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是体位性蛋白尿

什么是体位性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属生理性或功能性蛋白尿的一种,是指在直立位或腰部前凸位时出现的蛋白尿,卧位后消失。通常见于儿童和青春期,其发生率约为2%一10%。 体位性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为:①直立位时脊柱前凸,肝向前下方转动,压迫下腔静脉,使肾静脉压增加,造成肾淤血,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而产生蛋白尿。②有人发现应用止血带结扎四肢可引起蛋白尿,而松解止血带后蛋白尿消失;当直立站在冷水中使周围血管收缩时则可防止尿蛋白产生,而站在热水个周围血管扩张,则又可使尿蛋白加重;有体位性蛋白尿的儿童常呈直立性低血压及情绪不稳定等。推测体位性蛋白尿也可能系卧位到立位时,腹腔内的脏器血流量减少,交感神经张

尿蛋白临床表现

不同病因引起的腰疼临床表现也不相同,例如:

1.功能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是一种轻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1克)、暂时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蛋白尿迅速消失。常发生于青壮年,可见于精神紧张、严重受寒或受热、长途行军、强体力劳动、充血性心衰、进食高蛋白饮食后。

2.体位性蛋白尿清晨尿液无尿蛋白,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加强脊柱前凸姿势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的青年或成人。反复体位性蛋白尿,需注意除外肾病,如胡桃夹现象(又叫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因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挤压左肾静脉所致)。

3.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较多,尿常规检查常合并有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并可伴有其他肾脏病表现,如高血压、水肿等。病理性蛋白尿主要见于各种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疾病、遗传性肾病、肾血管疾病和其他肾脏病。常见的如: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①肾炎 可为隐匿性、急性、急进性或慢性。常合并血尿、高血压和水肿等。

②肾病综合征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或等于3.5克,同时伴有血白蛋白减少,水肿、高血脂。

③肾功能不全 分为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蛋白尿为肾脏损害的表现。

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什么

慢性间质性肾炎等)亦可有小量蛋白出现。出现蛋白尿的原因还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如过敏性紫癜、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心力衰竭等,均可损害肾脏而引起蛋白尿。不过这种尿蛋白是暂时性的,时间短,每天尿蛋白不超过1g,在消除这些因素后就可恢复正常。所以把它称做功能性蛋白尿。另外,有些蛋白尿的原因与体位有关,在卧床后蛋白尿消失,而站立或腰部前挺时发生蛋白尿,临床上把这种蛋白尿称作体位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与上述功能性蛋白尿统称为生理性蛋白尿。蛋白尿严重吗?生理性蛋白尿大多数患者都能逐渐恢复正常。但部分生理性蛋白尿,经过肾活检后证实有肾小球病变,临床对于持续出现的生理性蛋白尿的应谨慎对待。在泌尿系统中,肾脏病变多是出现蛋白尿的原因,如出现持续的蛋白尿1+,蛋白尿2+或者更多,应尽快明确病理诊断,

体位性蛋白尿的发生机体制

体位性蛋白尿具体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为:

①直立位时脊柱前凸,肝向前下方转动,压迫下腔静脉,使肾静脉压增加,造成肾淤血,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而产生蛋白尿。肾血流量增加,导致流经肾单位的蛋白质总量增加,使得终尿中蛋白质总量也跟着增加。当肾血流量回复正常后,蛋白尿消失。常见的诱因包括:寒冷、剧烈运动、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应用血管活性药等。

②有人发现应用止血带结扎四肢可引起蛋白尿,而松解止血带后蛋白尿消失;当直立站在冷水中使周围血管收缩时则可防止尿蛋白产生,而站在热水个周围血管扩张,则又可使尿蛋白加重;有体位性蛋白尿的儿童常呈直立性低血压及情绪不稳定等。推测体位性蛋白尿也可能系卧位到立位时,腹腔内的脏器血流量减少,交感神经张力升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增高,引起肾血管收缩所致。[1] 刚起床时并无蛋白尿,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直立、行走或脊柱前凸姿势可使尿蛋白增多,平卧休息后尿蛋白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一般24小时尿蛋白定量<1g,多为非选择性蛋白尿,青少年尤其是瘦长体型者居多。机制可能是肾脏移位,引起肾脏受压,或者肾静脉扭曲。预后良好,但必须排除其它导致蛋白尿的疾病(特别是这些疾病的早期),鉴别有困难时,需加强随访。

