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水肿是怎么回事
下肢水肿是怎么回事
下肢水肿为下肢组织间隙内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分为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粘液性水肿、药物性水肿、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性水肿、特发性水肿、淋巴性水肿、静脉性水肿等。
1、心源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的表现,发病机制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以及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减少,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所致。水肿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常合并右心衰竭的其他的表现。
2、肾源水肿主要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肾排泄水钠减少,导致钠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多,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引起水肿。水肿特点是疾病早期晨间起床时有眼睑与颜面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性水肿。常有尿改变、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
3、肝源水肿主要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发病机制是门脉高压症、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回流障碍、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因素。常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两方面的表现。
4、营养不良水肿主要由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缺乏、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重度烧伤等所致低蛋白血症或维生素缺乏。特点是水肿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水肿常从足部开始。
5、特发水肿多发生于妇女,主要发生在身体下垂部位,原因不明,可能是内分泌失调与直立体位的反应异常所致。
6、粘液水肿多由于组织液中蛋白含量过高引起,多见于甲状腺机能减低,颜面及下肢明显。
7、药物水肿多见于糖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胰岛素等治疗中。
8、淋巴水肿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前者是正常淋巴管发育障碍所致,临床上较少见。后者常由复发丹毒、丝虫病感染或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等引起,较多见。淋巴水肿尽管病因不同,但病理变化大致相似:发病初期,淋巴回流受阻致淋巴管内压增高,淋巴管扭曲扩张,瓣膜功能逐渐丧失致淋巴液逆流,最终影响毛细淋巴管吸收组织间液和大分子物质而使液体和蛋白在组织间隙积聚,皮下组织增厚,此时皮肤尚光滑柔软,指压有凹痕。若病变持续存在,在高蛋白水肿液长期刺激下,皮肤及皮下组织产生大量纤维结缔组织,淋巴管壁也逐渐增厚、纤维化乃至硬化,组织液更难进入淋巴管,组织间隙水肿更趋严重。同时,局部汗腺和皮脂腺功能障碍亦容易导致感染,进一步促进局部组织纤维化,加重淋巴管阻塞,如此恶性循环,使淋巴管的病变不断加重。日久,皮肤增厚粗糙,坚硬如象皮,故又称象皮肿。
9、静脉水肿多由于深静脉血栓或静脉瓣功能不全导致深静脉压力增高、回流不畅,血液中小分子物质渗透至血管周围的组织间隙,形成低蛋白水肿。
下肢水肿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肿胀,开始于足踝部,以后涉及整个下肢。早期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积聚,形成柔软凹陷性水肿,皮肤尚正常。晚期由于组织间隙中积聚的蛋白浓缩,皮下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等原因,水肿呈非凹陷性,皮肤增厚、干燥、粗糙、色素沉着,出现疣或棘状物。
