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粘连保守治疗日常注意事项
肠粘连保守治疗日常注意事项
1、无论是一次还是二次手术,均会遗留有腹腔的粘连与肠管之间的粘连。根据目前专家的经验,没有什么理想的防止粘连的方法。所以此次手术后,腹腔仍会有不同程度的粘连。粘连是自然的,关键是如何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总的原则是避免过度劳累、适量运动、加强营养。胃肠道是易受情绪影响的器官,因此要尽量过平和的生活,避免大喜大悲。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王峰
3、给您推荐肠道疾病及营养学家黎介寿院士的八字养生格言:多思、少虑、勤动、淡食。在整个恢复期间,为了保证充足的能量与蛋白质供应,应同时口服肠内营养素,比如能全素或安素,按上午、下午及晚上睡前加餐服用。以补充饮食中不足的营养成分和不足的能量与蛋白质。蛋白粉仅是单纯的蛋白,不能补充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
4、进食普通饮食也仍以高营养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食物一定要充分咀嚼,充分的粉碎食物,以减轻胃的负担。
5、严禁进食柿子、柿饼、山楂(包括糖葫芦)、枣子。这些食物中含有鞣酸,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成块,磨损胃壁,导致胃溃疡。由于所有的病人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粘连,不能进食整块的食物,或在肠道中易结成块的食物。这样会堵塞肠管,引起肠梗阻。因此而导致再次手术的不在少数。避免整块吞咽食物。山芋、年糕等易成块吞咽的食物应少吃或不吃。原理是一样的,它们会引起腹部外科手术后病人的肠梗阻。
6、每周监测体重。体重下降,就应该多进食些食物。如果体重不断下降,低于目前体重的10%,或体重丢失超过5公斤,就应及时复查。找出体重下降的原因。体重也不要过高,不要超过现在体重的20%。
7、久病成良医。有一个基本原则,吃什么不舒服,就不要吃它。请自己多总结,有些东西,可能这一辈子也吃不了了,但能健康的生活,比什么都好。
8、定期复查。自己不要以为没有不舒服的地方就不来复查了,有时医生可以看出来的情况要早于病人出现症状时。
护理肠粘连应严格遵循的原则
对付肠粘连,手术松解仍是目前唯一的有效手段。但问题是,术后还会形成新的粘连,相同的问题又会重现,所以手术并非一劳永逸之举。前面我们提到,大部分肠粘连患者没有特殊不适,少数患者会表现为肠梗阻,所以我们治疗的重点是如何防止肠梗阻的发生。
粘连性肠梗阻的常见诱因有:饮食不当或胃肠炎症等引起胃肠蠕动功能紊乱;暴饮暴食使大量食物突然进入受粘连压迫或牵扯的近段肠管;餐后剧烈的体力活动,使粘连近端的肠管因重力关系发生扭转等,这些都应该尽量避免。一旦诊断为肠梗阻,采用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等保守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得到缓解,但今后可能再次反复。倘若肠梗阻经过上述保守治疗无效,或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肠坏死的征兆,则必须被迫接受手术。
总的来说,有症状肠粘连患者的饮食必须遵循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清淡、质软、高蛋白、忌冷、忌辛辣的原则。尤其要注意:长纤维食物切碎或嚼碎再吃,否则导致食物团增大,不容易通过狭窄的粘连部位;吃东西细嚼慢咽,避免大量食物快速通过狭窄部位;避免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如团子、粽子,以防食物堵塞狭窄处;饭后注意休息,不做剧烈活动,以免粘连处肠管扭转。而无症状的患者虽然不必严格遵循上述原则,也要注意饮食有度,不可暴饮暴食。
肠粘连治疗
治疗的方法有多种,但主要以预防和护理为主。因为肠粘连除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否则不可以用手术的方法来治疗肠粘连。肠粘连的发病原因之一就是腹腔手术,再用手术治疗肠粘连,由于组织液的渗出可能会使肠粘连的更加厉害,临床研究表面经过五六次手术的人,在肠粘连病人体内会刑场块状粘连,这样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药物治疗肠粘连也是不行的,由于肠粘连病人的肠道吸收作用非常的有限,所以,很多药物离子就直接顺着大肠排出体外,导致效果非常的差。另外,药物的副作用也会让肠粘连病人痛苦加重,对身体的危害非常厉害。
治疗肠粘连最有效的方法就选择——肠粘连磁疗贴。肠粘连磁疗贴是在独家秘方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现代医疗技术研发而成的纯中药生物外用贴剂,去掉了普通膏药里面的铅丹等有害成分,肠粘连磁疗贴采用高磁粉和均匀缓释技术及国际透皮吸收剂,透皮通穴供药,使人体24小时持续不断吸收药性,从根本调理,活血化瘀,疏通肠道,解除肠粘连,恢复肠道的正常的形态和功能。经过临床验证, 3-4个疗程康复,肠粘连磁疗贴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痛苦。
肠粘连磁疗贴是中医药疗、磁疗、穴疗的完美结合,肠粘连磁疗贴是二十一世纪绿色自然疗法的真正临床体现——安全、方便、无痛苦,本品享受两项国家专利保护。
以上就是治疗肠粘连的有效方法介绍,希望对广大患者有帮助。肠粘连是很痛苦的疾病,除了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外,心理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有效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帮助,当然疾病还需越早发现,治疗的效果就越好。
