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乳头状囊腺瘤的检查

乳头状囊腺瘤的检查

1.生长缓慢,无症状。

2.多出现在腮腺后份表面及下极,一般较小(直径4cm以内),圆或卵圆形,界限清楚,质地较软,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有双侧发病。

3.涎腺造影示涎腺内良性占位性病变。

4.B超显示为境界光滑的反射图像,内部回声波分布光点均匀。

5.病变区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显示瘤体内同位素99铸浓聚。

6.冰冻切片活组织检查证实。

乳头状囊腺瘤诊断鉴别

与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相鉴别:

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表现与多形性腺瘤相类似,缺乏特征表现,故临床上常诊断为多形性腺瘤,腮腺造影可显示为良性征或具有局部侵润性的良性肿瘤,B超检查时在声像图上亦可表现为“网格状”结构,易与腺淋巴瘤相混淆,但腺淋巴瘤的边界回声清楚,而乳头状囊腺瘤较模糊。

囊肿分为几种

1.普通“上皮性”肿瘤;2.性索间质肿瘤;3.脂质(类脂质)肿瘤;4.生殖细胞肿瘤;5.性腺母细胞瘤;6.非卵巢特异性软组织肿瘤;7.未分类肿瘤;8.继发性(转移性)肿瘤;9.瘤样病变。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 上皮性肿瘤 最常见,占卵巢肿瘤的50~70%,其中以浆液性肿瘤最多见,浆液性囊腺瘤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5%,常见于30~40岁患者。以单侧为多。外观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多为单房性,囊壁较薄,囊内含淡黄色清亮透明的液体,有部分病例可见内壁有乳头状突起,群簇成团或弥漫散,称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乳头可突出囊壁,在囊肿表面蔓延生长,甚至侵及邻近器官,如伴有腹水者,则多已发生恶变。其次为粘液性肿瘤。粘液性囊腺瘤约占卵巢肿瘤的15%~25%,最常见于30~50岁。多为单侧。肿瘤表面光滑,为兰白色,呈多房性,囊内含藕粉样粘液,偶见囊壁内有乳头状突起,称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瘤,右囊壁破裂,瘤细胞可种植于腹膜及内脏表面,产生大量粘液,称腹膜粘液瘤。以其组织学及细胞学特点,它们各有良性、交界性(低度潜在恶性瘤)及恶性之分。上皮腺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90%。

​左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是什么

一概念

卵巢囊腺瘤,英文翻译为cystadenoma of ovary。是一种卵巢肿瘤,是腺瘤的管腔中有分泌物潴留呈囊状扩张者称为囊腺瘤,因为病变于卵巢,故称卵巢囊腺瘤。囊腺瘤由于被覆内壁的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形成多数大小不一的房室。内容可有浆液、粘液、假粘液、胶质等多种物质。以卵巢最为多见,此外也见于乳腺、肾脏、胰脏、肝脏。

二形成原因

囊腺瘤(cystadenoma):由于腺瘤中的腺体分泌物淤积,腺腔逐渐扩大并互相融合,肉眼上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囊腔。囊腺瘤常发生于卵巢,偶见于甲状腺及胰腺。卵巢囊腺瘤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腺上皮向囊腔内呈乳头状生长,并分泌浆液,故称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serous papillary cystadenoma);另一种分泌粘液,常为多房性,囊壁光滑,少有乳头状增生,称为粘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adenoma)。其中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较易发生恶变,转化为浆液性囊腺癌(serous cystadenocarcinoma)。

三其他

腺瘤常见于乳腺、垂体、甲状腺、卵巢等内分泌腺和胃、肠、肝等处。发育缓慢,形成局限性结节,表面呈息肉状或乳头状。由与正常腺细胞相类似的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细胞所构成。细胞排列也很规整,以其固有膜与周围的结缔组织间形成明显的分界,但缺少排泄管形成或异常分泌等表明在构造和功能方面多少有些异型性。腺瘤的间质由包括血管的结缔组织构成。有不少肿瘤伴有显著的结缔组织增生(纤维腺瘤fibro-adenoma)。时而有恶性的腺瘤,实际上这是癌的一种。腺瘤的发生、发育多受内分泌、神经等体内调节机构的支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些学者认为腺瘤仅是一种病理性的组织增生,而不是真正的肿瘤。

