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补气血按摩哪里最有效 按摩心脏调补气血

补气血按摩哪里最有效 按摩心脏调补气血

按摩方法:站位,坐位,仰卧位均可。全身放松,按摩者一手或两手掌重叠着于心前区,手掌着力,做缓慢的环形摩动,可以先顺时针,再逆时针,按摩20次左右,然后再用手掌根着力,稍用力向下压,从上向下推动,动作要连续,有一定节律,推动20次左右,按摩完毕后可接脾区按摩或其他地方推拿。

功效:心区按摩能通血脉,而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全都依赖于心脏的波动输送至全身而发挥濡养作用,头面部的血脉极为丰富,由于心脏功能的增强,所以心气旺盛,面部血脉充盈,使面部红润光泽。

养血补气的按摩方法

1、按探脾俞

脾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以两手中指按于穴位上(拇指附着在肋骨上)用力按探30-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握关节突起部揉穴位;或空握拳用食指桡侧面探擦穴位30-50次,一直揉至局部有热感时为止,能够起到补血补气的效果。

2、按擦肾俞

肾俞穴位于背部第二腰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以两手拇指同时按于同侧十一肋端,中指按于肾俞穴向外揉按20-30次;再用指掌斜擦肾俞及其周围部位20-40次,直至有热感。

3、重擦腰骶

从双肾俞穴至尾骨端,其左右距脊腰肋中线各五横指范围内为腰骶部。手法操作以两手五指并拢,以掌根抵于同侧第十二肋骨上,同时自上而下反复斜擦30-50次,直至下腰部发热。

4、探气海和关元

气海穴位于肚脐下二横指,腹正中线上。关元穴位于肚脐下四横指,腹正中线上。以左手臂放于右手掌下,掌根紧贴于两穴位下,分别逆时针揉50-100次,揉至有热感时较佳。

5、按揉三阴交

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尖直上四横指,胫骨后缘处。以拇指按于同侧三阴交穴(中指可按于小腿外侧悬钟穴)拿按10-12次;或拇指揉按对侧三阴交20-30次。

按摩三阴交穴防衰老补气血 按摩手法

按揉三阴交穴时注意不要使劲用力持续按压,而是要一压一放,慢慢刺激穴位。也可以直接将手搓热后摩擦三阴交穴。

6大穴位按摩法补气血

1、双掌横摩脑

掌心顺摩耳、颈,双手竖捂面,十指并拢着力前额,掌根着力眼眶,两手从两眉中间(印堂穴处)分手横摩前脑,再往头两侧经后脑向下至颈椎,分手绕颈项两侧到喉结处收,掌心顺摩耳颈共50下。

2、双掌竖摩面

双掌竖捂面,闭上眼睛,两无名指沿鼻梁两侧泪腺沟,两掌心着力面两旁,两拇指沿两耳腮,从前额发际往下拉摩至下巴,手不离面返回上推(印堂)至发际,来回摩擦为一下,共50下。

3、揉摩后脑

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枕骨下后脑处,两手余四指搂抱,着力头两侧,随拇指而动,两手拇指同时用力先向外揉摩旋转50下,再向内揉摩旋转50下。

4、两掌搓擦颈椎颈动脉

颈部按摩也是补气血的良好方法之一。用两手掌交错横按在颈部,左掌在上边(后脑),右掌在下边(颈椎),两手同时用力一推一拉搓擦颈椎和两侧颈动脉,右指端达左颈动脉,左指端达右颈动脉,两掌根拉回相接,来回搓擦为一下,各50下。

5、十指梳头,掌心摩耳颈

十指环屈成耙状,从前额发际往后梳神庭(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约0.5寸处)、百会(位于头顶部正中线距前发际5寸处)等穴,经枕骨向下,十指并拢按至颈椎,分手绕颈项两侧到喉结处廉泉(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及人迎穴(位于喉结两侧旁开1.5寸,颈动脉搏动处)收,掌心顺摩耳颈共50下。

6、按揉太阳丝竹空

用双手食、中、无名三指并拢,两食指分按两侧太阳穴(在眉梢与眼梢中间向后约1寸凹陷中),两中指分按两侧丝竹空 (在眉后凹陷中),两无名指分按两侧瞳子髀(在丝竹空直下),两拇指分按两耳垂后凹陷处,两手各四指同时用力先向前揉转50下,再向后揉转50下。