尿微量白蛋白偏高怎么回事

尿微量白蛋白偏高的原因

1.体位性蛋白尿。

2.组织性蛋白尿。

3.肾小管性蛋白尿。

4.肾小球性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当然要排除病理性,才能认为是生理性的。组织性蛋白尿内见肾自身分泌蛋白。肾小球能滤过蛋白,正常情况下只能滤过小分子蛋白,病理时通过的蛋白分子变大,量多。

肾小管能重吸收肾小球滤过蛋白,一般只能重吸收小分子蛋白。如果大分子蛋白不过量,那可以认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出现问题。

尿微量白蛋白偏高的饮食

1.当尿微量白蛋白偏高的时候,则应该多喝水,这些可以有助于尿酸的排出。

2.禁酒,酒精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严格戒酒,啤酒加海鲜绝对禁止。

3.避免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像花生,牛肉,猪肉,海鲜,如动物的内脏、沙丁鱼、金枪鱼,豆类及发酵食物等。鱼虾类、鲜肉、豌豆、菠菜、酒等!避免吃炖肉或卤肉。

4.每天饮食中蛋白质的量应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克左右,动物内脏心、肝、肠、肾、脑和肉汤等以及沙丁鱼、虾、贝等海鲜都应少吃。

5.在尿微量白蛋白偏高的时候,则患者应该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过要少吃盐,最好是限制每天食盐2~5克。

6.每日的饮食结构中,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可选用精白米、玉米、馒头、面条等。

蛋白尿的病因有哪些

一、按蛋白尿发生机理分

(一)肾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

白尿无论是原发还是继抓肾小球损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蛋白质,肾小球滤过膜有病变,基底膜增厚,孔隙增大,蛋白漏出增加,甚至分子量更大的球蛋白亦可漏出,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紫癫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代谢性疾患见于痛风肾,

2.肾小管性蛋白尿

是指肾小球滤过正常,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此类尿蛋白量较肾小球性蛋白量少,

3.肾组织性蛋白尿

又称分泌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如肾小管拌和远曲肾小管产生的Tamm-Horsfall蛋白以蛋白(一种大分子糖蛋白),此种蛋白易形成管型和结石核心。

(二)非肾性蛋白尿

1.体液性蛋白尿

又称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血浆中含有大量小分子蛋白质由肾小球滤过,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所致,如多发性骨髓瘤时,血浆中有大量轻链免疫球蛋白从尿中排出,称凝溶蛋白或称本一周蛋白(Benee.Noneprotein)尿液加温至45~60℃,凝溶蛋白开始凝固,尿液浑浊,再继续加温至沸点时则溶解,尿液清凉,再冷却至60℃以下时又出现浑浊沉淀或凝块,此试验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最常用的方法,进而应多部位拍骨片,可发现骨质破坏(多在颅骨肋骨脊柱骨等)骨髓检查,可找到大量骨髓瘤细胞,是重要的确诊依据,

2.组织性蛋白尿

一些器官组织产生的蛋白经血液循环由肾小球滤出,从尿中排出,如恶性肿瘤尿中蛋白质,病毒感染产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质

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尼伤泌尿道上皮细胞脱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二、按蛋白尿的性质分

(一)功能性蛋白尿

是一种轻度良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可很快消失,24h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g,其产生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肾脏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引起肾血管痉挛充血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所致,见于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二)病理性蛋自尿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蛋白尿,见于原发或继发肾脏疾患,一般尿蛋白量较多,尿沉渣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营型,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三)体位性蛋自尿

其特点蛋白尿的出现与体位有关,长期站立,行走,脊柱前凸等,体位蛋白尿是由于肾静脉扭曲或前凸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引起暂时的循环障碍所致,卧位1h尿蛋白消失或减少,疑有体位性蛋白尿时,分别测清晨起床前,起床后尿中蛋白量可出现显著差别,脊柱前凸引起者,嘱患者背靠墙直立10min后观察,若尿蛋白出现可确立诊断,诊断体位性蛋白尿应慎重,需长时间随访,一般观察5年以上,病情无变化肾功能持续正常,方可诊断,一旦发现持续性蛋白尿存在功能有损害时,应及时纠正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引起体位性蛋白尿的原因

一、造成体位性蛋白尿原因

直立位时脊柱前凸,肝向前下方转动,压迫下腔静脉,使肾静脉压增加,造成肾淤血,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而产生蛋白尿。肾血流量增加,导致流经肾单位的蛋白质总量增加,使得终尿中蛋白质总量也跟着增加。当肾血流量回复正常后,蛋白尿消失。

