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妆与药品的区别
药妆与药品的区别
药品:有效成分浓度最高;适用严重皮肤患者;以治疗为目的,会直接改变患者皮肤状态,如:让油性肌转为中性肌,效果快速明显,但有时有副作用;通常是在医生开处方后,到医院或药房购买。
药妆品:有效成分浓度次于药品:敏弱、受损、轻微皮肤炎、一般人皆可使用;介于两者之间,具修复、辅助药品的效果;不若药品刺激,会稍微改变皮肤表面状况,但仍温和;在医院、药房、药妆店销售,有专业医师、药师在旁指导使用。
药妆与化妆品的区别
化妆品从用途上来分类有:彩妆化妆品、洗护化妆品、功能化妆品;从销售渠道分类有:专业线化妆品、日化线化妆品、药线(药妆)化妆品;药妆与普通化妆品的区别主要是销售渠道的不同,在用途上药妆属于功能性化妆品类;不论从用途还是从市场可以看出,药妆是属于化妆品的一个分类。
药妆和卫妆的区别 购买渠道不一样
药妆:药妆一般在药店、专业的药妆店购买,必须有专业的医师、药师在场。
普通化妆品:普通的化妆品在商场、专柜、化妆品的等等地方都可以买到。
药妆和普通化妆品的区别 使用效果不一样
药妆:药妆是使用特定功效的产品能够比普通产品更好地达到效果,因为其中含有的有效成分较多。
普通化妆品:普通化妆品添加成分较多,功效较为分散,使用之后见效没有药妆快。
药妆与普通化妆品的区别 适用肤质不一样
药妆:药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适合所有的肤质使用,特别是对于问题肌肤的改善作用明显。
普通化妆品:普通化妆品一般需要根据肤质购买,而且对于容易出现过敏情况的肌肤是不建议使用太多的化妆品的。
药妆和普通护肤品有什么区别
专家出镜:范菁
皮肤学硕士,皮肤科医师,从事各项皮肤疾病相关一线临床诊疗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过敏反应的作用机理及药物干预。“原来现在的皮肤科医师都这么美丽啊!”是旁人看见范菁的第一印象,她不仅本人拥有美丽健康的皮肤,并帮助病患重拾美丽肌肤,也非常乐于和读者分享皮肤美容与护理的话题。
在中国,最早引入药妆概念的品牌,当属法国,“全世界只在药房销售”的口号印象深刻。时至今日,抢滩广袤中国市场的药妆品牌,林林总总,群雄争霸,以贩售地点来判定其是否药妆未免太老土,拨开云雾见青天,看穿药妆真实身份,揭示药妆本质。 药妆为什么被称为药妆?
药妆,是护肤品一树繁华中的枝头一朵,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出身的特殊性,无论在产品研发、生产、储运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循制药标准,同时借助皮肤医学的科学基础,为不同性质的皮肤,开发对应性的产品。
药妆和普通护肤品本质的区别在哪里?
从成分上来说,越来越多的护肤品品牌引入了皮肤医学的最新科技成果,分子、基因、DNA、螺旋酶这些名词竟也在广告中日渐多见,倍增神秘感,隐隐有实验室刀光剑影闪动。虽然药妆用的新成分,护肤品也可以添加,这方面或许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浓度上,药妆有时候要大胆得多,比如果酸,果酸是个极好的东西,只是要应用得当,注意方式方法,除了皮肤薄而敏感的最好生人勿近,一般护肤品添加不多,而专业果酸之父品牌敢下猛料,叹为观止,而且高效可靠,实为独到。
药妆品牌的销售渠道
从销售渠道上来说,国内多数药妆品牌,只在药房销售。而在日本,化妆品则主要在药妆店销售,不能将在药房销售的化妆品直接划入药妆行列。销售渠道的不同,并不仅仅是树立品牌形象上的需要,由于经营一定比例药品,对药品的仓储管理、销售管理以及推荐方式等都相对专业,一般都配有药师,能对消费者选购药妆品进行一定指导
药妆严格定义
严格意义上来说,药妆应该是由皮肤学专家,从皮肤结构、皮肤改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高效性和高安全性为诉求,并以药品的标准生产的一类护肤品。
什么样的人群需要选择药妆?