淋巴水肿的程度分为:
1.轻度
肢体水肿呈凹陷性,抬高肢体后,水肿可减退或消失,皮肤无纤维化样损害。
2.中度
水肿压之不再凹陷,抬高肢体水肿消退不明显,皮肤有中度纤维化。
3.重度
出现象皮肿样皮肤变化。
继发性淋巴水肿常有复发性淋巴管炎和逐渐加重的淋巴水肿。淋巴管炎发作时,局部红肿、疼痛,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常伴有突发性寒战和高热。
孕妇孕期下肢水肿怎么缓解
随着怀孕期间的不断进展,越是到怀孕后期的时候,孕妇越是容易出现下肢水肿,下肢水肿是孕期孕妇比较容易出现的不适情况。孕妇孕期下肢水肿怎么缓解?下肢水肿不适容易影响到日常的活动,带来很多的不便,应要注意日常护理,及时缓解不适。
孕期水肿的时候应先排除异常的水肿情况,避免导致水肿加重危害到母婴的孕期保健。如果是正常的妊娠水肿的话应注意自我缓解和保健,防止水肿加重。以下是怀孕后期孕妇缓解下肢水肿的主要护理要点。
1.注意饮食宜忌。水肿期间饮食上应避免摄入任何盐分高的食物,多吃些蔬菜瓜果类的食物更有利于消肿。应尽量少吃或不吃油炸类食物、糯米糕、白薯、洋葱等难消化、易胀气的食物,水肿比较严重的时候还应控制水分的大量摄入,以免加重水肿的症状。
2.多卧床休息。孕晚期下肢的水肿主要是因为增大子宫的压迫影响血液循环引起的,因为血液回流受阻而导致的。注意多休息,保证充分的休息是改善血液循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休息的时候可以适当把脚垫高,这样更有利于下肢血液的回流,减轻下肢水肿的症状。
3 适当按摩缓解。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预防和消除水肿的效果。按摩的时候应当从小腿方向逐渐向上进行按摩,这样才能帮助淤积在下肢的血液回流到心脏,缓解水肿。
怀孕后期如果水肿现象改善、缓解得不佳,或者有加重的迹象时应尽早就医,检查并治疗,以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母婴的健康。
如何预防下肢水肿
1.保持乐观情绪,长期坚持适当锻炼,如散步、慢跑、健身器械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
2.选择食物,应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索及无机盐,低脂肪、低胆固田,少糟、少盐为原则,芹菜、萝卜、菠菜、西红柿、大豆、蘑菇、大蒜、水果以及豆制品等食物可多吃一些。
3.避免久坐久站,经常活动下肢,并注意经常上抬两下胶。
4.保证良好的唾眠,起居有规律。
如何自测身体出现的这些肿块是不是肿瘤
1、脖子上的肿块
多由皮脂腺囊肿引起,通常不会致癌。但也可能是白血病或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先兆,特点是常位于脖子的一侧,质地坚硬。喉结附近的肿块如果持续增大,三周还不消退,应及时去甲状腺专科门诊就医。
2、腿上的肿块
如果腿上的肿块伴有流血、疼痛、发痒或是长时间不愈合,很可能是皮肤癌(鳞状细胞癌)的先兆。
当你摸到肿块时,怎么判断未来会不会变癌症?
腿上的肿块如果是水肿则应考虑三种可能性。
腿肿,或称下肢水肿,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导致下肢水肿的主要原因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淋巴水肿、静脉曲张等。
当出现下肢水肿,特别是一侧下肢突然肿胀时,应考虑是否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致。静脉是血液回流的通道,血栓形成后,血栓堵住了通道,血液不能回流,只能囤积于下肢,导致下肢肿胀。同时,血栓在静脉内还会导致静脉炎,加重患肢胀痛。
为什么肝癌下身会肿
肝癌出现水肿轻者可发生在踝部,严重者可蔓延至整个下肢。 轻度的水肿是由于肝癌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影响了蛋白质的吸收,出现低蛋白血症就会引起全身浮肿,是机体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严重水肿的主要原因是腹水压迫下肢静脉或癌栓阻塞,使静脉回流受阻,造成下肢水肿,高度水肿者,水液能从大腿皮肤直接渗出。 肝癌肾脏转移为什么也会出现下肢水肿? 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器,把代谢的产物通过肾小球排泄出来,肾癌会影响到肾脏的重吸收和滤过功能,可能导致滤过减少,身体内过多的水分积聚,造成下肢浮肿的情况。 考虑此患者肝癌晚期伴肾转移,其发生下肢水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一定是单纯由肾脏转移癌引起的。
下肢水肿检查
对水肿患者应进行详细的全身检查,因为许多系统、器官、组织的疾患都可造成水肿。