常见的诱因包括:寒冷、剧烈运动、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应用血管活性药等。

二、体位性蛋白尿症状

①无肾脏病病史及临床表现;

②无其它与肾脏病有关的全身性疾病;

③无高血压;

④无尿沉渣异常;

⑤肾功能正常;

⑥血生化及血清学检查正常;

⑦尿路X线检查正常;

⑧24小时尿蛋白一般小于lg,偶可达2-3g,但卧位12小时尿蛋白总量应小于75mg。

体位性蛋白尿症状

①无肾脏病病史及临床表现;

②无其它与肾脏病有关的全身性疾病;

③无高血压;

④无尿沉渣异常;

⑤肾功能正常;

⑥血生化及血清学检查正常;

⑦尿路X线检查正常;

⑧24小时尿蛋白一般小于lg,偶可达2-3g,但卧位12小时尿蛋白总量应小于75mg。

蛋白尿的含义

生理性蛋白尿是指由于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引起机体生理反应性增多所产生的尿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一般不超过+,定量《0.5g/24h,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包括:

1、功能性蛋白尿指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生理状态时,引起肾血管痉挛或充血等暂时性功能性的改变,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

2、体位性蛋白尿也称为直立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直立体位,使前突的脊柱压迫肾静脉,或因直立过久肾脏下移造成肾静脉扭曲继而肾静脉淤血,淋巴、血流循环受阻所引起的蛋白尿。特点是:卧位时,尿蛋白阴性,起床活动或站立过久后,尿蛋白阳性,平卧休息后,又为阴性,多见青少年。

生理性体位性蛋白尿

1、多发生在瘦长体型的健康青年或成年人。

2、清晨起床时尿中无蛋白,经活动一段时间后,尿蛋白可明显增多,但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

3、24小时尿蛋白含量一般少于1克,主要是白蛋白。如果对尿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尿蛋白不单纯是白蛋白,而有其他蛋白质,则病理性可能性较大。因为生理性体位性蛋白尿主要成分是白蛋白。

4、无临床表现,或仅伴有血管舒张不平衡的现象。

5、直立时自觉头晕、头痛、心悸、眼花、眼前发黑和极度疲劳等,但无任何肾脏病体征。

6、肾功能检查正常,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其发生机理主要是由于直立时肾脏移位,使肾静脉扭曲或受前突的脊柱压迫,导致肾血循环暂时性受阻所致。

另外,当尿pH值在7、8时,也可出现尿中蛋白增多的现象,但无临床症状,尿液检查也在正常范围内。

相关推荐

尿蛋白的危害有哪些了

尿内出现蛋白称为蛋白尿,也即尿蛋白。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增加,尿常规检查可以测出即为蛋白尿。蛋白尿肾脏病的常见表现,全身性疾病亦可出现蛋白尿。 可以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它们包括: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或病理性蛋白尿。常见有:剧烈运动后,发热的极期,进食高蛋白饮食;胡桃夹现象;各种肾脏病和肾血管病等。 现蛋白尿后,患者没有觉得身体不舒服,因而产生忽视心理,没有及时的接受治疗。这种想法非常错误的,蛋白尿的危害有很多,严重时还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蛋白尿的危

验出尿蛋白不一定患病

不少人为什么自己平时很健康,但在体检时结果竟然验出蛋白尿?其实出现蛋白尿不都因为疾病所致的,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所以首先要了解什么蛋白尿,要正确区分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现在这段时间不少人要进行入职体检,升学体检等,拿到体检结果过后不少人会感到很疑惑,为什么自己平时很健康,但在体检时结果竟然验出蛋白尿?其实出现蛋白尿不都因为疾病所致的,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首先要了解什么蛋白尿,如何区分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的含义 尿蛋白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

从体位性疾病说起

医学界在临床发现,有些病属于体位病,即卧位时没有症状,直立、运动或者久坐后便出现了症状,因而把这类疾病定义为体位性疾病。如: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高血压、体位性蛋白尿、体位性休克、体位性眩晕、体位性震颤、体位性窒息等。 以体位性低血压为例,罹患体位性低血压多老年人和儿童,中年人则在重感冒和体弱多病的情况下才会偶发体位性低血压。凡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多有营养不良、急性病传染或重感染,也有些服了降压药或镇静药,有些因病因伤连续卧床,于在直立时便出现了低血压征兆。 有资料显示,65~75岁老年人体位性低血