补气血按摩哪里最有效 按摩肺脏调气补血

按摩方法:意念集中在按摩的肺部,双手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呈虚掌式,从上向下,从内向外拍打,用力由小到大,动作协调有规律,以舒服和能耐受为度。

功效:肺位于胸腔两侧,即左右各一,在脏器中,肺的位置最高,两肺之间为纵膈,其间有心脏及神经,淋巴,血管等,肺区按摩能直接作用于肺脏,有利宣降,通调水道,通鼻窍,荣皮毛的作用,同时还能间接的对心脏,膈肌及腹腔起按摩作用。

气血两虚按摩穴位能补气血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可以旺盛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虚、扶正培元之功。

血海是脾经之穴,为脾血归聚之海,具有祛淤血、生新血之功能。

中医认为,膈俞为血之会,功善补血止血,为治疗一切血证之要穴;心俞、肝俞、脾俞可调节心肝脾三脏的功能,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心肝脾三脏都与血液的生成和贮存密切相关。膏肓俞为补益虚损的要穴,尤长于补血滋阴。

绝骨为“髓之会穴”,有益髓造血之功,为治疗贫血症的常用穴位。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功善于补益气血,可用于气血虚弱诸证。

以上诸穴均有补血之功,艾灸、点按,若能持之以恒,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按摩三阴交穴防衰老补气血 按摩三阴交补气血

其实女人最重要的就是气血。而三阴交穴相交的脾经、肝经、肾经所主的脾、肝、肾都是养气血的关键位置。女人只要气血足了,很多病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比如像月经不调。而女性脸部肌肤问题很多都是由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引起的。只要从根本调理好女性的气血,就能给女性一个健康美丽的身体。

女人,你知道身上不老穴的秘密吗?丢掉那些不靠谱的养生方法,坚持按揉三阴交穴,你也可以轻松留住青春。

气血不足按摩手法图片 按摩脾脏益气养血

按摩方法:同按摩心脏补气血法一致,意念集中在按摩部位,按摩完毕后可接着按摩胃区或其他方法推拿。

功效:经常按摩脾区,有益气养血作用,因为,脾主全身之肌肉,全身的肌肉,都要依靠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来营养,才使肌肉丰满,发达,健壮,脾有升清,主肌肉,胃有降浊的作用,所以经常按摩脾区有协调,平衡功能,若身体发胖,也能逐渐趋于正常,并对腹胀,便清,食欲不振,倦怠,头晕目眩,消瘦,肥胖等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也可作为其他疾病的辅助方法。

补气血按摩哪里最有效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是补气之要穴。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因而百会是各经络脉气汇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因此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穴位。

补气血按摩哪里最有效 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于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处,为补气关键穴位。

中医认为,人体多气多血的经络当属胃经,而足三里是胃经上的重要穴位,主要作用在于补中益气,调理脾胃,通经活络,扶正祛邪,对足三里施以恰当刺激,可促进气血生化与运行。

怎样调补气血呢

少说话,以防损伤肺气

现代社会处处需要沟通,工作中免不了随时接打电话、汇报请示,下了班很多人也喜欢聚会聊天、唱唱歌。然而,成天说个不停会伤气,尤其是肺气和心气。正所谓“日出千言,不病自伤”,消耗肺气容易使体内元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因此,适当放慢语速、少说些话,可保护、收敛肺气,给身体“节能”。

少思虑,避免气机郁结

当前社会节奏快、竞争压力大,不少人背负重压,心事重重,甚至吃不下、睡不着。正所谓“思则气结”、“多思则神殆”,思虑过度容易导致气机郁结不行,进而引起疾病。不妨顺应自然,不要反复纠结一些小事,更不可钻牛角尖,抱着乐观的心态解决问题。

少吃点,避免心气不足

随着物质生活改善,人们吃得越来越好,很多人甚至以“吃货”自居。然而,《古乐府》三叟诗中提出,“量腹节所受”是老人长寿的因素之一。现代医学和营养学家也证实,吃“七分饱”有助养生。吃太多容易导致气滞,使心气不足,增加肠胃负担,还会导致肥胖、高血脂等问题。要做到七分饱,必须细嚼慢咽,在“似饱非饱”时马上撂筷子。