腰椎间盘突出钙化是怎么回事
腰椎间盘突出在我们生活中出现比较多,它是骨科门诊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专家指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很严重的骨科疾病,除了会给患者造成疼痛等症状外,还很可能会出现钙化的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钙化是一种异常情况,椎间盘钙化常呈孤立性病灶,与上下层面无延续关系,对其来源的认识尚不一致,主要观点有软骨板破裂后移、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破裂、椎体后缘骨突骨折、后纵韧带钙化等,而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多为上下层面连续性病灶,且基底较宽。
钙化的椎间盘组织表面多不平整,且钙化组织质地坚硬,没有弹性,压迫到神经后,没有任何缓冲的余地,对神经造成卡压、摩擦等,损伤较明显。同时,钙化的椎间盘组织常与神经等周围组织紧密粘连,不仅使症状加重,还增加了手术中清除病变组织的难度,部分严重粘连的钙化,因无法从正常组织分离不得不残留在体内,无法清除。这对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手术后的治疗效果不如一般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对于症状不严重的钙化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绝对卧床休息、牵引治疗)。但由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已经发生变性,组织已经失去水分、弹性,并产生钙化,且常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椎间盘突出并钙化的部分回到正常部位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对神经较之非钙化的突出压迫严重,保守治疗的疗效不如一般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但仍有相当的患者能够缓解。
保守治疗的疗效多限于短时间,六周左右。因为目前认为长期保守治疗很可能是导致突出椎间盘产生钙化的原因之一;且患者已经存在钙化,说明该类患者有钙化的高危因素存在。如继续采取保守治疗,基于上述两点原因,这类患者的钙化继续加重的可能性较大,易使病情继续加重。
而对于症状严重的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的钙化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因钙化的椎间盘组织对神经压迫严重,与神经等周围正常组织广泛粘连,过长的时间保守加重钙化物对神经的摩擦或卡压,进一步加重神经的损伤,故不宜过分强调保守治疗的时间,可以较早手术。
肠粘连和肠梗阻的区别
肠腔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发生了障碍,不能顺利通过肠道,即称为肠梗阻。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外科疾患,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和胆道疾病,而居急腹症的第三位,一旦肠管发生梗阻,不但可以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并可导致全身性生理紊乱。在临床上以腹痛、呕吐、腹胀、便闭为主要表现,肠梗阻具有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迅速等特点,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如若形成肠粘连,最好采用保守治疗肠粘连。
肠粘连和肠梗阻不是同一种病,肠粘连是指肠管与肠管之间,肠管与腹膜之间,肠管与腹腔内脏之间发生粘连的总称。此种粘连是在肠管外表面的一个或几个部位与其他部位发生的纤维性结缔组织粘连,在粘连处可形成肠管局部的狭窄,致使肠内容物运行障碍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而肠梗阻则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腔内容物运行发生障碍。肠粘连可以引发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凡是肠粘连患者都有引发粘连的可能,而梗阻患者不一定患有肠粘连。比如说,病人可因肠道蛔虫相互缠绕成团块而堵塞肠腔,致使肠腔内容物运行障碍而引发肠梗阻;也可因肠壁本身功能障碍,不能正常运送食物导致肠梗阻。这些原因造成的肠梗阻与肠粘连毫不相干。所以说,肠粘连和肠梗阻并不是同一种疾病。
小儿患有阑尾炎怎么办呢
1. 对化脓性、坏疽性、蛔虫及异物等引起的梗阻性急性阑尾炎,一经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
2. 如患儿经保守治疗后,阑尾炎症被控制在局部,形成包块,经B超检查确定包块内有脓液,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或手术,切开阑尾脓肿,将脓液引流出来;
3. 对尚未完全确诊的患儿进行保守治疗6~12小时后,没有好转或加重者,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4. 对出现腹膜炎及阑尾穿孔症状的患儿,应立即进行手术,切除阑尾并在腹腔内放置引流。手术后应在医生指导下,用中药配合治疗;