尿蛋白高怎么回事

你好,一般尿蛋白的出现有三种情况: 一剧烈的体力劳动或运动,长途步行,高温作业,冰冻严寒,精神紧张,高热,心衰病人或进高蛋白饮食后而形成的称功能性蛋白尿。 二长时间直立、行走或脊柱,腹部向前突出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后即减少或消失者称体位性蛋白尿。 三病理性蛋白尿,分肾小球型和肾小管型,其发病机理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病变导致血浆蛋白滤出增大或大分子蛋白漏出,超过了肾小管的再吸收能力,故在患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肾盂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妊娠中毒症等疾病时尿蛋白顽固而

什么体位性头晕

良性体位性眩晕 患者咨询:请问医生体位性头晕和什么有关,该如何治疗比较好? 专家解答:正常人由于体液和神经调节的调节会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液回流到心脏,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当疾病有某些疾病导致神经和体液调节障碍或口服扩张血管药物时就会出现头晕或晕厥的现象。 纵轴范围位置的变化引起的眩晕,为体位性眩晕。有部分纵轴性眩晕在起床或者躺下过程中,在某一高度状态出现眩晕,也为体位性眩晕。纵轴范围位置的变化引起的眩晕,为体位性眩晕。有部分纵轴性眩晕在起床或者躺下过程中,在某一高度状态出现眩晕,也为体位性眩

蛋白尿≠肾脏病

在以下几种情况时,可考虑生理性体位性蛋白尿。 ①多发生在瘦长体型的健康青年或成年人。 ②清晨起床时尿中无蛋白,经活动一段时间后,尿蛋白可明显增 多,但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 ③24小时尿蛋白含量一般少于1克,主要白蛋白。如果对尿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尿蛋白不单纯白蛋白,而有其他蛋白质,则病理性可能性较大。因为生理性体位性蛋白尿主要成分白蛋白。 4无临床表现,或仅伴有血管舒张不平衡的现象。 ⑤直立时自觉头晕、头痛、心悸、眼花、眼前发黑和极度疲劳等, 但无任何肾脏病体征。 ⑥肾功能检查正常

尿常规检查中各指标的意义

那在体检过程中,尿常规检查各指标作用什么呢,如何从尿检中进行详细判断? 1.比重:用于提示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尿比重受饮水等因素影响较大,新生儿尿1.012左右,小婴儿为1.002-1.005,儿童可在1.001-1.035,成人尿比重在1.015-1.025之间,一般随机尿比重1.003~1.030。增高见于急性肾炎、高热、新功能不全、脱水、糖尿病等,如果尿比重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 尿崩症等。 2.酸碱度:用于了解机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情况,临床上诊断呼吸性或代谢性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

尿蛋白高怎么办

身体在生活中出现一些异常的情况很正常的,只要大家懂得及时的处理的话,对治疗有所帮助的。关于尿蛋白高怎么办这个问题,下面由比较详细的说法,大家可以看看。 专家介绍:当发现蛋白尿后,需要仔细想想有无水肿、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紫癜等发病史,有无肾脏损伤性药物的服用史,有无重金属盐类中毒史,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代谢疾病和痛风发作史等。 尿蛋白阳性的三种情况: 1.病理性蛋白尿指的泌尿系统因器质性病变导致尿内持续出现蛋白。这种情况应引起注意并需进一步检`查或复查,以便尽早治疗。 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通常可

尿蛋白高低的表示方法

衡量尿蛋白指标的高低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出现减号-表示呈阴性,正常情况;出来加号+表示呈阳性,加号越多说明尿蛋白越高。具体表示如下:尿蛋白4.0g/L: ++++。g/L表示每升(L)尿液里含有多少克(g)蛋白质。 尿蛋白阳性的三种情况编辑[1] 1.病理性蛋白尿指的泌尿系统因器质性病变导致尿内持续出现蛋白。这种情况应引起注意并需进一步检`查或复查,以便尽早治疗。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通常可归纳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和组织性蛋白尿。 2.生理性蛋白尿

验出蛋白尿不一定患病

现在这段时间不少人要进行入职体检,升学体检等,拿到体检结果过后不少人会感到很疑惑,为什么自己平时很健康,但在体检时结果竟然验出蛋白尿?其实出现蛋白尿不都因为疾病所致的,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首先要了解什么蛋白尿,如何区分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的含义 尿蛋白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尿蛋白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 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