药妆品绝非第一眼美女,外包装不够迷人,香味不够吸引,但是自有拥趸。适宜人群:有皮肤疾患,在使用其他药物治疗同时,选择安全性高的药妆产品进行辅助治疗;希望通过高效能的特殊功效药妆品,来改善皮肤状况,如色斑、皱纹、皮肤粗糙等等。不,我不愿在文章里推荐大家使用这一款,或那一品牌的产品,因为每个人肌肤状况独一无二,要看人下菜,才对你的皮肤胃口。有以上诉求的需四步走:先看医生,然后选产品,再来试用,确认皮肤无不适应后再进到最后一步正式使用阶段。
药妆跟医生有什么关系?
由临床皮肤科医生通过临床研究的方式对其产品进行效用检验,一方面可以研究产品对皮肤的敏感率,听取临床医生对产品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可以验证其产品对皮肤的改善程度,用最科学的方式以确保产品的效用,提升竞争力。在国外,患者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皮肤问题,会首先咨询自己的皮肤科医生,明确问题所在,并从皮肤科学解决针对皮肤性质,开具对应性的皮肤护理处方,而往往这些产品是诊所转售,无法自购的,从而确立了药妆品的专业形象。诚然,在中国尚无如此习惯,但趋势渐渐大同,殊途自然同归。
药妆分类细数
虽然目前国内药妆仍较单一,未如国外那般如火如荼选择多样,但要一一细数,却也颇为可观,法国的药妆多以温泉水为标榜,安全,温和,富含矿物质是其整体印象,当然也会有部分系列用到水杨酸、维A 醇等溶解角质、控油、抗皱的成分,以应对不同肌肤问题需求。美系的药妆品多数崇尚简洁高效,力求与寻常护肤品拉开差距,凸显专业性,因此下料常常颇猛,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当然效果也就事半功倍。日本的药妆店基本已成为护肤品乐淘氏大本营,满足女生的所有想象,药用功效退化,强调护肤品的多样化细分。选择如此众多,世界如此美好,还有什么皮肤之虞?
关于药妆品的N个小知识
什么是药妆品呢?平心而论,任何搽在皮肤表面的物质,不管吸不吸收,都可能改变皮肤的功能,药品与化妆品之区隔,其实并不容易,而就历史上来看,保养性化妆品其实一直都是与外用药品相提并论的,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逐渐分家。而今日再度的结合,也并不意外,而这类产品,就称为药妆品。
药妆品一词,直接翻译自英文Cosmeceutical,结合化妆品及药品二字而得,意思是具有药性的化妆品,此字虽于1963年即出现,但真正广为使用是到1993年后,因果酸类产品之风行,才由美国Kigman教授再次倡用,但至今仍未被官方正式采用。不过在我国,仿效日本的「医药品外部」分类,倒是早有「含药化妆品」之存在。
至于一般所含药妆品,其实不限于法规上的含药化妆品,也包括了一些具特殊加成分或特殊诉求的产品。与传统含药化妆品不同的是除了传统通路外,常以药局、诊所或为销售据点。而这些专业形象所提供的保障,也提供了吸引消费者的因素。
药妆品在专业人员使用上,其实有时接近药品的,而目前法规上对这些功能性产品管制,除了少数以成分浓度外,主要是管制其功能诉求。
但由于这类产品并不在媒体上大量曝光,其销售也不靠一般媒体,因此较不易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以厂商而言,省去了大笔的广告费用,而以专业的医师来看,也增加了治疗上的选择性,又不须担心被健保核扣费用,似乎是互蒙其利。
而以消费者而言,信任医师、药师,自然是比信任广告效果来得实在些,也或许是因为有这样的优势,所以虽然在一般化妆品专柜销售功能性化妆品,有逐渐式微的现象,反而是彩妆类产品再度受重视,但在药局、诊所,这类产品却逐渐风行。
然而这类产品也并非全然安全的,与药品不同,多数这类产品并无客观的临床报告,而即使负责把关的医师或药师,有时也难以掌其商品特性。再以公平性而言,厂商未投注相同的研究成分,即宣称与药品相当之效果,也有所不当。因此就消费者而言,使用这类产品时,也应多询问相关的资料,才能用得安全、用得有效。
药妆是什么
我一直认为药妆其实只是一个通俗的用语,因为它不是法律规范(比如药品),也没有法律定义。所以关于药妆的概念一直是混乱的,没有统一的概念。当然最早的药妆是源于欧洲,人们有了皮肤困扰在就医时,医生针对你目前出现的皮问题开出药方,还会帮你选择一些皮肤出问题时适用的清洁产品、药或辅助治疗类护肤品。这类护肤品大多成分上比较简单,没有很多功能性成分,主要是为了配合敏感性或皮肤发炎时使用。