全身检查有助于了解水肿的来源及其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端坐呼吸、心率或脉搏增快,心脏扩大,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中心静脉压增高,大静脉淤血,颈静脉怒张,肝脾淤血增大等,提示存在心功能衰竭。
儿童肾病综合症症状 水肿
患儿的水肿程度轻重不一,双下肢可有明显凹性水肿。水肿因重力作用而改变,长时间卧床或清晨以眼睑、后头部、骶部水肿最为明显,活动后下肢水肿明显。
水肿是儿童肾病综合征患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显着症状,部分患儿经数月或1~2年可自行消退。水肿程度往往与钠盐摄入量有关,伴有尿量减少。
小儿肾病症状有哪些 水肿
患儿的水肿程度轻重不一,双下肢可有明显凹性水肿。水肿因重力作用而改变,长时间卧床或清晨以眼睑、后头部、骶部水肿最为明显,活动后下肢水肿明显。水肿是儿童肾病综合征患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显着症状,部分患儿经数月或1~2年可自行消退。水肿程度往往与钠盐摄入量有关,伴有尿量减少。
小腿肿胀的诱因
下肢水肿以足踝部最为多见。如果是临睡前,用手按小腿有指痕下陷,第二天则消失的水肿,多因年老气虚所致。调理时注意健脾益肾,多吃含蛋白类的食品,比如牛奶、鸡蛋、豆制品、芝麻、瘦肉等,预防低蛋白血症,防止腰酸、腹泻等脾肾两虚现象的发生。另一种常见的下肢水肿是淤血阻滞引起的,表现为下肢皮肤粗糙、隐痛、发冷等气血不通现象,严重者可出现一侧下肢静脉闭塞。但对老年人来说,经常出现下肢肿胀现象还应注意区别肾、心、肝等主要脏器的病因,及时化验肝、肾功能及尿常规,不要耽误其他病的诊治。老年人常见的下肢水肿除病因外,生活的调理应注意以下方面:
1.睡觉时下肢适当抬高,坐椅不可太高,减少下肢下垂的时间。衣裤不能太紧,注意保护好腰及下肢的血液循环。
2.适当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因为活动过多,下肢疲乏会加重水肿;不活动则血气不通,更容易水肿。
3.吃盐不可太多。太咸的食品、肥甘厚腻的食品都不利于消化。
4.注意保护肾脏,除经常检查肾功能外,一般药物不应使用,以减少肾脏负担。多吃些有利消肿的食品,如赤小豆、冬瓜、西瓜、葫芦等,不要轻易使用药物。经络闭塞,导致血液不流通。气和水不流畅所做成肿胀。买一牛角的刮痧棒,在肚脐与大腿较之间按摩。这里有四条经络通往大腿的,先把这“肝经合胆经”打通。
双下肢水肿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水肿是比较常见的情况,特别是下肢出现水肿的状况,让患者非常的紧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患上了某种严重的疾病。其实,造成下肢水肿的病因有很多,只有明白了致病因素,才能比较针对性的进行医治,尽快的康复。那么,双下肢水肿的治疗方法是什么?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腿肿即下肢浮肿、水肿,引起的原因有很多。
1、肾性浮肿。患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或肾病,由于肾血流减少,钠、水潴留,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尿中丢失蛋白太多,会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组织间隙已液聚集而引起浮肿。
2、心源性浮肿。当各种心脏病发生右心衰竭时,由于静脉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引起静脉内压力升高,体液漏出进入组织间隙,引起浮肿。
3、肝性水肿。肝硬化时肝脏结果破坏,门静脉回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增高,以及肝功能衰竭时血浆白蛋白过低等因素,会引起水肿。
4、营养不良性水肿。
5、局部性下肢浮肿。多由于下肢静脉、淋巴管受阻,导致体液进入组织间隙所致,入下肢栓塞性静脉炎、淋巴管炎、丝虫病、盆腔或下肢肿瘤压迫静脉。
可见,引起腿肿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也可能是下肢局部疾病的症状之一,故必须到医院作全面检查,查明病因,才好进行合理的治疗。
造成双下肢水肿的病因有很多,有的不是很严重,也有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的情况。因此,在出现双下肢水肿的时候,首先必须进行正确的诊断,找到病因,然后针对性的进行医治,这样才可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千万不要盲目医治,避免产生不良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