巧
蚬子怎么洗才能干净啊
一、蚬子去沙的方法1、蚬子买了后,在盆中加入清水和一点海盐中,营造海水的味。然后放两只筷子,最后将装满蚬子的漏筐放在上面浸泡。放入筷子的目的是不让小筐沉底,同时将赤贝与盆底隔开,因为蚬子的位置一直都是在水盆中央,再滴几滴麻油,2-3小时后就会看到盆底的脏东西会有很多。吐出来的沙子,直接沉底了,悬在中间的蚬子再吸进来的水又是干净的,这样蚬子里才没有沙。2、将蚬子泡在水中,同时再放入一把菜刀或其他铁器,蚬子就会把泥沙吐出来,一般2至3小时即可。3、把它们全部放进一个盆子里,然后在水里加一点菜油。被菜油覆盖的一部分水与空气隔绝,贝类在水里就会觉得缺氧。会把身体伸出来呼吸,这样就达到了清洗的效果,如果想再干净的话就多换几次水,加菜油,注意,菜油合适就可以了,不要加太多。不然它们在里面就不能呼吸了,很容易窒息死掉。4、蚬子一定要选活的,这样好去沙,而且汤更鲜美。如果蚬子中有死的,就一定要手动去沙,不然会影响一锅汤的。二、蚬子的做法1、把吐好沙的蚬子,放中锅中,加入清水没过蚬子面,加适量盐。2、煮着蚬子开口,即可关火,这时汤已经变成奶白色。3、剥去蚬子外壳。如果担心还有沙,可在原汤中再手动涮一下。4、取无沙的蚬子放入碗中,这时原汤要静止沉淀一下。5、将沉淀好的原汤,慢慢倒入碗中,汤底不要,以免有沙倒入。最撒上一些葱花即可。
河蚬的选购方法
看,先看蚬子的外壳,壳面是否有光泽,如果色泽正,有光泽,说明新鲜,如果颜色偏暗就不要购买了。
碰,轻轻触碰张口的蚬子,如果能迅速闭口,说明蚬子新鲜,如果蚬子“感应”较慢,也说明不太新鲜。另外,蚬子通常大都是闭口的,如果在蚬子摊位前看大量蚬子都是张着口的,也可能说明不太新鲜。
掂,捞几个蚬子掂一掂,如果拿在手里有重量,说明蚬子肉质肥厚,如果掂起来轻飘飘的,就说明蚬肉偏瘦,吃起来口感不好,就不要买了。
闻,闻一闻蚬子的鲜味是否自然,如果有腥臭味,即使很淡也说明蚬子不是太新鲜,起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不新鲜,这样的一定不要购买。
如何挑选蚬子 怎么吃蚬子才安全
蚬肉中所含微量的钴对维持人体造血功能和恢复肝功能有较好效果。所以,适量食用蚬肉,对人体的健康颇有益处。
蚬子的做法大全
1、辣炒蚬子
材料:
蚬子500克,食用油、食盐、料酒、胡椒粉、辣椒、葱、姜、蒜、生抽少许
做法:
(1)准备好蚬子,放淡盐水浸泡60分钟,用刷子洗干净蚬子外壳;
(2)锅里油热,放入姜、蒜、辣椒爆香,放入蚬子煸炒至蚬子壳微开;
(3)加料酒、生抽、食盐、胡椒粉煸炒;
(4)出锅前撒上葱花即可。
2、蚬子蒸蛋
材料:
蚬子13个、鸡蛋1个,食盐、鸡精、酱油少许
做法:
(1)将蚬子洗净,用刀剖开洗去沙子,不要把肉与壳分开,摆在盘子中;
(2)鸡蛋加入1.5倍的水加入盐、鸡精搅匀倒在盘子里;
(3)上锅蒸大概10钟左右;
(4)出锅后倒入少许的酱油即可。
3、凉拌蚬子
材料:
蚬子1斤,蒜头5瓣,辣椒1/2根,酱油膏2大匙,酱油1大匙,米酒1/3杯,糖2大匙,甘草5片
做法:
(1)将蚬子泡水,等吐沙后再洗净,放入容器内,稍等片刻,等到蚬肉跑出壳外,再将滚烫的沸水倒入,浸泡3∼5分钟后,将水倒掉沥干水份备用;
(2)将蒜头先用刀背拍打过,辣椒切斜片,与其他调味料一起拌均匀,做成调味汁;
(3)将烫好的蚬子倒入调味料中,腌约1∼2小时入味即可食用。
黄蚬的营养价值
黄蚬的营养价值
1、提高免疫力
黄蚬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钙、镁、铁、锌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的种类组成及配比合理,蛋白质含量高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分,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
