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怎么检查 自我观察
妊娠高血压怎么检查 自我观察
1、注意病史及自觉症状:对于怀孕前患有高血压、慢性肾炎及糖尿的人,在妊娠20周以后出现头晕、头痛及水肿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2、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定期测量血压,并与妊娠前血压相比较,如血压升高,需休息1小时后再测。
3、是否有水肿。如果下肢水肿逐渐向上蔓延甚至超过大腿的水平,应警惕妊高症的可能。
妊娠高血压的检查 基本检查
了解准妈妈有无头痛、胸闷、眼花、上腹部疼痛等自觉症状。检查血压、血尿常规、注意身体体重指数、尿量、胎动。
1、高血压:血压升高达≥140/90mmHg,或血压较孕前或孕早期血压升高≥25/15mmHg,至少二次,间隔6小时。
2、蛋白尿:单次尿蛋白检查≥30mg,至少二次,间隔6小时,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克。
3、浮肿:经临床休息6-8小时后,浮肿不消退。
4、体重:每周体重增加超过1公斤。
孕期为什么要量血压
血压是每次孕期检查的必测项目。一般,标准值不应超过130/190mmHg,或与基础血压(孕前血压)相比增加不超过30/15mmHg。血压高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症状之一,一般20周以后会发生,它将影响胎儿的发育成长。所以每一次检查都要量血压,看看是否在基础血压上有升高,来预测或观察孕妇是否会得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高血压会使各脏器产生病变,也会影响到胎儿发育和分娩。
需要提醒是,如果您平时感到头晕头痛、胸闷或明显乏力水肿、体重短时间内明显增加等,不必等待产检时再量血压,可以去就近的医院测量血压,如果超过正常范围则要去产检的医院就诊。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预防保健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要是不及时的进行治疗,或者在平时生活上不注意预防保健措施,会给人们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比如,会引起心力衰竭,脑出血,肾功能障碍或者是产后血液循环障碍等等,为此,在诊治疾病期间,我们需要做好妊娠高血压综合症预防保健措施才行。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预防保健
对于女性朋友要是想避免这种疾病的高发,必须要做好产前检查,做好自己的孕期保健工作。毕竟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预防保健措施上,早期及时做好妊娠血压测量,是很有必要的,以后定期检查,尤其是在妊娠36周以后,应每周观察血压及体重的变化、有无蛋白尿及头晕等自觉症状。
产前检查所包含的项目
产前检查是围产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对妊娠妇女和胎儿健康的重要保证。
通常我们所说的产前检查是从怀孕中期开始定期对孕妇和胎儿进行的健康检查和孕期保健指导,包括定期测量孕妇的体重、宫底高度、腹围以及血压,检查孕妇的血、尿,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或发育迟缓等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或防止妊娠期间容易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等,当然在常规的产前检查中,医生也会对胎儿做一些B超检查,以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组织结构的畸形。
从普遍意义上说常规的产前检查,目的在于保障怀孕母亲和胎儿的健康,预防和治疗各种妊娠期间发生的并发症。
孕妇孕期检查项目
孕妇在孕期的检查项目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并不是一次检查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贯穿整个孕期的多次检查才能实现目的。主要的孕期检查有身高、体重、测量血压、腹围、妇科内诊、乳房检查、骨盆外测量、血型、贫血检查、心电图、梅毒血清反应检查等。由于各个阶段孕妇身体状况和胎儿的发育水平都不同,因此在怀孕的不同阶段,检查项目也是有区别的。
在孕前早期,也就是妊娠第1周-第12周,要做的检查有B超、宫内感染检查、筛查肝炎病毒、血尿常规检查等。在孕中期,也就是妊娠第13周-第27周,有彩色B超检查、妊娠糖尿病检查、妊娠高血压检查、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形)筛查等。在孕晚期,也就是妊娠第28周到生产,有胎儿监护仪检查、脐血流检查、B超检查、血型、凝血四项、肾功和复查肝功的检查,为最后的分娩做准备。
妊娠高血压的五种症状表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妇患有妊娠高血压,具权威数据显示,孕妇患妊娠高血压的概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患有高血压的准妈妈一般还同时患有蛋白尿和水肿等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病后,准妈妈没有及时治疗,就可能引发子痫。
准妈妈要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压呢?专家指出,妊娠高血压是一种较为复杂且变化迅速的疾病,一般出现在妊娠20周和产后两周左右,准妈妈可以通过做基本检查、孕妇和胎儿的特殊检查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压。检查的项目包括:了解孕妇的自觉症状(头痛、眼花、胸闷、上腹部疼痛等),对孕妇的各项常规检查(眼底检查、体重、血压、尿量、凝血功能、尿常规、心肝肾功能等),对胎儿的各项常规检查(胎心、胎儿发育情况、胎动、B超监测胎儿宫内状况、胎心监护和脐动脉血流等),准妈妈一旦发现自身患有高血压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
