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气最好的中成药 赤小豆利水消肿
祛湿气最好的中成药 赤小豆利水消肿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肠经。
具有轻身减肥,利水消肿,健脾胃,解毒排脓等功效,主要用于脾肾两虚型体肥胖,水肿,腹满,脚气浮肿,热毒等病症。
赤小豆为健脾利水之要药,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即取其利水除湿之功效。
怎么用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
赤小豆分两种,一种叫赤小豆,一种叫赤豆。在古人的眼里,赤小豆可不是一般的物件,它是辟邪的东西之一,一般辟邪的东西是水、火、铜镜等等,还有赤小豆。《岁广记》曰:“立秋日,以秋水吞赤小豆十粒,止赤白痢疾。”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连服用赤小豆的日子都规定好了。即使在今天,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民俗中也有“撒豆驱鬼”的行为。
下面,再讲讲古人用赤小豆治病的故事。据《朱氏集验方》记载:“宋仁宗在东宫时患痄腮,命道士赞宁治之。”宋朝的皇族和道士的关系很密切,有事儿没事儿都找道士来解决。赞宁道士“取赤小豆四十九粒咒之,杂他药敷之而愈”。原来赤小豆是通灵的,居然用咒就可以调动它来治病。
当时,有位中贵人,叫任承亮,看到后对道士充满敬仰之情。后来,任承亮“自患恶疮”,他的朋友傅永“投以药立愈”。这位任兄很好奇,就问傅永用的是什么药,傅永回答得很痛快,说:“赤小豆也。”
任承亮这才明白,原来不用念咒,赤小豆也能治病啊,敢情道士念咒是故弄玄虚啊。看来,宋朝皇帝被道士蒙得很惨。
赤小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呢?
宋仁宗的故事就展示了赤小豆解毒的一面。赤小豆除了解毒,最主要的功能是利水湿。以下是古书中的几个用赤小豆利水湿、消水肿的方子:
《梅师集验方》载: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
《补缺肘后方》载: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赤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
《独行方》载: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
可以看到,古人对赤小豆的利水功能很是倚重,很多方子里都用到赤小豆,而我们在生活中也发现,赤小豆确实能够利水。
在此有一个食疗方,即赤小豆100克,鲤鱼(500克以上)一条,一起熬汤,少放盐和其他调料,喝汤吃鱼。中医认为,鲤鱼本身就是利水的食物,和赤小豆一起煮,作用就更强了。
另外,有的人有时候会出现水肿,比如腿肿,这是因为体内运化之力不足所致,就可以喝两次鲤鱼赤小豆汤,很快就会消肿,效果还是非常确切的。当然,如果是严重疾病所引起的水肿,就要去医院检查确诊。但可用此方配合治疗。
赤小豆还有什么作用呢?
文献报道,患流行性腮腺炎可利用赤小豆的解毒作用来治疗。用赤小豆五六十粒,研磨成粉,然后用鸡蛋清加清水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敷患处,可起到迅速消肿的作用。
赤小豆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通乳。南宋著名医家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中就介绍了喝赤小豆汤通乳的故事。
在湿热的夏季,我们可以用赤小豆熬水来喝,一次用30克左右就可以了,可以稍微放入一些冰糖,如果脾胃不是虚寒型的,也可以加入一些绿豆,从而增加祛暑的作用。
祛湿的方法 脾虚湿气重的食疗办法
很多人一提起祛湿,就马上举手说“薏米红豆粥”,确实,对于一般的湿气,这个有用;但如果是湿气重,甚至是脾虚湿气重,那就必须是薏仁茶。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它们的功效。薏米仁有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的作用;红豆(注意中医里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有利水、消肿、补心、健脾胃的作用。不过薏米仁、赤小豆最大的作用还是祛湿消肿,所以说有轻微的湿气,吃点薏米红豆粥是可以的。但若是脾虚湿气重,则要加上芡实。芡实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三者结合,才能达到健脾益气、利湿消肿的效果。
材料:熟薏米仁、芡实、赤小豆
做法:将生的薏米仁炒到微黄色,再加上芡实、赤小豆一起煮水喝。连喝28天会有明显的效果,因为28天正好是人体的一个生物周期。
喝什么茶可以去除体内湿气
推荐薏仁茶。
去除体内湿气最好的茶就是薏仁茶,薏仁性甘、微寒、无毒,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清热排脓等功效,经常服用薏仁茶,可利水消肿、健脾祛湿。
如果去商超购买的话,最好是买红豆薏仁茶,它由赤小豆、薏仁、冬瓜、玉米须组成,具有良好的利水除湿、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等作用。