2、降脂降胆固醇
黄蚬的脂肪含量低且不饱和脂肪酸较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3、护肤
黄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不仅能抑制皮肤衰老、防止色素沉着,还能驱除因皮肤过敏或是感染而引起的皮肤干燥和瘙痒等皮肤损害。
4、抗衰来
黄蚬的硒元素含量相当高。硒是抗氧化剂,可防止因氧化而引起的衰老、组织硬化,并且还具有活化免疫系统、中和某些致癌物或预防某些癌症的功能,是人体必要的微量矿物质,尤其有助于治疗女性更年期的潮热、烦躁。
5、补肾壮阳
长期食用黄蚬子可以提高精液质量、增强精子活力,适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腰痛、小便频数及补五脏之气不足和男子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等病症。
6、利尿消肿
不仅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还能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从而有利尿、消水肿作用。可治疗全身水肿、小便不利、腰酸、四肢发冷、畏寒、水肿的肾阳虚等症。
黄蚬的选购方法
一看,先看蚬子的外壳,壳面是否有光泽,如果色泽正,有光泽,说明新鲜,如果颜色偏暗就不要购买了;
二碰,轻轻触碰张口的蚬子,如果能迅速闭口,说明蚬子新鲜,如果蚬子“感应”较慢,也说明不太新鲜。另外,蚬子通常大都是闭口的,如果在蚬子摊位前看大量蚬子都是张着口的,也可能说明不太新鲜;
三掂,捞几个蚬子掂一掂,如果拿在手里有重量,说明蚬子肉质肥厚,如果掂起来轻飘飘的,就说明蚬肉偏瘦,吃起来口感不好,就不要买了;
四闻,闻一闻蚬子的鲜味是否自然,如果有腥臭味,即使很淡也说明蚬子不是太新鲜,起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不新鲜,这样的一定不要购买。
吃黄蚬的最佳时间
一般是在5月份到10月份之间享用黄蚬子最佳,因为当季,所以享用到绝佳美味,而且价格也相对比较低,而在其他时间,黄蚬子的产量较少,价格高昂,而且黄蚬子的肉质也没有很饱满。
黄蚬的副作用
1、黄蚬子煮不熟含有细菌,黄蚬子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热性比较强,80℃以上才能杀灭。除了水中带来的细菌之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
2、贝壳类食的蛋白与人体蛋白质在结构上差异较大,有些人进食后,会发生哮喘、荨麻疹等过敏现象。因此,曾经有过敏史的人不宜多吃。
蚬子肉怎么凉拌好吃 蚬子肉怎么做好吃
材料:韭菜、蚬子肉、蚝油、油、花椒面
做法:
1、准备好食材;
2、将韭菜切断;
3、锅烧热后,放入油、花椒面;
4、油热后,放入蚬子肉翻炒;
5、蚬子炒熟,再放入韭菜翻炒均匀;
6、倒入蚝油;
7、韭菜翻炒均匀至软熟即可。
材料:白蚬子、鸡精、盐、辣椒、小葱
做法:
1、白蚬子去沙,用清水充分进行清洗;
2、将洗干净的白蚬子放入锅中,加水煮。大约20分钟左右,就可以看到白蚬子全部打开啦。
3、盛出白蚬子,充分沥水,放到稍大些的盆子中;
4、放入鸡精、食用盐、辣椒、小葱等佐料,充分搅拌即可。
如何挑选蚬子肉