卵巢囊肿的分类

1.浆液性囊腺瘤

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5%,常见于30~40岁患者。以单侧为多。外观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多为单房性,囊壁较薄,囊内含淡黄色清亮透明的液体,有部分病例可见内壁有乳头状突起,群簇成团或弥漫散在,称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乳头可突出囊壁,在囊肿表面蔓延生长,甚至侵及邻近器官,如伴有腹水者,则多已发生恶变。

2.粘液性囊腺瘤

约占卵巢肿瘤的15~25%,最常见于30~50岁。多为单侧。肿瘤表面光滑,为兰白色,呈多房性,囊内含藕粉样粘液,偶见囊壁内有乳头状突起,称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瘤,右囊壁破裂,瘤细胞可种植于腹膜及内脏表面,产生大量粘液,称腹膜粘液瘤。

3.成熟畸胎瘤

又称囊性畸胎瘤或皮样囊肿。占卵巢肿瘤约10~20%,占畸胎瘤的97%。大多发生在生育年龄。肿瘤多为成人手拳大小,直径多小于10cm,单侧居多,约25%为双侧,外观为园形或椭园形,呈黄白色,表面光滑,囊壁较厚,切面多为单房,囊内常含皮脂物质及毛发,亦可见牙齿、骨、软骨及神经组织,偶见甲状腺组织。

假麦格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假性麦格综合征为卵巢其他类型的良、恶性肿瘤、胰腺疾患或其他部位肿瘤。

一、发生腹水的原因

(1)伴发卵巢、输卵管、子宫等处的恶性肿瘤,尤其是有腹膜种植或转移者。

(2)有良性乳头状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乳头穿破囊壁种植于腹膜,有分泌以及它的分解产物使腹膜受到化学性刺激,产生腹水。

二、发生胸腔积液的原因

卵巢肿瘤破裂,瘤内容物可经横膈或经淋巴到达胸腔,引起胸腔积液。

卵巢浆液性囊肿的发病原因及机制是什么

(一)发病原因

卵巢浆液性肿瘤属卵巢上皮性肿瘤,近年来公认卵巢上皮性肿瘤来自卵巢表面上皮-间质。该上皮与腹腔间皮均来自体腔上皮(coelomic epithelum),在胚胎时期参与米勒管(Mullerian duct)的形成。

(二)发病机制

1.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发病机制

(1)浆液性良性囊腺瘤:

①单房性浆液性囊腺瘤:由于其表现为单房薄壁的囊肿,常被称为单纯性囊肿(simple cyst)。肿瘤外表光滑、壁薄,大小由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切面为单个囊腔,内壁光滑,有时也可见到扁平散在的钝圆乳头。囊腔内液体透明,淡黄色,浆液性,偶有黏稠的黏液性物质。上皮为单层立方形或柱形,常含有少量输卵管型上皮。

②多房浆液性囊腺瘤或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囊腔因纤维组织被分隔为多房,表面可呈结节状,大小和质地取决于囊的大小和囊液的张力。一般包膜略厚,呈灰白色、光滑;房内可见乳头状生长,乳头可呈内生型、外生型或内外型均有。上皮大部分为输卵管型,细胞排列整齐,大小一致,无核分裂象(图1)。肿瘤间质和乳头间有时可见到砂粒体。

③浆液性表面乳头状瘤:较少见,特点是乳头全呈外生型,大小不等,镜下则可见卵巢间质或纤维组织,表面覆盖单层立方形或低柱状上皮,部分细胞有纤毛。这类肿瘤虽属良性,但上皮细胞可脱落,种植于腹膜或盆腔器官表面,甚至出现腹水,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④纤维囊腺瘤和腺纤维瘤:来自卵巢生发上皮及其间质,腺纤维瘤以纤维间质为主,多为实性,有少量散在小囊腔;囊腺纤维瘤以实质占一半或大部,其余为较大的囊腔。两者均为良性,平均9cm大小,一般为单侧性。间质内偶见成群的多边形大细胞,为黄素化的卵泡膜细胞,囊性腺腔则覆盖单层立方形上皮或柱形上皮。

(2)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与良性浆液性囊腺瘤相似,但有较多乳头状突起,体积较大,双侧发生机会比良性多。

乳头状囊腺瘤的饮食

食疗方:

绿豆芽莴笋炒沙丁鱼片

方药及用法:绿豆芽100克,莴笋125克,沙丁鱼片96克,生姜丝4.5克。将四者在锅内用适量花生油、食盐炒熟上碟,当菜佐餐。每天1剂,可连用3~5天,或与其他防癌抗癌菜交替食用。