湿气重的人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芡实、茯苓、厚朴、百合、半夏等祛湿的中药进行调理,同时采取艾灸、拔罐、推拿等方式,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平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个人的体质,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祛湿的食物有哪些 红小豆
红小豆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它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祛湿、利水消肿、补血养胃等等功效,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但是要注意红小豆利尿,小便多的不宜过多食用;被蛇咬伤的三个月内也别食用为宜。
什么人不适合喝红豆薏米水 红豆薏米茶去湿气效果好吗
坚持服用效果好。
赤小豆味甘、酸,性微寒,食用具有利水去湿的作用,而薏米味甘、淡,性凉,具有淡渗甘补,利水消肿,健脾补中的作用,两者搭配祛湿效果好,但需坚持饮用才行,因为湿气重的症状短时间内是无法调理好的,同吃需要服用1-3个月效果才明显。
1.选择赤小豆
一般煮红豆薏米水,想要去湿气的效果好,一定要选择赤小豆,赤小豆相比红豆要小一些,是细长型的,祛湿利水功效比红豆更好。
2.薏米炒了再煮
薏米虽然可以祛湿,但是寒性较大,直接煮水容易伤害脾,脾虚反而会加重体内湿气,因此可以将薏米炒一下,大大减少寒性。
赤小豆和什么一起吃好
赤小豆、山药煮羹,具有清热祛湿、健脾止泻之功,对于脾失健运、湿蕴化热而弓起的大便溏泄、小便短少、倦怠腹胀、胸闷不饥等症状有良效。
赤小豆祛湿利水;扁豆祛湿外,更能健脾。赤小豆与扁豆是祛湿上佳搭配。
将赤小豆20克及紫米20克洗净浸过夜,将浸泡的水倒掉加入新水煮熟,再以小火煮至熟透即可,食用时可加入适量蜂蜜,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赤小豆本身有利尿作用,有助改善水肿,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可作为日常食物,注意紫米较不易消化,一次不宜过量进食。
绿豆所含的维生素有助淡化黑色素;赤小豆能清热排毒;而百合则能滋润肌肤。绿豆、赤小豆、百合各20克浸半小时,以以火煮滚后收至慢火至豆熟,加入适量的糖或盐,咸食甜食,有清热减肥之功效。
将生薏仁20克、赤小豆30克洗净浸约半日,沥干备用。薏仁加水煮至半软加入赤小豆煮熟,再加入冰糖,待溶解后熄火,放凉后即可食用。此汤水有助养颜美容,益气养血,利水消肿。赤小豆可益气补血,利水消肿;薏仁可健脾利水,清热排脓。
什么中药去湿气最好
茵陈清湿热
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归脾,胃,肝,胆经。
能清湿热,退黄疸,去肥胖。多用于湿热蕴结型肥胖,黄疸尿少,湿疮瘙痒和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祛湿气应用:
茵陈,柴胡各9克,海藻,夏枯草,泽泻各15克,白芥子,甘草各6克,山楂12克,以水煎服,每日2次,能化痰降脂,健脾利湿,适宜于单纯性肥胖人群饮用。
赤小豆利水消肿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肠经。
具有轻身减肥,利水消肿,健脾胃,解毒排脓等功效,主要用于脾肾两虚型体肥胖,水肿,腹满,脚气浮肿,热毒等病症。
赤小豆为健脾利水之要药,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即取其利水除湿之功效。
苍术健脾燥湿
苍术性温,味辛,苦,能健脾燥湿,祛风散寒,明目。主治因素体多湿,或久居湿地,感寒饮冷,导致湿阻脾胃的症候,如腹胀腹满,面黄眩晕,食欲不振,四肢沉重倦怠,水肿,口渴而不欲饮水,下利或便秘等症。
苍术具辛散苦燥之性,故能祛散风湿,对于肌肉酸重疼痛者更为适宜。在使用时根据病情不同配伍其他药物用。如寒湿较重者,配伍附子,桂枝等;湿热较重而见发热,汗多,关节酸痛者,配伍石膏,知母用;风湿在肌表而见恶寒无汗,水肿,关节肿痛者,配伍麻黄,甘草等用。
厚朴燥湿散满
厚朴性温,味苦,辛,能燥湿散满,行气除胀,下气平喘,多用于湿滞中焦引起的脘腹胀满,吐泻,食积不化等症。用于行气除胀时,与苍术,陈皮等配伍;用于消食积时,与积食,槟榔,大黄等配合。
厚朴还有止咳化痰作用,多用于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喘痰多之症。
红豆薏米水用的是红小豆还是赤小豆
用赤小豆。
因为红小豆和赤小豆虽然长相相似,但其功效作用完全不同,红小豆是一种味苦、性平、有小毒,归肝、脾经,有理气活血、清热解毒功效的食材,赤小豆则是一种性味甘、酸、平,归心、小肠经,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功效的食材。
而红豆薏米最主要的功效是能够祛除体内湿气,所以红豆薏米用的是能够利水消肿的赤小豆,并且红豆薏米的红豆,在中医上一般指的就是赤小豆。
夏天湿气重吃什么最好 薏米赤小豆汤
薏米,赤小豆,冰糖各适量;薏米,赤小豆洗净泡2小时,薏米煮先用锅炒至微发黄,再将材料一并放到汤煲中,大火煮开,继续用小火煮差不多40分钟左右,放少许冰糖。
作用: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会比红豆的功效更强些;薏米清热利湿,除风湿,利小便,益肺排脓,健脾胃,强筋骨;此汤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祛湿消肿的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