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糖胎的鉴别诊断方法
葡糖胎的鉴别诊断方法
1、胚胎或者胎儿的出现,不是两者区别的重点,但是可以参考。
完全性葡萄胎一般没有胚胎或者胎儿出现。
部分性葡萄胎一般可以见到胚胎或胎儿。
2、滋养细胞的增生。(病理学上的诊断主要依据之一)
完全性葡萄胎里面,可以看到比较严重的滋养细胞增生。并且,这些增生面积比较大,多数都是围绕整个囊泡而增生。
部分性葡萄胎里面,看到的滋养细胞增生的相对少,就算有,也是比较轻微,而且面积不大,通常也就囊泡的一角,或者其中部分区域有增生现象。
3、外形。
过去诊断葡萄胎,我们都习惯看那些变性水肿过的绒毛(也就是囊泡)。其实诊断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这种绒毛还是起到重要诊断作用的。
糖尿病的鉴别诊断
(1)内分泌疾病:诊断糖尿病(原发性)时,应除外下述内分泌疾病:
①肢端肥大症。因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拮抗胰岛素作用引起糖代谢紊乱,可出现垂体性糖尿病症状,故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糖耐量减低,或并发糖尿病。应与原发性糖尿病鉴别,典型肢端肥大症症状常有助于诊断。因为肢端肥大症的治疗效果不很理想,所以糖代谢恢复正常的机会亦较少。
②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过多使肝糖原分解增加,加速新陈代谢。此外,甲状腺素能提高人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机体代谢亢进,葡萄糖的利用和氧化增加,肠道对糖类的吸收加速,加重了胰岛的负担而诱发糖尿病。
(2)肝脏疾病:肝病患者糖代谢异常较多见,空腹血糖降低或正常,但葡萄糖耐量减低。这是因为肝脏储备糖原能力减弱,糖异生及胰岛功能降低。肝炎病毒累及胰岛β-细胞而诱发的糖尿病,大都是可逆的。本病有肝炎病史,同时作血磷检查,可以鉴别肝病或糖尿病所致的糖耐量减低。
(3)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后期及尿毒症与一般消耗性疾病相似,可有轻度糖耐量减低。可能与本病引起电解质紊乱,细胞内缺钾,影响胰岛素释放,而致糖耐量异常。也可因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功能障碍,而致肾性糖尿黄色小说。
(4)肥胖症:肥胖者因体内肥大的脂肪细胞,使单位面积脂肪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对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力降低和不敏感,故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久之,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而致糖耐量减低。
(5)急性应激状态:当患者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应激情况下,易引起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可引起一时性高血糖或糖耐量降低,待应激因素消除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若高血糖或糖耐量异常持续时间较久者,则应考虑为糖尿病。
(6)药物:某此药物可以影响糖耐量,但停药后可逐步恢复。
胎盘钙化鉴别诊断
胎盘老化就是胎盘成熟度,是指胎盘的老化程度,成熟程度越低说明胎盘的功能越好,能为宝宝提供的营养也越多。过期妊娠是致胎盘老化的最常见因素.此时胎盘功能减退,它的物质交换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已经增大的胎儿的需要,就会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而危及胎儿.
胎盘钙化是否一定要提前分娩还要根据孕周、胎盘钙化的范围及功能、胎儿宫内情况等综合考虑。如果宝宝还不足月、胎盘钙化较局限、胎盘功能良好、胎儿在宫内无缺氧,则可以适当等待;如果宝宝已经足月、或经过检查胎盘功能已经减退、或宝宝在宫内已经有缺氧表现,则需要及时分娩。不管是等待或提前分娩,均要严密监护,每日数胎动是最简便的方法,发现胎动减少,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同时要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葡萄胎如何鉴别诊断
一、流产 葡萄胎患者虽亦常表现流产现象,但其子宫往往大于同期的妊娠;且妊娠试验阳性,滴定度较高,故不难鉴别。但葡萄胎患者的子宫亦有不特别增大者或当其早期,则往往易与先兆流产混淆。然阳性妊娠试验滴定度在葡萄胎终较高于先兆流产。B超检查即可分辨。
二、羊水过多症 多发生在妊娠晚季期,急性羊水过多症或可发生在妊娠中季期,可出现呼吸困难,无阴道流血。而葡萄胎鲜有呼吸困难,但有反复阴道流血。B超检查可各自查出自己的特征,不难鉴别。
三、子宫体肌瘤全并妊娠 子宫肌瘤在孕前查出者,不难鉴别。肌瘤合并妊娠一般无阴道流血。双合诊时有可能查到肌瘤存在宫体某部分。B超检查可以鉴别。
四、双胎妊娠 单卵双胎并有羊水过多及先兆流产时坏蛋葡萄胎鉴别最为困难。不但临床表现二者极相似,妊娠试验滴定度亦高于正常,常导致误诊。双胎妊娠一般无阴道流血,而葡萄胎常有,超声检查可确诊。
低血糖诊断鉴别