少赖床,以防气血不畅

许多上班族平时工作累,周末喜欢睡懒觉;也有人因工作压力、生活琐事等心烦意乱,夜不能寐。中医认为,睡眠的目的在于调整阴阳平衡,睡多睡少对身体都没有好处。最好保持规律的作息,睡前不宜运动,也不宜大喜大悲,可以适当静坐、散步,或听点舒缓的音乐等,使身体渐入佳“静”。

穴位按摩调血气

前胸

前胸的胸腺控制着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经常摩擦按摩前胸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和抗感染的能力,对延缓衰老有着一定的作用。

每天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按摩到心窝部穴位100-200次,有着抗病防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脚底

脚底板有很多个关乎人体健康的穴位,多达70多个,而且还有6条经络的起止在脚上。脚部与大脑和心脏有着密切的联系,起到平衡人体各部脏器的联系作用,因此,脚被称为人的“第二个心脏”。

经常按摩脚底板,进行沐足,活跃脚底血气,多点散步或者踩鹅卵石,用温水泡脚等都有助于促进脚腿的血液循环,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有健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腋窝

腋窝有着淋巴结,有着很多汗腺,同时毛细血管和神经十分丰富,由此可见,腋窝是健身抗衰老的奥秘之处,经常按摩腋窝。

虽然有些人怕痒,但是在腋窝受到刺激后,会使人大小,同时促进了血液循环,使各个器官得到了充分的氧气与养分的交换,对于增强器官的功能有很大作用。这种“腋窝运动”对抗衰老尤其有良效,每天自我按摩腋窝3次,每次5分钟。

脊柱

久坐的人经常都会感觉到脊柱有酸痛感觉,此时要注意了。因为脊柱是滋养着全身器官的区域,是人体督脉的行经之地,一旦脊柱受到伤害会造成严重后果。

脊柱两侧的经络又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经常按摩脊柱,可以激发经络的畅通,促进血气的运行,有效滋养全身器官,起到抗衰老作用。

肚脐

位于肚脐的穴位叫做神团穴,中医上可以用药物敷贴在肚脐上,便可治疗心绞痛、消化不良等疾病。

经常按摩肚脐还能有效防治中风,延年益寿的同时,更能养生防病。

保养心脏按摩方法 神门穴-补益心经气血

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意指心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此教育心经体表经脉,本穴因气血物质气性同心经气血之本穴,坚持按摩能补益心经气血,让心脏充满活力并为心脏搏动提供能量来源,起到清热宁心,益心安神,通经活络的功效。

经穴定位:在手腕部位,手腕关节手掌侧,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按摩时一只手大拇指置于穴位上,除拇指外的四指握住手腕,用拇指尖垂直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和痛感为宜,每天早晚各 按摩一次,每次3-5分钟。

相关推荐

养生按摩小肠经气养血

气色不好的人,通常都是因为血气不畅通。想要血气畅通,当然要懂得保养体内的经络。在中医养生学里面,就会教给我们很多按摩通穴的方法。 我们就来看看,我们所指点的这一个,如何通过按摩小肠经上的穴位来打通健康的经脉。 化生气血的小肠经的穴位,我只说4个,不到整条经上穴位总数的1/4,但或许只有一个对您管用。那您就守好这一个吧,关键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就够了。 清心除烦之要经 有人说,脑才是思维的中枢,心不过是个“血泵”,与情志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一个人心脏跳动的缓急强弱,也就是心脏自身的节奏韵律,完全可以控制人的心

按摩3穴位气血赞赞哒

1、按摩大敦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在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2、按摩太冲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在足背,当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按揉不要用太大的力气,感觉轻微酸胀即可。 3、拍打足背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在足背部沿肝经循行,五指并拢拍打足背,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冬季身体的方法