一看,如果蚬子干非常白,且体积肥大,应避免食用;如果蚬子干外观完整,可显示其经过仔细的筛选;另外,颜色过于黯淡的蚬子干可能是放置过久的次级品。
二闻,甲醛泡发的蚬子干会留有一些刺激性异味。
三摸,用甲醛泡发的蚬子干一握就很容易碎;质地愈均匀的蚬子干,表示品质和加工技术愈优良。
蚬壳的简介
蚬壳的简介
【通用名称】蚬壳
【其他名称】蚬壳 (《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蚬科动物河蚬或其近缘动物的贝壳。
【动物形态】河蚬,又名:扁螺(《隋书》)。 贝壳2片,略呈三角形,大小不一,大者长约6厘米。左右两壳相等,壳顶膨起,位于背缘中部。壳外被有壳皮,暗褐色,稍带黄色。壳表面生长纹轮状。壳顶色黑,但多脱去表皮而露出石灰质。壳内面紫白色。铰合部有主齿3枚,在中央者最大;侧齿前后各1枚,颇长。外韧带坚强,外套膜厚,外套痕稍弯曲。足大,呈舌状。 生活于河川、湖沼中,多栖于泥质的水底。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动物的肉(蚬肉)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全年可捕。捕得后,入沸水中,壳即张开,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性味】①《本草拾遗》:"温。" ②《纲目》:"咸,温,无毒。"
蚬壳的功效与作用
化痰,去湿。治反胃吐食,胃痛吞酸,痰喘咳嗽,湿疮、溃疡。 ①陶弘景:"止痢。" ②《唐本草》:"治阴疮。" ③《本草拾遗》:"烧灰饮服,治反胃吐食,除心胸痰水。" ④《日华子本草》:"疗失精反胃。" ⑤《纲目》:"化痰止呕,治吞酸心痛及暴咳。烧灰涂一切湿疮,与蚌粉同功。" ⑥《医林纂要》:"除血热,敛虚汗。"
蚬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或入散剂。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
蚬壳的选方
①治反胃:田螺壳、黄蚬壳,二件不以多少,陈者尤佳,各烧成白灰。每剂用白梅肉四两,田螺壳灰二两,黄蚬壳灰一两。同搜拌令匀作团,用砂合子盛盖了,泥固缝,煅存性,取出碾细。每服二钱,用人参、缩砂汤调下,陈米饮亦得,食前服。(《百一选方》大效散) ②治痰喘咳嗽:白蚬壳多年陈者,烧过存性,为极细末。以米饮调服一钱,日三服。(《急救良方》) ③治疮毒:蚬壳粉调胆汁涂。(《四川中药志》)
拓展阅读:蚬壳的化学成分
一般贝壳主要地都是无机盐类与一种蛋白质"壳角质"等所成。无机盐类约占95%,大部分为碳酸钙,此外尚含磷酸钙(1~2%),碳酸镁(0.5%以下)。壳角质约含1%。
黄蚬的吃法(做法)大全
1、原汁黄蚬子
1.1、蚬子一定要选活的,这样好去沙,而且汤更鲜美!
1.2、如果蚬子中有死的,就一定要手动去沙,不然会影响一锅汤的。
1.3、煮蚬子时间不能太久,开口就好了。
1.4、最后倒汤时,最好沉淀一会再倒,而且防止汤底有沙,最后剩一些就不要了。
1.5、黄蚬子在烹饪中适宜于炝拌,白煮,清炒等多种方法。最好的吃法还是炭火烧烤为妙。将加工好的无沙黄蚬放于炭火之上。
2、辣炒蚬子
2.1、刚买回来的蚬子用水泡两个小时,然后将蚬子去泥沙,清洗干净,装入碗中待用。
2.2、将干红辣椒切成小段,葱和姜切成丝备用。
2.3、热锅放油烧热,放入干红辣椒段爆炒。
2.4、再放入葱姜丝,煸炒出香味来。
2.5、倒入清洗干净的蚬子。可以加一些的水。
2.6、将蚬子快速翻炒均匀,加入料酒,盐,白糖。
2.7、快速翻炒均匀,入味。最后加入味精调味。
2.8、翻炒均匀,出锅,这道美味的辣炒蚬子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