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起病急,和临床症状,体征和生化学异常交织在一起,故临床上易误诊和漏诊,但主要取决于血糖值,凡健康人包括妇女和儿童,当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值低于2.8mmol/L(50g/dl)时,尽管无临床症状,体征亦应诊断为低血糖症,空腹静脉血葡萄糖高于3.9mmol/L(70mg/dl)可排除低血糖症;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2.8~3.9mmol/L(50~70mg/dl)可提示低血糖可能,但极个别的健康妇女在禁食72小时后血糖低至1.4~1.7mmol/L(25~30mg/dl),甚至细胞内葡萄糖水平接近于0和新生儿血糖低至1.7mmol/L(30mg/dl)也曾认为是正常的,有些专家认为儿童和婴儿当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50mg/dl)时,应仔细观察,只有血糖水平低于2.2mmol/L(40mg/dl)时,才可诊断和治疗,反之,老年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在3.3mmol/L(60mg/dl)常可发生低血糖症状,所以正常人血糖维持在较理想水平,24小时内波动范围很少超过2.2~2.8mmol/L(40~50mg/dl),这种葡萄糖的内环境稳定是通过各种激素来调节的,很多器官特别是肝脏和肌肉组织等参与糖代谢,当葡萄糖利用,摄取和(或)生成不平衡时,可产生高血糖症或低血糖症,低血糖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体征并不和血糖值总相一致,因此,作为实验诊断参考值,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同一病人同一时间动脉血糖值通常略高毛细血管值,而后者又高于静脉值,空腹时毛细血管血糖值(测血糖为全血),高于静脉血糖值5%~10%。
2、血糖测定分为血清,全血,血浆3种方法,测定血清血糖,必须采血后立即离心取得血清,否则时间过长,糖分解,结果偏低;全血糖易受血细胞比容和非糖物质影响,其结果亦比血浆血糖略低5%~10%;所以,目前临床多采用测定血浆血糖,判断各种原因的高血糖症和低血糖症。
3、对原因不明,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应经常监测血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和血,磺脲类药物浓度,以资鉴别,如高胰岛素症可见于胰岛素瘤,服磺脲类药物,自身免疫性低血糖和外用胰岛素者;而血C肽升高者仅见于胰岛素瘤和服磺脲类药物。
鉴别诊断
1、对发作性(特别在空腹)精神-神经异常,惊厥,行为异常,意识障碍或昏迷者,尤其是对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考虑到低血糖症的可能,及时查验血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低血糖病人在就诊时血糖正常,并无低血糖症状,往往仅表现为慢性低血糖的后遗症,如偏瘫,痴呆,癫痫,精神失常,儿童智商明显低下等,以致临床常误诊为精神病,癫痫或其他器质性脑病(如脑炎等),因此,应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疾病相鉴别,如脑炎,多发性硬化,脑血管意外,癫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精神病,药物中毒等。
2、空腹,餐后数小时或体力活动后出现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应与具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更年期综合征等相鉴别。
3、酗酒后出现的低血糖症应与酒醉相鉴别 乙醇不仅可引起低血糖,也可引起酮症,有时乙醇引起的低血糖及酮症可被误认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诊断时需注意的。
糖尿病的鉴别诊断
(1)内分泌疾病:诊断糖尿病(原发性)时,应除外下述内分泌疾病:①肢端肥大症。因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拮抗胰岛素作用引起糖代谢紊乱,可出现垂体性糖尿病症状,故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糖耐量减低,或并发糖尿病。应与原发性糖尿病鉴别,典型肢端肥大症症状常有助于诊断。因为肢端肥大症的治疗效果不很理想,所以糖代谢恢复正常的机会亦较少。②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过多使肝糖原分解增加,加速新陈代谢。此外,甲状腺素能提高人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机体代谢亢进,葡萄糖的利用和氧化增加,肠道对糖类的吸收加速,加重了胰岛的负担而诱发糖尿病。
(2)肝脏疾病:肝病患者糖代谢异常较多见,空腹血糖降低或正常,但葡萄糖耐量减低。这是因为肝脏储备糖原能力减弱,糖异生及胰岛功能降低。肝炎病毒累及胰岛β-细胞而诱发的糖尿病,大都是可逆的。本病有肝炎病史,同时作血磷检查,可以鉴别肝病或糖尿病所致的糖耐量减低。
(3)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后期及尿毒症与一般消耗性疾病相似,可有轻度糖耐量减低。可能与本病引起电解质紊乱,细胞内缺钾,影响胰岛素释放,而致糖耐量异常。也可因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功能障碍,而致肾性糖尿黄色小说。
(4)肥胖症:肥胖者因体内肥大的脂肪细胞,使单位面积脂肪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对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力降低和不敏感,故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久之,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而致糖耐量减低。
HCG下降了还会升吗 HCG检测有什么意义
1.可以用于早期妊娠的诊断,判断妊娠早期胎盘功能和宫外孕及流产的诊断。
2.作为葡萄胎、绒癌、睾丸畸胎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病情观察的重要参考指标。
3.脑脊液中出现HCG病和血清中浓度HCG比例大于60:1,提示肿瘤脑转移。
低血糖的鉴别诊断
低血糖:血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并出现饥饿感、软弱、出汗、焦虑、心慌、肢体震颤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或(和)精神失常、恐惧、慌乱、幻觉、健忘、、木僵等脑部症状时称为低血糖。面对低血糖患者,接诊医生考虑的问题是:
1、 是否β细胞瘤?