5. 患儿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时,应立即手术。特别是有长期反复发作性腹痛的患儿,由于阑尾腔内有慢性炎症,影响患儿正常生活者,应及早手术,切除阑尾。
6. 阑尾脓肿未形成前,不适宜引流,应进行保守治疗。要保证患儿卧床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以防止肿物破裂,炎症扩散;保守治疗期间,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食清淡的食物,以调节肠胃功能。
因为小儿的表述能力有限,所以当出现肚子疼痛的症状的时候,往往不能很清楚的表达,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多多留意孩子的举动,一旦怀疑是阑尾炎后,就要注意及时的就医,确诊后,及时的治疗。如果小儿做了手术了,要注意让孩子多走动,防止出现肠粘连。
粘连性肠梗阻是什么
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则可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其属于机械性肠梗阻范畴,按起病急缓可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
按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可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按肠管血供情况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该病部分可经非手术治疗获得症状消退, 但大多数反复发作或保守治疗无效,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腹部手术后八成患者肠粘连
肠粘连的最好预防是提高手术水平,无菌操作、止血、避免组织损伤及防止各种异物污染或刺激腹腔都将最大限度地防止肠粘连。
小张三月初做了阑尾炎 手术,一直在家休息。有天吃完晚饭后,突然感觉腹痛,隔了一天之后痛得更厉害,上医院开了点药,吃后疼痛缓解。但还是没能解决问题,腹痛又滋生了轻微的胀痛,每次痛时都有大便的感觉,肛门胀感。后来到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就诊,一照X光片才发现小张出现了肠粘连,而且还有严重的肠梗阻 ,如果不治疗很可能导致肠坏死。
开腹手术易引起肠粘连
腹部手术,特别是剖腹产 、阑尾炎等开腹手术,大部分会遗留一个问题———肠粘连。由于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湿润光滑的肠道水分蒸发,表面变得干涩,再加上手术操作对肠面的损伤,这便给肠粘连创造了机会。该院普外科主任医师袁晖说:"一般来讲,做过腹部手术的患者约有80%的人会发生肠粘连,其中10%会有症状,比如腹痛、腹胀等,当肠道粘连严重时,则发生肠梗阻。"在下列情况下最容易发生肠梗阻:
1、肠子彼此紧密粘连成一团,并且固定在腹壁切口疤痕下,因为肠腔狭小,肠蠕动受到影响,肠管不能扩张,容易发生梗阻。
2、肠子粘连后,扭转折叠,使曲折处 的肠腔狭小,容易发生梗阻。
3、肠子粘连到距离较远的一点,由于相互牵拉使其粘连点成一锐角,容易发生梗阻。
当然,导致肠粘连的原因,除了腹部手术之外,外伤、腹部炎症也会引起肠粘连,而发生严重的肠梗阻的比例大约在1%,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将粘连松解。
90%以上只需保守治疗
很多时候,患者出现腹痛之后,往往会去消化科就诊,有的女性甚至还以为自己是痛经,去妇科就诊,以致肠粘连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袁晖表示,腹痛的患者在普外科就诊的话,外科医生往往会考虑肠粘连,特别是曾经有过腹部手术的患者。因为腹部手术,特别是下腹部手术,大部分患者都会发生粘连,只是很多人未出现症状而已。即便出现症状,只要不是太严重,90%以上的患者可服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比如消炎、解痉、通便,只要经过这些治疗,水肿的肠道得以消肿,再加上饮食上稍加注意,以精细、柔软食物为主,基本上就能缓解症状。如果腹痛反复发作,伴有腹胀、呕吐、无排便、排气,经过验血(血像高、白细胞增多,代表有感染性炎症)和X光片检查,发现肠粘连严重,则应考虑尽早手术治疗,把肠粘连进行松解,否则会导致肠坏死。
值得提醒的是,因为手术治疗并不能消除肠粘连,相反,术后有可能还会形成新的粘连,所以,肠粘连应该说是外科手术的一个遗留下的顽固性难题。
腹部手术后尽早下床活动
粘连虽然是导致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但粘连并不等于必然会产生肠梗阻。袁晖说,目前对已经发生的肠粘连尚无特殊疗法,所以对其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 应早发现早治疗,建议手术后的患者应密切注意自己是否有腹痛、恶心呕吐、腹部膨胀的症状。"如有可能,在腹部手术之后,尽早下床活动,这样便可促进肠道蠕动,对避免肠粘连有很大的帮助"。
他表示,手术后的患者,平时还应注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一次吃得太多,食物在经过狭窄的肠道时,就有可能发生梗阻。最好避免进食豆类食物,这类食物容易胀气。如果只是出现轻微腹痛、腹胀,而未发生梗阻,只需控制饮食或禁食,等肛门排便、排气后症状便会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