但时至今日,药妆真的完全和药脱离了关系,不管是在日本、还是在法国、或是在中国,药店都变成了护肤品的一个销售渠道,它和药品是不沾边的。只是因为在药店售卖,所以统称药妆。
如果你去过日本就知道日本药妆,那里面的产品绝对和药没有关系,并不是日本药妆就是无添加,其本上,你要你想要的任何护肤彩妆工具品牌,都能在类似松本清的渠道找到。
而在我看来,法国现在的药妆,若干年过去还是玩的是本土的泉水类、植物类(有机或精油)这两大概念,很少有其它激进的品牌或是新奇特的东西。但注意哦,它们还是护肤品,不是药。至于说植物类更是与药搭不上关系了。
另外也要说明一点,虽然大部分法国药妆以抗敏为主打,但也有些单品加入了一些维A类或果酸类的抗老成分,这就有一定刺激性了,我也这次看到了玩蛇毒概念的品牌。另外那些精油、有机类产品并不代表温合,所以说不能一概而论说法国药妆就是是专为敏感皮肤准备。
回头再来说咱们国内的药妆,各国的药妆在十年前就陆续进入中国,在我国的药店里现在都已经能看到了。但直至今日,各品牌都发现中国药店由于中国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导购配置问题,并不适合销售护肤品,都纷纷走出药店,进入到商场、超市、美妆店等其它渠道。所以说使得大家对药妆这个东西完全摸不清头脑。你也不要把药妆产品想得太过复杂,就把去药店买护肤品当作去买护肤品一回事就行了。
药妆更有安全保障吗
什么是药妆?
“什么是药妆?”同一品牌专柜的两名店员,竟然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一个说:“药妆是在化妆品添了药,能够保障用的人不过敏。”另一个则说:“药妆里面绝对没有药,使用者绝对不会过敏。”两位营业员的矛盾说法,让人对药妆的属性更加迷茫。药妆,到底是药,还是化妆品?
同样迷茫的还有监管者,市食药监管所所长顾振华直言:“药妆在我国法律上并没有定义,这是一个盲点、空白点。”
药妆更有安全保障吗?
让人意外的是,这个监管上的“盲点”,却正在市场上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昨天下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药店创新经营主题论坛上,药妆店成了论坛主题,主办方透露,传统药店变身成药妆店,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爱美女性的这种微妙心理,无疑成了药店推广药妆的催化剂。一位药房经营者在论坛上表示,连锁药店在经过十年发展后,药品利润逐渐降低,现在亟需寻找新的赢利模式和利润增长点,而化妆品的利润又远高于药品,何不通过药妆的“擦边球”,让连锁药店再“火”上一把呢?
药妆功效谁说了算?
药妆到底是什么呢?目前,业界对其解释为“介于化妆品与药品之间的功能性产品”。在欧盟等一些发达国家,“药妆”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化妆品,它们必须在药店销售,必须完全公开配方,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须经医学文献和皮肤科临床测试证明,且不含公认的致敏源。在一些国家,药妆多由药品生产企业生产。
而在我国,药妆的法律地位也卡在了药品和化妆品之间。根据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存在既是药又是化妆品的概念。我国现行的化妆品管理条例已近30年未做修改,新兴的药妆,自然不可能出现在它的定义之内。
我国目前将化妆品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两类。与药妆概念稍有类似的是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它主要分为美白、祛斑、生发、防晒等九类,它们拥有自己的卫生许可证号,相应为“卫妆特字×××”号。
对于这些“特”字号的产品,相关部门的检测要求,目前也大多停留在毒性检测阶段,并没有相关的功能性和成分测试标准以及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