除了到医院做检查外,妊娠高血压患者多数还同时患有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三大症状,并且会有以下5种症状表现,准妈妈也可以通过这些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
表现一:血压升高。
女性怀孕五个月内,血压会比孕前稍低,而怀孕五个月后,血压就开始逐渐升高。这个阶段,正常孕妇的血压在110/175mmHg左右,如果准妈妈发现自己的血压比这个数值高出30/15mmHg及以上则有可能患有高血压了。
表现二:水肿。
怀孕后,准妈妈一个月平均会增重2KG,如果是肥胖的女性,在孕期增重会略低。而有些孕妇由于出现了隐性水肿,怀孕了之后就快速增重,一周可以增重超过1KG甚至更多。如果孕妇发现自己的体重增重过快,那么要先检查自己的踝部和小腿是否有出现了凹陷性水肿,如果有的话很大可能是下腔静脉被子宫压迫到了,回流受阻引发了妊娠高血压。
高龄孕妇如何预防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是严重危害孕妇和胎儿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占全部妊娠的5%-10%,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约占妊娠相关的死亡总数的10-16%,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因此妊娠高血压的治疗非常重要。其主要症状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预防
1、实行产前检查,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妊娠早期应测量1次血压,作为孕期的基础血压,以后定期检查,尤其是在妊娠36周以后,应每周观察血压及体重的变化、有无蛋白尿及头晕等自觉症状。
2、加强孕期营养及休息。加强妊娠中、晚期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叶酸、铁剂的补充,对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一定作用。因为母体营养缺乏、低蛋白血症或严重贫血者,其妊高征发生率增高。
3、重视诱发因素,治疗原发病。仔细想一想家族史,孕妇的外祖母、母亲或婶妹间是否曾经患妊高征,如果有这种情况,就要考虑遗传因素了。孕妇如果孕前患过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及糖尿病等均易发生妊高症。妊娠如果发生在寒冷的冬天,更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处理。
妊娠高血压征检查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可以做出诊断。
1、注意病史及自觉症状:对于怀孕前患有高血压、慢性肾炎及糖尿病的患者,若在妊娠20周以后出现头晕、头痛及水肿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2、定期测量血压,并与妊娠前血压相比较,如血压升高,需休息1小时后再测。
3、尿液检查:尿蛋白是否异常。
4、检查肾功能、血粘度等,判断有无并发症。
5、眼底检查:眼底微小血管的变化是妊高症严重程度的标志。
6、心电图。
妊娠高血压的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1、每天观察血压,尤其是舒张压的变化,定期做尿常规及24h尿蛋白定量和定性检查,每日或隔日测体重。
2、出现头晕、头痛、目眩等症状时,应提高警惕,请教医生,防止子痫的发生。
3、定期做眼底及其他相关检查,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得肾炎能影响到怀孕吗
由于妊娠增加了肾脏负担,容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往往加重肾脏损害。如果是肾炎非活动期,仅表现单纯有少量蛋白尿,不伴血压增高者,妊娠可以不加重肾脏损害。
慢性贤炎如果肾功能未恢复正常者,尿蛋白量增多,达“++”→“+++”,血中尿素氮或肌酐升高,要预防发生肾功能衰竭。这样的患者,不宜怀孕。如果是早期妊娠,应行人工流产。
肾炎伴有血压增高的妇女,不宜怀孕。怀孕后约有百分之七十五的病人并发重度妊娠高血综合征,早产及死胎发生率极高。当肾炎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引起先兆子痫和子痫,此时血压上升很高并伴有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甚至抽搐等。子痫对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威胁很大。此时除积极医治外,常常要终止妊娠,以减轻心肾负担。
患肾炎的妇女,如果肾功能已基本正常,蛋白尿少量(微量或“1+”),且一段时间的稳定期,可以怀孕。但应留意休息,增加营养,多吃含有蛋白质的食物,补充足量维生素,饮食宜淡,不宜过咸。留意增加身体抵抗力,避免各种感染,定期检查肾功能。每次产前检查都要察视水肿、体重增加情况,测血压,检查蛋白尿等。仅有少量蛋白尿而不伴有血压增高者,孕期加强保健,精心监护,妊娠结局一般是良好的。
对于肾炎患者来说,在第一次妊娠后最好做绝育手术,即使第一胎不幸夭折,也不要冒险再次怀孕,临床已经证明,每怀孕一次,都会使肾炎病情加重,而缩短病人的寿命,所以对于肾炎患者来说,怀孕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因此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