2、有无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以及胰腺α细胞的病变造成升血糖激素分泌不足?
3、 低血糖是器质性病变还是功能性改变?
4、 有无急慢性肝肾疾患影响血糖浓度的调节?
5、 近期内是否使用过影响血糖浓度的药物?
诊断程序
第一步 确定是否低血糖发作
根据低血糖发作症状及发作时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可以诊断。
第二步 空腹低血糖发作还是餐后发作?
根据低血糖发作与进餐的关系初步确定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
对于已确定为低血糖发作的患者首先要问低血糖发作与进餐的关系。若是进餐后发作的低血糖,多数情况下是功能性的。系因食物剌激下,迷走神经兴奋,胰岛β细胞释放过多胰岛素引起低血糖;相反,空腹发作的低血糖,说明胰岛β细胞自主性地释放过多胰岛素,多为器质性病变。尤其要警惕β细胞瘤。
第三步 进一步确定餐后低血糖发作。
若低血糖发作于进餐后发生,宜行5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其中任意一次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证实为餐后低血糖;若所有各次血糖值均大于2.8mmol/L,应注意在5小时内是否出现低血糖临床表现。若有低血糖临床表现,宜重复进行5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重复试验过程中只要一次血糖小于2.8mmol/L,仍然确定有餐后低血糖。若5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过程中血糖始终大于2.8mmol/L且无低血糖表现可视为正常。
第四步 寻找餐前低血糖发作的器质性病变的证据。
空腹出现的低血糖样症状时首先怀疑β细胞瘤,其次应排除胰外病变引起的低血糖。
先进行饥饿试验。饥饿12小时测血糖,若血糖大于2.8mmol/L延长至72小时,同时定期采血测胰岛素及葡萄糖浓度并计算胰岛素(μu)与葡萄糖(mg/dl)之比,即I/G之比。
若I/G在0.3以下,血葡萄糖浓度大于2.8mmol/L可视为正常,随访观察。
若I/G在0.3以上,不论血葡萄糖浓度是否低于2.8mmol/L均应疑及β细胞瘤。
若I/G在0.3以下,血葡萄糖浓度小于2.8mmol/L应根据有无饮酒史、营养物摄取情况、肝功能检查结果排除酒精中毒、营养不良以及肝衰竭所致低血糖。若无上述病因,应寻找胸腹腔恶性肿瘤的证据,排除这些肿瘤产生胰岛素样物质所引起的低血糖。
此外,还应注意检查垂体、肾上腺皮质机能,排除席汉-西蒙综合征、阿迪森病所致低血糖。
第五步 进一步确定β细胞瘤。
在实验室检查发现低血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I/G比例大于0.3。
低血糖的鉴别诊断
1、 是否β细胞瘤?
2、有无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以及胰腺α细胞的病变造成升血糖激素分泌不足?
3、 低血糖是器质性病变还是功能性改变?
4、 有无急慢性肝肾疾患影响血糖浓度的调节?
5、 近期内是否使用过影响血糖浓度的药物?
诊断程序
第一步 确定是否低血糖发作
根据低血糖发作症状及发作时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可以诊断。
第二步 空腹低血糖发作还是餐后发作?