效能:防癌调脂,去烟毒。

绿豆芽味甘微凉,含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2、胡萝卜素、氨基酸、糖等,营养成分较豆类高,且易消化,绿豆芽所含的叶绿素,能有效分解致癌物质亚硝铵,可预防直肠癌和其他癌变,对长期吸烟者

腺瘤的病因

1.囊腺瘤

由于腺瘤组织中的腺体分泌物淤积,腺腔逐渐扩张并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因而得名。主要见于卵巢,偶见于甲状腺及胰腺,卵巢囊腺瘤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黏液性囊腺瘤,常为多房性,囊壁光滑,少有乳头状增生。另一种是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腺上皮向囊腔内呈乳头状增生,并分泌浆液,所以称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2.纤维腺瘤

是女性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除腺上皮细胞增生外,同时还伴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这种肿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

3.多形性腺瘤

好发于涎腺,特别是腮腺,过去常称为混合瘤。由腺组织、黏液样及软骨样组织等多种成分混合而成。本瘤生长缓慢,但切除后常易复发。

4.息肉状腺瘤

发生于黏膜,呈息肉状,有蒂与黏膜相连,多见于直肠。其中表面呈乳头状或绒毛状的息肉状腺瘤恶变率较高。结肠多发性腺癌性息肉病常有家族遗传性,不但癌变率较高,并易早期发生癌变。

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的症状有哪些

腺瘤的管腔中有分泌物潴留呈囊状扩张者称为囊腺瘤。由于被覆内壁的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形成多数大小不一的房室。内容可有浆液、粘液、假粘液、胶质等多种物质。以卵巢最为多见,此外也见于乳腺、肾脏、胰脏、肝脏。

粘液性囊腺瘤:常见,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0%~30%。多为单侧,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灰白色,体积较大或巨大。切面常为多房,囊腔内充满胶冻样粘液,含粘蛋白和糖蛋白。囊内很少有乳头生长。镜下见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单层高柱状上皮,产生粘液。

乳头状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是涎腺上皮性良性肿瘤。乳头状囊腺瘤应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而不应做单纯肿瘤摘除。

涎腺乳头状囊腺瘤好发生于小涎腺,其中以腭部多见。患者的性别分布无差别,发病年龄以30~50岁最多见。患者表现为局部肿块,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的可长达数十年。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以及功能障碍,少数患者可出现疼痛或胀感。

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表现与多形性腺瘤相类似,缺乏特征表现,故临床上常诊断为多形性腺瘤。腮腺造影可显示为良性征或具有局部侵润性的良性肿瘤。B超检查时在声像图上亦可表现为“网格状”结构,易与腺淋巴瘤相混淆,但腺淋巴瘤的边界回声清楚,而乳头状囊腺瘤较模糊。

乳头状囊腺瘤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对于乳头状囊腺瘤很陌生,不知道乳头状囊腺瘤是怎么回事。专家对此表示,乳头状囊腺瘤是涎腺上皮性良性肿瘤。一旦得了乳头状囊腺瘤应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而不应做单纯肿瘤摘除。

乳头状囊腺瘤是怎么回事

乳头状囊腺瘤患者的性别分布无差别,发病年龄以30~50岁最多见。患者表现为局部肿块,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的可长达数十年。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以及功能障碍,少数患者可出现疼痛或胀感。涎腺乳头状囊腺瘤好发生于小涎腺,其中以腭部多见。

对乳头状囊腺瘤的性质目前认识尚不一致,大多数人认为属良性肿瘤,但具有局部侵袭性。

上述即为“乳头状囊腺瘤是怎么回事”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专家提醒:这里介绍的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依据,疾病是需要通过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才可确诊,治疗请遵医生诊断结果。

乳头状囊腺瘤能不能喝酸奶

乳头状囊腺瘤可以喝酸奶,酸奶是牛奶经过乳酸菌发酵而形成的一种食品,味道酸,营养丰富而且性质平和,乳头状囊腺瘤可以适量食用,能帮助促进肠蠕动,还比较适合便秘的人食用。

甲状腺瘤分类都有什么

1 、滤泡状腺瘤: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良性肿瘤,又分为:

<1>胚胎型腺瘤。

<2>;胎儿型腺瘤。

<3>;胶性腺瘤,又称巨滤泡性腺瘤(最常见)。

<4>;单纯性腺瘤

<5>;嗜酸性腺瘤

⒉乳头状腺瘤:良性乳头状腺瘤少见,多呈囊性,故又称乳头状囊腺病。甲状腺腺瘤中,具有乳头状结构者有较大的恶性倾向。

⒊不典型腺瘤:比较少见,瘤体包膜完整,质地坚实。

⒋甲状腺囊肿:根据内容物不同可分为胶性囊肿、浆液性囊肿、坏死性囊肿、出血性囊肿。

⒌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瘤实质区可见陈旧性出血、坏死、囊性变、玻璃样变、纤维化、钙化。瘤组织边界清楚,周围甲状腺组织常萎缩。