一到冬天,许多老年人常常会出现心悸气短的症状,稍微一有点凉气就心慌得不得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节气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室内外温差也大,稍有不注意,人体脾胃很容易就会遭受寒冷的侵袭,致使阳气不足、脾功能失常,脾又主宰着气血的运行,脾功能失常了,体内水液流通不畅形成痰,气血运行不通畅形成血瘀,痰和血瘀致使经络不通致使心脏中的阳气不足,心脏气血运行不畅而诱发心悸。因此,健脾化痰、气活血就成为我们调理心悸的原则。下面就介绍一种来自《饮膳正要》的气方法。 《本草从新》中说,它能“虚劳,益气力,壮

心烦生气按摩哪里最有效

【位置及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功效及主治】:宁心安神,清降泻火,理气宽膈。主治心痛,心悸,呕吐,神经衰弱,乳腺炎等。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很容易心烦,有时也很容易发火。 冯小姐,今年刚刚30岁,是一家外企公司的策划总监。由于长期高强度工作和巨大压力,让她感觉越来越心烦。有时动不动就向下属发火,有时还会出现心慌、早搏、气短,而且月经也不顺。 像冯小姐这种情况,虽然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不注意也会引起亚健康。这时我们可借助于郄门穴来改善心烦、爱生气等问题。 郄门穴在前臂

脾虚按摩什么位置最好

按摩公孙穴脾安神 公孙穴位于脾经上,且联络足阳明胃经,通冲脉,是八脉交会的要穴,具有脾和胃,调心安神的功效,可治疗胃痛,痢疾等肠胃疾病,心烦,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按摩手法:公孙穴通冲脉,对舒筋,引血,行瘀有重要作用,通过按压公孙穴消除血气阻滞的方法是,找准穴位,以大拇指稍用力按压,以有明显酸胀感为度。 取穴:此穴位于人体脚内侧,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的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按摩三阴交除湿去虚胖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均在本穴交会,是可以经常按摩的保健穴,按摩此穴具有健脾和胃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血又排毒。 二、血海穴 俗话说血找血海,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

针灸推拿注意事项有哪些

1.辩证施按摩益方法甚多,其目的不外乎在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及调脏腑的功能。在使用按摩益时,要辨证施,分清阴虚还是阳虚,气在还是血虚,要辨清病在哪个脏腑。肾虚者则采用益肾固本的方法,脾胃虚弱则采用健脾和胃之法。 此外,不同的季节也要有所侧重。春天的按摩益.则要采用疏肝利胆,养血柔肝之法;而秋天的按摩益,则要用益肺气,滋阴润燥之法。在辨证施时,要把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有选择性的进行。 2.集中注意力,调匀呼吸集中注意力,调匀呼吸是按摩益施术者和使用按摩方法实施自我益者必须注意做

怎么按摩耳部防治慢性病

常用手法有:按、摩、揉、搓、捏、点、掐等。 爱出汗、常乏力按压4个耳穴 如果您经常气短乏力、活动后容易出汗,白天困倦疲惫,您可能就是气虚了,所以需要适当气。 耳穴按摩:按压耳穴的心、肺、胃、十二指肠反射区。 经络按摩按摩脾经和胃经,经常用艾灸气海或关元或足三里,每次艾灸30分钟左右。 脸发白,眼发干按压5个耳穴 如果您经常面色苍白又缺乏光泽、口唇或指甲颜色淡白、手脚麻木或经常心慌心跳或眼睛干涩,女性表现为月经量少,您可能是有血虚,需要血了。如果伴有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需要先调理脾胃功能,如果是耗伤血液

女人血养颜必知10大穴

中医认为,女人血是一生必做的事情。人体有十大血养生穴位。常按摩这些养生穴位,可血调血。 一、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血又排毒。 二、血海穴 俗话

足疗的功效

脚底按摩能够非常起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没有病的话能够更加的长寿,有病的话不妨通过足疗来祛病,足疗在“根气”,理“精气”,益“宗气”功效卓著。足疗按摩有着非常好的延缓衰老的作用。 1、脑提神:脑提神是足部按摩最显著的功效之一。困倦之际,按摩足部,立奏精充神敏之效。常按摩大脑、额窦、脑干、垂体等反射区,对脑力劳动者解除疲劳功效显著。 2、心调律:按摩足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含氧量,促进代谢,调节心律。常按摩心、肾上腺、胃、横胳膜等反射区,对年老体弱者和心脏病患者有心调律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