根据低血糖发作与进餐的关系初步确定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
对于已确定为低血糖发作的患者首先要问低血糖发作与进餐的关系。若是进餐后发作的低血糖,多数情况下是功能性的。系因食物剌激下,迷走神经兴奋,胰岛β细胞释放过多胰岛素引起低血糖;相反,空腹发作的低血糖,说明胰岛β细胞自主性地释放过多胰岛素,多为器质性病变。尤其要警惕β细胞瘤。
第三步 进一步确定餐后低血糖发作。
若低血糖发作于进餐后发生,宜行5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其中任意一次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证实为餐后低血糖;若所有各次血糖值均大于2.8mmol/L,应注意在5小时内是否出现低血糖临床表现。若有低血糖临床表现,宜重复进行5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重复试验过程中只要一次血糖小于2.8mmol/L,仍然确定有餐后低血糖。若5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过程中血糖始终大于2.8mmol/L且无低血糖表现可视为正常。
第四步 寻找餐前低血糖发作的器质性病变的证据。
空腹出现的低血糖样症状时首先怀疑β细胞瘤,其次应排除胰外病变引起的低血糖。
先进行饥饿试验。饥饿12小时测血糖,若血糖大于2.8mmol/L延长至72小时,同时定期采血测胰岛素及葡萄糖浓度并计算胰岛素(μu)与葡萄糖(mg/dl)之比,即I/G之比。
若I/G在0.3以下,血葡萄糖浓度大于2.8mmol/L可视为正常,随访观察。
若I/G在0.3以上,不论血葡萄糖浓度是否低于2.8mmol/L均应疑及β细胞瘤。
若I/G在0.3以下,血葡萄糖浓度小于2.8mmol/L应根据有无饮酒史、营养物摄取情况、肝功能检查结果排除酒精中毒、营养不良以及肝衰竭所致低血糖。若无上述病因,应寻找胸腹腔恶性肿瘤的证据,排除这些肿瘤产生胰岛素样物质所引起的低血糖。
此外,还应注意检查垂体、肾上腺皮质机能,排除席汉-西蒙综合征、阿迪森病所致低血糖。
第五步 进一步确定β细胞瘤。
在实验室检查发现低血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I/G比例大于0.3。
多胎妊娠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近年来B超检查的发展,使双胎的确诊率大大提高并可早期诊断。
1.病史 家族中有多胎史,用过促排卵药物等,应注意有无双胎的可能。
2.体征
(1)母亲体重过度增加,不能以肥胖和水肿来解释。
(2)宫底高度大于实际妊娠月份(>4cm)。
(3)腹部触诊可以触及多个小的胎体。
(4)同时记录到两个不同的胎心,两个胎心率之间相差10min(10bpm)。
(5)娩出一个胎儿后宫底仍可以触及一个或者多个胎儿。
3.彩超看到多个胎儿。
鉴别诊断
(一)、单胎妊娠的巨大胎儿:胎儿可比闭经日期大,但仅能触到1个胎儿,听到1个胎儿心跳。
(二)、羊水过多:任何单胎或多胎妊娠都可以伴有羊水过多,单纯的羊水过多常发生在28孕周以后,子宫在短期内急剧增大。孕妇憋气,腹胀痛,不能平卧。检查时,腹壁紧张,胎位不清,胎心遥远。可以利用超声波图像检查加以鉴别。
(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子宫纤维肌瘤合并妊娠时,一般子宫较单胎妊娠大,但形状有规则且硬度不均匀。B型超声波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四)、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卵巢肿瘤通常是单发的,孤立的,软硬度不一,活动度不一,一般难诊断,通过B型超声波可与多胎妊娠相鉴别。
(五)、葡萄胎:多胎妊娠早期时,子宫增大明显,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增高,易与葡萄胎混淆。多胎妊娠在第12孕周以后,母血清HCG明显减少,而葡萄胎反而升高。妊娠第18周以后,孕妇多可以自觉胎动,多普勒可听到胎心,但葡萄胎患者无胎动感,不能用多普勒听到胎心(除极少数葡萄胎合并正常胎儿外)。超声图像能很快地将两者分开。
(六)、膀胱潴留:直肠充盈均可以使单胎妊娠的子宫底升高,可以让孕妇大、小便后再检查,很容易与多胎妊娠区别。
糖尿病的鉴别诊断
有多种非糖尿病因素及疾病可引起葡萄糖耐量减低或空腹高血糖,须与原发性糖尿病相鉴别。
(1)内分泌疾病:诊断糖尿病(原发性)时,应除外下述内分泌疾病:①肢端肥大症。因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拮抗胰岛素作用引起糖代谢紊乱,可出现垂体性糖尿病症状,故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糖耐量减低,或并发糖尿病。应与原发性糖尿病鉴别,典型肢端肥大症症状常有助于诊断。因为肢端肥大症的治疗效果不很理想,所以糖代谢恢复正常的机会亦较少。②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过多使肝糖原分解增加,加速新陈代谢。此外,甲状腺素能提高人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机体代谢亢进,葡萄糖的利用和氧化增加,肠道对糖类的吸收加速,加重了胰岛的负担而诱发糖尿病。