毒性甲状腺腺瘤是由于该腺瘤发生功能增强,产生大量甲状腺激素,从而引起甲亢的表现。毒性甲状腺腺瘤多见于女性,以30~40岁多见。腺瘤通常是单个,少数不止1个。患者有甲亢症状,查体往往可以发现甲状腺有结节,一般比较大,常达数厘米大小。测定血清T3、T4水平增高,以T3增高较为明显。甲状腺扫描证实结节为热结节,但周围的甲状腺组织放射性同位素分布往往缺乏或减低。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甲状腺肿瘤的不同分类,对甲状腺肿瘤这种疾病的分类,有了更详细更明白的认识,所以在平常生活之中,我们要检查清楚病情,积极参加各种户外锻炼,平时不要过度忧虑悲伤,保护好身体。

相关推荐

怎么样会变胆囊癌

一、胆结石导致的胆囊癌 胆囊癌与胆结石有着密切关系,欧美国家胆囊癌病人合并胆囊结石达54.3%~100%,国内为20%~82.6%。从胆结石角度看,胆石症患者中有1.5%~6.3%合并胆囊癌。还有研究显示,胆结石患者比无结石者的胆囊癌发病危险性增加4~5倍,胆结石发作年龄越早胆囊癌发病的危险越大;胆结石直径大于1cm者胆囊发病的危险性要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 二、慢性胆囊炎导致的胆囊癌 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癌有一定的关系,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癌往往合并存在。胆囊黏膜经化生、增生或息肉样变可演变成原

多了卵巢畸胎瘤的患者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卵巢畸胎瘤临床上应与盆腔炎性肿物、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浆膜下肌瘤、黄体破裂、阑尾炎等疾病相鉴别。卵巢畸胎瘤可依靠超声影像检查作初步诊断。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诊断率较高。检查时,通常可见单侧卵巢囊实性占位,典型声像图具有面团征、壁立结节征、杂乱结构征、脂液分层征或瀑布征。 2、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可有CA199、AFP等的轻度升高。 3、细胞学诊断。卵巢肿瘤合并腹水可做腹水穿刺查癌细胞。在某些卵巢肿瘤中,因分泌雌激素,尤其在绝经后涂片呈雌激素高度影响,可协助诊断。 4、X线检查。在成熟性畸胎瘤的腹部平

正常大小的卵巢癌综合征诊断

多发生于老年妇女,以腹胀,腹痛为主要症状,临床表现于内科腹水,结核性腹膜炎相似,妇检双侧卵巢正常大小,易误诊为内科疾病。 正常大小的卵巢癌综合征病理包括4种肿瘤:EPSPC、卵巢癌、间皮瘤、转移性腺癌。EPSPC的诊断必须依据美国妇科肿瘤组(GOG)的诊断标准: 第1:卵巢外病变大于卵巢表面被侵及病变。 第2:双侧卵巢为正常大小,或良性增大。 第3:显微镜下检查具下列情况之一项: 1)卵巢无病变存在; 2)肿瘤仅侵及卵巢表面上皮,无间质浸润; 3)肿瘤侵及卵巢表面上皮及其下的皮质,但肿瘤体积〈5mmx5m

卵巢中的粘液性肿瘤与浆液性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5%,多为单侧,大小不一,表面光滑,囊内充满淡黄色清澈浆液。卵巢粘液性囊腺瘤患者有2~5%并发腹膜粘液瘤,多继发于囊肿破裂后,瘤细胞种植于腹膜,并形成肿瘤结节,产生大量粘液,一般不发生脏器实质浸润。接下来就一起来正确认识一下这两种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分为单纯型及乳头状两型,前者多为单房、壁光滑,后者常为多房,内可见乳头,偶向囊外生长,手术切除后不再继续生长。 浆液性囊胶瘤的恶变率为35%,乳头型可达50%。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多双侧性,乳头状物丰富,多呈囊外生长,靠病理检查