(2)肝脏疾病:肝病患者糖代谢异常较多见,空腹血糖降低或正常,但葡萄糖耐量减低。这是因为肝脏储备糖原能力减弱,糖异生及胰岛功能降低。肝炎病毒累及胰岛β-细胞而诱发的糖尿病,大都是可逆的。本病有肝炎病史,同时作血磷检查,可以鉴别肝病或糖尿病所致的糖耐量减低。
(3)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后期及尿毒症与一般消耗性疾病相似,可有轻度糖耐量减低。可能与本病引起电解质紊乱,细胞内缺钾,影响胰岛素释放,而致糖耐量异常。也可因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功能障碍,而致肾性糖尿黄色小说。
(4)肥胖症:肥胖者因体内肥大的脂肪细胞,使单位面积脂肪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对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力降低和不敏感,故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久之,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而致糖耐量减低。
(5)急性应激状态:当患者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应激情况下,易引起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可引起一时性高血糖或糖耐量降低,待应激因素消除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若高血糖或糖耐量异常持续时间较久者,则应考虑为糖尿病。
(6)药物:某此药物可以影响糖耐量,但停药后可逐步恢复。
低血糖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低血糖典型表现(Whipple三联征)可确定:①低血糖症状;②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③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少数空腹血糖降低不明显或处于非发作期的患者,应多次检测有无空腹或吸收后低血糖,必要时采用48~72小时饥饿试验。
鉴别诊断
低血糖有时可误诊为精神病、神经疾患(癫痫、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血管意外等。
1.低血糖病因的鉴别:磺脲类药物、胰岛素用量过多、胰岛素瘤等。
2.交感神经兴奋表现的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更年期综合征等。
3.精神-神经-行为异常的鉴别:精神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高血糖高渗状态等。
鉴别诊断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引发心脏骤停猝死的常见因素之一。心室连续、迅速、均匀地发放兴奋每分钟在240次以上,称为心室扑动。假如心室发放的兴奋很迅速而没有规律,这就叫或心室颤动(室颤)。室颤的频率可在每分钟250-600次之间。
心音及脉搏消失:是室颤的一种表现:脉搏不能触及、心音消失、血压(收缩压)常在60 mm Hg以下或测不到等血液循环恶化的征象。
心搏漏跳:规则的心脏跳动之外出现突然提前的心跳称为过早搏动(早搏),早搏时可无症状,也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早搏使心排血量降低,或会引起脑供血不足时引起乏力、头晕及胸闷,并可使原有的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加重。用手测搭脉搏时可发现脉搏不稳定、早跳或“漏跳”。早搏可偶尔出现,也可频发。早搏可以出现在任何的年龄段的患者。
心脏停搏:指心肌仍有生物电活动,而无有效的机械功能,断续出现慢而极微弱且不完整的“收缩”情况,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每分钟20~30次以下。此时心肌无收缩排血功能,心脏听诊时听不到心音,周围动脉扪不到搏动。
胎记的鉴别诊断
宝宝出生后,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皮肤色素异常的“胎记”,通常可以根据其大小、颜色、形状、软硬、部位等,分辨其危险性及以后的变化。
鲑鱼色斑:多见于刚出生孩子的颈部、前额、上眼脸、眉间,为淡红色的斑痕,通常呈不规则形状,界限也模糊不清。这些斑块实属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是婴儿在子宫里的时候,受到母体内荷尔蒙的刺激而形成的,又称为毛细管扩张痣。多数在一岁半以前会自然 褪去,所不必采取治疗措施。
葡萄酒渍:一般发生在孩子的太阳穴、脸蛋等处,其颜色深红、皮肤平滑,形状和大小各异,界限分明,也叫做单 纯性血管瘤。有些能自然消失(比如颜色较浅的),但有的将永远存在。现在可以使用激光对某此较大的斑块进行治疗。葡萄酒渍偶尔也与其他疾病有联系。
蒙古斑:呈暗青或淡灰青色,通常长在屁股上,也可能分散在腰部、背部等处,呈圆形、椭圆形或方形不等,境界不是十分明显。它们只不过是沉淀在皮肤表面的色素而已,在入学前几乎都会自然消褪。到目前为止,蒙古斑无恶性化的病例报告出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