肾肿瘤早期症状

90%的肾肿瘤是恶性,其临床表现多样化。 肾肿瘤的分类: 1.良性肿瘤:肾包膜肿瘤;肾实质肿瘤;血管肿瘤;囊性病变;异质及间质肿瘤;嗜酸细胞瘤。 2.肾盂肿瘤:良性乳头状瘤;移行、鳞状、腺细胞癌。 3.肾旁肿瘤:良性;恶性。 4.胚胎肿瘤:肾母细胞瘤;胚胎、间质肿瘤;肉瘤。 5.肾癌:肾细胞癌、腺癌;乳头状囊腺癌。 6.其他恶性肿瘤:原发:间质、血管周围、骨髓瘤;继发:转移癌。

卵巢癌的症状

(一)症状 1、年龄多发生于围绝经期的妇女,35岁以上者多发卵巢上皮性癌,而35岁以下者多发生生殖细胞类恶性肿瘤。 2、疼痛恶性卵巢瘤可能由于瘤内的变化,如出血,坏死,迅速增长而引起相当程度的持续性胀痛,在检查时发现其局部有压痛。 3、月经不调见不规则子宫出血,绝经后出血。 4、消瘦晚期呈进行性消瘦。 (二)体征 1. 双侧下腹肿块恶性卵巢瘤双侧生长者占75%,而良性卵巢瘤双侧者仅占15%。 2. 肿块固定为卵巢恶性肿瘤的特点之一。 3. 腹水虽然良性卵巢瘤如纤维瘤或乳头状囊腺瘤亦可并发腹水,但恶性卵巢瘤

卵巢囊肿的诊断方法

良性卵巢肿瘤占卵巢肿瘤的75%,多数呈囊性,表面光滑,境界清楚,可活动。其常见类型有: 1.浆液性囊腺瘤 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5%,常见于30~40岁患者。以单侧为多。外观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多为单房性,囊壁较薄,囊内含淡黄色清亮透明的液体,有部分病例可见内壁有乳头状突起,群簇成团或弥漫散在,称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乳头可突出囊壁,在囊肿表面蔓延生长,甚至侵及邻近器官,如伴有腹水者,则多已发生恶变。 2.粘液性囊腺瘤约占卵巢肿瘤的15~25%,最常见于30~50岁。多为单侧。肿瘤表面光滑,为兰白色,呈多房性

甲状腺瘤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甲状腺瘤的病因未明,可能与性别、遗传因素、射线照射、TSH过度刺激、可能与地方性甲状腺肿疾病有关。 1.性别 甲状腺瘤在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5~6倍,提示可能性别因素与发病有关,但目前没有发现雌激素刺激肿瘤细胞生长的证据。 2.癌基因 甲状腺腺瘤中可发现癌基因c-myc的表达。腺瘤中还可发现癌基因H-ras第12、13、61密码子的活化突变和过度表达。高功能腺瘤中还可发现TSH-G蛋白腺嘌呤环化酶信号传导通路所涉及蛋白的突变,包括TSH受体跨膜功能区的胞外和跨膜段的突变和刺激型GTP结合蛋

卵巢囊肿的诊断

1.浆液性囊腺瘤 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5%,常见于30~40岁患者。以单侧为多。外观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多为单房性,囊壁较薄,囊内含淡黄色清亮透明的液体,有部分病例可见内壁有乳头状突起,群簇成团或弥漫散在,称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乳头可突出囊壁,在囊肿表面蔓延生长,甚至侵及邻近器官,如伴有腹水者,则多已发生恶变。 2.粘液性囊腺瘤约占卵巢肿瘤的15~25%,最常见于30~50岁。多为单侧。肿瘤表面光滑,为兰白色,呈多房性,囊内含藕粉样粘液,偶见囊壁内有乳头状突起,称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瘤,右囊壁破裂,瘤细胞可种

卵巢癌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什么反应呢

第一、年龄:多发生于围绝经期的妇女,35岁以上者多发卵巢上皮性癌,而35岁以下者多发生生殖细胞类恶性肿瘤。 第二、疼痛:卵巢癌可能由于瘤内的变化,如出血、坏死、迅速增长而引起相当程度的持续性胀痛,在检查时发现其局部有压痛。 第三、月经不调:见不规则子宫出血、绝经后出血。 第四、消瘦:晚期呈进行性消瘦。 第五、卵巢癌双侧下腹肿块:恶性卵巢瘤双侧生长者占75而良性卵巢瘤双侧者仅占15。 第六、肿块固定:为卵巢恶性肿瘤的特点之一。 第七、腹水:虽然良性卵巢瘤,如纤维瘤或乳头状囊腺瘤亦可并发腹水,但恶性卵巢瘤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